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位於蘇州崑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周莊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裡。
周莊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周莊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裡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莊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
沈萬三故居
沈萬三故居參照沈萬三經商致富的各種傳說和坎坷歷史、沈家生活起居的場景,通過銅像、磚雕、漆雕、實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連環畫等藝術手法予以展示,是個全面了解這個傳奇人物的博物館。
富安橋
富安橋是古鎮橋與樓聯袂結構完美的獨特建築,也是江南水鄉僅存的立體型橋樓合璧建築。建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後由沈萬三之弟沈萬四出資重建,成石拱橋,改名富安橋,期望既富又安,心誠可見,後人永不忘懷。橋身四側的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氣勢非凡,石橋東西有級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較長的一塊在橋東以作為行人坐歇的欄杆石,一塊用作橋階,較短的三塊鋪在西橋堍,足以證明該橋歷史悠久。武康石採自浙江德清縣的山崖間,石面布有細小的蜂窩眼,顏色深赭,不易磨損。
雙橋
雙橋指世德和永安兩橋,建於明代,兩橋相連,樣子很像古代的鑰匙,又稱鑰匙橋。這座石拱橋叫世德橋,橫跨南北市河,長16米、寬3米、跨度5.9米。這座石 梁橋叫永安橋,平架在銀子浜口,長13.3米、寬2.4米、跨度3.5米。
沈廳
位於周莊富安橋東堍南側的南市街上,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間,分布在一百米長的中軸線兩旁,佔地兩千多平方米。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全福講寺
全福講寺是宋朝所建的一座寺廟,相傳為裡人周迪功郎,舍宅為寺,從而得來。它處於白蜆湖畔,整座寺廟結構嚴整,殿宇軒昂,黃牆露瓦,雕梁畫棟,蔚為大觀。
全福講寺共有五進,主體建築大雄寶殿,殿宇雄偉,步入殿內,高達三丈有餘的如來大佛巍然盤膝而坐,佛掌中可臥一人,佛身倍於江浙各大寺院。
張廳
張廳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張廳原名怡順堂,建於明代,清初轉讓張姓,改為玉燕堂,俗稱張廳。張廳前後七進,房屋70餘間,佔地1800多平方米,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廳旁箬涇河穿屋而過,正所謂「轎自前門進,船從家中過」。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大廳軒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木鼓墩(柱礎),這是明代建築的明顯標誌。廳堂內布置著明式紅木家具,張燈結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