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走近多彩的現代藝術(組圖)

2020-11-25 環球網

這是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匈牙利國家館(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舉行的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女演員艾萊娜和男演員伊萬正全神貫注地以標準英語朗誦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中關於「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的部分內容(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舉行的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女演員艾萊娜和男演員伊萬正全神貫注地以標準英語朗誦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中關於「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的部分內容(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出錯啦!

很抱歉,你要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請檢查您輸入的網址是否正確。

點此返回光明網首頁。

直接輸入要訪問的內容進行搜索。

光明網光明報系光明網繁體光明報系繁體即刻盤古

這是芬蘭國家館內關於時間的裝置藝術作品(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這是荷蘭藝術家赫爾曼·德·弗裡斯創作的作品,旨在展現自然的本質與詩意(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這是中央展區一組名為「加冕公園」的雕塑,意在展現關於權力與等級的思考(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人們在雙年展中央展區欣賞參展作品(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這是荷蘭藝術家赫爾曼·德·弗裡斯創作的一組由植物標本、石子等製成的作品,旨在展現自然的本質與詩意(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這是羅馬尼亞國家館的展示作品(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這是日本國家館展出的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作品《手中的鑰匙》,該作品意在探討記憶與探索(攝於7月5日)。

第56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5月9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至11月22日結束,今年的主題是「全世界的未來」。已有120年歷史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被視為映射世界當代藝術的萬花筒。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藝術體系的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藝術創作手段,將自己對主題的理解和詮釋呈現給世人。新華社記者周磊 攝

