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拿出「祖傳」水瓢,專家說是文物,多次勸說後上門8元收走

2020-12-05 華夏文物

祖傳,這個詞在我國非常的常見,這是因為中國人歷代以來的家族觀念都極為強大,認為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都非常的珍貴,後世子孫都應該好好繼承。尤其是所謂的文物古董,更是被現代人看中,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歷史古董的價值,紛紛拿出自己的「祖傳」之物進行鑑定,時不時就有珍貴文物在民間被發現。

河北滿城陵山腳下的老農就曾拿出意見祖傳的「水瓢」讓專家進行鑑定,文物專家一看就覺得必有蹊蹺,原因就是這件水瓢是青銅材質的,而且上面還有著不少古老的文字。通過上面「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琊」等字,專家確定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至於這件文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經過對老農詢問,專家得知這是老農家裡一直在用的「水瓢」,在其父親時期就在用,可以說是「祖傳」之物。但專家知道,這件文物肯定是老農家裡在早些年發現的,因此古人不可能一件破舊的青銅作為傳家寶,就算作為傳家寶也不可能用作水瓢。至於這件文物到底來自何方呢?專家是怎麼推測的。

河北一帶歷代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戰國時期屬於較為富裕的燕趙之地,到了漢代時期更是富可敵國的分封國。尤其是老農所在地的滿城一點,這裡的山丘有著不少的漢代古墓,其中我國最為著名的古墓——「中山靖王墓」就是在這一帶。也就是說,專家推測老農家裡這件青銅水瓢其實是從古墓中得到的。至於是被盜出土,還是民間無意間發現就不得已而知了。而這件文物就是後來被命名為「西漢上林共府銅升」的稀世國寶。

博物館專家意識到這件文物在國內是沒有的,按照目前來說是僅有的一件孤品,其價值極高。這種具有極高歷史價值,但其藝術價值不是很高的文物並不適合民間收藏,因此專家打算將文物帶回博物館。但這是老農的祖傳之物,來源雖不明,但合理合據,不能按照《文物法》等規定將文物收走。這時候,專家就打起了感情牌,對老農說了一番大道理,大概意思就是說這件文物很重要,自己收藏並不好,最好是上交,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但固執的老農並不願意,對專家說「這件東西是我的,是家裡前輩留下來的,就算不值錢,就算不是文物,也是祖傳之物,不能輕易的上交」。但文物專家並沒有打算放棄這件文物,曾多次上門勸說老農上交文物。最後,老農也被專家的固執折服了,願意將文物上交專家,但不是無償上交。而是向專家索要了報酬,最終專家上門以8元的價格將文物收到博物館,如今文物被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有人會說,這件稀世國寶級文物「西漢上林共府銅升」如此重要,專家為何僅獎勵8元。其實,這8元在90年代已經很多了,更何況當時的博物館基本都是沒有錢的,這8元的獎勵可謂是看重文物。時至今日,上交文物獎勵500元是時代已經過去了,按照有關規定,上交文物最高可以獎勵文物市場價值的百分之二十。如2015年東莞市博物館對當時上交重要文物的藏有獎勵了100萬元。

