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應該是家喻戶曉,正因為她的存在讓晚清時期的百姓生活於水生火熱中,大家對她的印象應該是「奢靡浪費、專治狠毒、野心勃勃」,應該不會有正面的評價吧。不過確實也是,她算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在她只顧享樂和攬權,不顧百姓死活或者大清搖搖欲墜,手段殘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是一位政治觸覺敏銳,而且還非常有手段的傳奇女子。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慈禧十七歲就被選入宮中做貴人,後來生下了皇長子,母憑子貴成了貴妃,慈禧還是鹹豐帝的懿貴妃時,她的書法造詣就很非凡,得到了鹹豐帝的讚賞,鹹豐帝病重的時候,基本都是躺在病榻上口述,然後讓慈禧代筆批閱奏摺,這也引來很多老臣的不滿。
到了光緒時期,慈禧默許下開辦了女子學校,女子入學的風氣就此蔓延開來,從這裡也看出來,慈禧對於文化教育方面還是非常看重的,她本人也很熱衷於繪畫,還請了繆嘉蕙等著名畫家入宮指導作畫,師從名家加上慈禧天資聰穎,很快就有了不少精良的繪畫作品面世。她最愛牡丹,所以牡丹作品較多,現在有兩幅收藏於博物館,慈禧還下旨定牡丹為國花。
慈禧在詩作方面造詣也是非凡的,現在留存的他的一首詩,也就是1867年慈禧之母富察氏六十大壽時,慈禧寫給母親的賀禮之一。當時因為她垂簾聽政,宮裡事務繁忙,所以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大壽,於是就親自題詩一首,讓人裱好之後和禮物一起送過去,這首詩這樣寫:「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也是慈禧唯一的傳世之作,我們從這首詩裡面看到了不一樣的慈禧,在她專制擅權、手段狠辣的背後還有一絲溫情,這幅作品傳承了好幾代人,但是在後來的社會動蕩中被毀了,而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成千古名句流傳下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
這首詩雖然不華麗,但是也正是這樣的樸實語言能將裡面的情感真摯地表達出來,這可見再無情的帝王之家,也存有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普通人從其中則更能找到共鳴。也正是這種真摯情感的傾吐,才讓這句詩衝破了人們對於慈禧的負面印象,而一代代地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