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說的班扇,即班女扇,是一個從古代詩詞中衍生而來的典故,出自漢代女詩人班婕妤的詩作《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班婕妤用扇子作比喻,抒發了自己被漢成帝貶棄的悲哀心情。後人用「班扇」來表示一個人原來很得寵,現在失寵了、受到了冷落的意思。
時光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年,現在如果說一個人在朋友圈受到了冷落,或者親朋好友都不喜歡他了,就可以用這個典故。
班婕妤是我國古代一位詩壇才女。
班婕妤生活在西漢後期,漢成帝時代,是有歷史記載的創作詩詞較早的女詩人。中國古代歷史比較有名的女詩人除了班婕妤外,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許穆夫人、東漢末年的蔡文姬、魏晉時期的謝道韞、唐朝的薛濤和魚玄機、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等。班婕妤生活的年代只比春秋戰國時代的許穆夫人晚些,比大名鼎鼎的蔡文姬要早大約二百年左右,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奶奶,一代文學大家族,大概是現在人們說的和遺傳基因有關吧。
班婕妤的詩作,在中國古代五言詩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班婕妤從小就很聰明,創作了不少的詩詞文章,流傳下來的有《自悼賦》、《搗素賦》和《怨歌行》。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班婕妤的《怨歌行》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五言詩,但也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最早的五言詩應該是班固的《詠史》,說法不盡相同。
班婕妤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悲情色彩。
既生瑜何生亮,班婕妤可以說是生不逢時。班婕妤聰明伶俐,也很漂亮,美女加才女,漢成帝剛登上皇位就選班婕妤入宮,開始很受漢成帝喜愛,人生道路應該是風調雨順。可半路偏偏殺出了個程咬金,出現了一個強硬的對手——趙飛燕姐妹。歷史上趙飛燕也是有名的大美人,身有絕技,舞姿輕盈如飛燕,這一點班婕妤比不了啊。再加上趙飛燕經常在漢成帝耳邊吹風,漸漸地,班婕妤失寵了。後半生基本是在孤獨、傷心中度過的。
一首「怨歌行」,感嘆情難再圓。
班婕妤的後半生可以說是悲情的、坎坷的,正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遭棄後的班婕妤心灰意冷,她可能也幻想過,但和漢成帝的感情再也沒有復圓。一腔怨情,化作名詩「怨歌行」。
千百年來,班扇與班婕妤兩者已經不可分割了。人們提到班扇,就會想到班婕妤的故事;說到班婕妤,也會聯想到班扇。或許是班婕妤在她的後半生化悲情為才情,才創作出這首《怨歌行》以及「班扇」這個典藏故事,留給後人。
如果班婕妤能夠活在當下,看到後來的人對她的詩作《怨歌行》的喜愛和評價,應該就不會對她的後半生感到有什麼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