相關焦點

  • 一件破「水瓢」,卻為何令專家多次上門討要,並最終8元收走?
    今天的主角就是一件外形看似很破的「水瓢」,但是沒想到文物專家發現之後,卻對它無比的熾熱,曾為了得到它,三番兩次的找到「水瓢」的主人,希望他可以上交給國家保管,不過他自然是斷然拒絕了,因為在他看來這隻「水瓢」是自己祖傳的東西,怎麼能交給別人保管呢?這樣的話讓自己有什麼臉面去面對先人?
  • 農民地裡挖出一水瓢,拿來舀水15年,專家8元收走,現成無價之寶
    其實,這也不能怪當時的人們,因為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物資都很匱乏,而且也並不懂得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所以在挖到有用的文物時,都會拿回家當作生活用具。例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河北滿城陵山有一個姓李的老農,在地裡幹活的時候挖出了一個古代的水瓢。因為家裡剛好缺一隻水瓢,所以就把這隻水瓢拿回家用來舀水了,後來這隻水瓢被專家8元收走,現成為無價之寶。
  • 老農挖出「水瓢」,卻當廚具用了15年,專家花8塊收走,如今值1億
    本文中咱們要來介紹的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的有意思,一個老農在種地的時候卻挖出一隻「水瓢」,就是我們以前在廚房裡勺水的工具,其實它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國寶級文物,結果老農不識貨,於是就被當作廚具用了15年,真的是令文物專家們痛心疾首啊!
  • 農民家中水瓢用了10年,誰知竟然是文物,專家趕來勸說並8元收走
    今天要說的是天津博物館當中的一個文物,從外表來看很多人都會把它看成水瓢,但其實它價值連城,這個文物是當時用八塊錢給徵來的。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在河北有個農民在自家農田當中發現了這個文物,因為長得像水瓢,農民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拿回去就這麼用了,所以一下用了十多年,後來改革開放,很多人對文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農民十多年前撿到水瓢的事情就傳開了,專家也去了。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好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兩名來到當地考察的學生,發現了這個「雞食盆」的不同尋常,在和殷思義商議後,把陶鷹鼎帶了回去,現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並沒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我們知道,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材料上,更體現在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所以鐵和銅鑄造的文物並不一定比金銀鑄造的文物價值低。但是很多時候,若不是真正文物方面的專家,很多人判斷文物是否貴重的第一印象就是材料,而那些看上去樸實無華的文物,都被認為是「不值錢」的東西了。
  • 老農為兒治病欲賣祖傳寶刀,卻被專家勸阻:上交國家可獎勵10元
    曾經有位老農在準備賣掉自家祖傳的寶刀為兒子治病時,被專家強行讓其上交給國家並許諾獎勵10元人民幣。雖然前兩年「上交給國家」這個梗因為網劇《盜墓筆記》走紅於網絡,但是上交給國家應該是本著個人自願的原則,專家又為何強行讓老農上交呢?
  • 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22字銘文後,專家:一級文物
    「水瓢」就是。他家裡有一個用了15年的「水瓢」,這是他有一次在地裡幹活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來的,之所以沒有被他扔掉是因為當時家裡面的「水瓢」正好壞了,而這一隻完全可以拿來舀水。當時這位農民只知道這是古代的東西,是個老物件,但是他並不懂得這件東西的價值,在他眼裡這件就是一個十分好用的生活工具,這件文物在他家裡面一待就是15年。
  • 河南老農有隻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提議上交,被拒絕後結果怎樣
    而有些時候,一些祖傳的文物,其持有者不願意將其上交給國家。 河南老農有一隻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提議上交,被拒絕後結果怎樣?這個農民的身上非常破爛,而這個金碗看起來一定價值不菲,專家們不知道這個農民到底來自何處。他們開始仔細打量起這個金碗來,後來經過專家們的各種認定以及對細節上的研究,認為這個老農拿出的金碗,就是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曾經使用過的金碗。
  • 老農地裡挖出一個破水瓢,考古隊用8元收購,如今已是無價之寶
