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丘二姓本同宗,邱姓主源於丘姓

2020-12-13 百家號

邱姓盛行於四川、華南和間臺地區,人口大約在320萬,佔當代人口的0.27%,是中國當代一百個大姓之一。

邱(丘)姓歷代名人115名,古名人總數的0.26%,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八十三位;邱(丘)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33%,排在並列第六十五位;邱(丘)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23%,排在第八十三位。且都被收錄於《中國人名大辭典》中。

歷史上邱(丘)姓的重要人物有:南北朝梁文學家丘退,唐朝詩人丘為,南宋學者丘國富,清朝戲曲作家兼畫家丘園、作家丘心如、清末臺灣詩人丘逢甲等。邱、丘二姓本同宗,邱姓主源於丘姓。歷史上丘(邱)姓名人多見長於文藝詩歌方面。如唐代有詩人丘為,宋代有畫家丘士元,元代有詩人丘一中,明代有大學士丘,清代有戲曲家兼畫家丘園等。

丘(邱)姓堂號多取之有典。如「文莊」「硯耕」分取丘濬、丘寂之事典。丘(邱)姓字行輩分掛字酌義,讀來意遠。如清代邱吉成纂《邱氏族譜》,載河南商丘邱姓一支字行為:「元裕新德,聖傳書寶常荷國恩。邱處機(11481227年),金、元之際著名道士,全真教創始人。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他19歲出家,次年拜王重陽為師。

王重陽仙逝後,他曾先後在陝西福西和龍門苦修達13年。穴居、乞食、日攜一,人稱「蓑衣先生」。大定甘八年(18年)受金世宗召見,遂名聲大振;興定三年(1219年)元太祖遣使臣劉仲錄召之,翌年(1220年)他與18名弟子前往西域,一行由菜州出發,行程萬裡,歷時二年,到達西域大雪山拜見成吉思汗動以戒殺,被尊為「神仙」,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宗教。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年)七月,他於白雲觀處順堂仙逝,現白雲觀尚有邱處機遺骨埋葬處。至元六年(1269年)詔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邱處機對全真道教大行天下並傳承至今甚至對整個道教的發展,有重大的形響,在中國道教史上,也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關焦點

