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巡迴演講《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2020-11-16 中國青年報

光明網訊11月12日,全國高校公益巡迴演講《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在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英才校區大禮堂開講。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以《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題為師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演講現場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全國高校公益巡迴演講,是央視2020《對白》第四季——全國高校公益巡迴演講的一部分。由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發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雲聽、優酷網和長江新世紀出版社等主辦。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黨委書記穆瑞傑、校黨委副書記李俊傑,副校長姚毅、楊寶進與1000餘名師生代表,社會各界代表共同聆聽了此次演講。

李俊傑代表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在致辭中對單霽翔和《對白》欄目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李俊傑指出,《對白》節目對大學生青年群體精神世界的影響很大。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不斷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李俊傑表示,單霽翔先生的主題演講,必將激發和厚植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為今後學校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在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單霽翔踩著他那熟悉的布鞋走上舞臺,延續一貫幽默風趣的演講風格,結合600多張優美圖片,為觀眾展示了他作為一位學者、文化工作者的博學氣質與文雅風度。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後,神採奕奕的單霽翔地深情地與同學們「對白」。

演講中,單霽翔講述了北京、蘇州、杭州等地的文化遺產面貌的改變情況。尤其是西湖的十年申遺史。

進入新的世紀後,西湖提出申遺,我們知道它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區申報世界遺產,一個蓬勃發展的城市,西湖的景觀特色是「三面雲山一面城」,就是三面雲山都不能出現一棟傷害它景觀的新建築,能做到嗎?十年申遺路,杭州堅守住了。今天大家無論是蕩舟西湖,還是漫步蘇堤、白堤,都看不到任何一棟侵入到西湖文化景觀的建築,西湖申遺成功了。在講到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時他說:「我最高興的不是我們申報了多少文化遺產,而是我們搶救了多少文化資源。」

在談到故宮時,單霽翔從護城河河道的拯救到延禧宮科普,從線上「雲遊」系統到數位化故宮1200多座宮殿圖景、線上學習織繡、虛擬穿著皇家服裝,單霽翔都如數家珍。他說:「2014到2016年,故宮進行了三年環境大整治,比如,拆除了有安全隱患的臨時建築,做平了坑坑窪窪的地面,連根清除了所有屋頂的雜草等等。雖然都是很小的事,但在這麼大的故宮博物院裡,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是難以成功的。我們希望用不懈的努力改變故宮的面貌,實現我們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觀眾的諾言。」

