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伐蜀?看看這些舉動就知道他的野心

2020-12-11 書亦可書

諸葛亮死後,曹魏為何長達15年不攻蜀國?看看司馬懿的舉動就懂了

就《三國演義》的人設來說,貌似整個三國時代也找不出1個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來了。像吹得可與之其名的龐統完全不夠看,而如周瑜這樣的美男子也不過是個小氣鬼而已,至於其他徐庶、郭嘉、荀彧、賈詡等各種各樣的謀士那都不是諸葛孔明的對手。但諸葛亮再厲害也不是無敵的,因為到了魏、蜀、吳3國並立之時,曹魏出現司馬懿這樣無限接近諸葛亮的人存在。

熟悉《三國演義》裡面劇情的人都知道,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時,他都遇到了司馬懿這樣的強敵,對方甚至可在某些時刻成功阻擊孔明的進攻。不過司馬老爺子再厲害也只能接近諸葛孔明,卻始終達不到別人的高度,更為致命的是,有諸葛亮在司馬懿僅自保而已,想主動進攻那就是白日做夢了。可這麼說,除了諸葛亮外,司馬懿就沒有對手了。234年,諸葛亮在第6次北伐時病死,年54歲。而在孔明死後,司馬懿老爺子足有15年的時間沒進攻蜀過。

按道理說,諸葛亮死了,蜀無人可敵司馬懿,後者正可大舉進攻西蜀才對,但為何他死活不去抓住機會呢?其實在這15年時間裡,司馬老爺子根本騰不出時間來伐蜀,看看他都幹了些什麼"好事"就懂了。

234到237年之間,魏要忙著處理蜀6次北伐留下來的"後遺症"。我們知道,諸葛亮足有6次北伐的壯舉,他雖沒能滅掉魏國,但每次卻消耗了魏的有生力量。魏雖佔據了天下60%的地盤,人口眾多,可也經不起長期消耗。所以在這3年的時間裡,司馬懿既要忙著恢復生產,又要休養生息,還得重新招兵,所以一系列的常規操作把他給拖住了。

到了238年,魏又出了狀況:遼東公孫淵鬧了起來。本來公孫淵是曹魏的附屬,一直接受魏的封賞,已到了公爵的位置。不過這公孫淵仗著自己文武全才,於是不堪居於人下,所以最後自個兒單幹了起來。既然出了問題就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就派了王牌司馬懿去平事兒。諸葛亮與司馬懿打都要掂量下,何況公孫淵這樣的貨色,所以他一下子就把自己給坑死了,司馬懿大獲全勝。

239年,魏明帝曹叡一不留神又死了。這一下直接影響了後期魏與司馬家的命運。曹叡臨死前也不放心司馬懿,所以特地留下了皇族武將曹爽執掌大權。不過曹爽雖是曹真的兒子,卻沒能繼承老爸的聰明基因,最後死在了司馬懿手裡。當然司馬懿也不能馬上反殺曹爽,他足暗中策劃了10年才把曹爽團隊給成功搞垮。所以他壓根兒沒有時間去攻蜀國。

本來曹爽這人一開始也不放心司馬懿,平時也在提防於他。不過司馬懿太狡猾了,成功騙過了對方。有1次,曹爽派自己的親信去看望司馬老爺子,其實就是暗中觀察對方的狀態。結果司馬懿馬上知道了對方的意圖,並裝作老得快不行了的樣子,最後騙過了曹爽。終於到了249年,曹爽一點兒也不防範司馬懿了,他反而帶著皇帝、親信與大軍跑去祭祀祖先。

司馬懿看到對方一行人出城後,他馬上帶著兒子、親信關了城門,然後威脅太后,最後秒了曹爽。就這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裡奪下了大權,這也為後面司馬昭、司馬師虐皇帝打下了基礎。可看出來,這15年的時間裡,司馬懿根本抽不了空去伐蜀。因為魏國出了幾次狀況,加上他自己又要忙著與曹爽做鬥爭,所以他就沒去攻蜀。那麼司馬老爺子要真去打蜀國能贏嗎?答案是否定的。

