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此強人誓將撒哈拉沙漠變綠洲,卻死於非命,令人唏噓

2020-12-12 老粥科普

有許多人總覺得我們人類的力量很大,可以改變一切,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點。

人定勝天?我們人類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說在一條大河上修築水壩用來發電,還可以灌溉農田;比如說在一座大山底下挖掘隧道連接交通;再比如說我們在荒涼之地建起一座座城市,再用公路鐵路把城市聯繫在一起。似乎人類是無所不能的。

從另一個角度,大家也對人類的力量產生了擔憂,覺得是人類滅絕了動物、汙染了地球、糟蹋了大自然、升高了溫度,總之一切的災難都得人類來背鍋,包括撒哈拉沙漠也有人說是人類過度放牧造成的。

這就有點過了。

位於北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地球的旱極,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它的總面積達到了920萬平方公裡,基本與一個世界大國的陸地面積相當。除了它的北部和南部邊緣每年有少得可憐的一點降水之外,撒哈拉沙漠的整個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區每年幾乎是滴雨不下,平均年降雨量低於1毫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撒哈拉沙漠地區的潛在蒸發量是相當地高,大約每年的年均蒸發量能達到6000毫米。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你在沙漠中間建一個6米深不漏水的水池子,灌滿水,一年時間就能曬乾(當然,沙漠的蒸發量計算要比這複雜一些)。

撒哈拉沙漠的乾旱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嗎?顯然不是。

在11萬年前到15000年前的第四紀冰期,撒哈拉沙漠比今天還要大得多,它的南部沙丘比今天更向南延伸。隨著冰期的結束,從大約14500年前開始,撒哈拉變成了一個比較溫暖潮溼的地方,有些地方出現熱帶稀樹草原和面積巨大的湖泊,直到6000年前潮溼期結束,撒哈拉沙漠開始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古代的非洲,人們僅依靠極其原始的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公元前5世紀西南部非洲人才開始馴養動物,直到今天非洲有很多地方還只是看天吃飯,你根本不能想像他們能像現在美國農場主那樣大批地飼養牛羊,所以撒哈拉的沙漠化與非洲人沒有半毛錢關係。

撒哈拉沙漠是太陽與季風共同作用的產物。撒哈拉地區處於副熱帶高壓脊下的「馬緯度」地帶,是一個半永久性的亞熱帶暖核高壓帶,來自對流層上層的空氣傾向於下沉。這種穩定的下降氣流在對流層上部引起變暖和乾燥效應。下沉的空氣阻止了蒸發水氣上升,這使得天空中幾乎不可能形成像樣的雲團。

如果你稍用心瀏覽一下世界地形圖,就不難發現世界上大部分乾旱少雨的荒漠都處在副熱帶高壓脊控制之下。

馬緯度是乾旱的禍首

由於撒哈拉的上空被副熱帶高壓控制,它的上空沒有雲,炙熱的陽光可以長驅直入地照射地面,沙漠上空持續穩定的上升氣流沒有條件形成對流,從而使降雨的可能性下降至零。

未來的撒哈拉還是有機會變成綠洲。不需要我們人類做多少努力,僅憑大自然的力量,撒哈拉自己就會慢慢恢復生機。

2007年,美國波士頓大學遙感中心通過衛星遙感圖像,在位於撒哈拉沙漠東部的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發現了一個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裡的古老湖泊遺蹟,這是撒哈拉地區曾為一個水草豐美之地的新證據。

(達爾富爾地下發現的古老湖泊遺蹟的遙感圖片)

在撒哈拉沙漠地下,存在著一些古老的地下含水層,這些地下水庫多孔的努比亞砂巖中存儲著約15萬立方千米的淡水!當年利比亞卡扎菲因勘探石油發現了這些水,他試圖建設一些巨型的管道將水開採出來用於灌溉,將撒哈拉沙漠變成綠洲。

卡扎菲的水工程

遺憾的是利比亞的沙漠改造工程剛開工卡扎菲就掛了,他最後就是被從那些尚未完工的巨大涵管裡拖出來並折磨致死的。今天的利比亞到處可見那些廢棄多年的、如地鐵隧道一般粗的輸水管,但工程再也不可能繼續了。

(卡扎菲改造撒哈拉的宏大工程最終流產)

我們的地球目前正處於一個間冰期,由於太陽活動周期的原因,地球的溫度正在不可逆轉的上升。儘管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存在滯後作用,但下一個冰期將不可阻擋。

