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寫過一首詩,成了孝道的代表,有一句你絕對背過

2020-12-06 海派思維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慈禧全傳》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清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排名第一絕對是慈禧,慈禧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清朝閉關鎖國百年,還自居為天朝上國,慈禧更是擺出了任人取之的姿態,面對光緒的一心求變法,為清朝尋找最後的出路,慈禧站出來嚴加反對,將清朝的最有一根救民稻草也隔斷了。

慈禧卻仍然不以為然,每天還是只貪圖自己的享樂,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堅決要重修頤和園,要慶祝自己的大壽,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的鐵艦就停在國門口,慈禧卻仍然不以為意。

在操辦六十大壽的時候,國庫已經全部被慈禧用來置辦各種景點,買祝壽品,但是慈禧卻堅決要重修頤和園,國庫一時間拿不出這麼些錢了,慈禧就挪用了北洋海軍的軍費,這後來也成了別人的笑談,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倒是頤和園的石頭船永不會沉

慈禧雖然昏庸無道,但是面對自己的親人卻擺出了另一副態度,慈禧本是滿清的正藍旗,在十七歲的時候,入宮選為貴人,入宮四年不到,生下了同治皇帝,被封為妃子,雖然慈禧的地位一步一步提高,但是仍然受制於清朝的祖訓,後宮女子每年只有一次可以探親。

慈禧雖然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但是卻不能離開後宮回家,只能召見自己的母親前來,慈禧的母親七十大壽,作為孝女的慈禧想親自為母親操辦,於是將母親接入宮中,也方便母女兩人在一次見面。

結果在母親生日的那天,外國的使臣前來覲見,慈禧不得已只能前去接見,就錯過了母親的大壽,慈禧對此非常的傷心,就寫下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對於母親的孝心: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雖然看起來是一首打油詩,沒有什麼韻律,但是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成了一句名句,對於經歷過喪子之痛的慈禧來說,也許對於母親這個身份是感同身受,所以才能寫出這麼最真摯的表達。

