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2020-08-08 鄉村與城市的那點事

巖下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東北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以石居為主的古民居傳統村落,具有典型的浙中南山的石居風格。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地處丘陵平板間,兩山夾峙,三水相交,構成了當地山可擋風、水可灌溉、林可種植,可避災禍的山水格局,也促進了村子良好的生態循環。古村基本上保持著600年前的地形地貌,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進而形成了以溪水走向為基準的街巷基本形態。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古磨坊凸顯了巖下石頭村最鮮明的特色,成為目前浙江省唯一的集中且保存完好的傳統山地石居村落。因而,巖下村也有了「江南石頭第一村」之稱。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村民以朱姓為主。據《朱氏宗譜》載,始祖朱國器公在五代梁太祖期間,曾任山東淄州刺史,後因時局紛亂,被貶至溫州永嘉任司戶。其次子朱時週遊獵至括蒼,樂其山水秀奇,於979年從溫州遷徙卜居南田村。18世孫朱謹之於1401年轉徙巖下村,依百丈巖而得名。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自18世孫朱謹之於1401年定址巖下村以來,以此為開端,至今已綿延二十多代610餘年。其後,村落基址再未變動,據當地人所述,村子較早的房子多集中於裡坑溪西岸。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在明清時屬處州府;民國時期先後屬於縉雲東區普慈鄉、棠慈鄉;建國後行政管轄多有變遷,1956年屬雁嶺鄉,1958年屬壺鎮公社雁嶺管理區,1961年屬雁嶺公社,1981年屬唐氏公社,1984年屬唐市鄉,1992年至今屬壺鎮鎮。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傳統村落選址於百丈巖與雙獅山之間的丘陵平畈間,有溪水穿村而過,更有普通嶺古道作為經濟依託,養育著當地的村民百姓。與此同時,傳統村落還秉承著「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古代哲學,講究從自然、風水的角度來構建村落的環境。以背山面水、沿溪順形為主,並將這視作影響家族興旺和發達的直接因素。巖下古村山水聚合,藏風得水,基本上保持著六百年前的地形地貌,保持著村落、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村落的整體布局特徵為兩山夾峙,三水交匯,氏族聚居,由此形成了自然發展的傳統村落形態及山水格局特徵。傳統村落整體呈點狀散列,房屋相互毗鄰,朝向多依溪而定,進而形成與溪水走向相似的街巷形態。傳統街巷人文氣息濃厚,古色古香,特色十分鮮明。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的街巷至今仍然維持著建村時的狀態,主要有沿巖下溪的三叉濱水步道以及向溪兩側延伸的街巷,以及通往百丈巖等地的一些石階步道,這些街巷構成了傳統村落用地骨架,寬度大多在1.0--3.0米之間。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內道路現在主要分為車行道、主巷道、次巷道三個等級。車行道為主要進村道路,寬約為5--7米,部分為水泥鋪路,部分為石板路。村內三條主巷道,寬約為2--3米,次巷道寬約為1--2米,主巷道和次巷道以步行路為主。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十分講究從自然的角度來選擇村落的環境,建築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後左右關係都經過嚴密論證,背山面水、沿溪順形。村落民居主要集中分布在百丈前溪南北兩側,裡坑溪東西兩側,村莊南部,巖下溪西側有少量分布。此外還有朱氏宗祠、本保殿和地母廟位於村南,以及位於村頭的楓溪橋,都是村落的標誌性建築。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地處括蒼山西端蒼嶺段山腰的丘間平畈間,山水田林交錯環繞,呈現出了獨特的自然環境風貌。村內建築特色明顯,現存200餘幢房子依山勢而建,牆體多為山石壘築,簡潔粗獷,內部為木質結構,以排屋及合院式建築為主。村中傳統農居建築以二層石木製建築為主,附屬建築如柴火房為平房。村中三個四合院落式農居,中間為天井,內向空間開敞,外牆封閉,屋面為人字型的雙坡屋頂,黑牆黛瓦,具有典型的浙中山地建築風格,建築形態顯示出舊時宗族文化的遺存。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村內建築被溪水自然地劃分為三片區域,每片各有重要節點,裡坑溪西岸以五棵風水樹所在地為節點;裡坑溪東側,百丈前溪北側地塊,分為北邊的門口山節點和南邊的濱溪廣場節點;巖下溪東側,百丈前溪南側地塊,分為古道廣場節點以及村口廣場節點。這五個節點作為村落的重心,影響著村落的日常運行。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環顧四周,巖下村如鑲嵌在林海與翠竹之中的一塊碧玉,村內山水交融,尤其耀眼的是別具一格的清一色石頭民居,村內民房建築典雅古樸,整體布局錯落有致,具有300年歷史的朱氏宗祠、承載200年古民居文化的四合院、村口百年歷史的石拱橋,使得巖下村具有強烈的山區景觀特徵和特色。正是這樣的別樣人文景觀,使得巖下村成為原生態藝術寫生基地,更讓巖下村贏得了麗水市首批「美麗鄉村」示範村的榮譽稱號。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河陽村
