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子長人|剪紙傳習所裡的手藝人
本期的《我是子長人》就讓我們走進齊家灣社區剪紙傳習所,與剪紙愛好者們一同去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今年54歲的蘇彩雲是我市剪紙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從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對剪紙打心眼裡喜歡,一直堅持至今。剪紙非遺傳承人 蘇彩云:剪紙我就是非常的喜歡,我打心眼兒裡喜歡,我就一直走到今天。生活忙,我也剪,閒,我更剪。
-
鄧生鳳:剪紙成迷的「民間手藝人」
剪紙成迷的「民間手藝人」 「這是我們一家三口,是根據我們的屬相剪出的全家福。」「這是朋友的女兒結婚,讓我幫忙剪的喜字。」「這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我根據工作特點,在紫荊花裡加入了工作場景。」……鄧生鳳說起自己的剪紙作品就停不下來。
-
教「星星的孩子」學剪紙
11月28日下午,黃驊市東常莊村的韓寶菊剪紙藝術中心裡,小雨(化名)認真地學習著剪紙。「今天,咱們剪條小魚。看!先把剪紙對摺,然後用剪刀先從這邊剪一下……」韓寶菊耐心地指導著,小雨動作有些慢,說話也吃力。每當聽到韓寶菊的誇獎,就抬頭笑笑。
-
潮陽剪紙再登央視!手藝人這項「絕活兒」引起滿堂喝彩
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陽剪紙)市級傳承人陳小燕帶著剪紙作品登上央視舞臺。「在節目中,我也帶去了幾幅極具潮汕特色的剪紙作品。」陳小燕告訴記者。陳小燕選擇用剪紙來表現祠堂文化,更能煥發傳統魅力,喚起億萬海內外潮人記憶鄉愁。
-
她在剪紙藝術裡感受喜樂生活
9月23日,記者採訪了家住牡丹區的剪紙老人郭紅,聽她講述了自己與剪紙有關的老年生活。 由刺繡轉學剪紙,她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剪紙、刺繡我從小就愛好。因為我姥姥擅長刺繡,小時候,我寒暑假在姥姥家待的時間比較長,就總是看她刺繡。那些圖案,我覺得栩栩如生,就對這類手藝比較好奇。」
-
巧手剪紙 傳承非遺
圖文/記者:朱彥蓉人們常說,手藝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件事努力做好一輩子。從青澀到成熟,從生疏到老練,他們把光陰都奉獻在一件事上。在絲路古城吐魯番就有這樣一群手藝人,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工匠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
用剪刀"寫"書法的手藝人 一邊朗誦唐詩一邊剪紙
用剪刀"寫"書法的手藝人,一邊朗誦唐詩一邊剪紙。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熱線》記者 王毅) 一邊朗誦唐詩,一邊剪紙,不僅做到一心二用,剪出來的,不只是詩詞,更是一副漂亮的書法。這名主人公叫呂國嶺,今年60歲,一個普通的剪紙藝人。我們的記者採訪到了呂國嶺,他說:「我的剪紙屬於書法剪紙,在一張紙上剪出兩幅作品,陰刻和陽刻。我也是咱們西安非物質文化,左手剪書法的傳承人。」
-
蝸居在南鑼鼓巷裡的剪紙人
老外喜歡花花草草自然類的主題,中國人喜歡福祿壽財喜慶的花案。」買剪紙的人多,來想拜師學藝的人也不少。2017年,張永紅通過國家級聯合法人社團藝術評審專家委員會審定,榮獲「工藝美術家」資質。2018年,在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工藝文化最具影響力剪紙工藝大師評選中,獲「冠軍金牌剪紙工藝大師」稱號。
-
...媒體走轉改】剪紙手藝人姜豔華:沒有十年功夫 刻不出剪紙人物的...
