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張一鳴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是中國西南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的貿易格局並不均衡,各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進展不一,「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後,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呈加速推進態勢,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馬來西亞南部鐵路、匈塞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都在有序推進。
在「一帶一路」的六個走廊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主要承擔國際投資和貿易等職能。經過長期發展,中南半島國家貿易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明顯高於中國對其依賴程度,有專家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的投資和貿易將面臨一些需要克服的挑戰,建議積極推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戰略,科學合理地調整貿易結構,大力推動貿易便利化建設,優化西南邊境地區經濟布局。
對接周邊國家戰略
中南半島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區域,是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以中國廣西南寧和雲南昆明為起點,以新加坡為終點,縱貫中南半島的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是中國連接中南半島的大陸橋,也是中國與東協合作的跨國經濟走廊。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已和越南的「兩廊一圈」構想、柬埔寨的「四角」戰略、印度尼西亞的「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哈薩克斯坦的「光明大道」發展戰略等有關規劃實現對接,但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的合作進展不一。
早在2004年,中越兩國總理進行友好互訪時發表的聯合公報中就明確提出要合作建設「兩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一直到2016年,中越雙方才在聲明中宣布,將通過實現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和「兩廊一圈」建設,擴大產能合作,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2014年10月上臺後不久即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戰略構想,中國與印尼合作建設的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雅加達至萬隆(雅萬)高速鐵路於2016年1月21日開工,雙方確定實現2017年雙邊貿易額50億美元的目標。
繼寮國之後,中國與柬埔寨籤署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是中國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籤署的第二個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將推進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2016年,馬來西亞率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成立首個「一帶一路」中心。「一帶一路」與汶萊推出的「2035年願景」藍圖不謀而合。
雖然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合作前景廣闊,但有研究人員認為,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中國與中南半島國家的貿易關係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貿易格局不均衡將引發國內經濟運行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國家猜疑、貿易空間平衡等問題,個體差異將導致各國與中國經貿合作立場與態度的差異,海陸貿易大通道國外段暢通問題,以及域外大國與中國爭奪市場的問題等。
專家建議,要積極推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戰略,科學合理地調整貿易結構,大力推動貿易便利化建設,優化西南邊境地區經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