    河陽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新建鎮境內,西距縉雲縣城15公裡、距新建鎮1公裡,村口有一級公路穿過。河陽村臨近縉雲縣仙都國家級名勝區,東與玉溪村相連,北與潘村搭界,西北與巖下村毗鄰,東南與韓畈村以黃碧山相隔。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橫樟村
    橫樟村,古稱橫漿,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境內,距離縣城28公裡,大東壩鎮政府駐地向西8公裡處,坐落於海拔1198米的留明山下,四面環山,村莊所在區域海拔237米。該村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傳統村落。2012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公布為國家級傳統村落。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傳統村落呈階梯式分布,被譽為江南金色的布達拉宮。楊家堂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地處松陽縣東部約8公裡,村域面積4.01公頃,始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距今已有362年歷史。村內20多幢土木結構的清代建築依山而建,坐落於斜坡之上,整個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伸展高層200米,馬頭牆錯落有致、連綿成片,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傳統村落,被稱為「江南的布達拉宮」。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界首村
    界首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赤壽鄉,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先人對於村落選址、房屋建築、墓穴位置等的風水非常講究,精心布局和規劃。界首村成型於宋代、明代中葉經過了大規模的改造,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格局。界首先民們因地制宜,東靠萬壽山,南鄰朝巖山,西近蔭樟源山,北接桃花源、踏馬源,南邊村沿一條松陰溪穿越而過,在狹長的山水之間,構築起一座船形村落
  • 巖下村,不但有牡蠣吃,還有博物館看
    巖下村,行政區劃為: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橫渡鎮巖下村。這個山水環抱中的村莊,從空中俯視,猶如一彎新月;300餘間浙東傳統四合院落式的古民居,錯落分布於鄉間小道旁,每一間都呈「日」字形;100多口大大小小的水井灑落在村裡。村落布局被後人稱之為「屋為日,地為月,井為星」的奇特現象,被稱為「中國星象村」。
  • 竹海石屋裡拍寫真 縉雲90後駐村幹部為古村落代言
    巖下村距麗水市壺鎮鎮15公裡,平均海拔600多米,素有「江南第一石頭村」、「浙江省特色旅遊村」的美名。巖下村距麗水市壺鎮鎮15公裡,平均海拔600多米,素有「江南第一石頭村」、「浙江省特色旅遊村」的美名。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衢州市大陳村
    大陳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陳鄉境內,是一處集「徽派古建村落文化」、「汪氏徽宗衍脈文化」、「崇教重學儒家文化」、「春祈秋報民俗文化」於一體、傳統風貌保存完好的浙西傳統村落。這個擁有600年歷史、被近代著名史學家、鑑賞家、書畫家和法學家餘紹宋(樾園)譽為「十裡環山皆松樹,天下應無第二園」的地方,在舊社會以經商辦學揚名;近年,又以弘揚傳統文化與中國村歌發源地聞名遐邇。
  • 攝在旅途 江南秘境 I 走進麗水 松陽後宅古村落
    江南秘境 麗水松陽 山水秀麗、田園秀美,良田千頃,物產豐饒,形成「百裡鄉村百裡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美景,是「中國最佳養生休閒旅遊名縣」。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已經公布了三批,浙江省共有176個傳統村落,其中,麗水市竟佔了56個,而其中松陽縣(麗水市下轄縣)達到了50個,真是牛極了,成為入選最多的縣!
