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打了10年水後,卻發現是國寶級文物

2020-12-11 有知社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也有著無數的文化傳承和文物。在以前來說人們可能不懂文物的珍貴性,尤其是落後的農村地帶。於是這就導致了現代放在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在以前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們現在是珍貴無比的文物,但沒被專家發現以前的往事裡卻絲毫沒有文物的待遇。

比如說這個名叫瀆山大玉海的文物,它是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它反應了元代國勢的強盛,而它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瀆山大玉海的意義可非同凡響,它是一件堪稱是裡程碑式的作品,代表著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國家人文歷史》裡還把它當做是鎮國玉器的首位,然而這個瀆山大玉海經歷的事情也是讓它想哭。

建造之初它是用來裝酒的,然而隨著戰爭,瀆山大玉海先是被火燒了一頓。在被燒之後它就離奇失蹤了,一直沒有人知道的它的下落。到了清朝,它出現在在一個叫真武廟的地方,這裡開始是明朝製作宮廷器玩的地方。在真武廟裡,有一個大石缽,光滑又漆黑,上面還有看不出樣貌的圖案。廟裡面的道士也不知道它是啥,怎麼來的,只是覺得它用來醃製鹹菜非常爽口。

晚些時候,後來的道士們發現它是玉做的。這下價值就上去了,道士們也不打算用它醃製鹹菜了,放上山水跟山石。運去了觀音面前放著,然而,這時距離它成為鹹菜缸已經過去了三百年。直到後來乾隆年間有一個翰林院的人來這裡玩,他自然是見多識廣的,依稀覺得這是文物,查了許久之後才被確定。可憐瀆山大玉海這堂堂珍貴玉器文物,先是被燒,隨後又被用來醃鹹菜。

跟它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一個文物,名叫上林共府銅升。它的經歷尚且好些,不過也好不到哪裡去。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農民都還不怎麼知道文物的重要性。在河北的一個地方,有一個農民就挖出了這個上林共府銅升。當時因為它的形狀像是水瓢,只是不是木製的而已。於是農民就把它拿回了家裡,用來盛水,甚是好用。

這價值不菲的文物想必他用得也是十分順手,用了二十多年後。隨著當時文物的普及,農民開始意識到自己挖出來的這個水瓢指不定也是一個文物。於是就拿去給專家看,專家開始的時候覺得沒啥,仔細一看卻發現它的上邊竟然有銘文。銘文是這樣的22個字: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兩,工師駿造、

這下可不得了了,初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6年,當時的皇帝是漢元帝。專家心想它可能有點來歷,但也不能夠確定,於是就跟農民花了8元買下來。當時的8元還是比較值錢的,畢竟單是賣廢品可值不了這個錢,農民也很滿意。專家經過分析後發現,這件文物確實是漢朝的,而且看容量,漢朝沿用的還是秦朝的制度。不過這造型確實長得像水瓢,但人家是銅量器。現在它被安放在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安然的待著。

