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在歷史教科書上被定義為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荒漠。所以在我們的印象裡,它就是一片荒漠。荒漠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裡幾乎很少有水源,很少有植物,氣候環境非常惡劣,根本不適合人,或者說絕大多數生物的生存,但就是在這樣一片幾乎是寸早不生的土地上發現了遠古文明遺址,這又怎麼解釋呢?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就算是一篇普通的沙漠,我們也能想像到沙漠裡有多「乾渴」,更不要說這個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沙漠了,氣候條件可想而知。但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真的從古至今都是一片荒漠嗎?科學家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帶著疑惑進行實地考察,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沙漠上存在遠古文明遺址和一些大型巖畫。這足以證明遠古文明曾經在這塊土地上存在過,而且持續了很久。
這個發現也把科學家們帶入了另一個疑問中:難道撒哈拉沙漠在遠古時代不是荒漠嗎?經過一系列考古,發現撒哈拉沙漠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曾經是一片蔥蔥鬱鬱的綠洲。這不僅震驚了考古界,更顛覆了人們對於撒哈拉沙漠的認知。滄海桑田好像只是彈指一揮間!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推斷出這裡曾是一片綠洲的呢?
19世紀中葉,一位名叫巴爾斯的德國探險家,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無意之中發現了幾個古文明遺址,遺址的巖壁上還有許多巖畫,畫中的圖案有馬,人,還有水牛。隨後,他在沙漠其他地帶的一些遺址巖畫中也發現了水牛,還有其它的一些依水而居的動物,如犀牛,河馬等,但沒有駱駝的畫像。由此,這位探險家就推測,遠古時代的這裡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
這位探險家不僅提出了自己非常有根據的推測,還對撒哈拉沙漠的歷史進行了劃分。把它分為前駱駝期和駱駝期,為了區分撒哈拉沙漠的草原時代和沙漠時代。後來,這樣的劃分方法也被眾多考古學家們採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德國探險家的推測是正確的,至少說服了考古界的絕大多數人。
撒哈拉沙漠的綠洲時代是在什麼時候結束的呢?綠洲的消失必然不會是一夜之間,而是經過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科學家們發現,大概在公元3000年以後,撒哈拉發現的一些巖畫上的水牛,河馬等動物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駱駝的形象。這也說明在公元3000年以後,撒哈拉沙漠就慢慢地從綠洲時代向沙漠時代演變了。
科學家們推測,撒哈拉地區的地質演變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先是氣候發生突然變化,降雨量迅速減少導致一些沼澤慢慢乾涸,但這時候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環境的改變,不知道保護生態環境的概念,還是像以前一樣的生活習慣,砍伐樹木,無節制放牧,導致這裡最終變成了一片荒漠。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科學家們的推測看起來沒有絲毫破綻,但其中仍有許多疑問:為什麼撒哈拉地區會發生氣候突變,撒哈拉的綠洲是覆蓋了整個撒哈拉地區嗎?為什麼只有撒哈拉地區發生滄海桑田巨變呢?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