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地裡挖出一水瓢,拿來舀水15年,專家8元收走,現成無價之寶

2020-12-10 樹人談史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許多重要文物都是農民在地裡挖出來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兵馬俑,就是農民在地裡打井時發現的。但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們都不太懂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所以有時候挖出的文物覺得有用的話,都被拿回家當成日常生活用具。例如稀世珍寶陶鷹鼎,就被發現者拿回家用來餵雞,當了好幾年的雞食盆。

其實,這也不能怪當時的人們,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物資都很匱乏,而且也並不懂得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所以在挖到有用的文物時,都會拿回家當作生活用具。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河北滿城陵山有一個姓李的老農,在地裡幹活的時候挖出了一個古代的水瓢。因為家裡剛好缺一隻水瓢,所以就把這隻水瓢拿回家用來舀水了,後來這隻水瓢被專家8元收走,現成為無價之寶。

老李把這隻古代的水瓢拿回家舀水,雖然說這隻水瓢看起來十分破舊,但是古代的東西能保存到現在,那質量肯定是沒得說的。所以,老李家用這隻水瓢舀水,一用就用了15年,十分的好用。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因為各地接連出土了許多重要的古代文物,國家對於文物保護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也開始加大。在那個時候,文物保護部門的專家們,是不可能坐在辦公室裡喝茶看報紙的。他們每天都非常的辛苦,都要下鄉去調查文物狀況,普及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如果遇到有保護價值的文物,還要負責把這些文物收集上來。

當文物專家們來到老李的村子裡宣傳文物保護知識時,聽說老李家有一隻古代水瓢的事情後,立刻就來到老李家,想要看一下這隻古代水瓢。老李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大世面,而且為人非常的淳樸。他聽說專家們的來意之後,馬上就去廚房把水瓢從桶裡撈了出來,遞給專家們進行鑑定。

因為老李家一直在用這隻水瓢舀水,所以這隻水瓢保存的還比較不錯,從外觀上一看就是千年以前的古物。專家們拿到水瓢之後都嘖嘖稱奇,無法想像一隻千年以前的水瓢還能保存到現在。而且,通過對水瓢的細緻觀察,專家們在擦掉水瓢表面的水垢之後,在上面又發現了幾行小字:

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琊;容一升,重斤二兩,工師駿造。

原本專家們也並不是特別重視這隻水瓢,因為古代的金屬製品保存到現在的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當專家們看到這上面的幾行小字之後,一下子就意識到這隻水瓢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於是專家就跟老李表示,這隻水瓢是重要的文物,需要老李忍痛割愛把這隻水瓢上交。當然,這水瓢老李家已經用了十幾年,肯定不可能白拿,專家最後還給了老李8塊錢,作為他上交文物的獎勵。

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8塊錢的獎勵確實有點少了。但是在那個時候,能夠用來保護文物的經費本來就很緊張,能夠給老李8塊錢的獎勵已經是很不錯了。這隻水瓢後來被專家們命名為「西漢上林共府銅升」,目前保存在天津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名副其實的無價之寶。這件文物的珍貴之處,主要就是在上面所刻的22個銘文隸書上面。

這件文物的銘文上很直觀地顯示出了文物的鑄造時間、鑄造者以及它的作用和功能,甚至都不需要專家們去專門鑑定。就算是不懂文物鑑定的人,從銘文上可以看出,這件水瓢是在初元三年由一個名叫駿的技師鑄造的,然後由琅琊郡送到了京師供皇家園林上林苑使用。而且銘文上還可以看到它的容積是1升,盛重1斤2兩,當然這裡的容積和重量使用的是秦制。

除了銘文信息之外,這件文物上的銘文本身也是非常珍貴。因為在目前發掘的西漢早期文物上,很難看到如此詳細、清晰的古漢文隸書,對於研究西漢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雖然這只是一件小小的水瓢,依然是一件無價之寶。