諸葛亮雖然死了,可蜀卻還有姜維存在。這姜維雖年輕,但也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同時也得到了其真傳。就這麼來說吧,姜維的軍事能力當然比不了司馬懿,但若利用蜀國地勢來據險而守,那麼還是綽綽有餘。記得263年時,鍾會就帶著10萬人伐蜀,可到了劍閣這裡死活攻不進去,這就是姜維的本領高強了。而且諸葛亮雖死,但他訓練出來的蜀兵依然存在,這些人戰鬥力不弱,尤其守城更有優勢。所以司馬懿老爺子還好沒去打蜀國,不然可能會輸得更慘。就這樣,直到263年魏大舉進攻蜀國,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才滅亡。

(資料來源於《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去世以後,蜀軍大不如從前,為何司馬懿卻遲遲不進攻
    假如司馬懿在這個時候,乘勝追擊,蜀軍一定毫無還手之力,甚至還可以當場就將蜀國給滅了。就算當時沒能把蜀國給滅了,那麼也一定會重創蜀軍,加上蜀國沒有了諸葛亮,只要司馬懿連續發起進攻,勢必會引起蜀國內部的動蕩,蜀軍必定是抵擋不住的。假以時日,滅了蜀國那就是遲早的事。
  •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不攻蜀,世人不明所以,這才是答案
    戰國時期出現孫臏和龐涓,秦末出現劉邦和項羽,三國出現諸葛亮和司馬懿。不論哪個時代,雙方的鬥爭都會直接影響天下大勢的走向,對方滅亡之後也代表其勢力將被吞併。但三國時期並不一樣,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僅沒有順勢滅亡蜀漢,甚至還少有地主動撤兵收手,讓世人捉摸不透。
  • 諸葛亮離世後,司馬懿為何至死不再伐蜀?司馬懿:我可不敢!
    當年三國亂成一鍋粥,大家打得你死我活好不熱鬧,不論是梟雄曹操還是仁善的劉備,最後還是沒能一統天下,最後的便宜卻被司馬家族撿走了。司馬懿在三國中絕對算是最後的贏家,他不僅足智多謀,在亂世中站穩了腳跟,而且熬死了曹氏一族,最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要說司馬懿對誰比較在意,那絕對要數諸葛亮了。
  • 諸葛亮生平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
    提起來諸葛亮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無疑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一位謀士。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已經名聞於世,之後輔佐劉備開闢蜀漢基業更是立下了蓋世功勞。諸葛亮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不僅能夠領兵作戰而且還能治理政務,然而相對於其治理國家的才能來說軍事上的謀略則稍顯不足,關於這一點從劉備出徵從未將其帶在身邊也可以看得出來。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蜀漢最高權力,他生平中多次北伐皆以失敗告終,司馬懿為何還說他是天下奇才呢?劉備是寒門出身本來一無所有,得益於諸葛亮的苦心籌謀在赤壁之戰過後才有了轉機。
  •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為何不再伐蜀!司馬昭很清楚其中原因
    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東漢中後期演變成了魏國和蜀國的兩國鼎立,吳國漸漸沒落了。以劉備為首的蜀國的謀士是諸葛亮,以曹丕為首的魏國的謀士是司馬懿。著名的故事——空城計就發生魏國和蜀國之間,確切的說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博弈。但是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卻停止了伐蜀,這是為什麼呢?
  • 諸葛亮擺下空城計時,有誰注意他彈的曲子,難怪司馬懿不敢殺進城
    ,甚至不願意冒一點點風險,這也是他拒絕魏延穿過險要的山谷直接奔襲長安的原因。在馬謖丟失了街亭之後,蜀軍無奈只能夠退軍,而且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撤退,如果此刻司馬懿領軍來犯,那麼蜀軍斷難斷後,結果就是損失慘重。於是迫於無奈,諸葛亮在西城擺下了空城計。這一招雖然有風險,但是勝算卻大,只要司馬懿認定了西城中,有蜀軍埋伏,那麼斷然不敢進軍,為此贏得的時間是寶貴的。
