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曹魏為何長達15年不攻蜀國?看看司馬懿的舉動就懂了
就《三國演義》的人設來說,貌似整個三國時代也找不出1個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來了。像吹得可與之其名的龐統完全不夠看,而如周瑜這樣的美男子也不過是個小氣鬼而已,至於其他徐庶、郭嘉、荀彧、賈詡等各種各樣的謀士那都不是諸葛孔明的對手。但諸葛亮再厲害也不是無敵的,因為到了魏、蜀、吳3國並立之時,曹魏出現司馬懿這樣無限接近諸葛亮的人存在。
熟悉《三國演義》裡面劇情的人都知道,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時,他都遇到了司馬懿這樣的強敵,對方甚至可在某些時刻成功阻擊孔明的進攻。不過司馬老爺子再厲害也只能接近諸葛孔明,卻始終達不到別人的高度,更為致命的是,有諸葛亮在司馬懿僅自保而已,想主動進攻那就是白日做夢了。可這麼說,除了諸葛亮外,司馬懿就沒有對手了。234年,諸葛亮在第6次北伐時病死,年54歲。而在孔明死後,司馬懿老爺子足有15年的時間沒進攻蜀過。
按道理說,諸葛亮死了,蜀無人可敵司馬懿,後者正可大舉進攻西蜀才對,但為何他死活不去抓住機會呢?其實在這15年時間裡,司馬老爺子根本騰不出時間來伐蜀,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好事"就懂了。
234到237年之間,魏要忙著處理蜀6次北伐留下來的"後遺症"。我們知道,諸葛亮足有6次北伐的壯舉,他雖沒能滅掉魏國,但每次卻消耗了魏的有生力量。魏雖佔據了天下60%的地盤,人口眾多,可也經不起長期消耗。所以在這3年的時間裡,司馬懿既要忙著恢復生產,又要休養生息,還得重新招兵,所以一系列的常規操作把他給拖住了。
到了238年,魏又出了狀況:遼東公孫淵鬧了起來。本來公孫淵是曹魏的附屬,一直接受魏的封賞,已到了公爵的位置。不過這公孫淵仗著自己文武全才,於是不堪居於人下,所以最後自個兒單幹了起來。既然出了問題就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就派了王牌司馬懿去平事兒。諸葛亮與司馬懿打都要掂量下,何況公孫淵這樣的貨色,所以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給坑死了,司馬懿大獲全勝。
239年,魏明帝曹叡一不留神又死了。這一下直接影響了後期魏與司馬家的命運。曹叡臨死前也不放心司馬懿,所以特地留下了皇族武將曹爽執掌大權。不過曹爽雖是曹真的兒子,卻沒能繼承老爸的聰明基因,最後死在了司馬懿手裡。當然司馬懿也不能馬上反殺曹爽,他足暗中策劃了10年才把曹爽團隊給成功搞垮。所以他壓根兒沒有時間去攻蜀國。
本來曹爽這人一開始也不放心司馬懿,平時也在提防於他。不過司馬懿太狡猾了,成功騙過了對方。有1次,曹爽派自己的親信去看望司馬老爺子,其實就是暗中觀察對方的狀態。結果司馬懿馬上知道了對方的意圖,並裝作老得快不行了的樣子,最後騙過了曹爽。終於到了249年,曹爽一點兒也不防範司馬懿了,他反而帶著皇帝、親信與大軍跑去祭祀祖先。
司馬懿看到對方一行人出城後,他馬上帶著兒子、親信關了城門,然後威脅太后,最後秒了曹爽。就這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裡奪下了大權,這也為後面司馬昭、司馬師虐皇帝打下了基礎。可看出來,這15年的時間裡,司馬懿根本抽不了空去伐蜀。因為魏國出了幾次狀況,加上他自己又要忙著與曹爽做鬥爭,所以他就沒去攻蜀。那麼司馬老爺子要真去打蜀國能贏嗎?答案是否定的。
諸葛亮雖然死了,可蜀卻還有姜維存在。這姜維雖年輕,但也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同時也得到了其真傳。就這麼來說吧,姜維的軍事能力當然比不了司馬懿,但若利用蜀國地勢來據險而守,那麼還是綽綽有餘。記得263年時,鍾會就帶著10萬人伐蜀,可到了劍閣這裡死活攻不進去,這就是姜維的本領高強了。而且諸葛亮雖死,但他訓練出來的蜀兵依然存在,這些人戰鬥力不弱,尤其守城更有優勢。所以司馬懿老爺子還好沒去打蜀國,不然可能會輸得更慘。就這樣,直到263年魏大舉進攻蜀國,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才滅亡。
(資料來源於《三國志》與《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