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難以成相宜 23億回款難掩產品/渠道/人事變動三大硬傷

2020-12-16 中國輕工業網

    有人說,對於本土一線公司而言,銷售額(出貨額)20億元是個門檻。順利跨過去則風光無限,如上海家化;被門檻絆倒則是另一番光景,如自身增長乏力被歐萊雅收購的美即。

  相宜本草在跨過這個門檻的時候似乎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從2007年開始到2011年,相宜本草每年的銷售額以接近10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長。相宜本草的招股說明書(下簡稱招股書)顯示,2007年銷售額為8800萬元;引入資本後,2008年銷售額躍至2.17億元;2009年銷售額為3.77億元;2010年銷售額為7.49億元;2011年為13.3億元,順利進入10億元俱樂部;2012年上半年(1到6月份)的銷售額為8.2億元。

  《化妝品觀察》得到的消息顯示,2013年相宜本草銷售額為23億元。雖然跨過了20億的門檻,但這一步並不容易:2013年與2011年銷售額相比增長72%左右,這意味著相宜本草兩年合一起的增速比以往每年的增速都要慢。

  分渠道來看,相宜本草現代渠道(包括KA和屈臣氏等個人護理連鎖店)2013年銷售額為15億元,電商渠道接近6億元,專營店和百貨共計約2億元。

  單論其主戰場——現代渠道,相宜本草近兩年的表現似乎更差:從2012年開始,連續兩年增速放緩。招股書顯示,2011年相宜本草現代渠道銷售額為10.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近一倍。而《化妝品觀察》了解到,2012年相宜本草現代渠道銷售額為12億元,同比增長只有17%。

    這還並不是最糟的。坊間消息透露,2013年相宜本草在屈臣氏銷售下滑接近30%。而相宜本草的招股書顯示,2009年到2012年,無論是銷售件數還是銷售金額,屈臣氏始終是其五大直供客戶的第一名。

  增速放緩和在屈臣氏銷售下滑背後,是什麼原因?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相宜本草的迷失,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盤面做大後必然遭遇的瓶頸,也就是所謂的20億門檻;另一方面,連續幾年高速增長背後隱藏的內部痼疾也逐漸浮出水面。」

       硬傷一 產品的三宗罪

  事實上,在2012年相宜本草發布招股書,謀求上市之時,其高速增長就遭到了諸多質疑。

  無數的質疑中,最致命的是其產品的高代工和低研發。招股書顯示,相宜本草的代工工廠主要有三家——上海寶妍、上海樂寶和上海西西艾爾,這三家工廠生產了相宜本草90%以上的產品。

  一般而言,在日化行業中,中小型企業初創時期由於不具備投資建廠和購買大量機器設備的能力,通常會先選擇代工生產,當企業具有一定規模和資金實力後,產能建設方面會投入更多資源,逐漸建立自主生產能力。

  而相宜本草作為本土一線公司,高達90%的產品代工率顯然與其公司實力不匹配。

  對於代工和自產,相宜本草招股書的表述為:「公司將逐漸擴大自產模式的生產比例,逐步發展為50%自製生產、50%代工生產模式,較大程度上降低代工生產的相關風險。」而相宜本草公司總裁嚴明接受其它媒體採訪時曾說:「未來相宜本草的代工模式還會繼續下去,相宜本草的定位決定了我們不會在生產領域進行太多投入。我們只注重研發和營銷。」

  招股書和公司領導人的前後兩種表述顯然不一致。

  嚴明認為「相宜本草注重研發」。然而,從其招股書內容看,似乎並不是這樣。

  招股書顯示,2008年到2010年,相宜本草為上海高新技術企業,2009年至2010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142萬元和2297萬元。但不走尋常路的相宜本草在2011年主動終止了「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覆核,理由是研發費用投入不達標。

  據了解,2011年相宜本草研發費用僅為2738萬元,佔營收比約2%。而同為本土領軍公司的上海家化2012年的研發支出為9146萬元。上海家化的2012年年報顯示:「自2000年期,公司一直是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佔母公司營業收入3.1%。」

  事實上,本土一線品牌的研發投入佔比一般都設定為3%。比如,丸美的官方資料顯示: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3%,每年新增研發費用超千萬。

