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字臨張遷碑
張遷碑臨習這是我臨習的張遷碑,參以個人想法,力求在形式上有碑之意,追求碑帖意境,方圓筆並用。學張遷碑張遷碑
-
大師視頻手把手教你臨《張遷碑》
另外贈送10講隸書進階教程,含乙瑛碑、禮器碑、石門頌等經典隸書教程,再送張遷碑明初拓本高清字帖全集,不論是自學入門、教學提升還是鑑賞收藏都是不二之選! 01【卜希暘】《隸書.張遷碑》(共2個視頻含10講) 02【張
-
嘆服丨梁啓超臨《張遷碑》
梁啓超(1873-1929)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二月五日,梁啓超與胞弟梁啟勳通信,言及學書之情形,提及最近在臨張遷碑之事有目標的臨帖,是梁啓超與我們泛泛而臨的不同。對於臨帖,他自己曾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
-
書法欣賞:梁啓超臨《張遷碑》
梁啓超(1873-1929) 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二月五日,梁啓超與胞弟梁啟勳通信,言及學書之情形,提及最近在臨張遷碑之事 有目標的臨帖,是梁啓超與我們泛泛而臨的不同。對於臨帖,他自己曾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從他的「書法」實踐來看,確是從方正一路的《龍藏寺》《聖教序》《張遷碑》入手,經過長期不輟的臨習,最終形成了自己方勁、平實、雋美的「書風」。 1995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梁啓超臨《張遷碑》十二條屏曾轟動一時。
-
我意臨的張遷碑
張遷碑,節臨
-
郭名高丨我為什麼這樣通臨《張遷碑》
上午,在廢紙上臨習金文《毛公鼎》百餘字。午後,翻出《張遷碑》,想重溫一段時間,打算再通臨一遍。近一個多月來,我都處在臨帖狀態,時而金文,時而行書。試圖在書寫節奏上有所體悟,讓線條既能厚起來,又不乏靈動。為此,我反覆翻燒餅。當然,這種努力在我看來已經初見成效,是值得欣慰的。今日臨《張遷碑》百餘字,可觀者四張。
-
王增軍老師臨《張遷碑》,隨意的用筆更加凸顯張遷的隨意天性自然
王增軍老師臨《張遷碑》,隨意的用筆更加凸顯張遷的隨意天性自然王增軍老師臨《張遷碑》,隨意的用筆更加凸顯張遷的隨意天性自然王增軍老師臨《張遷碑》,隨意的用筆更加凸顯張遷的隨意天性自然王增軍老師臨《張遷碑》,隨意的用筆更加凸顯張遷的隨意天性自然
-
文飛橅古(三):張遷碑
像開通褒斜道這類風格的,結構上有這樣一個特點:把外部空間擠緊,把內部空間儘量撐開,以此作為臨摹和創作的一個法則大致不差,大家可以去驗證一下並試試。大開通為了強調動態感,增加了一些斜勢,這是可以的。張遷碑》4 44cm×34cm 2020年臨《張遷碑》5 44cm×34cm 2020年
-
「愙齋書法」梁啓超臨《張遷碑》作品
梁啓超(1873-1929)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二月五日,梁啓超與胞弟梁啟勳通信,言及學書之情形,提及最近在臨張遷碑之事有目標的臨帖,是梁啓超與我們泛泛而臨的不同。對於臨帖,他自己曾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
-
品梁啓超《臨張遷碑》,論書法的臨古與創新
梁啓超曾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他在北碑上有相當高的造詣,在隸書創作方面也有極高的成就今天咱們分享梁啓超的《臨張遷碑》,並探討書法的臨古與創新。臨帖取法,在一定的臨摹基礎上培養自身靈活運用的書法實踐能力,形成臨、創並舉的一個書法實踐過程,使兩者相互補充,相映成趣。
-
我與張遷碑
我學隸書是從張遷碑入手的。我喜歡方整,雄渾一路的隸書,張遷碑就是這種風格的。張遷碑方整入手張遷碑可先從結字學起,把握住結字後,再用筆,結字一起練習,可事半功倍。張遷碑用筆經過四年多的學習,掌握了該碑的特點,可進書法創作。
-
蘭州飛馬書法 臨《漢-張遷碑》
一、簡 介 張遷碑方筆隸書欣賞《漢張公方表頌初拓本》,全稱《漢故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碑石原在山東東平州(今山東東平縣),今置泰安岱廟炳靈門內。碑內容為故吏韋萌等追念縣令張遷的業績。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其書法以方筆為主,筆劃嚴謹豐腴不失於板刻,樸厚靈動,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之作。
-
啟功談書法:何紹基臨《張遷碑》50多遍是湊數,這種方法不可取
比如有人說學漢碑,必須先寫《張遷碑啟功先生首先談到清代何紹基臨寫《張遷碑》的例子。他說何紹基臨《張遷碑》就為湊數。他自己臨過多少本《張遷碑》不記得了,我看是越到後來的,比如他記錄第50遍的,那越寫越不好,為什麼呢?
-
如何臨寫《張遷碑》?
正因為如此,學漢碑呢,如果不臨過《張遷碑》,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02臨寫《張遷碑》,你不能總是只臨前兩頁。其實這部分內容,也很值得臨習的反正你也不是只臨一遍。以後有機會,還會臨習多次的。04對於《張遷碑》的用筆,什麼方筆啦、圓筆啦,其實根本不用管它們。那管什麼呢?去注意它的整體結構、筆畫粗細對比、字的大小對比等等。具體的筆畫寫法,你就去漢簡當中去找,並將它們移植到《張遷碑》上面來。
-
近代思想大家梁啓超,臨《張遷碑》真跡欣賞,嚴正樸茂,方勁平實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這「張遷碑」寫的,一看就是迷路了 | 改評
此作創作理念和形式,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有點亂。作者雖取法《張遷碑》,但只取其表層,沒有得到精髓。總體感覺作者對隸書的臨習和創作處於迷茫狀態,對傳統經典吸收得太少,對當代書壇書風模仿得多。落款的字相當不錯,可惜與正文來比差距太大。
-
蘭州飛馬書法 臨《漢-張遷碑》
一、簡 介 張遷碑方筆隸書欣賞《漢張公方表頌初拓本》,全稱《漢故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碑石原在山東東平州(今山東東平縣),今置泰安岱廟炳靈門內。
-
學書法,隸書之六:張遷碑,天才是極端的統一
我們的教學體系,隸書階段,曹全碑之後,學張遷碑因此,我們在曹全碑之後,安排學習張遷碑。曹全碑巧媚雅致,風流蘊藉;張遷碑雄強厚拙,方頭方腦。寫曹全碑,方寸之地要有小橋流水,竹籬茅舍,下筆時如淑女繡花,心中一片澄靜,易入佳境。
-
梁啓超所臨張遷碑,暗藏入帖出帖之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道
在翻回頭到梁啓超先生所臨的《張遷碑》上,梁啓超作為清晚期的人物,正處在碑學盛世,而且他所追隨的老師康有為無論從理論到實踐都是碑學大家。所以梁啓超先生寫北碑太正常了,不寫才有問題。但這幅先生所臨的《張遷碑》確實是凝結了其畢生的藝術精華,不僅重現了張遷碑的古樸渾厚
-
字帖推薦 | 張遷碑
字帖推薦張遷碑於明代出土,保存完好。拓本中以故宮藏本為佳,在此只做簡單推薦。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書法寶庫,《張遷碑》,故宮藏本,黑白印刷,性價比高。另有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碑帖經典,《張遷碑》;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法書選,《漢張遷碑》皆為故宮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