相關焦點

  • 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22字銘文後,專家:一級文物
    當然是土裡!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非常的薄弱,家家戶戶對於生活的追求就是起碼可以吃飽飯,不用挨餓受凍。那個時期很多人在勞作的時候都會無意中挖到許多的文物,因為不懂這些,所以村民們一旦挖出了文物之後,就會看一下挖出來的東西是否可以放在家裡面日常使用,要是可以的話就會被留下來。
  • 老農地裡挖出一個破水瓢,考古隊用8元收購,如今已是無價之寶
    一個破水瓢為何能被稱為無價之寶,看它外壁上寫的銘文,瞬間明白文/一休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非常的源遠流長了,而所留下來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文物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有一天天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下鄉到一位老農家裡去了,據說這裡有一個刻著古字的水瓢。
  • 老農挖出「水瓢」,卻當廚具用了15年,專家花8塊收走,如今值1億
    本文中咱們要來介紹的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的有意思,一個老農在種地的時候卻挖出一隻「水瓢」,就是我們以前在廚房裡勺水的工具,其實它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國寶級文物,結果老農不識貨,於是就被當作廚具用了15年,真的是令文物專家們痛心疾首啊!
  • 老農拿出「祖傳」水瓢,專家說是文物,多次勸說後上門8元收走
    河北滿城陵山腳下的老農就曾拿出意見祖傳的「水瓢」讓專家進行鑑定,文物專家一看就覺得必有蹊蹺,原因就是這件水瓢是青銅材質的,而且上面還有著不少古老的文字。通過上面「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琊」等字,專家確定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至於這件文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為無價之寶
    現在文物市場非常火爆,如果能夠辨別文物,則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有些人身懷寶物卻不知真偽,例如有一位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是無價之寶,因為這水瓢上有22個字的銘文,成為無價之寶。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有數不盡的文物。目前,各大博物館中也在展覽著那些文物,這些文物製作精良並且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在河北滿城陵山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北滿城陵山一位老農在家裡勞作的時候挖到了一個類似於「水瓢」的東西,當時老農家裡正好缺一個好點的水瓢,於是便帶回了家,一用就是二十年的時間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但是很多時候,若不是真正文物方面的專家,很多人判斷文物是否貴重的第一印象就是材料,而那些看上去樸實無華的文物,都被認為是「不值錢」的東西了。「水瓢」的東西,當時老農家裡正好缺一個好點的水瓢,於是便帶回了家,一用就是二十年的時間。
  • 農民家中水瓢用了10年,誰知竟然是文物,專家趕來勸說並8元收走
    今天要說的是天津博物館當中的一個文物,從外表來看很多人都會把它看成水瓢,但其實它價值連城,這個文物是當時用八塊錢給徵來的。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河北有個農民在自家農田當中發現了這個文物,因為長得像水瓢,農民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拿回去就這麼用了,所以一下用了十多年,後來改革開放,很多人對文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農民十多年前撿到水瓢的事情就傳開了,專家也去了。
  • 一件破「水瓢」,卻為何令專家多次上門討要,並最終8元收走?
    這些年確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祖傳下來的寶貝,像李淵族譜、蘇東坡族譜等等,為此文物專家們在得知之後,也只能是去建議物主上交給國家,畢竟放在博物館裡肯定是會比放在家裡要安全的多,如今社會上的歹人還是非常多的,稍有不慎寶貝就可能被盜走哦!
  • 我國國寶的坎坷命運:古代熨鬥被當成「水瓢」、雲板被當成鈴鐺
    曾經就有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被誤用的「水瓢」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福建的村民在工地裡幹活的時候,無意之中挖出了一件銅器。可誰知,這一用老伯就用了十多年。直到某一年政府到村裡進行文物普查的時候,老伯才想起來這個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水瓢,想著再怎麼說也是從地裡挖出來的不妨拿去給專家們鑑定一下。
