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新光村

2020-09-05 鄉村與城市的那點事

新光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俗稱廿五都朱宅。該村四面環山,東為浦江絕景之一的朱宅水口,南為中華山、筆架山、元寶山和瞿巖古道,西為馬嶺景區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為青龍山、高塢,S型太極溪環繞古村。

浦陽朱氏第十二世朱友振生有四子,老三朱勝,大約在明洪武元年,從浦江縣城到茜溪沿村做手藝,茜溪上宅居有瞿氏一家,後招朱氏為上門女婿,朱氏後代極為昌盛,朱宅仁房分居於上宅,朱宅義房分居於下宅。

朱宅之名應該始稱於明朝的早中期左右,查閱現朱宅第二大姓陳姓家譜,記述朱宅陳姓始遷之祖為陳文正公,於康熙三十年(1691)從浦江縣城遷至廿五都茜溪朱宅(下宅)後,再有張、毛、李等姓入遷。

清朝乾隆初期,居於下和祿的義房朱可賓,在杭州等地賺得大錢,號稱朱百萬,於乾隆五年(1740)遷基於應家畈,故稱朱宅新屋。上述便是廿五都朱宅大致的歷史淵源。

新光村傳統村落的空間布局以四進廳堂為中軸線,以中央八卦型向四周擴展,東西分列六幢廂房,廳廂共78間,兩橫兩縱的街巷,成為一個大井字。有專家說這是過去濃縮州府框架結構,呈現八卦圖案。另一座大氣的經典之作是縣內最大的單幢古屋廿九間裡,上下都設有迴廊。朱氏宗祠,規模龐大,三進十七間。

茜溪朱氏宗祠位於朱宅村東首,關公殿與文昌殿的中央,茜溪環繞東南西,北為和尚坡與義祭祠。朱可賓於乾隆十年(1745)左右在儒豐居創辦免費學校--靈巖書院。現設立虞宅鄉中心小學朱宅教學點。朱宅村境內,尚存有仙音殿(淡塢殿)、胡公廟、關公廟等文物古蹟。

新光村坐落於屬浙中山系的玉壺山脈即金華山脈的群山之中,有茜溪環繞全村。茜溪,俗稱朱宅源、朱宅溪,茜溪之名早於朱宅村名,命名時應在宋元時期或者更早。茜溪發源於虞宅鄉的木荷灣尖東北麓,經盧家、石大門至橋頭匯馬嶺美女峰之水,過朱村畈、塢坑、楓樹下、陳宅畈、新西山村之南的牛頭山腳入注壺源江,幹流長約13公裡,河道最寬處達20餘米。朱宅村口的金魚山,首尾著茜溪,猶如金魚在溪中遊,金魚頭著水的地方叫雷公坎,金魚的口在水下,當時的水深達兩米左右,溪魚有近兩尺長。