  • 諸葛亮死後,他的雕像為何能嚇退司馬懿,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諸葛亮死後,他的雕像為何能嚇退司馬懿,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關於諸葛亮的事件,我們從小到大聽得相信也很多了吧。哪怕是對三國並不了解和喜愛的女孩子,也會對一些有名的人有所印象。諸葛亮肯定就是非常有印象的一位了,我們了解的諸葛亮都是從三國演義以及影視劇中來的,但是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演義書籍和歷史畢竟不是同一個東西。演義中也會根據作者的想法有所改變,所以說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像演義中那樣描寫的神話,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謀士,沒有什麼神仙化的本領。我們可以從一些歷史記載中知道,其實諸葛亮的每一次戰役都是事先規劃好的。
  • 司馬懿作為跟諸葛亮媲美的權臣,為何死後不讓後人去祭拜自己?
    在第三代繼位的曹睿死後,司馬懿和曹爽輔佐朝廷政務,而雙方代表的卻不一樣,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即使司馬懿的官權和地位越來越高,但仍然很難撼動曹爽代表的曹魏宗室的利益。司馬懿的一生看似很累,但司馬懿一生以窮的稱號來渡過,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得到過,他只為自己的後代奠定基業。在他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造反呢?這可能受到諸葛亮的感染,因為在朝中的糾紛中,人人可能只享受權力的快樂。
  • 司馬懿被困上方谷,為何諸葛亮不殺他,難道是因為下雨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後期是蜀漢和曹魏的交戰,主要是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展開,諸葛亮要北伐六出祁山,在他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把司馬懿困在了上方谷,司馬懿命懸一線,最終司馬懿的命運如何呢?
  • 司馬懿再遇到諸葛亮,是不是該感激涕零?沒有諸葛亮就沒有晉王朝
    司馬懿:誰都知道,我這輩子主要是給曹魏打工,那麼大家都會認為,我的朋友一定都在曹魏。其實你們都錯了,我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不在曹魏,而在蜀漢,他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可真是我的好朋友啊!當年我被曹叡各種懷疑,罷免了兵權回家養老。曹叡把曹真弄到戰場上去跟我的好友諸葛亮較量。結果你們都知道,我的好友諸葛亮一看不是我司馬懿來,所以絲毫沒有手軟,把曹真給趕跑了。
  •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攻蜀,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諸葛亮最後一仗就是與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壘,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活活地熬死的。諸葛亮一死,司馬懿的處境相當的微妙,他不是不想攻蜀,是他不敢提出來。諸葛亮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卻從未放棄,這一點就不如東吳孫權更實際,東吳只想著當了個土皇帝。諸葛亮北伐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蜀漢國力弱小,兵少將寡,北伐路途遙遠,道路不暢。曹魏其實對蜀漢的防禦並沒有對東吳那麼強,憑藉天然的地理優勢和秦嶺山脈天險,讓曹魏在每次被攻都能以逸待勞。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曹魏的主帥司馬懿就採取的固守不出,活活地將諸葛亮熬得病重而亡。
  • 揭秘:司馬懿是怎麼死的?真的和諸葛亮有關係嗎?
    不過小編覺得這都不重要,司馬懿可是最後的贏家,過程嘛就沒那麼重要了,那麼司馬懿是怎麼死的呢?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溫縣),他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懿先後輔佐過曹魏4代君王,這也算得上是「四朝元老」了,後來魏國的兵權全掌握在司馬懿的手裡,司馬懿一生打的不錯的一次戰爭就是親率大軍抵擋北伐的諸葛亮。