  • 河北老農撿到「水瓢」,打了10年水,專家8元買走,現成無價之
    ,無疑代表著當時元代玉器工藝的巔峰時期,瀆山大玉海也是在《國家人文歷史》拋頭露面過,甚至直接成為了鎮國玉器的首位,但是它出土過後的身世卻是令人哭笑不得。」可能大有文章,於是就把上林共府銅升拿給了專家查看,而專家開始的時候倒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細看之後卻發現這個「水瓢」上面竟然還刻有銘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
  • 他在自家清理古井,挖出兩銅罐被專家100元收走,現要值30億
    下面我們要說的這件事就與之息息相關,有一老宅挖出一口古井,裡面取出兩個銅罐,被專家100元收走,如今價值這兩個銅罐值30億。01時間追溯到1974年的夏天,孫本利是河南扶溝的普通農民,由於家裡準備翻蓋房子,這一天他按部就班的走到自家的宅基地中幹活,任務是挖出一個用來裝填石灰的大坑。
  • 老漢挖出一個「糞瓢」,用來舀水3年,專家50元買走,現價值千萬
    小鄉村老漢是安徽天長縣賈溝村的人,叫雙興華。到了中午的時候,老雙卻突然尖叫一聲,原來他挖出來了一個古怪的東西,看起來像是長長的罐子,且外面還雕刻了一雙鼓鼓的眼睛,也就是這雙眼睛把老漢嚇了一跳。引得大家都跑過來圍觀。不過,即便是這麼多人在這看,也沒見誰說出個什麼名堂來,並沒有人認識這是個啥東西,後來還有人建議將這個東西給砸了,看著就怪滲人的,留下來怕發生不好的事。
  •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很小夥伴都知道,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個朝代的誕生和覆滅都會留下很多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在當時那個時期是一文不值,但是放在現代來說,都是文物,它們會更加直觀的反映當時那個時代的經濟以及技術等等,這些正是如今很多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 農民耕個地竟挖出了這個,被誤會好多年,終於水落石出
    但依舊還是有許多瑰寶沒有被找到,不是深埋於地下,就是流失他國,甚至是被不了解的人拿來當工具充當使用,有拿來墊桌腳的,也有拿來醃菜的等等,國家相關人員也在努力找回這些寶貝。福建寧德市周寧縣泗橋鄉的一位農民跟往常一樣下地耕種時,正好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
  • 農民耕個地竟挖出了這個,神秘面紗時隔十年,終於真相大白
    但依舊還是有許多瑰寶沒有被找到,不是深埋於地下,就是流失他國,甚至是被不了解的人拿來當工具充當使用,有拿來墊桌腳的,也有拿來醃菜的等等,國家相關人員也在努力找回這些寶貝。福建寧德市周寧縣泗橋鄉的一位農民跟往常一樣下地耕種時,正好一鋤頭下去挖出了一個黑乎乎的東西
  • 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有很多羨慕那些拿著文物寶貝鑑寶的人,眼紅了人家大半輩子,最後發現自己家餵豬的大碗,院子裡醃製鹹菜的大缸就是明珠蒙塵的稀世寶貝。下面,就來看兩則這個考古軼事。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福建有一個偏僻的小鄉村,村民在工地裡勞動時,無意中挖到了一個銅器。這個銅器長滿綠鏽,除了「長」的象水瓢,並無其它出奇之處,再加上周圍也沒有挖出其他的東西,所以都沒有把這個「水瓢」當一回事,丟棄一旁。
  •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打了10年水後,卻發現是國寶級文物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也有著無數的文化傳承和文物。在以前來說人們可能不懂文物的珍貴性,尤其是落後的農村地帶。於是這就導致了現代放在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在以前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們現在是珍貴無比的文物,但沒被專家發現以前的往事裡卻絲毫沒有文物的待遇。比如說這個名叫瀆山大玉海的文物,它是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它反應了元代國勢的強盛,而它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 中學生挖出生鏽銅虎,被專家定為贗品50元收走,鏽一掉驚動文物局
    文物能收歸國家,好好保存在博物館裡,讓世人重新見證那段輝煌歷史,還要多謝許多文物專家,如果沒有他們,很多國寶可能就此消失。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國寶出土、發現的坎坷故事。
  • 陝西村莊出土一文物,農民拿來養雞用,被收走後,專家:頂級國寶
    陝西村莊出土一文物,農民拿來養雞用,被收走後,專家:頂級國寶文/小先生和氏璧乃是千古至寶,無瑕美玉,稱呼珍貴寶物有一個詞語叫做「價值連城」,而和氏璧絕對能夠稱得上是價值連城。然而就是這麼一件無價之寶,之前也曾遭受冷落,當時楚人卞和得到和氏璧,以之獻厲王,厲王的屬下說這是石頭,氣的厲王砍掉了卞和左腳;卞和等到厲王死後,又把和氏璧獻給武王,結果又被武王砍掉了右腳。等到武王去世,文王即位之後,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以至於眼淚中哭出血液,文王派人接納他,剖開石頭發現了美玉,和氏璧這才得以現於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