  除開高代工和低研發,相宜本草的產品線也比較混亂。在其官方網站可以看到相宜本草產品高達31個系列,每個系列下面均有1到14個不等的單品。某同樣主要針對KA渠道的本土品牌職業經理人分析認為:「相宜的產品系列很雜,沒有清晰的產品規劃來與不同的人群和渠道吻合,同時缺少拳頭產品和暢銷的流行品類。」

  該經理人的說法在市場上也得到了驗證。河南鄭州某代理商告訴《化妝品觀察》:「2012年開始相宜本草推出了很多款面膜,但沒有一款暢銷的,原來的黃金產品四倍蠶絲面膜銷售也下滑嚴重。」招股書顯示,同2011年上半年相比,2012年上半年相宜本草的面膜產品出貨下滑了200萬元。

  與相宜本草面膜2012年銷售下滑形成對比的是,當年被行業稱為「面膜年」:2012年到2013年,面膜在大眾化妝品市場處於井噴期。根據尼爾森最新統計,2012年中國面膜市場銷售規模達到78.5億元,並且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達21.9%以上。

  高代工、低研發、產品線混亂,相宜本草想解決這三個問題,還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專業的態度。

  硬傷二 渠道可能「病了」

  與上遊的高代工和低研發相關聯的,是相宜本草並不健康的渠道。

  2012年以來,相宜本草的增長開始放緩。北京地區現代渠道某代理商告訴《化妝品觀察》:「2013年北京地區回款1100萬元,同比增長15%。」該代理商負責向北京地區的華聯、華潤等超市供貨。據他透露,2012年和2013年的銷售增長比往年下降明顯。

  市場上的反應也得到了相宜內部人士的印證:「2012年之前是相宜本草增速最快的階段。但連續的高增長也讓公司內部的自信心膨脹起來。」據其介紹,2012年開始公司內部普遍認為相宜本草的品牌影響力在KA賣場已經與OLAY等外資品牌無異,能夠實現自然銷售,於是,「開始減少賣場促銷投入,減少地麵團隊人員」。

  而相宜本草早期打開KA賣場的絕技是「促銷活動常規化」,擁有數千人的導購團隊。2012年開始減少地面投入比例,這或許是相宜本草在KA賣場之後連續兩年增速放緩,甚至不到20%的原因之一。畢竟,在終端陳列的商品,都需要依靠相宜的團隊去完成「最後一米銷售」。

  上文提到,2013年相宜本草在屈臣氏銷售下滑30%。對此,業內某零售連鎖負責人直言「很正常」。他向《化妝品觀察》分析:「屈臣氏現在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只要有進場費和保底就可以進駐。品牌願意投入足夠資金,就能超過相宜。而相宜本草只有草本概念,沒有核心的草本技術,很容易被取代。」

  不僅僅是屈臣氏,相宜本草在KA渠道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2013年,百雀羚增長翻番,在商超佔領不少相宜的陳列面積。」武漢地區百雀羚代理商周現金告訴《化妝品觀察》。他認為,百雀羚與相宜本草都主打「草本」概念,價格帶也接近。「一二線城市的超市數量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相宜必然受到影響。」

  北京地區專營店和百貨渠道的相宜本草代理商周莉萍告訴記者:「2013年北京銷三渠道回款500萬元。」周莉萍同時也是百雀羚的代理商,「2013年9月份接下百雀羚,三個月回款就達到200萬元。」

  周莉萍提到的「銷三渠道」指的是專營店和百貨渠道。據了解,相宜本草公司內部設立銷售一部、銷售二部和銷售三部。其中銷售一部負責現代渠道,銷售二部負責電商渠道,銷售三部則負責專營店和百貨渠道。需要指出的是,相宜本草目前絕大部分現代渠道採取直供模式,而銷二和銷三渠道則採取代理商模式。

    從武漢和北京的局部市場來看,相宜本草在一二線城市確實受到了百雀羚不小的影響。

  同時,嚴明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曾表示:「沃爾瑪、家樂福和大潤發等KA已經開始放緩開店速度。」據了解,2014年,沃爾瑪計劃在中國新增20家門店,同時關閉25家門店。

  顯然,這對把主戰場放在KA的相宜本草來說並非好事。他們也意識到,一二線城市已經沒有太多新的機會,並把目光轉移到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市場。

  在三四線城市的化妝品零售業態有兩個特點:

  一是區域連鎖超市更多更靈活,不方便品牌直供;