  • 諸葛亮已死,曹睿為何不殺了司馬懿以絕後患?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軍退軍。曹魏的心腹大患終於死掉了,對於曹魏統治集團來說是真正鬆了一口氣。尤其是曹睿,諸葛亮死後,大興土木,安於享樂,最終英年早逝。曹睿臨死前立曹芳為太子,封曹爽為大將軍,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 一個被時勢造就的冢中之虎-司馬懿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在和諸葛亮的對戰中使忠義化身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所以司馬懿在國人的心目中基本上是屬於反派,而且倪大紅老師飾演的司馬懿也是一個心機深沉的、非常陰翳的一個形象,這就讓更讓司馬懿給我們一種老謀深算的感覺。即使是兩部軍師聯盟也沒辦法將他洗白。
  • 如果司馬懿再見到諸葛亮,是否該給他開個慶功宴?孔明可能會罵街
    司馬懿:誰都知道,我這輩子主要是給曹魏打工,那麼大家都會認為,我的朋友一定都在曹魏。其實你們都錯了,我這輩子最好的朋友,不在曹魏,而在蜀漢,他就是諸葛亮!諸葛亮可真是我的好朋友啊!曹叡把曹真弄到戰場上去跟我的好友諸葛亮較量。結果你們都知道,我的好友諸葛亮一看不是我司馬懿來,所以絲毫沒有手軟,把曹真給趕跑了。曹叡這才意識到,好像只有我司馬懿可以對付諸葛亮。其實他們都不知道,我跟孔明先生,那是惺惺相惜的關係。你們不信是吧?我一來,我們兩家就和平共處了!
  • 司馬懿與諸葛亮死後仍在較量,最終諸葛亮勝出,司馬懿敗給一老農
    也許司馬懿不是三國時期最有智慧的謀士,但他絕對是最命長的一位,熬死了無數的競爭對手。 例如曹操祖孫三代以及一生勁敵諸葛亮等,都被其熬死了。生前,他曾與諸葛亮在五丈原擺開架勢,並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當時是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三十萬軍馬駐紮於祁山,而司馬懿則率兵四十萬屯兵渭水。雙方嚴陣以待,準備廝殺一場。
  • 同為頂級謀士,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
    從當時角度看,諸葛亮成全了司馬懿,他令後者站在了魏國的權勢巔峰。不過從歷史角度看,司馬懿卻成全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聲。但到了後世,這兩位亦敵亦友的頂級謀士,卻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說起司馬懿,不少人痛罵他是野心家,是一個特別忍耐的陰險小人,實在是臭名遠揚。但說起諸葛亮,卻是一路繁花相送,被無數人譽為是忠臣的楷模,可謂是流芳千古。
  • 諸葛亮離世後,為何司馬懿卻氣憤不已?只因孔明口中的7粒米
    而他離世後,作為被諸葛亮一路吊打的司馬懿,只恨天公不作美!然而司馬懿被諸葛亮吊打得毫無還手之力,諸葛亮死後為何他卻氣憤不已?難道他欣賞諸葛亮這個對手?不忍他死去?當然不是!司馬懿之所以氣憤,只因孔明口中的7粒米。
  • 司馬懿死前留一計,千年後被農民破解,為何有人說他不如諸葛亮?
    三國末期,主要由諸葛亮從成都率大軍北伐魏國為亮點,然而魏軍由司馬懿帶兵與之對抗。後來諸葛亮途中病死,司馬懿不戰而勝,贏得更高威望。後來司馬懿逐漸奪走魏朝大權,還在臨終時留下一條妙計,此計歷經千年卻被一個老農民破解,故此就有人說司馬懿不如諸葛亮,這是為何呢?
  • 皇帝把他比作諸葛亮,後人卻把他比作司馬懿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期的名臣。兩人之間既有很多相似點,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相同之處在於,兩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志,都是不世出的濟世良才。而兩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諸葛亮忠心耿耿,為了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司馬懿則野心勃勃,背義忘恩處心積慮,為自己兒孫篡奪皇權鋪平道路。諸葛亮被稱為淡泊寧靜的「臥龍」,而司馬懿被形象比喻為蓄勢待發的「潛龍」,兩種人看似別如天壤,黑白立判,實則到了現實中,兩種人還真不好區別。諸葛亮死後不到八十年,也就是司馬懿死後六十年,東晉就出了這樣的一個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