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31日,我國確定了漢語中的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但歷史發展以來,漢語曾經有過許多的分支,而這些分支就被稱為方言。方言一詞最早是在公元前53年之後由漢代的思想家揚雄提出來的,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方言逐漸演變成了如今許多不同詞彙、語音、語法的漢語。
中國的方言有很多種,據2019年教育部發布的文件來看,漢語方言一共分為十大方言,而這十大方言之外還有許多的小方言,根據粗略的統計,我國一共有129種方言,但由於中國疆域遼闊,許多地方的方言未經傳承就已經消失,總的來說,我國是一個方言大國。而在諸多的方言中,有些方言由於過於晦澀被人們認為是最難懂的方言。
其中溫州話、廣東話和閩南話在這一難懂方言的榜單上居於前三甲。大家都知道,溫州話使出了名的難懂,外地人基本是聽不懂溫州話的行道的。其實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就把中國的溫州話列為所有方言中最難懂的一種,為了保險起見,當時我軍還會特意安排會溫州話的同志傳遞信息。
這樣哪怕日軍的情報人員監聽到了對話,他們也對對話的內容無能為力,畢竟中國第一難懂的方言不是虛有其表的。其實溫州話是屬於吳語的一種,雖然人們覺得他晦澀難懂,但在許多的溫州人心裡,這便是最美好最溫暖的語言,出門在外能夠聽到家鄉話也會給自己帶來的莫大的安慰。
第二名就是廣東話,俗稱粵語,其實粵語很多人並不陌生,因為20世紀以來,由於許多的歌星和影星都出自廣東、香港,所以廣東話也漸漸的被帶火了起來,時至如今,許多的年輕人也能隨口哼出一兩句粵語歌。並且和溫州話不同的是,不同地區的廣東話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存在同為廣東人說不一樣的方言存在,而這也讓外地人更容易了解和聽懂這一方言。
據記載,粵語最早是起源於公元前223年的楚國,他是漢藏語系中的一種,也是我國有名的地方方言。除了溫州話和廣東話,閩南話也是人們認為比較難懂的一種方言,其實實際上,閩南話遠比廣東話要複雜的多,因為閩南話並不止是一個總體的方言名稱,他其下還有許多的分支,而這些分支也是十分難懂的,再加上閩南話保留了許多古代漢語的發音,所以他比一般的方言要更加難懂些。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的秦漢時期,中原地區的百姓為了躲避連年的戰亂於是逃到了福建一帶,並在福建逐漸形成了閩南語。且由於福建地區的地形多丘陵,所以即便是戰爭波及到此處,人們也可以躲到深山中逃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北方傳過來的古漢語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衝擊之後還能基本保存完好,閩南語也是研究古漢語的一個重要模板。
除此之外,閩南語還流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是我國發展比較廣泛的方言之一了。溫州話、廣東話和閩南話這三種方言的音調、語法各不相同,許多的本地人都不能完全摸清楚其中的行道,更別說外地人了,估計哪怕是專業的情報人員也對這些晦澀難懂的方言無能為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