  二是超市並不具有太大優勢,消費者更願意去形成規模的專營店購買化妝品。

  相宜本草的對策是:減少直供比例,逐漸開放商超渠道的代理權,同時選擇進駐更多高質量的專營店。

  招股書顯示:從2009年開始,相宜本草直供比例逐年遞減,2009年直供模式銷售額佔總銷售額54.7%,2010年下降到50%,2012年上半年則下降到42.3%。

  據原本是相宜本草貴州銷三渠道的代理商透露:「2013年底我擁有了貴州市場區域超市的經銷權,在這之前貴州的區域商超渠道沒有代理商。」

  事實上,相宜本草直供模式下在商超的銷售費用一直偏高。招股書顯示,相宜本草的銷售費用比例從2009年到2012年一直維持在50%以上。而同期上海家化的銷售費用比例則在30%左右。業內專家認為,銷售費用比例的警戒線為40%,超過則意味著在賣場投入過高。        

  「相宜本草逐漸開放地區超市代理權,高額的超市銷售費用需要代理商承擔。」河南省某相宜本草代理商表示出自己的擔心。

  渠道下沉、開放超市分銷權限,這應該是相宜本草在現代渠道值得期待的新增長點。然而,越往低線市場走,品牌對代理商的依賴程度會越高。隨著渠道的下沉,對代理商的有效管理和利益分配問題或許會成為相宜本草無法繞開的難題。

  硬傷三 「乏善可陳的專營店之路」

  同時,相宜本草在專營店渠道也開始發力。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相宜本草兩大動作:「過江行動」、「2014相宜本草貿易協定」。

  所謂過江行動,指的是相宜本草在2013年把原來專供KA的產品線中30個SKU開放給專營店,允許專營店銷售KA渠道的部分產品。

  南通平和客連鎖總經理王軍分析認為:「由於竄貨很普遍,專營店可以更低的折扣拿到專供超市渠道的產品。」據了解,相宜本草在平和客連鎖最高峰年零售額可達到300萬元,而2013年只有100萬元。

  之前是相宜本草南京地區專營店渠道代理商的張軍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這次開放超市渠道產品給專營店渠道,但我們代理商的拿貨折扣很高,然後接近7折發給終端。代理商不賺錢,終端有其它辦法拿到更低折扣的超市裝,我們都不願意銷售超市裝。」

  對於相宜本草的「過江行動」,專營渠道的代理商和終端似乎並不買帳。

  「2014相宜本草貿易協定」指的是相宜本草專門針對優質專營店制定的政策。

  四川地區某連鎖專營店總經理告訴《化妝品觀察》:「相宜本草把在超市的做法用到專營店,他們有一套特別詳細指標。從進店標準、店鋪陳列面積到回款標準,都需要一一滿足,並要籤訂協議。相宜本草與我們這個渠道的代理商和終端都缺乏溝通。」

  據該負責人介紹,相宜本草的進店標準之一是「該店鋪內需要有夢妝、丸美等中高端產品。」

  就以上情況看來,相宜本草在專營店渠道的動作並沒有受到歡迎。業內專家甚至直言:「相宜本草在專營店現在的所有動作都乏善可陳。」

  事實上,相宜本草在2003年就已經開始嘗試涉入專營店,但由於操作不專業,並沒有取得理想效果。

  2008年,為了改善現金流問題,相宜本草重新進入專營店,也沒有獲得突破,從其銷售總監職位已經三次人事更迭便能窺出一二。

  而相宜本草曾針對專營店渠道開發的「古方今釀」系列,價格帶直逼佰草集,如今在終端已難見蹤影。

  而作為相宜本草的第二大渠道——電商渠道也存在著一定問題。據相宜本草西南地區某代理商透露:「2013年相宜的電商表面有接近6億的銷售,但實際上真正在網上實現銷售的只有2億,其餘的全部流向了線下。」

  據了解,相宜本草為限制竄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其產品上有可以識別渠道來源的明碼和暗碼。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並不理想。

  張軍也發出類似的抱怨:「相宜廠家本身就沒有管控好渠道,比如我根本沒有放出去的產品會在其它區域被發現。然後廠家的銷售管理部就會處罰代理商,很冤枉。」

  可以看出,相宜本草在不斷加碼對專營店重視程度,其招股書也表示,「未來公司專營店渠道終端增長潛力十分可觀」。但相宜本草並未學會專營店渠道的遊戲規則。

  硬傷四 攘外安內均不力

  2012年6月份,證監會公布了相宜本草的招股書。如果上市成功,相宜高層均會得到股權激勵。

  但意外的是,在這個敏感時間段和隨後的兩年內,多位高管相繼出走。「在我離開後的一段時間,相宜又陸續出走了3個人力資源總監,都來自於500強公司。」某離職高管曾透露。