  • 帶你走進人間桃源,麗水一定不能錯過的古村
    帶你走進人間桃源,麗水一定不能錯過的古村 2020-03-1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福德灣村
    福德灣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是歷史上一座因採礬、煉礬而生、而盛的傳統村落。福德灣村傳統村落沿雞籠山體而建,坐南朝北,集古礦硐、古街、傳統民居、古老的生產技藝、近現代工業遺址於一體,被譽為「山地採煉礬傳統村落」。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台州市嶺根村
    嶺根村地處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東塍鎮東片的琅坑嶺東麓,古時統稱為行政村由嶺根、外山和沙灣三個自然村組成,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傳統村落。村中王姓氏族姓佔90%以上,其他還有張、密、郭等姓氏。村中大多傳統街巷格局嚴格對應山水視廊,祠堂、廟宇等重要公共建築的朝向與對景直接與山水對話。其中,王氏宗祠選址於「三水夾金」北側,軸線正對村落的傳統風水山谷堆山;元代建成的廟宇鍾秀堂背靠殿後山,軸線正對後山。受古驛道等因素的影響,自唐朝起沿古驛道的路徑逐步形成了裡王、下店、上新屋、外王等自然村組團。這些組團由古驛道串聯,依託當地山勢、地形和水型設計防洪、防盜措施,形成了獨特的防禦性布局。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霞山村
    霞山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地處錢塘江源頭的浙皖贛交界處,木材生產、龍頂名茶、香菇木耳等遠近聞名。由於商埠文化的高度發達,霞山傳統村落除了代表霞山傳統村落位於錢江源頭皖浙贛交界處的浙西傳統村落居民以鄭、汪兩大姓氏為主。霞山的祖先因戰亂走歙尾之道經丹山遷於此地,歷經上千年的繁衍生息,發展成一個商貿興隆、經濟發達的大村落。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新光村
    新光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俗稱廿五都朱宅。該村四面環山,東為浦江絕景之一的朱宅水口,南為中華山、筆架山、元寶山和瞿巖古道,西為馬嶺景區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為青龍山、高塢,S型太極溪環繞古村。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之:浙江省金華市新光村
    新光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俗稱廿五都朱宅。該村四面環山,東為浦江絕景之一的朱宅水口,南為中華山、筆架山、元寶山和瞿巖古道,西為馬嶺景區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為青龍山、高塢,S型太極溪環繞古村。
  • 國家公布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你們村上榜了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6月21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入列。這一批名單,是按照去年住建部《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審查,並向社會公示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決定將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等2666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浙江壺鎮巖下村,幽谷之中的古樸粗獷
    浙江有個叫壺鎮鎮的地方,那裡有一個保存完好的石頭村 ,遠離城市的喧囂,未經商業開發,村民們悠閒自在地生活在民風淳樸的村落裡。石頭村建於明建文帝三年(1402年),還有一個更準確的名字叫巖下村,因其坐落於巍峨險峻的百丈巖下,即以「巖下」得名,石頭村依山傍水,呈點狀散列,整個村莊被蔥鬱勁竹、山間林海所環繞,它疏忽有間,清晰有序,整體布局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石磨坊用材簡潔,古樸粗獷,石屋內部大多是木製結構。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三門源村
    三門源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石佛鄉,擁有優美自然風光和古代建築資源的歷史傳統村落。三門源村地處浙江中西部龍遊縣境內北部,北倚千裡崗山脈餘脈,南接金衢盆地,屬於衢州市行政區域,隸屬於距離龍遊縣城北28公裡的石佛鄉。
  • 麗水市新增2個「浙江省森林城鎮」
    日前,省關注森林組織委員會命名81個城鎮為「浙江省森林城鎮」,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遂昌縣湖山鄉名列其中。至此,該市累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個,省級森林城市9個,實現省級森林城市縣級全覆蓋;省級森林城鎮30個,省級森林村莊131個,市級綠化示範村961個。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許家山村
    許家山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茶院鄉境內,屬於茶院鄉許民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其他還有民戶田、許家、亦長坪、小庵4個自然村),位於寧海縣東部、茶院鄉西南山區,距縣城13.5公裡,距茶院鄉政府3.1公裡,平均海拔約200米。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江西省九江市硃砂村
    古村四周山巒疊嶂,山勢柔和,山形如臂,將硃砂傳統村落環抱其中,整體山水格局形態十分優美。古村在空間布局以及與自然環境的相處上構思巧妙,經歷很長時期的傳承,包含著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智慧。硃砂村獨特的環境也誕生了許多歷史名人,瞿令奕、瞿海門、瞿必義等都是創造村落偉大文化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