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姓盛行於四川、華南和間臺地區,人口大約在320萬,佔當代人口的0.27%,是中國當代一百個大姓之一。
邱(丘)姓歷代名人115名,古名人總數的0.26%,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八十三位;邱(丘)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33%,排在並列第六十五位;邱(丘)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23%,排在第八十三位。且都被收錄於《中國人名大辭典》中。
歷史上邱(丘)姓的重要人物有:南北朝梁文學家丘退,唐朝詩人丘為,南宋學者丘國富,清朝戲曲作家兼畫家丘園、作家丘心如、清末臺灣詩人丘逢甲等。邱、丘二姓本同宗,邱姓主源於丘姓。歷史上丘(邱)姓名人多見長於文藝詩歌方面。如唐代有詩人丘為,宋代有畫家丘士元,元代有詩人丘一中,明代有大學士丘,清代有戲曲家兼畫家丘園等。
丘(邱)姓堂號多取之有典。如「文莊」「硯耕」分取丘濬、丘寂之事典。丘(邱)姓字行輩分掛字酌義,讀來意遠。如清代邱吉成纂《邱氏族譜》,載河南商丘邱姓一支字行為:「元裕新德,聖傳書寶常荷國恩。邱處機(11481227年),金、元之際著名道士,全真教創始人。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他19歲出家,次年拜王重陽為師。
王重陽仙逝後,他曾先後在陝西福西和龍門苦修達13年。穴居、乞食、日攜一,人稱「蓑衣先生」。大定甘八年(18年)受金世宗召見,遂名聲大振;興定三年(1219年)元太祖遣使臣劉仲錄召之,翌年(1220年)他與18名弟子前往西域,一行由菜州出發,行程萬裡,歷時二年,到達西域大雪山拜見成吉思汗動以戒殺,被尊為「神仙」,賜爵「大宗師」,掌管天下宗教。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年)七月,他於白雲觀處順堂仙逝,現白雲觀尚有邱處機遺骨埋葬處。至元六年(1269年)詔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邱處機對全真道教大行天下並傳承至今甚至對整個道教的發展,有重大的形響,在中國道教史上,也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