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全國首例!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

2020-12-04 愛房網

近期,一則「戴頭盔看房」的小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說,為了買房省30多萬塊錢,被迫帶著頭盔去看房。

戴頭盔看房,只怕多花幾十萬

或許你會疑惑,戴頭盔看房和個人隱私有什麼關係?難不成這位客戶是哪位大人物?還是銷售人員神通廣大,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就能把你打探得一清二楚?

然而都不是,據這位男子所言,他要躲的其實是售樓處遍及四處的監控,以及它背後的人臉識別系統!倘若你「膽敢」露臉,就有可能因此損失幾十萬。

「我就是籤約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被人臉識別了。」不久前剛在北京南四環某樓盤購買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說,直到交定金前,銷售人員才表明,雖然他是在經紀人陪同下籤的約,但由於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到他曾主動到訪過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優惠,「兩個價格相差近20萬元。」

一位知乎網友也提到,她的老公曾經陪朋友去看房,沒有主動留下任何信息。今年兩口子自己買房,找的是中介,也談好了「返點」。但他們交完首付後,中介說,兩人被人臉識別系統鎖定到了此前接待朋友的銷售身上,不屬於他的客戶,也就無法返點。

「一般人對類似人臉識別這樣的高科技運用,大概都是一種『用就用了唄』的無所謂態度。不過,當人臉識別和購房優惠掛鈎,一張臉算下來有好幾十萬的折扣時,恐怕沒人能夠淡定了吧?」某房地產自媒體「的這段話道出了其中玄機。

同一套房屋,消費者從不同渠道購入,差價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貨比三家」本是人之常情,但房企用上人臉識別之後,就等於將消費者「一拍定終身」。

南京售樓處人臉識別「下架」

面對如此種種,南京市政府已經率先開始行動。據了解,11月27日南京已啟動對全市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售樓處進行檢查,南京本地的部分開發企業(包括南京城南、江北、河西等地開發多個樓盤的房地產企業)在過去兩天陸續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要求拆除人臉識別系統,屬全國首例。

「這在以後行不通了。」29日上午,在南京城南、江北、河西等地開發多個樓盤的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南京市相關部門的電話通知,要求拆除售樓處裡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

不過,由於涉及到年終跟「渠道」結算費用的關係,何時拆除尚未最終確定,「最快周一會在公司例會上討論,到時應該會有結果。」一位房地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為什麼要用人臉識別系統

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此前被國內開發商廣泛使用,這源於目前房產的分銷模式,是為了區分 「渠道客戶」和 「自然到訪」客戶。因為這兩種客戶,開發商所付出的佣金不同。

網友總結的「買新房科普貼」

每當新樓盤上市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房平臺作為「分銷渠道」,讓渠道幫忙招徠客戶。

但這樣的做法常常導致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產生「混戰」。比如說,客戶A與客戶B一同前往售樓處,銷售A接待了兩人,但只登記了客戶A的信息。但當客戶B再次上門時,是在中介B的帶領下。最終,客戶B和中介B完成購房交易。銷售A發現他曾接待過客戶B,因此銷售和中介很容易就『這到底是誰的客戶』產生爭執。

而人臉識別的存在,其實就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購房者的類型、屬於誰的客戶,以及佣金應該發放給誰。

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背後

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背後,人們更關注的還是被動接受人臉信息錄入背後的隱私洩露風險。畢竟,技術應用與技術濫用之間,可能僅一牆之隔。

這件事背後的確有3點違規:只能說就和當年電商一樣,法律法規趕不上多變的市場情況:

第一點,涉嫌違法。《網絡安全法》和《民法典》已有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第二點,涉嫌價格歧視,購房者找中介更便宜。自己到訪的客戶相對於渠道客戶並無優惠,網上經常有網友爆出房源幾乎同等情況下,自己購房比渠道客戶多出十幾萬。

