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與魚玄機、李冶、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在浣花溪畔,薛濤用木芙蓉做原料,加入芙蓉花汁,製成景致而小巧的深紅色彩箋,也被稱為薛濤箋。
薛濤曾在彩箋上寫下了著名的《春望詞四首》,來表達她內心的世界。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我們知道,薛濤不僅相貌出眾,而且才思敏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年。
16歲的薛濤邂逅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男子韋皋。
韋皋是當時劍南西川的節度使,他和薛濤的相逢也成為一段佳話。
韋皋深知薛濤的文採,便讓他參與一些案牘的工作,他甚至向朝廷申請薛濤為教書郎之職。最終雖然沒有成功,薛濤「女教書郎」的名聲卻從此傳揚。
此時薛濤名聲鵲起,便有些狂逸放縱起來。她經常迎來送往,替韋皋收禮物,但又一文不留,全部上交,但這也令韋皋大為不悅,便將她打發到偏遠的松州地區。
在後來的歲月中,薛濤又遇到了一生中的最愛元稹,此時的薛濤已經年過40,卻風採依舊,而元稹才31歲,可謂是青年才俊,對彼此的仰慕之情,讓他們談了一場轟轟烈烈卻又短暫的姐弟戀。
愛情之火刻骨銘心,薛濤多麼渴望能永遠依偎在元稹身邊,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寫詩作賦。
然而,元稹由於工作終究還是離開了薛濤,一切的海誓山盟都成了過眼雲煙。原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從來都只是一種理想,絕不會是永恆。
但是,薛濤卻無法忘卻元稹,經常用彩箋寫詩寄給元稹,於是兩人便開始了異地的書信往來。其中的《春望詞四首》便是薛濤寫給元稹最著名的詩。
花開之時,沒能與知己共同欣賞,花落之時,無人陪伴感傷落花之美,此情此景如何度過這相思之情。
本以為會與愛人相伴長久,於是用草編織同心結,沒有料到內心卻充滿了春愁,本來憂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小鳥又開始不停地鳴叫,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光將逝,何其憂愁。
眼看著光陰一天天逝去,人也愈發老去,但與愛人卻永遠無法相見,心中是何等悲哀。
此後的薛濤,住進了浣花溪,換上了道袍,此時的她,不悲不喜,不傷不愁,再無波瀾。在寂寞的餘生中,她每日焚香煮茶,看日出日落,看春來秋往,直到白髮蒼蒼,從容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