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小聚,由於興趣相投,朋友們又聊起有關奇石欣賞的話題來,不由得、不由得就又聊起了這枚精美的黃河文字奇石來,有關一石多賞好還是一石一賞好的爭論再一次成為了我們的話題,但和以往一樣無果而終。
當我們面對一枚美麗的奇石時候,不管是象形石還是文字石,人們首先的第一反應是看他像什麼東西或者像什麼字,比如峰子剛看到這枚文字奇石的時候,一個端莊、凝重的「壽」字展現在眼前,深紅色字跡凝重質樸,古色古香,端正大方,乾淨利落,美觀形象,文字寓意深切,文化氣息濃厚,反覆品讀讓人回味無窮。但面對這樣的一枚文字奇石,總感覺只品讀一個「壽」字的確意猶未盡,後來贊成一石多賞的朋友也從中品出了好幾個不同的解讀,比如此文字石亦可為「書」字、亦可為「香」字 、亦可為「青」字、亦可為「春」字 、亦可為「長」字 、亦可為「壽」字,每一個角度和解讀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寓意,所以才形成了現在的「書香」、「青春」、「長壽」這一題目。但這樣一來主張一石一賞的朋友就不贊成了,他們認為這樣的欣賞方法反而衝淡了主題,奇石欣賞,只需把一枚奇石最美麗、最準確、寓意最好的欣賞角度確定下來行就行,按照這一觀點出發,這一美石就定位為「壽」字最貼切,最合適,無須多賞。

但峰子認為,當我們欣賞一枚奇石的時候,不管是文字石還是象形石,當畫面或者形狀很直觀、很明確地成為某一個文字或者某一個事物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不生硬又不過於牽強,這固然是不錯的,這也是對奇石美石基的本要求,也是奇石美石愛好者所追求的,但是當一枚奇石除了一種解讀之外,還有更多的解讀,而且這種不同的解讀同樣非常美好,達到一石多賞、見仁見智,或者能適應不同欣賞者個人偏好的時候,這枚奇石才會更有意思,更有內涵,更值得玩味,只有這樣,也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賞石玩石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