新光村傳統村落建築構思獨特,規劃氣派,是花園、住宅、道路、排水、綠化、硬化、亮化和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莊園的石子路、石板牆腳、石板天井、石窗架、石門架、石門檻、石爽子、石轉角、石用具到處都有。四進大廳堂、四馬頭、六馬頭、八馬頭層層攀升,六幢六十六間廂房井字形排開。尖頂、圓頂、馬頭頂;方窗、圓窗、八邊窗;巷門、臺門、門牌坊;三間井、七間頭、十三間頭、廿九間裡等三合院、四合院交相輝映,構成一座清代民居高檔次,高品味的古民居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之:浙江省金華市新光村
    新光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被譽為「江南喬家大院」,俗稱廿五都朱宅。該村四面環山,東為浦江絕景之一的朱宅水口,南為中華山、筆架山、元寶山和瞿巖古道,西為馬嶺景區和著名奇石美女峰,北為青龍山、高塢,S型太極溪環繞古村。
  • 浙江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江南喬家大院」浦江新光村
    旅遊小貼士旅遊建議:浦江新光村是喜歡古村落,喜歡江南風情不可錯過的旅遊目的地,年輕的年邁的都能在浦江新光村感受無與倫比的魅力,同時也是家庭出遊的好地方。「江南喬家大院」新光村,又名「廿五都朱宅」和「靈巖古莊園」,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北部,屬虞宅鄉管轄,距金華市百公裡路,自駕約二小時,浦江至杭州的20省道穿村而過。古村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60多年歷史,整個村落被青山綠水環繞,怡然景色令人陶醉。
  • 農業強 農村美 農民富——浦江縣鄉村振興改革創新及亮點工作
    5.虞宅鄉新光村被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新光村位於浦江縣西北山區虞宅鄉,現為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落、浙江省歷史文化名村。2020年,新光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成功打造了「文創新光」金名片。
  • 金華最值一遊的15個景觀村落,你去過幾個?
    村莊為中國十大古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承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項,其中「諸葛古村落營造技藝」、「諸葛後裔祭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交通:位於金華市蘭谿市諸葛鎮。交通:金華市武義縣郭洞村4 武義俞源村太極星象村,是中國民俗文化村,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坐落在浙江省武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裡,系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排列設計建造。俞源古建築保存完整,以三合院、四合院為主。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華市分行浦江縣支行2021-2022年辦公及網點、離...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華市分行浦江縣支行2021-2022年辦公及網點、離行自助銀行物業保潔服務項目成交候選人公示作者:時間:2020-12-18     來源:中國郵政網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華市分行浦江縣支行2021-2022年辦公及網點、離行自助銀行物業保潔服務項目(項目編號:CITCC-ZJ20PB0202052)磋商小組按照競爭性磋商文件載明的評審方法和標準已完成與各應答人的磋商以及對各應答人遞交的應答文件的評審,
  • 中國美協浦江寫生創作基地巡禮
    浦江擁有獨特的山川地貌和民俗民風、青山綠水中的最美鄉村,是中國美協的寫生創作基地,每年都有很多畫家去到浦江採風、寫生。經過「五水共治」,浦江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美麗鄉村不斷激發著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創作出一批又一批書畫佳作。今天,美術報走進「啟航地、先行地、萌發地」長三角書畫名家寫生活動,走進詩畫浦江,走進山水田園間「尋味」去。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巖下村
    巖下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壺鎮鎮東北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以石居為主的古民居傳統村落,具有典型的浙中南山的石居風格。渾然一體的石屋、石橋、石道、古磨坊凸顯了巖下石頭村最鮮明的特色,成為目前浙江省唯一的集中且保存完好的傳統山地石居村落。因而,巖下村也有了「江南石頭第一村」之稱。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衢州市大陳村
    大陳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大陳鄉境內,是一處集「徽派古建村落文化」、「汪氏徽宗衍脈文化」、「崇教重學儒家文化」、「春祈秋報民俗文化」於一體、傳統風貌保存完好的浙西傳統村落。這個擁有600年歷史、被近代著名史學家、鑑賞家、書畫家和法學家餘紹宋(樾園)譽為「十裡環山皆松樹,天下應無第二園」的地方,在舊社會以經商辦學揚名;近年,又以弘揚傳統文化與中國村歌發源地聞名遐邇。
  • 浦江縣
    新光村「廿玖間裡」駐唱歌手在唱民謠   新光村,是青年創客樂園。新光村與馬嶺村相距不遠,皆因210省道改造迎來新生。該村水晶加工行業興盛一時,村裡水晶加工戶多達316戶。如今,所有低小散的作坊全面關停,成長型水晶企業外遷,青年創客帶動該村另闢發展蹊徑。   2015年,青年創客聯盟創始人陳青松在新光村租下古宅群落,打造「廿玖間裡」。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橫樟村