相關焦點

  • 威尼斯雙年展小史
    威尼斯雙年展是世界上第一個雙年展,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文化機構之一,奠定了國際藝術展覽的基本模式,被譽為「雙年展之母」和「藝術界的奧林匹克」。20世紀和21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家和作品在這裡出現,威尼斯雙年展見證了現代藝術的發展與20世紀藝術風格的轉變,並預測著當代藝術的走向。因此,威尼斯雙年展作為現代藝術史的促生者,推動著藝術世界的發展。
  • 威尼斯雙年展 氣味的藝術
    「豆瓣醬味」的以色列館 「原木味」的法國館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有共同特點,那就是不斷開創新的藝術表現領域。不同的是,現代藝術在平面視覺上尋求突破,而當代藝術在空間維度上不擇手段地擴展。現代藝術建立在吸取外來文化之上。
  • 威尼斯雙年展:丁託列託(Tintoretto)對當代藝術的啟示
    丁託列託(Tintoretto)是16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著名藝術家。逝世於1594年的他也被選入了本屆的威尼斯雙年展。丁託列託一部分耀眼的傑作將出現在今年雙年展數不清的當代藝術作品之中,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那幅通常掛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裡的《聖馬可遺體的被盜》(The Stealing of the Dead Body of St Mark )」。為什麼是丁託列託?以下是組織者給出的答案:他很現代;他打破了常規;他提醒著現在的年輕藝術家也應該打破常規。
  • 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開館
    兩年一屆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於2009年6月4日拉開了預展序幕,來自全世界77個國家的國家館在為期2天的預展期間相繼正式開館,6月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各國的展覽將持續到11月22日。今年從參展國家數量與規模都創了歷史記錄,與77個國家館展覽相伴隨的是90名藝術家的主題展和44場會外展。
  • 威尼斯雙年展簡介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並與德國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並且其資歷在三大展覽中排行第一。
  • UCCA 論壇:2011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鳳凰網文化訊:2011威尼斯藝術雙年展—UCCA 論壇活動介紹:嘉賓盧迎華(2011威尼斯雙年展評審團成員)彭鋒(中國館策展人)主持舒可文(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中國館顧問)一個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藝術節,藝術界不可錯過的盛事,2011威尼斯雙年展迎來了她的第54屆,而她今年的亮相引發了國內外諸多業內人士的熱議。
  • 成都藝術迷洋盤了,足不出戶就能逛「威尼斯雙年展」!
    此次藝術季其中一個亮點是: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整體搬到了成都,展覽現場也被裝飾成濃濃的水城風格,參展作品以裝置、新媒體作品為主,注重現場的互動,呈現東方藝術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中煥發的嶄新生命力,這讓不少觀眾大呼過癮。
  •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   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於5月9日至11月22日期間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為「全世界的未來」。中國藝術家徐冰、邱志傑、季大純、曹斐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主題館」展覽。
  • ...塞西莉亞·阿萊馬尼|雙年展|展覽|漢斯·哈克|威尼斯雙年展
    這場跨領域展覽名為「不安的繆斯:當雙年展遇見歷史」(The Disquieted Muses: When the Biennale Meets History)將匯集雙年展的六大部門: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和戲劇。在總負責人、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總監西莉亞·阿萊馬尼看來,檔案展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歷史塑造了雙年展,而雙年展也接受了時代的信號。
  • 威尼斯雙年展再度推遲,建築與藝術雙年展分別於明年後年舉行
    威尼斯雙年展主辦方當地時間18日宣布,原定於2020年舉辦的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延遲至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而原定於2021年5月舉辦的第59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被延遲到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展期7個月。
  •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開幕
    中國館開幕式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於2011年6月3日15:00正式在水城開幕。展覽持續時間為6月4日至11月27日。這是中國以國家館的形式第四度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上亮相。本次中國館的策展人、參展藝術家和近500名來自中國國內以及國際的藝術界人士、當代藝術愛好者和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了開幕式的盛況。開幕儀式上,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項曉煒和本次中國館的策展人、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彭鋒先後致辭。
  • 2019年威尼斯藝術雙年展:7個展覽推薦
    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於今年5月拉開帷幕,並將持續至11月。本屆雙年展由倫敦海沃德畫廊(Hayward Gallery)總監Ralph Rugoff(拉夫•魯戈夫)總策劃。
  •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雙年展從開辦以來便標榜以[現代藝術]取向,為傳統氣息濃重的水都有帶來夏季裡驚鴻一瞥的現代光景。  十九世紀末,民族主義風起雲湧。當時各種大型博覽會紛紛興起,第一屆奧運也在1896年開辦。除了牟取商業利益,這些國際性活動四海一家的表象下,其實是民族主義的較勁心理。將藝術變成大型博覽會,則以此際誕生的威尼斯雙年展為濫觴,也因為這股民族主義風影響,奠下它以國家為單位邀請參展的雛形。
  • 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2】
    原標題:中國藝術家扎堆威尼斯雙年展:是藝術or鍍金   今年的中國館有什麼不同?   根據之前公布的展覽相關情況,徐冰、邱志傑、季大純、曹斐4位中國藝術家將參與雙年展主題館的展覽,這也是歷年來主題館展覽中國藝術家參與人數較多的一次。
  • 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不息」中國館落地北京
    馬海燕 攝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馬海燕)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不息」中國館27日落地北京時代美術館。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策劃,鄔建安、湯南南、姚惠芬和汪天穩為參展藝術家。其中姚惠芬為蘇繡藝術家,汪天穩為皮影雕刻藝術家。
  • 爭議中的威尼斯雙年展
    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哈拉德·澤曼曾對中國藝術家說。誠如其言,威尼斯雙年展作為全世界藝術界關注的盛事,理所當然引發爭議。「雙年展正日益成為奢侈品的陳列室」威尼斯雙年展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影響至今。在1999年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20餘位中國藝術家史無前例地獲得主題展的邀請,佔全部參展藝術家的近五分之一,當年的藝術大獎也由蔡國強奪得。
  • 蓬皮杜首席策展人出任2017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總監
    當地時間2016年1月23日,威尼斯雙年展宣布任命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首席策展人克裡斯蒂尼•馬塞(Christine Marcel)為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藝術總監。
  • 藝術VS科技 當達文西遇上圖靈——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
    2019年9月上旬,時逢久負盛名的威尼斯電影節及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盛大開幕,中方代表團應邀抵達威尼斯參展,同時出席威尼斯市政廳組織的針對威尼斯城土地開發規劃與管理的研討會,中國企業家代表、設計師代表、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代表及項目規劃主設計師,共同參與探討了關於新老建築的再生保護和商業利用的相關課題
  • 陳源初:威尼斯雙年展的反思
    適逢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確立十周年,中國當代藝術與威尼斯結緣也走過了二十年,一路走來,爭論與反思之聲不斷,也許它早已不再是公眾心中神聖的世界藝術競技場,或是處於雲霧之上的高端藝術殿堂。然而真實的威尼斯雙年展是如何發展運作的,資本與政治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倒影之中的傳奇小城,尋找面具之後的答案。
  • 中國美術的國際風景線:從2017威尼斯雙年展說起
    新華社記者 金 宇攝   在暖風吹拂的五月花季,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在義大利威尼斯開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汪天穩、姚惠芬和當代藝術家湯南南、鄔建安展示作品,以「不息」為主題對應本屆雙年展的總主題「藝術萬歲」。2005年,中國國家館首次落戶威尼斯雙年展現場,至今已參與7屆。此前,有中國藝術家以個人身份參與過威尼斯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