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慈禧全傳》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清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排名第一絕對是慈禧,慈禧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清朝閉關鎖國百年,還自居為天朝上國,慈禧更是擺出了任人取之的姿態,面對光緒的一心求變法,為清朝尋找最後的出路,慈禧站出來嚴加反對,將清朝的最有一根救民稻草也隔斷了。
慈禧卻仍然不以為然,每天還是只貪圖自己的享樂,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堅決要重修頤和園,要慶祝自己的大壽,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海戰,日本的鐵艦就停在國門口,慈禧卻仍然不以為意。
在操辦六十大壽的時候,國庫已經全部被慈禧用來置辦各種景點,買祝壽品,但是慈禧卻堅決要重修頤和園,國庫一時間拿不出這麼些錢了,慈禧就挪用了北洋海軍的軍費,這後來也成了別人的笑談,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倒是頤和園的石頭船永不會沉
慈禧雖然昏庸無道,但是面對自己的親人卻擺出了另一副態度,慈禧本是滿清的正藍旗,在十七歲的時候,入宮選為貴人,入宮四年不到,生下了同治皇帝,被封為妃子,雖然慈禧的地位一步一步提高,但是仍然受制於清朝的祖訓,後宮女子每年只有一次可以探親。
慈禧雖然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但是卻不能離開後宮回家,只能召見自己的母親前來,慈禧的母親七十大壽,作為孝女的慈禧想親自為母親操辦,於是將母親接入宮中,也方便母女兩人在一次見面。
結果在母親生日的那天,外國的使臣前來覲見,慈禧不得已只能前去接見,就錯過了母親的大壽,慈禧對此非常的傷心,就寫下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對於母親的孝心: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雖然看起來是一首打油詩,沒有什麼韻律,但是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成了一句名句,對於經歷過喪子之痛的慈禧來說,也許對於母親這個身份是感同身受,所以才能寫出這麼最真摯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