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母親70壽誕,為表孝心慈禧寫了首祝壽詩,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2020-12-06 武品文史

文|武品文史

慈禧人稱「老佛爺」,這個稱謂一來表現她地位尊崇,獨一無二,二來以便突出她的慈悲為懷。

只是這麼個稱謂其實極不符實,慈禧不但不慈悲反倒是心腸狠毒,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就是身邊的親人也能照殺不誤。

同治皇帝是慈禧與鹹豐皇帝生的兒子,繼位之初,由東西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八大顧命大臣輔政,三方勢力相互制衡。可是慈禧的權力欲太強,她殺伐果斷髮動了一系列的政變,最後大權獨攬。

同治皇帝十九歲就得了天花死了,民間傳說是流連花柳巷得了梅毒而死的,這個不去深究,反正他這個皇帝當得也是逍遙自在,什麼事都由他的母后做主。

同治死後慈禧將她妹妹年僅四歲的兒子載湉扶上皇位就是光緒帝。讓一個孩童繼位為帝就是為了繼續她的垂簾聽政。

很快時間來到了光緒二年,有一件大事一直在慈禧的心頭掛念著,就是她母親的七十歲大壽。俗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那個年代人能活到七十歲就算是很高壽了,也只有達官貴人的家庭能有條件保養身體,一般老百姓家吃飯都是件頭疼的事。

別看慈禧為人狠毒,可唯獨對她的這位老母親卻依然十分地關懷尊敬。

慈禧豆蔻年華的時候就離家入宮,平日裡根本就見不到母親的影子,後來掌權了又忙於政事,與母親也是聚少離多的。慈禧記得母親對兒時的自己十分地疼愛,常常抱在懷裡親暱,每每想到此慈禧的心裡總會生出一股暖流來。

於是她命太監總管李蓮英早早備下了豐厚的壽禮,她要親自回趟娘家,抱一抱她的母親,她憧憬著這一天的到來。

可是無巧不巧,到了慈禧母親大壽的那天,要處理的政事突然間倍增,各種亂七八糟的奏摺雪片般地飛入宮中,再加上又有外國的使臣要前來晉見,慈禧心知肚明這趟娘家她是回不了了。

慈禧心生愧疚,她叫來李蓮英,親手寫下一幅書法,然後讓李蓮英帶上這

幅書法和壽禮代替自己去給母親過大壽。

只見這幅書法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壽」字,在這壽字下面慈禧為了答謝母親的養育之恩還附有一首小詩,而詩文的最後一句則是我們熟知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正是這一句被後人傳頌至今,成為了千古名句。

由此可見,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慈禧也不例外,她對自己的母親非常的孝順,著一首祝壽詩也堪稱「孝道」典範。

其他精彩文章:

朱元璋在宮中宴請群臣,席間劉伯溫看了一眼酒杯,頓時面色如土

明朝古墓,專家發現9條盜洞,文物一件沒丟,打開墓道後恍然大悟

太子等了十幾載不能登基,跟皇帝訴苦:您看兒臣的鬍子都白了

他是韓信唯一傳人,雖只學了點皮毛,卻讓漢朝出動所有名將才搞定

商朝滅亡後,紂王叔父逃亡海外,建立了一個國家,至今存在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慈禧母親七十大壽,她寫了一首打油詩,沒想到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因為現在許多父母經常脫口而出的一句口頭禪「可憐天下父母心」就是出自慈禧之手,如今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小編不是開玩笑這可是有史可考。此時有恰逢自己的老母親七十大壽,想想母親的不容易,慈禧也是思母心切。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
  • 慈禧生母60大壽,慈禧寫了一首七言絕句祝壽,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只得由母親大人垂簾聽政,但是人對於權利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慈禧可能一開始並沒那麼大的野心,只是接觸權力時間長了,野心就滋長起來了。當時朝廷不安穩,權力分化嚴重,有慈禧這樣的實權皇后,也有鹹豐留下的八個顧命大臣,首先,慈禧的第一步就是剷除這八個攔路虎,於是她聯合奕訢發動了著名的辛酉政變。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慈禧寫過一首詩,詩寫得一般卻流傳至今,其中一句還成為千古名句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這個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會寫詩,她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看上去就像記流水帳,但是其中的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一直流傳至今,可謂是人人皆知。這首詩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作為子女們不能去感同身受父母們的良苦用心,有的時候還會去誤會父母們的苦心。但是父母們還是會奮不顧身的對子女們多加關愛和照顧。
  • 慈禧寫過一首詩,成了孝道的代表,有一句你絕對背過
    清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排名第一絕對是慈禧,慈禧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清朝閉關鎖國百年,還自居為天朝上國,慈禧更是擺出了任人取之的姿態,面對光緒的一心求變法,為清朝尋找最後的出路,慈禧站出來嚴加反對,將清朝的最有一根救民稻草也隔斷了。
  • 為防呂后迫害,劉邦曾給戚夫人指了一條後路,可惜戚夫人沒聽懂
    劉邦這麼多女人當中他最寵愛的就是威夫人,但是這威夫人卻恃寵而驕,先仗著自己年輕貌美把劉邦迷的神魂顛倒,最後居然膽大包天慫恿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在呂后的眼中已然超越了底線了,她極力壓住心中焚燒的怒火就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呂后就要跟威夫人新仇舊恨一起算。
  • 母親節話孝心,兩段孝敬父母名言竟出自武則天 慈禧倆女強人
    武則天的名句: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出身關隴地區的望族,系隋朝宰相楊達之女。她是在武士彠的原配相裡氏去世後,由李淵作主、桂陽公主撮合,以近40歲的年齡嫁到武家。武則天是楊氏所生三個女兒中的老二。則天立為皇后,追贈楊氏為太原王妃、魏王妃,楊氏活到92歲。我們非常熟悉的名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母親過生日,慈禧寫一首詩當賀禮,沒想到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慈禧嫁給鹹豐帝之初,相較於與她同時進宮的慈安來講,她不是很受寵愛,生下兒子同治帝後,在宮中的地位才慢慢好轉。鹹豐帝體弱多病,加上當時北邊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面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內憂外患,讓他心力交瘁。慈禧工於書法,於是鹹豐帝就時常口授讓其代筆批閱奏章,還允許慈禧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古以來後宮不得幹預朝堂政事,因此大臣們對鹹豐的做法很不滿。
  • 慈禧生母過60大壽,慈禧隨手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後人流傳至今
    在中國近代史中,慈禧太后一直是個飽受爭議的人。身為大清王朝後期實際掌權人,慈禧的一生有功也有過。首先慈禧過於重視物質生活的享受,曾經不惜用北洋新軍的軍費為自己慶壽。然而不得不承認慈禧太后也是個實力派,憑藉自己的能力讓本快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又多撐了幾十年。
  • 慈禧太后的母親過60大壽時,她作一首詩,現成千古名句,人人會念
    中國古代人才輩出,湧現出很多人才,而很多名言名句更是流傳至今。下面,就來看古代一男一女兩牛人的千古絕句。提起三國的才子曹植,大家就會想到他的《七步詩》,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更是廣為流傳,而曹植也憑此躲過曹丕的「屠龍刀」。
  • 沒想到「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千古名句,原來是慈禧太后說的!
    結果讓人出乎意料,居然是那位老佛爺西太后慈禧所寫。慈禧的一生,經歷了清朝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位皇帝,不過她兩次發動正面,三次垂簾聽政,在權利的遊戲中堪比當年的女皇武則天。但是這樣一位手腕強硬的女強人,卻也有她作為女人、作為兒女、作為母親的一面。
  • 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詩,最後一句無人不知
    專權、保守、老佛爺、殘忍…… 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在政治上,慈禧堪稱鐵腕,在政治之外,慈禧也有溫情的一面。 今天,要分享一首慈禧寫給母親的詩,通俗易懂,如大白話般,最後一句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會背。
  • 慈禧寫過的唯一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流傳千古,成為了父母的口頭禪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鹹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1861年,鹹豐帝在前往熱河躲避戰爭時逝世,年僅六歲的皇太子載淳登基,為同治帝。
  • 慈禧一生只寫一首詩就能流傳千古,乾隆寫四萬多首卻都是垃圾
    無論是李白還是杜甫,他們的詩都能夠流傳千古,而慈禧一生只寫過一首詩,同樣能流傳千古。清朝迅速衰敗,和慈禧分不開關係,但也只是一部分原因罷了。自乾隆閉關鎖國之後,清朝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不過慈禧能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也的確讓人想不到,甚至很多人知道詩,卻不知道詩是慈禧寫的。
  • 慈禧為母親60大壽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無人不知,中國人當成格言
    首先,為了爭奪控制權力,在鹹豐皇帝病逝後,她的權力欲望不斷膨脹,以至於後來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逮捕鹹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同治皇帝雖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卻處處幹涉其自由,光緒皇帝登基後,慈禧更是變本加厲,使之完全變成了傀儡,最後又是慈禧一聲令下,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斬殺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
  • 慈禧有句千古名言,現在人人都會說,但是卻不知道這是慈禧的詩!
    慈禧這個國賊不僅是大盜竊國、貪生怕死之人,還是一個反覆無常,絲毫不講道義的人渣,從她開始嶄露頭角,到最後暴屍荒野,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就成了她的日常。最能看出慈禧性格的就是丁寶禎殺安德海這一出。安德海是慈禧的左膀右臂,從開始被鹹豐帝發現,到誅殺八大輔臣,成功上位,再到架空恭親王,安德海功不可沒。慈禧有句千古名言,現在人人都會說,但是卻不知道這是慈禧的詩!狡兔死走狗烹,安德海的利用價值逐漸消失。
  • 慈禧一輩子僅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家喻戶曉,被人常常掛在嘴邊
    直接把她的態度表露無遺,剛開始也許慈禧也想過組織反抗,因為大清朝一直都有天朝上國的迷之自信,但是八國聯軍侵華後,曾把慈禧嚇得趕緊帶著皇帝離開了皇宮,向西逃竄,等到慈禧再回到皇宮後,她就開始徹底向八國聯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