  另外一位離開相宜本草的高管告訴《化妝品觀察》:「前兩年,相宜的兩任營運副總和兩任市場總監也都相繼離職,其中時任營運副總的蔣賢聖由於離職還與相宜公司發生訴訟。」

  這一糾紛的緣由在招股書中亦有說明:「公司前任高級管理人員蔣賢聖因違反公司規定未被列入激勵人員名單。」

  多位高管出走,似乎並非因為待遇問題。據了解,2010年相宜籌備上市前夕,相宜本草董事長封帥高薪從歐萊雅挖角陳海軍為常務副總。招股書顯示,陳海軍2011年的稅後收入比封帥和嚴明都要高。

  「從相宜的員工持股計劃看,老闆還是比較大方的。」某出走的高管坦陳。他認為最主要是因為公司文化:「對員工的尊重是起碼的底限,我接受不了公司裡的那種文化。」該離職高管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抱怨。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規定:最近3年主管業務、高級管理人員和實際控制人沒有重大變化。而相宜在報告期內已經出走多位高管。

  與公司內部高管相繼出走相類似的是,相宜本草也不擅長處理與外界的關係。

  2007年,今日資本1000美元投資進入相宜本草。隨後5年,相宜本草連續狂飆增長。

  來自英國市場調查公司Mintel的分析顯示:「相宜本草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風險投資公司的大量注資。」但後來封帥和今日資本總裁徐新交惡的消息在業內風傳。

  嚴明在2013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宜本草將在適當的時機,根據公司發展的需求,引進戰略投資者。」然而考慮到之前與資本的不愉快合作史,相宜未來再次與資本合作的前景並不樂觀。

  相宜本草與營銷策劃專家葉茂中也曾傳出矛盾。據了解,今日資本向相宜本草推薦葉茂中做策劃,葉茂中接手後提出「非傳統、快本草」的理念。但後來的合作並不愉快,封帥對「花大價錢換來的品牌價值並不滿意」。

  業內專家向《化妝品觀察》分析:「現在是開放世界,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很重要,而相宜本草只會閉門造車,這是企業硬傷。」

  這個硬傷在相宜謀求上市前夕更為凸顯。2012年相宜本草的招股書公布後,媒體對其招股書的負面報導紛至沓來。

  這其中除了其招股書確實存在的問題外,相宜的媒體公關能力也顯得十分羸弱。嚴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承認:「相宜本草一直以來跟新聞媒體的交流不多。」

  某接近相宜本草的人士透露,相宜本草2015年的目標是回款突破30億元,更遠期的目標是達到60億元。「但是現在壓貨很嚴重,原來代理商庫存是30天,現在已經超過2個月。」該人士對相宜2015年能否實現既定目標表示擔憂。

  而更遠的60億元大關,單依靠相宜本草一個品牌顯然也難以完成。「相宜一直有推出新品牌的設想,未來可能通過收購,也可能是自創。」

  該消息人士告訴《化妝品觀察》:「相宜本草如果順利上市,可能就會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招股書中也有類似表達:未來將「擴大品類和品牌群,在品牌上開始打造新有機化妝品品牌」。

  然而,相宜本草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

  2012年6月證監會公布相宜本草的招股書,然後媒體不斷爆出招股書的負面新聞,上市一再推遲。2012年底證監會暫停IPO審核,相宜的上市之路也就此擱淺。

  2014年1月1日,證監會重新開啟IPO審核。如今,面臨諸多瓶頸、且錯過黃金增長期的相宜本草是否能順利上市?上市之後,投資者對其是否有足夠信心?