    一個破水瓢為何能被稱為無價之寶,看它外壁上寫的銘文,瞬間明白文/一休道中國的歷史文化可以說是非常的源遠流長了,而所留下來的文物更是不計其數,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許多文物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裡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件文物外形是一個水瓢的形狀,但是用途卻大大不同。首先來看看這件文物的發現歷程,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國家正好在實行改革開放,而文物保護的工作更是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當時候全國各地的文物管理局都會派人到鄉下農村去普查文物,並且對一些珍貴的文物進行收購嘉獎的形式回收到博物館。
  • 河北老農撿到「水瓢」,打了10年水,專家8元買走,現成無價之
    ,無疑代表著當時元代玉器工藝的巔峰時期,瀆山大玉海也是在《國家人文歷史》拋頭露面過,甚至直接成為了鎮國玉器的首位,但是它出土過後的身世卻是令人哭笑不得。等到二十多年後,隨著文物的概念充斥著華夏大地,農民也開始意識到了家裡的「水瓢」可能大有文章,於是就把上林共府銅升拿給了專家查看,而專家開始的時候倒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細看之後卻發現這個「水瓢」上面竟然還刻有銘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
  • 河南老人有一祖傳金碗,專家看後建議他上交,被拒絕後結果怎樣?
    在上世紀90年代,河南一處文物鑑定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人物。這個特殊的人物是一個老農,為什麼要說他特殊呢?這是因為在當年那個年代,很多來做文物鑑定的都是穿戴較為醒目的有錢人。而老農穿著質樸,和以往來此之人尤為不同。
  • 5元錢撿漏千年瓷器,卻拒20萬賣文物販子,鑑寶專家看後激動不已
    農民得知來意也不吝嗇,就拿出了自己祖傳的瓷瓶,沒想到張進才看到之後就徹底被迷住了,雖然不知道到底什麼來路,但是從形狀來看絕對是個寶貝,為此張進才就提出能否購買它,但是農民卻不同意,畢竟瓷瓶是自己祖傳下來的東西,是不能輕易賣給別人的。
  •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打了10年水後,卻發現是國寶級文物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也有著無數的文化傳承和文物。在以前來說人們可能不懂文物的珍貴性,尤其是落後的農村地帶。於是這就導致了現代放在博物館展覽的文物在以前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們現在是珍貴無比的文物,但沒被專家發現以前的往事裡卻絲毫沒有文物的待遇。比如說這個名叫瀆山大玉海的文物,它是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它反應了元代國勢的強盛,而它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河北農民撿到一「水瓢」,舀了10年的水後,才知這是國寶級文物 很小夥伴都知道,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個朝代的誕生和覆滅都會留下很多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在當時那個時期是一文不值,但是放在現代來說,都是文物,它們會更加直觀的反映當時那個時代的經濟以及技術等等,這些正是如今很多博物館存在的意義
  • 老人拿出祖傳玉碗去鑑定,看到碗底四個字後,專家忙問:家父是?
    老人拿出祖傳玉碗去鑑定,看到碗底四個字後,專家忙問:家父是?現在的社會裡,有許多的文物問世,但是也有更多的造假文物出現,讓人防不勝防,因此才會有鑑寶節目的出現,在這個節目中,讓人認識到了各種各樣的文物,辨別了真假,今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老人拿了自己祖傳的玉碗去鑑定,卻有了意外的收穫。
  • 江蘇老農發現西漢文物,挖出40斤黃金,專家獎勵老農500元
    1982年,江蘇省盱眙縣南窯莊,一位老農像往常一樣去地裡幹活,可是今天有意外驚喜,一鋤頭下去,地裡好像有什麼東西,老農小心的把鋤頭挪開,只看到一個大土疙瘩,老農小心翼翼的把這個土疙瘩挖出來,竟然是一個青銅罐子,老農打開青銅罐子入眼滿滿都是金閃閃的黃金。
  • 江蘇老農發現西漢文物,挖出40斤黃金,專家獎勵老農500元
    1982年,江蘇省盱眙縣南窯莊,一位老農像往常一樣去地裡幹活,可是今天有意外驚喜,一鋤頭下去,地裡好像有什麼東西,老農小心的把鋤頭挪開,只看到一個大土疙瘩,老農小心翼翼的把這個土疙瘩挖出來,竟然是一個青銅罐子,老農打開青銅罐子入眼滿滿都是金閃閃的黃金。
  • 河南老人有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後提議上交,老人只說了一個字
    在這個有著歷史故事的地方,地下埋的隨隨便便一件東西都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當然在一個人的家裡找出一件歷史文物也是不足為奇。在上世紀末期,河南文物局來了一位特殊的鑑寶者。身份看起來非常的普通,是地地道道的老農,但帶來的寶物卻很讓人意外。老農帶來的是一個金碗,並稱這是自己家裡祖傳下來的。
  • 河南老農鋤地,意外挖出一顆「玉白菜」,專家:上交獎勵500元!
    上世紀80年代,河南的一位農民一如既往的去菜園子勞作,當他在鋤地的時候卻意外挖出一個「泥疙瘩」,由於這個東西全身布滿泥土,僅有上面露出一塊白邊,老農看著這白邊似乎是塊玉片,也沒敢花費力氣掰弄泥土,而是暫時將它放在一旁,繼續勞作起來,不久後農民鋤完地就帶著這個「泥疙瘩」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