  • 邱(丘)姓的由來
    史稱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於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為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為曾氏,其後分支中就有以丘為氏。此為曾、丘聯宗之說。 3、出自媯姓,以地為氏。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國(傳為顓頊後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34;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漢代少數民族烏桓族有丘氏。
  • 源於孔孟之鄉的姓氏(16)——邱姓
    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為漢字單姓丘氏。清滿洲八旗秋佳氏改姓邱,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這幾支以丘為姓的宗族,後來大多數都改了邱姓。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才由於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為"邱"姓。
  • 中華姓氏——丘姓
    北魏獻帝七分國人,以弟豆真(封臨淮王)鎮守來國,歸而命氏,為丘敦氏,豆真之子丘堆改姓丘,融入漢族,發展成河南丘氏望族的一支,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為知名 。匈奴族丘林氏改為丘、林、喬三姓,丘氏發展為河南丘氏。這些外族很快與漢族相融,成為中原的丘氏漢族 。宋時,丘(邱)姓已經成為江浙、閩中的大姓,廣泛分布於南方各地。丘姓幾乎都分布在江浙地區 。
  • 丘和邱有什麼不同?一個發音,為什麼會有兩種姓氏?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丘」和「邱」的區別:丘姓的起源其實早在古代,最初是沒有邱姓的,而是只有丘姓,所以在《百家姓》之中只有「丘」而未有「邱」,然而關於丘姓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一個據說是出自姜太公,作為周朝開國第一功臣,當時姜太公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齊地,而當時齊國的都城就是營丘,所以姜太公其實也有齊太公之稱號。
  • 長春真人邱處機 究竟姓「邱」還是「丘」
    現今社會上對邱處機之姓寫法不一,有的寫「丘」,有的寫「邱」。地方志編寫要求規範和統一。經認真考慮和研究,認為應統一寫法,一律用「邱」,理由如下: 一、「丘」為原姓,後被改為「邱」。歷史上,「丘」改「邱」共三次,第一次是西漢時期,當時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為避孔「丘」諱,朝廷頒詔改「丘」為「邱」。但《元史》作者疏於儒家傳統與習俗,仍用「丘」字,有人據此延續至今。
  • 先祖為孔子推崇,後世卻因孔子改姓,該姓祠堂世界單姓最大
    左丘明在擔任史官時,以《春秋》為本,並採用《周志》、《晉乘》、《鄭書》、《楚杌》等列國資料,寫出了史書《左傳》。左丘明晚年時雙目失明,辭官後將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各諸候國的要聞記述下來,匯集成著名的歷史名著《國語》。這兩部書是中國早期最重要的史書,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學術思想是儒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邱氏原姓為丘
    邱姓,跟傳統的「忌諱」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因為,在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為姓,到了雍正皇帝執政時,為了避諱孔子的名號,才把「丘」字右邊加個偏旁,改為邱姓。那麼,丘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姓纂》指出:「齊太公封於營丘,子孫以地名為姓,代居扶風。」《後漢書烏桓傳》:「烏桓有丘氏。」
  • 瓊州丘氏七百年身影
    丘濬姓「丘」,邱秋明的姓是「邱」,分明是不同的字,他們真的有關係嗎?難道此「邱」即彼「丘」?  改姓之謎  翻開邱秋明借給記者的《中華丘氏大宗譜·海南省海口分譜》,裡面記載著「丘」姓的來歷:相傳姜太公因輔佐周王朝有功,被封齊地的營丘(今山東臨淄),便派他的第三個兒子穆公鎮守營丘,此後以地名中的「丘」字為姓氏;幾千年來,丘氏子孫枝繁葉茂,遍布國內外各地。
  • 爸爸姓「丘」,給兒子取名獲網友一致好評:一看就是文化人!
    爸爸姓「丘」,給兒子取了這個名字,網友紛紛點讚:文化人!首先就是剛才說的,要避免重複率太高。雖然說吧,很容易大家的名字是一樣的,但是吧,還是希望儘可能少一點人用。有位丘先生,給自己孩子取名字的事情發到網上之後,網友就感覺丘先生取的名字很有意義。這事是這樣的,丘先生的妻子是個相信星座的人,很信星座運勢這樣的東西。在孩子出生之後,妻子就想用星座命名,也是因為之前取得名字太常見了。孩子處女座,那就丘處吧,丘先生則表示,那還不如相信生肖呢,這個才是中國傳統的東西。
  • 漫談濮陽縣的「丘(邱)」和「城」
    1 「丘(邱)」名考上古時期,濮陽地區所處黃河衝積平原已形成,其時,這一帶河流縱橫,水澤眾多,所謂平原仍然是地勢起伏明顯,丘崗沙洲相間的自然形態。先民們擇高地傍土丘而居,一為躲水患,避瘴氣,二為保安全,防野獸,自然也有軍事防禦作用。聚落命名,也首先取其直觀的地形地貌。
  • 其實歷史上這些姓氏為了避禍避仇改了姓
    司馬遷的孩子後來不姓司馬了,起碼有兩個孩子改了姓,因為爹犯事了嘛。一個改成了馮,馬字加兩點,不就變成馮了嗎?還有一個改的姓諸位想都想不到,「同」,「司」加一豎不就是「同」嗎?所以,你現在看到姓同的,基本上他就會自我介紹是司馬遷的後代。「同」是個小姓,姓馮的則不是,姓馮的太多了。辛亥革命之後,愛新覺羅家族的人為了避禍,改出多少姓大家知道嗎?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丘(邱)氏族譜
    >118上杭族譜館FJSH090龍巖丘(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譜11上杭族譜館FJSH110龍巖丘(邱)上杭中都丘氏族譜12上杭族譜館FJSH194泉州丘(邱)《丘氏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200906-26龍巖丘(邱)[清朝](上杭中都
  • [聞人留影]愛國詩人丘逢甲(上)(2003.31)
    [聞人留影]愛國詩人丘逢甲(上)(2003.31) 時間:2004-02-24 14:07   來源:   生逢甲子名逢甲   丘逢甲(1864—1912),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的愛國志士。
  • 中華丘(邱)氏總祠第四屆祭典活動通知
    2020年總祠祭祖活動由總會主持進行祭典活動,擇定於2020年11月6日(農曆九月二十一日)舉行中華丘(邱)氏總祠第四屆祭典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為確保祭典暨祭祀活動的成功,根據總會2014年2月26日《關於各地開基祖配享總祠香火的通知》和2017年3月13日《關於調整總祠神主牌位奉捐標準的通知》(詳見188期簡報,點擊閱讀)
  • 天下餘姓是一家 餘姓姓氏頭像回饋餘氏宗親
    餘姓,有四種起源:源流一: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源流二:源於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兒姒罕,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源流三: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地區的一個小諸侯,因封地在餘丘,家族稱為餘丘氏,後簡化為單姓餘;源流四,源於地名,出自蜀道褒斜棧道(褒斜又名褒餘)餘姓,中國百家姓氏之一,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餘姓人口約640萬,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當年排名第41位。
  • 河南省偃師市舉行中華丘(邱)氏總祠封頂慶典
    河南省偃師市舉行中華丘(邱)氏總祠封頂慶典
  • 《百家姓》排行之首『趙』姓由來
    中華名族姓氏繁多,為什麼趙錢孫李會名列前茅,中華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姓都有一段豐富多彩的故事和起源,多數情況下中國人的姓氏是世代傳承的,中國人一般都習慣的繼承父姓,並以父系方式把姓氏傳承給下一代,但是儘管如此,同一個姓也會有不同的起源,現在的所謂同宗並不一定是同族同系,即使在同姓之間也會有異族異系的混入。
  • 中華丘(邱)氏總祠第三屆祭典暨姓氏文化交流大會在偃師成功舉辦
    10月19日,中原大地豔陽高照,萬裡無雲,位於河南洛陽偃師的中華丘(邱)氏總祠文化園鑼鼓喧天,旌旗飛舞,來自世界各地的丘(邱)氏宗親代表、姜太公後裔代表、特邀嘉賓等近3000人齊聚偃師,榮歸故裡,隆重舉行中華丘(邱)氏總祠第三屆祭典暨姓氏文化交流大會
  • 山,丘,嶽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丈人也叫嶽父?
    陶淵明,五柳先生,在《歸園田居》裡說過自己的性情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自己從小就是愛山川的人,喜歡丘喜歡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說小石潭的位置是,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這些詩文裡面都有丘,有山。丘和山,各是什麼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