在現場對白環節,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十餘名學子從「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故宮文物修復、文化與生活的衝擊等多角度提問。當被問及「中國最大四合院的看門人」、「故宮文創的代言人」、「最注重用戶體驗的產品經理」等眾多身份,您最喜歡哪一個時,單霽翔說,「我最喜歡的是故宮『看門人』,於我而言故宮更多的是一種守護。」當被問到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兩個故宮的問題時,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兩地故宮的歷史淵源,以及後續發展歷程。面對同學們的提問,單霽翔結合自身的工作和感悟,用簡潔幽默的語言啟發著每一個人。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對白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連連,同學們紛紛表示,聽了單老的演講,受益匪淺,很有啟發。(吳小京 田景麗 翟浩辰)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 克州: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
    克州: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 2020-12-02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新武俠四宗師之一 溫瑞安開啟全國高校巡迴演講
    溫瑞安現場朗誦詩歌(張帆攝)  大公網4月11日訊(記者 張帆)超新派武俠教父溫瑞安「百城千校」全國巡迴演講正式啟動這一活動由藍智投資和奇俠影業主辦,旨在通過讓大師與高校師生面對面交流互動,增進對「俠」精神的認識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溫先生還回應了大家關於作品未來的開發問題。在未來的幾年中除了網大,陸續將有重量級的作品出現,並將在電影、電視、遊戲、動漫、廣播劇、周邊衍生等領域全面開發與聯動。  本次分享會,始終被濃鬱的「中國風」環繞。
  • 考古進校園,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他們與師生們熱烈互動,共同紀念全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 這也是湖南首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進校園活動,由湖南省文物局、中國文物報、益陽市人民政府等主辦,本報和益陽市文廣新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承辦。    活動現場的不遠處,獲得「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益陽兔子山遺址,帶著已經被考古專家們發現的歷史秘密,安靜地迎接自己的節日。在這一刻,歷史和現實有了一次特別的碰撞。
  • 「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中新網福州5月22日電 (鄭江洛)「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迴法庭」設立半年以來,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文化遺產保護的司法職能作用。據悉,該巡迴法庭是福建省首個專門從事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巡迴法庭,成立於去年11月。
  • 讓沉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
    郭戈張志嵩攝文化遺產不應該束之高閣、『蓬頭垢面』,不應該成為部門的、行業的或是專業的,建議讓群眾都能夠參與進來並享用。只有讓更多的人看見文物、認識文物、了解文物,才能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本報記者郭戈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秦川當前文旅產業面臨的痛點和焦點問題是什麼?如何讓沉睡在博物館裡的文化資源活起來?
  • 新華網評: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 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講座邀請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作《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專題講座。講座由NGTC黨委書記、主任葉志斌主持。講座上,單霽翔生動地講述著故宮500多年的歷史,仿佛使人身臨其境,同時感受著一代代「故宮人」的責任與情懷,感受著在故宮豐富而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裡那些閃耀在「故宮人」身上的有序傳承、堅持不懈、開拓創新的民族精神,感受著「故宮人」推動故宮文創新時代的決心與毅力。
  •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譚家灣考古遺址公園佔地面積約42公頃,是以譚家灣遺址為載體,展現馬家浜文化和新石器時代稻作文化內涵的綜合性考古遺址公園。譚家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古文化遺址,也是目前馬家浜文化類型保存最好的遺址之一,於1975年被發現。該遺址位於桐鄉市烏鎮鎮浮瀾橋村譚家灣組,面積約1.2萬平方米。遺址保存較好、堆積豐富,出土了包括生產、生活等多種類型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
  • 文化遺產活起來 百姓生活更精彩
    但在網上看到這個「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實在按捺不住,專門請了假來看展。「可惜對面展廳的山西酒務頭考古展明天才開展,不然幸福感就爆棚了。」傳統「活」起來 文物也時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 單霽翔:管理創新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這些文化遺產資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做出貢獻,具體到每個觀眾,他走出故宮博物院時,回想一下究竟獲得了什麼?」2012年,單霽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認為,讓文物資源活起來,讓觀眾感受到它們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通過管理創新,他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AI+文化,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這篇文章讓很多中國老百姓了解到故宮是怎樣從高傲威嚴的紫禁城搖身變成一座「活(火)起來」的博物館,同時也讓很多人第一次深入認識了當時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單霽翔。單霽翔,前故宮博物院院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博士,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歷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他現在的頭銜則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 單霽翔: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專題講座
    2020年9月27日,由單霽翔主講的「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專題講座在常熟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講座既是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報告會文化遺產講座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講述了單霽翔在故宮博物院擔任院長期間,通過各種舉措讓故宮博物院成為「活起來」的博物館
  • 讓消失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數位化技術給力歷史保護
    8月27日,2015文化遺產保護與數位化國際論壇在鄭州登封市召開,專家提出,讓固態的文化遺產利用數位化技術「活起來」。 參會的國際遺址理事會執行委員陸瓊在致辭中表示,從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中的長城,到去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運河、「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規模宏大的線性遺產和數量眾多的文化線路系列遺產,如何進行價值多維認知,開展整體闡釋展示,如何向公共傳播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民眾感知遺產保護的使命,這些均需要我們去研究、發現、去尋找途徑、破解難題。
  • 如何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聽聽海南這個文化講座怎麼說
    5月24日,省旅文廳邀請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海南省博物館報告廳舉辦文化講座。講座以《文旅融合——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為題,由省旅文廳副廳長寧虹雯主持。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為學員們介紹近年來文化遺產資源保護中的實踐經驗現場,單霽翔通過大量圖片和豐富的案例圍繞城市新境、景觀意境、建築情境、藝文心境、創意畫境等方面,介紹了近年來文化遺產資源保護中的實踐經驗,生動闡釋了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理念以及文化旅遊融合的方向,讓學員對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利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 墨西哥,保護「活的」文化遺產(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據了解,墨西哥擁有31項世界文化遺產、7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高居拉丁美洲首位。這些文化遺產,幾乎都能在文化集市上找到蹤影。   政府力挺:投巨資助亡靈節文化走向世界,重視普及教育   「說到墨西哥的非遺,最知名的可能要算亡靈節了,現在不光墨西哥人慶祝這一節日,全世界在亡靈節期間都有各種形式的慶祝。」
  • 「雲上傳承+線下遊徑」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韶關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廣東主會場暨「全域旅遊在行動·廣東人遊廣東」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動在韶關丹霞山景區拉開帷幕。非遺進校園廣東主會場、廣東美好生活非遺館正式啟動,首批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也同場發布。
  • 讓博物館不再是冰冷展示,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長期以來,博物館人心裡起急、嘴上抱怨,在這裡展覽的這些珍貴文物,既有歷史又有文化,但是很多人寧可選擇逛街,也不肯來博物館看上一眼。當人們想到博物館時,第一反應總是缺乏興致,冰冷、單調成為了展櫃裡文物的代名詞,很多人只是匆匆在相機裡留下幾張影像便離開,更不必說有何收穫。如何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是故宮博物院應該思考、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
  • 鄭柵潔考察浙東大運河寧波段: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
    鄭柵潔在考察浙東大運河寧波段時強調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餘紅藝參加7月31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鄭柵潔在考察浙東大運河寧波段時強調,大運河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複製的城市文化資源,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保護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紮實做好浙東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讓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亮起來。
  • 單霽翔做客隴右講堂,講述「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圖)
    故宮學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作了題為《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學術講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建傑主持講座。市領導安志宏、王振宇以及部分文物保護工作代表和市民群眾共200餘人聆聽了講座。在講座中,單霽翔圍繞公共服務、文物修復、文物數位化、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全面介紹了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實踐經驗。單霽翔提出,把文物真正保護好,不是鎖在庫房裡面死看硬守,而是要讓它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