科學家們預計,再過大約15000年,隨著新一輪冰期的到來,撒哈拉沙漠將再度成為一個綠意盎然的地方。可惜的是那時候你我都看不到了。

相關焦點

  • 撒哈拉沙漠還能重新變回綠洲嗎?
    撒哈拉沙漠的轉變發生在上次冰河期結束,大約1.1萬年前至5000年前的期間。翠綠的植被生長在沙丘之上,降雨的增多把乾旱的凹地變為湖泊。非洲北部大約900萬平方公裡的地區成為綠洲,成群的河馬、羚羊、大象和歐洲野牛等動物被茁壯的草叢和灌木吸引而來,大快朵頤。
  • 生命禁區變成「綠洲」,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變化令人驚訝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沙漠一般都是「生命的禁區」,那麼,沙漠究竟有哪些可怕之處呢?首先,沙漠中的水資源非常短缺,一旦進入沙漠,可能走很久都不會遇到綠洲,同時,沙漠中的風沙很大,一旦大風出現,沙子可能會將生命全部掩埋。同時,沙漠晝夜溫差也是極大的,即使是經驗極其豐富的探險家,在沙漠中也是很難保證自己可以全身而退的。
  • 打通喜馬拉雅山,荒漠變水田?英國也有此構思,撒哈拉沙漠變大海
    類似的「美妙」構想也不只是在中國,撒哈拉大沙漠也有過類似改造計劃,只是不同於炸喜馬拉雅山引水汽,改造撒哈拉是要在剛果河築水壩,將河水灌入剛果盆地成為「剛果湖」,然後再將持續增高的水位倒灌給查德盆地形成「查德湖」,最後再用湖水灌溉撒哈拉沙漠。只是這種方法的工程量實在太大,而且對於當地的生態平衡也都是極大的破壞。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東達尼羅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蘇丹,從大西洋到紅海,撒哈拉沙漠橫貫整個北非,東西綿延近5000千米,南北縱深近2000千米,橫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等11國國境,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 中國藍盔在撒哈拉沙漠「種」出綠洲
    中國在撒哈拉種出網上一直都有這樣的段子,說中國人到哪兒都喜歡種地。前幾年還有大學生家長在國外陪讀時,在校園裡種菜被外國學生圍觀的新聞,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在國外的華人,向鄰居分享自種蔬菜的視頻。當外國人拿著沒見過的蔬菜時,其表情很有喜感。
  • 撒哈拉沙漠有望變綠洲?權威學術雜誌發表中國80後科學家研究成果
    有沒有這麼一種方法,能利用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優勢——烈日陽光和肆虐風沙,還能終有一天把沙漠變回綠地?這已經不是暢想,而有了一種可能性的方案:這就是全球最權威的學術雜誌《科學》於今年9月發表的一篇名為《氣候模型顯示撒哈拉大規模風電和太陽能將增加降水和植被》的論文研究結果。
  • 從突尼西亞這三大沙漠綠洲,窺視5000年前還是沃土叢林的撒哈拉容顏
    從北部濱海的首都,一路向南深入內陸腹地,慢慢逼近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的邊緣,託澤爾,一個明顯不同於突尼西亞其他城市的沙漠小城,人煙稀少,略顯蕭條,市區距離西邊的阿爾及利亞40幾公裡。2018年2月18號清晨,我們分了幾輛吉普車,向茫茫沙漠開去,目的地,三個神奇的沙漠綠洲。
  • 撒哈拉沙漠要變綠?科學家:或23000年重複一次,曾是河馬的故鄉
    沙漠綠洲並非亙古不變: 沙漠變綠洲真不是天方夜譚,只不過以人類的壽命長度來說,當然沒有機會親眼目睹內個大沙漠從寸草不生的荒漠,變成了長滿參天大樹的森林綠洲。
  • 未解之謎:撒哈拉沙漠曾是生機綠洲,滄海桑田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
    古人難道會選擇在沙漠裡延續文明嗎?當然不可能,唯一能夠說得通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宜居地點,撒哈拉沙漠曾是一片綠洲,從古至今,究竟經歷了什麼?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環境是極端惡劣的。就算是一篇普通的沙漠,我們也能想像到沙漠裡有多「乾渴」,更不要說這個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沙漠了,氣候條件可想而知。但這麼大的一塊土地,真的從古至今都是一片荒漠嗎?
  • 大漠之旅,沙漠的浩瀚,廣闊的撒哈拉將給你以全新的感受
    觀沙漠日出,賞大漠晚霞,你可以體會遼闊的撒哈拉帶給你的寧靜與寬廣,感受那一份讓靈魂寧靜的溫馨:在撒哈拉中探險,你可以從野生動植物的身上發現生命的頑強與不朽…每一個生命都有著自己的旅程,而一個靈魂的行程卻是無窮無盡的。當生命的旋律在一望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上即響時,相信你會更加珍惜生命綠洲的寶貴金色的撒哈拉沙漠,一種另類的詩意。
  • 撒哈拉沙漠深處的綠洲,鱷魚是主人,中國石油來這裡幫窮孩子
    查德,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遠離海洋,全年高溫炎熱,且國土大部為沙漠地區,所以又被稱為「非洲死亡之心」。查德人口不平均分布,撒哈拉地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1人,而西洛貢區的人口密度則為每平方千米52.4人,恩賈梅納的人口密度更高。圖為查德首都恩賈梅納。