    該村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的傳統村落。2012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公布為國家級傳統村落。橫樟村是浙江山區以傳統農業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形成的典型村落,真實地保留著傳統村落格局、自然環境、農田等生產、生活設施,是山區先民在數百年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順應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進化的結果。
  •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浙江省浦江縣分公司2019年郵件內部處理業務外包...
    本招標項目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浙江省浦江縣分公司2019年郵件內部處理業務外包項目,招標編號:ZJZT-2019-1340,招標人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金華市分公司,招標代理機構為浙江中通通信有限公司。項目資金由招標人自籌,資金來源已落實,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進行公開招標,有意向的潛在投標人(以下簡稱投標人)可前來投標。
  • 《了不起的鄉村》第二季第二期:當古村落遇上新青年
    距離浦江縣城18公裡的新光村,如今被稱為「活著的鄉村」,帶著好奇和嚮往,近日記者走進虞宅鄉,記錄這裡的鄉村變化。在新光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告別都市繁華,重回鄉村,入駐廿玖間裡大院,將鄉愁融入到手工藝品、民宿、農村電商等,用創意反哺鄉村,以O2O的形式經營手工藝品和當地農特產品,像家人一樣頻繁串門,組織各種豐富有趣的活動,讓百年老宅煥發出新的生機。
  • 浦江縣書法家協會正式成立
    ,參加了浦江縣書法家協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   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成員、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吳舫,金華市文聯主席金雲平,縣領導黃林生、朱受明、丁政、鄭文紅、鄭月琴、胡小榮出席會議。   金雲平說,浦江自古人傑地靈,文風鼎盛,名家輩出,被譽為「文化之邦」、「詩詞之鄉」、「書畫之鄉」,豐厚的文化底蘊催發浦江書法事業蓬勃發展,書法創作實力雄厚,創作成果豐碩。
  • 金華市浦江縣消保委公布羽絨服比較試驗結果:不合格率為83%
    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一月份,金華市浦江縣消保委、工商局聯合開展了羽絨服產品質量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今越、PeierCailar、DOWNWEAR、霸王鼠、登峰人、夢雪卡爾、鴨鴨、百事吉、康博等標稱品牌商品上不合格名單。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福德灣村
    福德灣村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是歷史上一座因採礬、煉礬而生、而盛的傳統村落。福德灣村傳統村落沿雞籠山體而建,坐南朝北,集古礦硐、古街、傳統民居、古老的生產技藝、近現代工業遺址於一體,被譽為「山地採煉礬傳統村落」。
  • 蘭溪又有6個村上榜金華市傳統村落名單
    近日,金華市第三批市級傳統村落名單公布,共23個村入選。蘭溪有6個村榜上有名,分別是遊埠鎮郎家村、諸葛鎮菰塘畈村、馬澗鎮東葉村、梅江鎮龍門大源村、梅江鎮桃源溪村、柏社鄉洪塘裡村,是金華市入選數量最多的縣市。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楊家堂村
    楊家堂村傳統村落呈階梯式分布,被譽為江南金色的布達拉宮。楊家堂村位於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地處松陽縣東部約8公裡,村域面積4.01公頃,始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5),距今已有362年歷史。村內20多幢土木結構的清代建築依山而建,坐落於斜坡之上,整個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伸展高層200米,馬頭牆錯落有致、連綿成片,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傳統村落,被稱為「江南的布達拉宮」。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台州市嶺根村
    嶺根村地處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東塍鎮東片的琅坑嶺東麓,古時統稱為行政村由嶺根、外山和沙灣三個自然村組成,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傳統村落。村中王姓氏族姓佔90%以上,其他還有張、密、郭等姓氏。村中大多傳統街巷格局嚴格對應山水視廊,祠堂、廟宇等重要公共建築的朝向與對景直接與山水對話。其中,王氏宗祠選址於「三水夾金」北側,軸線正對村落的傳統風水山谷堆山;元代建成的廟宇鍾秀堂背靠殿後山,軸線正對後山。受古驛道等因素的影響,自唐朝起沿古驛道的路徑逐步形成了裡王、下店、上新屋、外王等自然村組團。這些組團由古驛道串聯,依託當地山勢、地形和水型設計防洪、防盜措施,形成了獨特的防禦性布局。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霞山村
    霞山村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馬金鎮,地處錢塘江源頭的浙皖贛交界處,木材生產、龍頂名茶、香菇木耳等遠近聞名。由於商埠文化的高度發達,霞山傳統村落除了代表霞山傳統村落位於錢江源頭皖浙贛交界處的浙西傳統村落居民以鄭、汪兩大姓氏為主。霞山的祖先因戰亂走歙尾之道經丹山遷於此地,歷經上千年的繁衍生息,發展成一個商貿興隆、經濟發達的大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