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實體店在迅速崛起的電商以及日益上漲的高店租的雙重夾擊下,實體店的生意是每況愈下,如今走過大街小巷,冷冷清清,商鋪關門倒閉轉讓現象是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面臨關門倒閉撐不下去的風險,而在日本確實恰恰相反,街道商場到處還是人流如潮,人來人往,在網絡購物以及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的今天,日本實體店依然保持其主導地位,還活得很滋潤,電商對日本實體店似乎沒有什麼衝擊力,這什麼情況?
去過日本的小夥伴應該知道,無論是到小商鋪,大百貨還是便利店,他們的導購服務都是非常周到熱情的,讓你有種"顧客是上帝的感覺",禮貌的微笑,溫柔的話語,讓人倍感親切,從服務上來說確實與國內一些實體店導購冷冰冰的臉色甚至還有點盛氣凌人的體驗,有著天壤之別,在日本的有些商場中,充分考慮到的是顧客的感受,有設置了專門人群的休息房間,準備了孕婦或者帶小孩的顧客專用車,有免費寄存服務、打包送貨上門服務、還是針對嬰兒、輪椅、行李箱的電梯,甚至還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他們逛商場是種享受,人們更享受這種實體店體驗,願意走出家門去享受著如貴賓般的購物服務,能在實體店買的就儘量到實體店去買。
一般來說他們實體店的價格透明公道,不會見人喊價見人宰坑,並且價格方面與電商的價格大多在同一水平線上,在日本在網上能買到的東西在線下都能夠買到,不存在任何的實體店盲區,大部分的大型購物商場的產品種類都是琳琅滿目,非常齊全,而且他們在實體店購買商品,可以讓你充分體驗和合適了再購買。而我們實體店確實在這方面與日本實體店有不小的差距。
這些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商購物已經成為當下國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實惠的價格、方便快捷的配送以及七天無理由退換貨,讓越來越多的人趨之若鶩,現在連一些五六十歲的大叔大媽都紛紛加入網購大軍了,此起彼伏,隨著電商網購的高歌猛進,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也就在所難免了。
日本實體店賣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服務和消費體驗。日本的商場不管是都足以讓用戶覺得購物體驗細緻又完美,讓消費者體驗到貼心而入微的服務,而這種服務在電商購物時候是體會不到的,因此自然也就會更加傾向於實體店。他們的商業理念就是要把購物中心建成大家樂意來玩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讓顧客順便買一些東西回家。日本的工匠精神不僅僅是體現在產品的生產上,也體現在對消費者的用心和服務上,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的電商也受到了政府的抑制,日本政府很早就開始對電商進行徵稅,而我們的電商則是獲得了國家的大力支持與鼓勵,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地發展壯大起來。優質的服務,良好的客戶體驗,愉快的購物環境,再加上國家對電商的一些抑制政策問題,使得日本的實體店現在還活得很滋潤的問題所在了。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