相關焦點

  • 慈禧寫過一首詩,詩寫得一般卻流傳至今,其中一句還成為千古名句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這個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會寫詩,她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看上去就像記流水帳,但是其中的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一直流傳至今,可謂是人人皆知。這首詩翻譯成現代文就是:作為子女們不能去感同身受父母們的良苦用心,有的時候還會去誤會父母們的苦心。但是父母們還是會奮不顧身的對子女們多加關愛和照顧。
  • 慈禧寫過的唯一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流傳千古,成為了父母的口頭禪
    後來雖然慈禧掌握了朝廷的大權,但是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家人,慈禧有三個弟弟,原本她掌權之後,想要讓三個人都入朝為官,壯大他們的家族勢力。但是他的這三個弟弟都不爭氣,入朝之後和慈禧一樣,整日只知道享樂,慈禧對此也很無奈。
  • 慈禧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重視孝道,寫下一首詩,人人都會念
    如果我們先忽略慈禧陰暗的一面,她也是一個比較優雅的人。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但你知道她會寫詩嗎?因為大家對慈禧太后的印象是,這個女人比較殘忍無情,而且她是個「叛國者」,但慈禧也有一些天分。也許你聽說過她現在寫的一首詩。但她的詩的背景可能不是很清楚。慈禧太后自管理清朝以來,一直被討論。
  • 慈禧太后寫過的一首詩,前三句無人知,最後一句卻無人不知
    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而末代皇帝就是宣統帝溥儀,雖說他是末代皇帝,實際上他從未有過實權,三歲入宮,六歲退位,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又能懂什麼呢?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是慈禧太后,也是晚清實際的「女皇帝」。
  • 慈禧曾寫過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上百年,至今被很多人掛在嘴邊
    《十葉野聞》中記載:「當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意思是說,慈禧年輕時長得很漂亮,至少在後宮中稱得上是佼佼者,否則鹹豐皇帝也不會對他寵愛有加。慈禧自己也曾這樣說過:「入宮後,宮人以我美,鹹妒我,但皆為我所制。」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乾隆一生寫了4萬首詩,卻不及慈禧的這一首,最後一句你肯定背過
    很多人都覺得乾隆帝對孝賢莊皇后是真愛,不過還有不少妃子與乾隆帝有過美好的愛情故事,而乾隆帝的一生寫了 但雖然乾隆帝寫了數萬首詩,卻沒有一首是拿得出手的,都不及慈禧的這一首。在清朝歷史上,乾隆帝與慈禧太后有諸多相似點,比如都是清史上最喜好奢侈的人物,且專制,而且乾隆帝的清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都是被孫殿英所盜。
  • 慈禧寫的一首詩,最後一句廣為流傳,父母常掛在嘴邊
    不過雖然慈禧太后不喜歡做詩,卻還是做了一首出來,這一首詩也是她人生中唯一一首。而且這首詩歌的最後一句廣為流傳,現在我們的父母常常掛在嘴邊。在1861年的時候,皇帝離世,此時的慈禧聯合恭親王,直接發動了政變,導致慈安死亡,慈禧也因此獲得無上的權利。但是獲得權利之後,慈禧不僅沒有勵精圖治,把國家發展起來,而是竭盡所能的去享受,每天的日子過得無比的糜爛。根據記載,慈禧每次吃飯一定要有108道菜,而且每一次都不可以重樣。如此一來,就算國家再富裕,總有被慈禧吃窮的一天。
  • 慈禧一輩子僅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家喻戶曉,被人常常掛在嘴邊
    直接把她的態度表露無遺,剛開始也許慈禧也想過組織反抗,因為大清朝一直都有天朝上國的迷之自信,但是八國聯軍侵華後,曾把慈禧嚇得趕緊帶著皇帝離開了皇宮,向西逃竄,等到慈禧再回到皇宮後,她就開始徹底向八國聯軍妥協。
  • 慈禧太后也曾寫過詩?其中一句廣為人知,就連3歲小孩都聽過
    說起慈禧,印象中她是一個畢生浸淫在權力當中,無法自拔的人。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竟然也有文學細胞。她竟然也曾寫過詩,雖然她的詩文學價值非常低,但是其中的一句話卻至今依舊被人熟知。下面就來講講慈禧的這個故事。
  • 慈禧為母親60大壽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無人不知,中國人當成格言
    雖說迫於壓力慈禧也做出過一些讓步,比如洋務運動、清末新政,首次提出君主立憲,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禁鴉片,重用漢臣,興辦女學,但其實質還是要維護封建統治的頑固權力中心,很多都是光有其表,實際上卻是半途而廢,對權力的貪念以及頑固不化的封建思想使慈禧成為後人眼中造成中國近代百年恥辱的千古罪人。
  • 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中最後一句更是流傳至今千古傳唱的佳句。如今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但卻鮮為人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就是慈禧給母親祝壽寫下的一首詩。慈禧雖然慈禧遺臭萬年,但是慈禧曾經做過一首詩,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其中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千古傳唱!
  • 慈谿寫過的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關於慈禧能夠從一個深宮后妃變成前朝的統治者,其過程也是耳詳能盡的。在清代的鹹豐帝病逝後,因為他的兒子同治皇帝繼承了皇位,於是她從一個貴妃搖身一變成了西太后。 對朝廷事務接觸得越來越多,她對權力的欲望也隨著增長,最後甚至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逮捕了鹹豐皇帝臨終前所留下的「顧命八大臣」。
  • 慈禧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流傳至今,其中一句最經典,你絕對也背過
    雖然這些人比不上李白杜甫,比起寫詩狂人乾隆,還是要好些的,乾隆一生寫下了2萬多首詩,平均一天就要寫一首,然而卻始終沒有佳句,如果不是看在他皇帝的份上,只怕這些詩詞,也不能流傳下來。
  • 慈禧生前寫過一首詩,前三句鮮為人知,第四局你肯定聽過!
    不過雖然慈禧做過很多罄竹難書的罪行,但是你知道嗎?人都是多面性的,慈禧也是個孝女,慈禧母親在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隨從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這部書法一直保存了幾代人,最後毀於文革時期。
  • 慈禧母親70壽誕,為表孝心慈禧寫了首祝壽詩,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只是這麼個稱謂其實極不符實,慈禧不但不慈悲反倒是心腸狠毒,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就是身邊的親人也能照殺不誤。同治皇帝是慈禧與鹹豐皇帝生的兒子,繼位之初,由東西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八大顧命大臣輔政,三方勢力相互制衡。可是慈禧的權力欲太強,她殺伐果斷髮動了一系列的政變,最後大權獨攬。
  • 慈禧一生只寫過28個字,有一句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話,卻無人知曉
    不過評價歷史人物還是從全面來考慮,並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汙點而全盤否認他的功勞,雖然在慈禧的統治下沒有看到清朝的發展,但她還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當時清朝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在第一次見到慈禧的時候,就曾對他人說,「此人政治之才平常。」
  • 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詩,最後一句無人不知
    說起慈禧,你會想起什麼? 專權、保守、老佛爺、殘忍…… 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在政治上,慈禧堪稱鐵腕,在政治之外,慈禧也有溫情的一面。 今天,要分享一首慈禧寫給母親的詩,通俗易懂,如大白話般,最後一句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會背。
  • 喜歡李白的慈禧,一生寫過一首詩卻流傳百年,如今老年人常掛嘴邊
    最厲害的要屬乾隆,他一生當中,寫下了4萬多首詩,平均一天下來就要寫1.25首,只不過可惜的是乾隆的文化水平有限,比如他寫的這一首「詠城牆」: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無人不知,經常被世人掛在嘴邊
    客觀地說,從執政能力的角度看,武則天能把慈禧扔到幾個街區之外,也不無誇張,武則天在位期間,唐代國力仍然十分強大,唐代疆域基本沒有減少,北庭都城也建立起來,如果你看慈禧,幾乎沒有籤訂條約,不僅補償了巨額白銀,還割讓了領土,唯一不可唾棄的是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