相關焦點

  •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很小夥伴都知道,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個朝代的誕生和覆滅都會留下很多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在當時那個時期是一文不值,但是放在現代來說,都是文物,它們會更加直觀的反映當時那個時代的經濟以及技術等等,這些正是如今很多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 河北老農撿到「水瓢」,打了10年水,專家8元買走,現成無價之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農民們還沒有文物這個概念,在河北的某一個地方,其中就有一個農民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挖到了上林共府銅升。隨著文物的概念充斥著華夏大地,農民也開始意識到了家裡的「水瓢」可能大有文章,於是就把上林共府銅升拿給了專家查看,而專家開始的時候倒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細看之後卻發現這個「水瓢」上面竟然還刻有銘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
  • 農民家中水瓢用了10年,誰知竟然是文物,專家趕來勸說並8元收走
    中國五千多年歷史文化,老祖宗留下來了不少的文物,遺蹟等,我們能夠了解歷史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過文物,所以中國各地都有博物館,就是方便人們可以欣賞文物從而知道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這些文物每一件都是奇珍異寶,就像很有名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等,以及那些瓷瓶,這都是現代科技技術都沒有辦法仿製出來的。
  • 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22字銘文後,專家:一級文物
    西漢上林共府銅升一、特殊的「水瓢」因為年代的特殊性,所以很多村民家裡面都有無價之寶,比如在河北滿城陵山有一位農民家裡面的他家裡有一個用了15年的「水瓢」,這是他有一次在地裡幹活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來的,之所以沒有被他扔掉是因為當時家裡面的「水瓢」正好壞了,而這一隻完全可以拿來舀水。當時這位農民只知道這是古代的東西,是個老物件,但是他並不懂得這件東西的價值,在他眼裡這件就是一個十分好用的生活工具,這件文物在他家裡面一待就是15年。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在民間便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被當做了生活的器具,比如說在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自己的田裡犁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但是殷思義不識貨把陶鷹鼎當做了雞食盆,差點毀了一件國寶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比如說在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自己的田裡犁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但是殷思義不識貨把陶鷹鼎當做了雞食盆,差點毀了一件國寶。好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兩名來到當地考察的學生,發現了這個「雞食盆」的不同尋常,在和殷思義商議後,把陶鷹鼎帶了回去,現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並沒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為無價之寶
    現在文物市場非常火爆,如果能夠辨別文物,則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有些人身懷寶物卻不知真偽,例如有一位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是無價之寶,因為這水瓢上有22個字的銘文,成為無價之寶。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有數不盡的文物。目前,各大博物館中也在展覽著那些文物,這些文物製作精良並且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老農拿出「祖傳」水瓢,專家說是文物,多次勸說後上門8元收走
    尤其是所謂的文物古董,更是被現代人看中,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歷史古董的價值,紛紛拿出自己的「祖傳」之物進行鑑定,時不時就有珍貴文物在民間被發現。河北滿城陵山腳下的老農就曾拿出意見祖傳的「水瓢」讓專家進行鑑定,文物專家一看就覺得必有蹊蹺,原因就是這件水瓢是青銅材質的,而且上面還有著不少古老的文字。
  • 被當成水瓢使用了10多年的文物,因22字銘文,成為無價之寶
    在中國的各大博物館中,許多文物都令人嘆為觀止,比如氣勢雄偉的后母戊鼎,比如說製作精美的四羊方尊,至於說琳琅滿目的瓷器、金銀器,更是巧奪天工,即便是現代手工藝,也不見得就能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精品。然而,在天津博物館中,有一件文物絲毫不起眼,它的外形酷似水瓢,卻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 山西老人撿到一盆,當菸灰缸用3年,後被人2包煙換走,賣出180萬