第三點:渠道佣金是3-10%,而案場裡的銷售只能賺3-5‰,舉例來說,一套1000萬的房產,中介帶客戶來可以收取30-50萬的渠道費,但案場裡的銷售只能賺3-5萬,這就導致了內外勾結的必然。因為價格差的存在,購房者也會主動配合被洗客。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
    「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殺傷力驚人的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在南都記者的調查中,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但專家提醒,未經消費者同意就抓拍其人臉照片涉嫌侵權,數據一旦洩露危害極大。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
    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房地產公司的售樓部,都裝有攝像頭,但實際上,這些攝像頭不僅僅起到監控安保的作用,更是在對訪客們進行人臉識別。目前,已有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那人臉識別跟買房又有什麼關係呢?這裡面關係大了,那可是差價30萬的關係。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
    「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殺傷力驚人的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在記者的調查中,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但專家提醒,未經消費者同意就抓拍其人臉照片涉嫌侵權,數據一旦洩露危害極大。
  • 被售樓處人臉識別拍到,買房多花30萬?有人被迫戴頭盔看房……專家...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他會替你考慮周末去哪娛樂,孩子在哪上學,怎樣付款「最划算」……但他大概率不會告訴你,當你在暢想未來的美好生活時,天花板上的攝像頭正在對你進行人臉識別。「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殺傷力驚人的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
  • 戴頭盔看房少花30萬?官方出手:拆!下架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
    編輯:婧雯來源:正和島近日,「南京售樓處將下架人臉識別」這一話題登上了熱搜。11月29日上午,在南京城南、江北、河西等地開發有多家樓盤的一家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接到南京市相關部門的電話通知,要求拆除售樓處裡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
  • 南京要求售樓處拆「人臉識別」,其他城市宜跟上
    來源: 新京報不只是南京,各地都應對涉嫌違法的售樓處「人臉識別」說不;對其他違規採集個人生物數據的場所,該處理也得處理。連日來,售樓處的「人臉識別」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南京多家售樓處接相關部門電話通知,要求拆除現有的人臉識別系統。據了解,這在全國尚屬首例。雖屬首例,但讓售樓處「下架」人臉識別系統的舉動,來得並不讓人意外。或者說,南京此舉與公眾期許同步。此前,「看房者戴頭盔」事件曾引發廣泛熱議。
  • 售樓處、小區門口都有人臉識別?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邊界在哪兒
    智慧型手機時代很多手機使用臉部解鎖可以理解為保護用戶信息,但是如若拿快遞也需要人臉拍照留證呢?上海一快遞代收點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要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不少市民對此質疑,此舉可能洩露隱私,「被人拿去人臉識別付款怎麼辦?」 客服回應,拍照是為識別是否是本人。
  • 人臉識別不講武德,飛單耗子尾汁
    而在利益的驅使下,飛單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畢竟這「30萬」在一些城市是真實存在的。而房企為了省下這部分渠道費用,渠道為了賺到這部分佣金,自然是對自己的「客戶」百般的保護。人臉識別系統應運而生。簡單來講就是,只要客戶進入售樓處,那麼人臉識別就會進行鎖定,進而將客戶數據導入資料庫,如果後期出現「問題」客戶,那麼只需要導出數據即可。
  • 售樓處人臉識別?南京也有樓盤在用法律界人士:若非提前告知,客戶有權要求刪除
    近日,售樓處裡的「人臉識別」成為房地產界的熱門話題,因為擔心自己的面部信息被盜用,有買房人甚至戴著頭盔去看房。南京的售樓處裡有人臉識別系統嗎?如果被抓拍,買房人該如何應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相關專業人士。營銷總監H先生:排名靠前的房企都在用「具體有多少家房企在售樓處裡人臉識別,這個我不清楚,不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南京排名靠前的房企都會使用類似的系統。」
  • 售樓處後臺秒查臉,人臉數據豈是開發商想採就能採的