  • 旅遊:如何以及在何處體驗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部分地區目前禁止旅行者,但其規模仍然可以訪問重要地區,尤其是在摩洛哥,突尼西亞和埃及。在這些地方,體驗撒哈拉沙漠就是遠程篝火,慢速駱駝之旅以及更廣泛的四驅越野探險。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旅程可以像沙漠本身一樣多樣化,但也有一些典型的經歷。大多數人都在門戶城鎮開始,那裡組織了遠徵沙漠的探險活動。
  • 去了撒哈拉沙漠你才會愛上這個世界,也同樣地愛上撒哈拉沙漠
    在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東岸,東至紅海之濱,橫亙著一片浩瀚的沙漠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扛沙漠。撒哈拉」一詞。阿拉伯語的原意是象徵廣闊的不毛之地,後來轉意為大荒漠。阿特拉斯山隔開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變而為地中海盎綠、明朗的景觀。
  • 沙漠冒險:了解在撒哈拉沙漠逗留的最佳地點
    旅遊路線上大部分沙漠都無法進入更不用說荒涼了 - 但好消息是你不必遠離城市綠洲冒險,感覺離世界其他地方很遠。大多數旅行者計劃在11月到3月之間進行訪問以逃避炎熱的夏季炎熱夏季氣溫常常超過世紀。請繼續閱讀以了解啟動撒哈拉沙漠逗留的最佳地點:摩洛哥在旅遊路線上進行了良好的追蹤和充滿文化景點,迷人的帝國城市和摩洛哥的馬拉喀什都是您第一次品嘗撒哈拉沙漠的好地方。最受歡迎的沙漠之旅涉及從位於馬拉喀什以東約400英裡的梅蘇加小沙村過夜。坐在由導遊帶領的駱駝頂上,你將從村莊前往沙丘。
  • 如果世界上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對人類是一件好事嗎?答案令人深思
    如果世界上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對人類是一件好事嗎?答案令人深思想必許多人都知道,現如今我們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便是土地沙漠化。那麼,就有驢友發出了假設:如果當今世界,所有的沙漠都變成了綠洲,對人類來說是一件好事嗎?答案令人深思。生態環境領域的專家稱道:首先,這一個假設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種極端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大自然的力量不是人類可以抗衡的。如果先做一個假設,所有的沙漠都變成了綠洲,將會影響到世界的生態系統。
  • 科學揭秘:撒哈拉沙漠是怎麼形成的?
    【每日科技網】   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個廣袤無垠、極為乾旱的平原,終年高溫乾燥、降水極少。然而,幾千年前的撒哈拉卻是點綴著湖泊的青蔥原野。  一位考古學家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
  • 撒哈拉沙漠起源:都是人類惹的禍
    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在今天是個廣袤無垠、極為乾旱的平原,終年高溫乾燥、降水極少。然而,幾千年前的撒哈拉卻是點綴著湖泊的青蔥原野。 一位考古學家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是由於人類活動。農民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導致撒哈拉演變成今天乾燥和貧瘠的狀態。大約8000年前,人類進入了這片地區,並帶來了農業,這片曾經美麗富饒的土地開始衰落。
  • 撒哈拉沙漠長出18億棵樹,地球變得更綠了,環境在變好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沙漠一直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常年乾旱無雨,炎熱惡劣,是我們對沙漠的固有認知。撒哈拉沙漠常年乾旱高溫,很多時候甚至能突破57度的紀錄,這裡也被認為是人類的生命禁區。撒哈拉沙漠怎麼了?就在前段時間,衛星捕捉到了這樣的現象,撒哈拉沙漠已經出現了變化,從前的撒哈拉沙漠荒無人煙,貧瘠乾旱,而如今的撒哈拉沙漠卻出現了綠色植被,竟然長出了18億棵樹木。從上空俯瞰簡直是一片壯觀的景象,肩負了許多人的認知,進去為什麼會出現綠色植被呢?
  • 萬件史前壁畫哭訴撒哈拉變沙漠
    撒哈拉沙漠上有許許多多綺麗多彩的大型壁畫,證明這裡曾經是肥沃的綠洲。這兩天看到了一則撒哈拉的舊聞,說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撒哈拉一直是個大沙漠。「撒哈拉」在阿拉伯語中,意即「大沙漠」。但是,所有人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撒哈拉沙漠的前身是肥美的大草原。據報導,此後,有不少人來到撒哈拉沙漠探險尋寶。1956年,亨利·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這裡發現了大約10000件壁畫,並於1957年將總面積合10780平方米的壁畫複製品及照片帶回巴黎,轟動了世界。撒哈拉壁畫群一時間成為世人談論的話題,甚至有不少人不遠千裡到撒哈拉親眼目睹這一世界奇蹟。
  • 8個關於撒哈拉沙漠的秘密:在一萬一千年前,它曾是一片綠洲
    大約一萬一千年前,它曾是一片綠洲,8000到45000年前由於地球軌道軸線傾斜,導致其受到了嚴重影響考古學家一直在研究當地發現的數百個石頭物體,這些石頭估計有幾千年的歷史,人們用它們來製造各種結構撒哈拉之眼是一個25英裡長的地理構造,只能從鳥瞰圖中看到,地質學家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