    不過,對於那些對文物毫無研究的圈外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近些年,總有普通百姓無意中獲得珍貴文物的新聞。 然而,由於缺乏歷史敏感性,在文物部門介入之前,這些古董都被他們當作日用工具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還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損耗。譬如前些年,河北滿城陵山腳下有一位老農撿到一個水瓢,後被文物部門鑑定是西漢時期的青銅水瓢。而在這之前,老人已經用這個水瓢舀了數十年的水,文物受破壞程度可想而知。
  • 農民地裡挖出一水瓢,拿來舀水15年,專家8元收走,現成無價之寶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許多重要文物都是農民在地裡挖出來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兵馬俑,就是農民在地裡打井時發現的。但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們都不太懂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所以有時候挖出的文物覺得有用的話,都被拿回家當成日常生活用具。
  • 四川農民撿到枚金印章,賣文物販子賺770萬,3年後被發現懲罰來了
    《盜墓筆記》《鬼吹燈》的熱播就足以說明這些問題,除開驚險刺激的冒險,裡面的寶物也是千奇百怪,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撿到寶物的事情說來還真是不少,2013年的四川,就有幾位農民在岷江下摸到一些「好東西」。這些農民也不是傻子,結果一番討價還價後賣了770萬,本想著終於能過上好日子了,結果3年後就迎來了大麻煩。
  • 一農民隨手撿到一塊鐵疙瘩,經過打聽上交後才知道是國寶級文物!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文化,產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不得不說中國古代的文化真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總說是五千年的文明,其實真的追溯起來遠遠不止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只是有一些史前文明出現了斷層,而我們又沒有什麼文物去證明那段歷史。
  • 老農挖出「水瓢」,卻當廚具用了15年,專家花8塊收走,如今值1億
    本文中咱們要來介紹的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的有意思,一個老農在種地的時候卻挖出一隻「水瓢」,就是我們以前在廚房裡勺水的工具,其實它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國寶級文物,結果老農不識貨,於是就被當作廚具用了15年,真的是令文物專家們痛心疾首啊!
  • 農民撿到一枚印章,轉手賣了1300萬一夜暴富,三年後卻大難臨頭
    對於當地的一處重要的河流,是當地人水資源的重要來源,所以當地人對這處河流也是比較重視的,決定對這處河流來一次大治理。在政府的支持下,一支規模龐大的工程隊,很快就投入到了水利治理中,在治理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歷史遺留物」,也就是人們口中的文物。
  • 農民撿到國寶「金烏龜」,價值1個億,上交後得到350元錢獎勵
    西漢偏將軍印章是西漢文物,現藏於重慶市博物館。說到這枚印章的發現,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結婚當天撿到「漢代 偏將軍金質印章」1982年臨近年底的一天,天上下著小雨,家住江北的農民劉定權和未婚妻一起去了鎮上,打算辦理結婚手續。
  • 日本農民撿到漢代國寶級文物,證實倭國兩千年前已臣服中國
    被秦始皇派遣出海採仙藥後,一去不返。一般認為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到達了日本,並在日本的平原、廣澤為王。但這並沒有歷史證據。有歷史證據的是在三國時期,當時吳國的老大孫權北面有強魏西面有蜀漢;因此他打算想東擴張,便派遣士兵東渡日本打算將其拿下。但實際上孫權的士兵沒有到達日本,而是到達了我國的蓬萊諸島以及臺灣省,但遭到當地土著居民的頑強抵抗;孫權只得退回江東。
  • 被當作水瓢的文物,8塊錢被博物館收購,22字銘文讓它成為國寶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北的一位農民在地裡幹活不光在當時,現在我們看到這件物品,也一定會把它當作水瓢。於是,這位農民物盡其用,還真的就拿回去當水瓢用,而且一用就是十多年。直到進入八十年代,各種文物徵集活動在民間開展,農民想起家中的水瓢應該也是老貨,就帶著它向專家請教。原本,專家看到第一眼的時候,同樣覺得貌不驚人,準備放棄的。
  • 16年前男子撿到國寶級文物,私自以1300萬出售,最終引來牢獄之災
    但因其水流量巨大,一旦下暴雨極易引發水位上漲,對當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於是在16年前政府的支持下,一支規模龐大的工程隊開始對這片流域進行水利治理。驚奇的是,在治理的過程中工人們發現了一些「歷史遺留物」,他們撈出了許多明朝銀錠。
  • 四川農民撿到一印章,賣出1300萬天價,3年後卻成階下囚
    四川農民撿到一印章,賣出1300萬天價,3年後卻成階下囚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是擁有著五千年歷史得到文明古國,所以在全國各地總是能夠發現大量的文物古蹟,不僅有著非常高的研究價值,而且有很多的文物也是價值連城,而有些人總是能夠在無意當中得到一些寶物,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個四川的農民撿到了一枚印章,結果賣了1300萬的天價,可謂是一夜暴富,但是短短三年之後,他卻因此成為了階下囚,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