  截至發稿前,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相宜本草經過第二次補充的招股書(申報稿)已過「初審」,進入「預披露」階段。在「預披露」後,如果順利通過審查會,相宜則能拿到公開發行批文。

相關焦點

  • 茅臺人事又一輪變動:觸及最敏感的部門,關係茅臺酒價走向
    不管是否事出偶然,10月底貴州茅臺(600591.SH)股價的暴跌,卻意外開啟了茅臺集團內部的新一輪人事調整。不同於以往,這輪人事調整,將關係到茅臺酒酒價走向。繼貴州茅臺酒銷售公司董事長人選塵埃落定之後,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商公司」)的人事變動也開啟。
  • 2013人事變幻莫測:140多名高管變動
    人事變動原因:有人調離,有人升任,有人離職,也有人等待接班江淮汽車 涉及60多人1月,項興初擔任江淮汽車董事、總經理,陳志平為副總經理;8月,嚴剛擔任江淮汽車乘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四個營銷公司合併為一,並下設三大部門,原先四大營銷公司的80多位部長,現在也只剩下了20位,高管免職比例高達75%。
  • 三大石油公司重要人事變動
    一、中國石油 今天發布的變動不算大,其實中國石油內部還有幾個相對較大變動已經發生,點擊左下角藍色字體,閱讀原文. 二、中國石化 中石化煉化工程(02386,HK)董事會宣布,因工作調整變動,王毅先生於近日向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王毅先生之辭呈自2020年9月25日起生效。
  • 肖春和離職 正榮產業人事變動
    樂居財經 李奕和 發自上海 頻繁的人事變動,讓正榮這家於去年剛過千億的閩系房企,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戰略調整與組織變革 事實上,近年來,房企內部高管離職、人事變動已成為行業最常見的現象,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從行業強調衝規模、高周轉,到近段時間以來強去化、抓回款,職業經理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 多名融創駐綠城高管被免 宋衛平三大渠道補充人才
    2014年12月23日,在綠城「改嫁」中交集團的新聞發布會上,宋衛平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綠城在與中交的籤約結束之後將會發布公告,屆時所有融創派駐綠城的團隊都會離開,希望他們回到融創之後能更加注重產品質量。  沒想到,僅僅半個月之後,當各方把關注焦點都集中在融綠平臺之爭的時候,綠城方面悄然開始對人事進行「動刀」。
  • 威馬人事變動:優信前CMO王鑫加盟任首席增長官
    如今,新增職位首席增長官人選現也明了,負責大市場和公關等業務,未來王鑫將負責更好地定位品牌和目標用戶群,通過產品規劃、營銷創新等驅動流量增長,持續優化用戶運營。人事變動,威馬,威馬汽車,威馬EX5,威馬粉絲聯盟,優信二手車目前,威馬已有粉絲聯盟(簡稱威盟)等線下運營渠道,其會不定期舉行線上線下的活動,粉絲和用戶可以通過官網或者威盟的微信公眾號報名參加,活動的類型也不僅僅局限於威馬產品的體驗,還有各種主題和類型的潮流活動以及豐富的禮品。據悉,威馬的粉絲和會員數量已經超過了60萬。
  • 中國平安再現人事變動!楊錚出任平安人壽董事長,改革關鍵之際"變陣...
    相關人事變動除黨委書記的變動即刻生效外,其他任命還需獲得有關監管部門的核准。平安人壽換帥,楊錚接棒面臨重大考驗楊錚是平安集團一員老將,在多個業務條線擔任過重要管理職務。近年來,他在平安健康險公司經營、科技改革和網際網路轉型上取得了優異的業績,且對壽險產品、渠道、運營等具有深入的理解。陸敏將退休?卸下平安人壽職務的陸敏,目前仍保留著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官一職。不過,有消息稱,老將陸敏即將退休。1960年出生的陸敏今年滿60歲,目前已經超期服役。
  • 2018年重慶商業地產人事變動:下半年逐漸回穩
    2018年,房企行業高管變動頻繁,據外媒資料統計數據顯示,僅A股房地產上市公司的高管離職人員就多達101位,其中,財務負責人29位、集團總經理22位。這一年,重慶商業地產行業的高管們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動。
  • 這些車企人事變動得關注
    同時傳統汽車行業的格局與市場正面臨巨大的改變,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步增長,以及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的進一步結合,致使眾多車企為了發展紛紛人事調整,其中有部分高管選擇出走加盟網際網路造車項目;有的相比原有職位得到了晉升等等。下面,本期文章我們對今年上半年部分品牌的人事調整進行逐一點評。
  • 南京佳源融創人事變動 上海當代置業投資2億獲利2.5億
    2、人事變動 據小道消息,原鎮江中南銀城樾府項目負責人宋保民,現已加入融創,任職南京高淳融創中南御園項目負責人。此前有消息稱,綠城曾勢在必得該地塊,並計劃打造類似杭州江南裡的中式產品,該地塊競拍當日僅三分鐘就有17輪競價,7分鐘地塊便競價中止,當時綠城啟動3個馬甲角逐,而中鐵建卻用上5個馬甲與之對壘,但最終花落中鐵建,地塊總價9.8億,樓面價43167.22元/平。