    ▲網傳一男子去售樓處看房戴頭盔。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文|柳宇霆近期,一則「看房者戴頭盔」的小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還有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導致看房者出此奇招的,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
  • 三個應用場景聊聊「人臉識別」,「黑科技」帶來的風險與無奈
    場景二:94歲老太太行動不便,因激活社保卡被抱起「刷臉」就在人臉識別第一案判決的空檔,有一段網絡視頻火了。在網絡傳播的視頻當中,在一臺自助辦理業務的機器前面,一位男性抱著一個老人,老人被舉得很高,為的是讓老人的臉可以被機器上的攝像頭拍攝到做人臉識別。
  • 戴頭盔去看房,「不然會多花30萬元」?深究背後原因,細思極恐……
    徐怡芳還提到,房企銷售和渠道中介的佣金不一樣,一些購房者會在自己到過售樓處後再去找中介。「中介會給他們一些優惠的甜頭,但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這一單的銷售成本就變高了,既花了營銷費,又多付了佣金。」房地產中介程鑫認為,除了房企,中介也能從人臉識別中受益。他告訴南都記者,人臉識別可以確定中介的首看時間、獲客數量。
  • 侵入式的人臉識別:你不僅看房被宰,顏值也正被系統悄悄打分
    獲取顧客性別、年齡等信息,甚至進行「顏值打分」、「熟客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正在滲透各行各業。近日,一條短視頻引爆了輿論。視頻中,一名男子為了避免人臉識別,戴著頭盔光顧售樓部。此前有媒體爆料稱,如果被人臉識別設備拍到,買房可能多花30萬。
  • 走到哪都可能「丟臉」 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在哪?
    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我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臉」?
  • 走到哪都可能「丟臉」,人臉識別技術的法律邊界在哪
    新華社天津12月4日消息,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我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臉」?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原來根據房產業內人士的說法,很多的售樓處都用上了「人臉識別技術」,只要被售樓處攝像機拍到的到訪客戶都會被「忠實」地記錄下來;雖然這個時候可能並不知道你是誰,但未來一旦你真得要在這裡買房成交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你是一名「老客」還是一名「新客」。這裡面有什麼區別呢?
  • 戴頭盔看房讓這家上市公司火了:藏身上萬售樓處採集人臉,一年因此...
    不過,這位開發商營銷人員也表示:「現在即使用人臉識別系統,也不能完全杜絕,只是減少一定比例。」明源雲在招股書中介紹,雲客是公司的「旗艦產品」。國內配備雲客的售樓處數量已由2017年的約3300家增加至2019年的8700家;截至2021年3月,雲客服務的售樓處超過了1萬個,合作方涵蓋各大頭部地產商。
  • 華商有態度|售樓處用人臉識別「窺讀」看房者信息,實在是「不講...
    人臉識別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非常普遍,購物、支付、進站安檢都會使用到,很大程度上給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是很多公共場所安裝人臉系統,非法採集人臉信息讓消費者很困擾。據媒體報導,全國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用於識別購房的消費者是否是首次看房、是由第三方中介還是售樓處銷售首次完成接待等。但由於售樓處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是無感抓拍,因此很多看房者對人臉信息會被收集一事完全不知情。那麼未經客戶允許採集人臉信息,是否合法呢?
  • 逛完售樓處,後臺可秒查你的臉!很多房企都在用,細思恐極
    「售樓處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殺傷力驚人的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以「買房」加「人臉識別」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這樣的消息比比皆是。在南都記者的調查中,多家售樓處承認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更有房地產業內人士稱,「類似的系統每一個公司都有」。
  • 買房者被迫戴上頭盔
    這些信息被拿走以後,你會被貼上標籤,人為篩選分類進不同的購買力群體,一旦被識別記錄成「自然到訪客戶」,到你買房的時候,就沒辦法從中介手裡拿走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折扣。房地產自媒體「重慶地產news」在一篇文章中稱,某項目推出了一系列年底購房優惠,只要購房者第一次到訪項目並當場下單,各種折扣算下來可以少花30萬元。但購房者必須是第一次到訪。那麼問題來了,怎麼確定這個購房者是第一次到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