姜豔華是一名剪紙藝術家,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和首屆「中華巧女」得主,她的作品不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外觀設計專利證書,還走出了國門, 「外國人每次看我剪紙都覺得非常神奇」,姜豔華說現在她的「徒弟們」已經遍布了世界各地。
-
70釐米瓷娃娃 南鑼鼓巷裡賣剪紙救女
在北京著名的遊客聚集地南鑼鼓巷裡,遊客會看到一個特殊的手藝人,身高70釐米,患有成骨不全症(又稱瓷娃娃),「我不需要別人憐憫,做人一定要自強不息。」祖籍陝西延安的剪紙藝人張永紅由於自強不息堅持賣剪紙為生,被多家媒體報導和關注。目前,張永紅正在低價出售自己的剪紙,因為女兒遺傳了成骨不全症,他希望有一天能將女兒接到北京治病。
-
剪紙,也可以很時尚~
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這樣的▼傳統又喜慶的「囍」字剪紙也可能是這樣的▼形象有趣又富有寓意的剪紙已然分不清楚是生活賦予了剪紙生命還是剪紙賦予了生活靈性▼當時尚邂逅了剪紙設計師們以剪紙作為靈感做出別具一格的禮服
-
手作江湖 | 蝸居在南鑼鼓巷裡的剪紙人
老外喜歡花花草草自然類的主題,中國人喜歡福祿壽財喜慶的花案。」買剪紙的人多,來想拜師學藝的人也不少。2017年,張永紅通過國家級聯合法人社團藝術評審專家委員會審定,榮獲「工藝美術家」資質。2018年,在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工藝文化最具影響力剪紙工藝大師評選中,獲「冠軍金牌剪紙工藝大師」稱號。
-
老龍灣畔剪紙紅
剪紙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1972年出生於寺頭鎮上河莊村的孫立娟,在她小時候,逢年過節家人都剪一些喜慶、漂亮的紅紙花貼在窗戶和大門上,外祖母經常用剪刀和紅紙片剪一些小魚小貓和小娃娃哄她玩。孫立娟耳濡目染,漸漸喜歡上了剪紙並且入了迷,有時她還央求跟著外祖母學剪紙,老人就教她剪簡單的窗花。
-
剪紙父子傳承刀尖上的絢麗藝術
今天,在閶門外楓橋景區的一家剪紙鋪裡,精美雅致的剪紙作品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
-
剪紙藝術品價格倍漲 一副好剪紙甚至花一年
但是會剪窗花的手藝人卻越來越少,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工藝和文化內涵逐漸走進了藏家視野。一隻大公雞剪出一生緣一分鐘剪出四面相連的立體「春」字;三分鐘剪出四隻栩栩如生的蝴蝶……1月25日,在新疆剪紙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林貴福的工作室裡,他拿起一張紅紙折了四下,隨著手中剪刀上下翻飛,現場給記者秀起了他的剪紙功夫。
-
傳統銅鑿剪紙變身新「時尚」
在她看來,只要有一顆仍然會為美好事物沸騰的心,就應該多做自己喜歡的嘗試。在老闆委以開發剪紙重任的瞬間,陳健珊一度感到「崩潰」和「絕望」:庫房裡放著從民間藝術社接管過來的價值數十萬的大量剪紙作品,佛山景色、歷史故事、吉祥圖案……題材各異,但幾乎清一色是紅色剪紙搭配白色襯底,再加上黑色或棕色相框裝裱,儼然已不適合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
-
北楊善村巧婦以剪紙「作畫」 365個福字連成一幅畫
從史上建村開始,村裡就有剪紙文化的記載,傳承到現在,從普通中學生到70多歲的老奶奶,北楊善村的剪紙文化不斷發揚光大。據當地人介紹,村內的手藝人多以女性村民為主,她們不光是在春節前製作剪紙,平時閒暇時也會拿起剪刀和紙張開心地創作。動物剪紙,熊貓的毛髮清晰可見。
-
剪紙並非只是民俗藝術,看看美國剪影剪紙與日本浮世繪剪紙
美國的剪紙很多在剪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有些作品被稱為剪影剪紙;日本則結合浮世繪的細膩將其唯美性發揮到極致;歐洲的剪紙與當代紙品和實用設計密不可分。剪紙利用視覺的正負空間,提供的是一種想像的維度和張力。如果僅僅按照地域劃分的話,剪紙在中國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
受多國都喜愛的剪紙奶奶
在湖南懷化的一個古村裡面,住著一位八十五歲老人,她曾經是媒婆,是唱戲角色,是快板表演,更是剪紙的手藝人,在她的手下,誕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至此,她也和剪紙解下不解之緣。這是一對未婚夫妻將名字告訴黃杏奶奶,希望她能夠設計出一副剪紙來記錄他們的愛情。
-
剪紙教程:兒童剪紙教程,簡單好看又好學的剪紙寶塔,你喜歡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剪紙寶塔和涼亭,都屬於建築類的,希望對大家有用。5、寶塔剪紙就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畫寶塔的時候應把風鈴畫成圓形,這樣才比較形象。剪紙的時候應注意不要將其剪斷。第二種:涼亭1、方法如第一種,拿一張紙對摺,畫出涼亭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