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名譽主編:張平
開篇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普通人跟富人的差距究竟在哪?估計有很多人會說差在財富上。這個答案雖然沒錯,不過這只是一個非常淺顯的答案。普通人是肯定不如富豪有錢,但是他們之前其實是有深層次的差距的。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如果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能知道普通人跟富人的差距在哪了。沒錯,他們相差的就是眼光跟執行力。
牛人往往具有敏銳的嗅覺,能很快辨別哪個行業好或不好,以及他們是否能賺很多錢。但普通人不具備這種能力,很難辨別哪個行業能做,能賺很多錢。
人人都有創業夢,但是真正實現夢想的往往是那些善於發現機遇和風口的人,雷軍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這也證明了風口的重要性。如果要尋找風口,不如分析時代的發展趨勢。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們一共經歷了兩次造富時代,第一次造富時代屬於體製造富,那些敢於跳出體制的人紛紛下海經商,並獲得了成功;第二次造富是產業造富,當時實體經濟的發展毫無阻力,尤其是實體店生意,非常好。
開一家店有多賺錢?在過去,人們常說一鋪旺三代,由於競爭壓力較小,所以開店總會有源源不斷的錢進來。曾經有多少人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店。然而隨著電商的發展,這種美好已經不再了,由於電商的流行,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網購的群體越來越龐大,大家都圖方便到網上購物了,實體店的生意自然就受到了衝擊。
經過幾年的時間,實體店的劣勢愈加凸顯,儘管已經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但是之後還是面臨著一蹶不振的頹靡之態,電子商務出現後,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冷清。這並不是因為受負面新聞的影響,而是購物體驗的概念已經變了,這種概念從內心深處改變著億萬的全世界人民。
世界在不停地變化,新的事物在不斷地湧現,當一個新的事物被人們所接受的時候,舊的事物就會被淘汰。在電子商務出現之前,人們喜歡周末去超市,但是現在去超市的人越來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實體店已經撐不住了,不得不旺鋪轉讓或者關門大吉。
就比如說在國內非常知名的聯華超市,此前它的生意非常好,但現在卻今非昔比了。僅僅今年上半年就關閉了148家門店。
據有關報導,中國很多企業正在發生「大變化」,有的企業還在爭分奪秒。這一群體尚未存活下來,已逐漸被市場「淘汰」。不少網友也表示,實體店新一輪「關門潮」即將到來。
事實上,不僅國內超市選擇關門退出市場,國外超市巨頭也無奈選擇退出。早在2017年,就有傳言家樂福要「賣身」,但在之前這並沒有發生,直到去年,家樂福正式賣身給蘇寧。
此外,英國最大零售商樂購集團也宣布,向華潤集團出售與華潤成立的合資公司20%股權,價格為2.7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5億元),該交易已經完成!而且歐尚也傳出將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
上述交易亦宣布該超市巨頭正式退出中國。值得一提的是,從2018年至今,除沃爾瑪外,12家外資零售商中已有11家退出中國!
看來,這不光是實體店店主的生意難做了,就連零售業巨頭也要扛不住了。那麼問題的關鍵是,之前很火的實體零售業,現在為何卻如此冷清?果真是電商惹的禍嗎?
其實這有一部分原因,電商出現之後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相比於傳統線下購物,網購有很多優勢,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網購的價格也要比實體店的價格低。
再就是大趨勢的影響,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不學會創新轉型,那麼它很難持續下去。在以前,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那個時候網購也沒有出現,人們只能到店裡購物,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網購的發展符合時代潮流,它自然會對實體店生意造成衝擊。
當然,人們不願意去線下購物,這跟實體店本身也有一定的關係,如今新零售時代正在到來,如果想改變頹勢,實體店也要抓住這次機遇,趕上新零售的風口,積極轉變模式,或許能夠完成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