  • 歲末年初,來看看最近車圈的人事變動
    歲末年初,又是車企人事變動的黃金時期,其中既有車企之間的人才競爭,也有車企內部的人員調動,有人黯然引退,就有人昂然履新。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人事調整,釋放出汽車市場變化的諸多信息。12月29日,東風汽車發布消息稱,陳昊升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 孔府家人事變動 劉濤離任前往復星集團
    對此,衡水老白乾媒體對接人李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並不了解該人事變動。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孔府家銷售收入和利潤額同比實現持續增長,朋系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68%,出口、電商業務銷售額同比增長62%;2019年一季度,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9%,朋系產品同比增長320%。
  • 曝光巨頭們2019人事變動:這些關鍵職位背後的生意版圖
    最後,我們發現,在2019年的人事變動中,不少公司的管理層都開始注重人員的年輕化。他們選擇了一些創造力滿滿以及了解年輕、潮流市場的人員來負責一些品牌的創新和突破。而除了上述2019年人事變動的部分特點以外,在求變的2019年,各大集團又做出了怎樣的人事決策?
  • 【人事】江西多地一批人事變動
    【人事】江西多地一批人事變動 2020-11-27 14: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利安人壽接年內第12張罰單,虧損已成常態,高層迎人事變動
    此外,利安人壽即將經歷的高管變動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目前三大股東各提名兩位董事,結合利安人壽近年的股權變更及發展情況來看,這樣的經營決策模式,或將給公司未來的經營治理埋下隱患。而上述業務既未通過利安人壽自營網絡平臺銷售,也未通過第三方網絡平臺銷售,但在業務投保單上「業務銷售渠道」記載為「網銷」,「代理人姓名」記載為「網絡銷售」,「代理人代碼」記載為「632W10100」(江蘇分公司的虛擬銷售代碼)。
  • 人事變動群像 2020年行業迎來大換血
    2020年,商業地產又與往年一樣,又經歷了一些人事變動,有舊人離開,也有新人加入,但更多的是「舵手」們因為自身或企業的關係,轉換平臺,繼續在行業裡發光發熱;與此同時,與「舵手」們相關的企業也因為他們的離開或加盟,變換了發展速度,從而在年尾交上了不一樣的答卷。一月進入2020年,萬達商管高層人事變動頻繁。
  • 平安人壽重大人事變動!陸敏卸任黨委書記並在走內部退休程序,楊錚...
    記者| 苗藝偉平安人壽發生重大高層人事變動。上述相關任命除黨委書記的變動即刻生效外,尚需獲得有關監管部門的核准。公開資料顯示,現任平安健康險董事長兼CEO楊錚,自1994年加入平安後,楊錚曾先後擔任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平安產險總經理助理、平安銀行東區副總經理、平安好車董事長兼CEO、平安產險總經理等管理職務。
  • 2018年上半年重慶商業地產人事變動:涉及金科、協信、東原等企業
    回顧2018年上半年,重慶商業地產圈與往年一樣,經歷行業人事變動高發期,對於企業來講,這又是人事動蕩的半年;對於變動的高管來說,則是開啟了全新的職業生涯。   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6月30日,重慶商業地產圈共有7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包括離職、跳槽、內部調任三種變動類型。
  • 正榮再遇人事變動:總裁肖春和離職 1300億目標待檢
    第一建聞 | 正榮再遇人事變動 1300億業績目標待檢牛慧麗 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正榮產業發展集團副總裁肖春和已於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申請,預計將在為期一個月的休假後辦理相關手續,其負責的相關領域處於半交接狀態。
  • 共有三大硬傷,他難以彌補
    總體來說,古龍的武俠跟金庸相比有三大硬傷,很難彌補。由於摻雜了大量的「推理」風格,導致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非常難以把控。在人物塑造方面,古龍比起金庸來也是略有不及,說難聽點,有硬傷。古龍武俠裡面的主角,大多是在寫古龍自己。這些主角,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帶有浪子、瀟灑、受情傷、孤獨、往死裡喝酒這五個標籤。古龍武俠小說裡面的絕世高手,基本上都是憤世嫉妒、瀟灑不羈的,他們從不以俠客自居,表面上看上去玩世不恭、吊兒郎當,實際上在關鍵時刻總會行俠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