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
元夕,也就是元宵節,也稱上元,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古代,往常一入夜,城市就要實行宵禁,也就是關閉城門,嚴禁百姓夜間活動。但逢元夕,當天就會解除宵禁,讓百姓盡情賞花燈、猜燈謎以慶節日。可以說元夕是古代最熱鬧的一個節日。
宋詞中就有很多描寫元夕景象的詞,如歐陽修描寫元夕男女幽會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筆下的「東風夜放花千樹」以及蔣捷所寫的「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等等。都極盡元夕之繁華熱鬧。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同樣有一首寫元夕的宋詞,但不同的是南渡後的李清照筆下的元夕卻是傷感悲涼,感染力極強!奇怪的是,李清照這首絕佳之作卻被列為《宋詞三百首》之末。
且先讀李清照的這首宋詞:
永遇樂·元宵
落日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是李清照南渡後流寓臨安時所作,以今昔元宵的對比,抒發身世之悲!上闋寫今日元夕情景,開篇便將元夕黃昏景色渲染地絢麗璀璨,但一句「人在何處」卻點出詞人的恍惚迷惘。隨後的初春之景描寫,也深含哀思!
當筆鋒再轉至元夕「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本是美好佳節,卻轉而一句「次第豈無風雨」!仿佛雖是會有風雨摧殘這良宵美景!李清照南渡後顛沛流離的憂患之心,可見一斑!後一句則說婦人相邀賞燈,詞人卻婉言謝絕,落寞之態,一至於斯!
上闋寫今日元夕之落寞,下闋轉而回憶昔日汴京元夕的繁華熱鬧!「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以輕快自然的語調道出當年的繁華快樂!然而「如今憔悴,風鬟霜鬢」,再也不是當年的歡樂少女,對熱鬧繁華已然淡漠,「怕見夜間出去」!
外面繁華,詞人落寞,此時不出去該做什麼呢?卻是「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半生流離、人事滄桑的李清照面對這繁華的元夕之景,既怕出去後勾起昔日回憶,又想看著外面的熱鬧聊解內心孤寂,矛盾之下,唯有「聽人笑語」!其內心是何其悲涼孤寂!
李清照這首《永遇樂》以昔日元夕對比今日場景、以繁華之景寫悲哀之情,一句「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寫盡了內心的矛盾、孤寂、回憶!這首宋詞在所有寫元夕的宋詞中都應能排進前三,但是《宋詞三百首》卻將這首詞排至最末。
其中原因大概是李清照本是女流,古代女子地位不如男,因而李清照的詞在《宋詞三百首》中都列於最末!只因是女子,便被輕視,何其無辜!「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僅憑一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便不輸鬚眉男兒!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