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越來越難做,原來是這樣.....
【說說我對商超實體店的感受】上周陪娃到大型商超遊玩,商超有5層,3樓一整層全部是兒童區,服裝、書店、培優、玩具、遊樂場居多,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讓我感覺最深的幾點是硬體很好,吃相難看,服務欠缺,價格死貴
硬體很好:場館很大,很多都是幾百平以上的店鋪,設備很新,燈光、布景都還不錯!吃相難看:商家要盈利無可厚非,但你的客戶是兒童,即使是商業行為也應該溫柔一點,為什麼說吃相難看,我舉幾個例子,兒童書店孩子只有坐在地方看書,只有一些翻舊的書是可以看的,其餘的用膠帶綁起來不讓看;手工店家,孩子做手工塗鴉的桌面上貼著比盤子還大的幾個字,充值200送50;玩具區「友情提示」:售賣商品,如有損壞,照價賠償,兒童的天性就是單純、好動,這樣的行為首先就讓消費者反感,氣憤!
服務欠缺:如果你不是他店鋪的會員或者還沒有購買他的商品,服務員說得最多的是「哎,小朋友,不要……」,不要坐在書架上、不要碰、不要拿,很乾脆的拒絕式服務,我在想為什麼不能準備樣品鼓勵孩子去哪呢?他拿說明有興趣,沒準家長就會購買呢?商品那那麼容易壞!這樣拒絕孩子等於是拒絕家長拒絕成交!
價格死貴:兒童彩頁類讀物,我記得通常是3-5折銷售,書店標價18,售價18,攀爬滑滑梯類兒童樂園,單次遊玩128,考古玩沙類,單次60,家長陪同還需60,其他場所類似,基本上都是鼓勵辦會員卡,買多次卡才會折扣,這個邏輯讓我費解,這是個商超,客戶大多來自周邊幾十公裡範圍,他一個月也來不了2次,花費幾百上千辦理會員意義何在?兒童樂園一旦建立,租金設備成本基本固定,只有玩的人越多回本才快,幾百平的場地只有二十不到的小朋友,單價在高我看也難!
我也是開店人,一直期待實體店發展越來越好,有時候我挺能理解消費者為什麼不去實體消費了,現在很多的商家,特別是有點實力的商家,自認定位高端、硬體配套捨得投入,定價更高,但在產品、消費體驗,特別是服務意識方面依舊一塌糊塗!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實體店鋪如此慘澹?第一淘寶等電商平臺的衝擊,有一次我準備買紙抽做促銷品上淘寶看了一下,我的天零散運輸那麼不方便的紙抽在網上竟然如此之大的銷量,難道不怕運輸途中壞了?連紙抽網上都可以購買還有什麼不能網上購買的?難怪不得快遞連續幾年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長速度。智慧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讓網絡購物越來越方便,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吃的方面美團等外賣衝擊,以前可能去飯店吃飯看見別的好吃的順便就多點了,也就是說以前也許一頓餐人均消費30元以上,而點外賣會下降到人均每餐20元,這樣的下降生意不難做才怪。
第二移動網際網路購物方便了,汽車讓出行的模式也發生了改變,以前步行,趕公交,坐地鐵,騎車一會兒累了找個地方就吃飯,買水喝,經常逛街看見好看的衣服就買,自然而然的就要消費,現在開個車你敢隨意停下來買水吃飯嗎?稍不注意就罰200元。如此之多的實體店生意下滑,這麼多人的收入下降,自然不敢亂花錢亂消費,那麼整個社會的消費必然會有所影響。社會在快速的變革,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我這個不會從網上買衣服的人換季買衣服我是去網上呢?還是實體店?網上自己從來沒有買過衣服,實體店一想就太貴,實體店能改變人們對你的印象嗎?實體店的生意還會進一步下滑,擁抱網際網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