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廣東特色休閒灣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2020-12-14 界面新聞

文/界面廣東 陳南江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構築休閒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為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休閒是指在非勞動及非工作時間內以各種「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調節與放鬆,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目的的一種業餘生活。構築休閒灣區是以旅遊業、娛樂業等服務業為龍頭形成產業系統,大力發展公園、博物館、體育、影視、交通、景區度假區、餐飲、娛樂、購物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集聚。

城市越是現代化,人們的生活節奏越快,工作壓力就越大,利用寶貴的閒暇時間進行休閒娛樂休息對於身心健康就越為重要。巨大的休閒需求帶旺了城市中心和郊區的休閒產品供給,進而形成都市休憩區和郊區休閒產業集群。芝加哥海軍碼頭、巴黎左岸、紐約中央公園、洛杉磯漁人碼頭、北京什剎海和小湯山、成都寬窄巷子和五朵金花、廣州從化溫泉和增城北部山區等都是有名的休閒產業集聚空間。

休閒灣區面向的客群主體是本地市民,也服務於外地前來商務、會議、展覽、培訓等人士,這些外地人士,相當多的來自大灣區內部的城市,也有不少來自區外的國家和地區。筆者認為,構築休閒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打造休閒產品,努力創造精品。《綱要》提出打造人文灣區的發展要求,確定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香港發揮中西方文化交流平臺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綱要》提出要研發具有創意的旅遊產品,需要將地方文化深度融入旅遊產品,形成產品特色。在產品類型方面,重點要發展城市觀光、海濱休閒、溫泉休閒、康體休閒、鄉村休閒五類產品。《綱要》立足於廣東特色,對於海洋旅遊做了重點闡述,以濱海旅遊公路為絲帶,串聯從潮州到湛江的沿海旅遊資源,建設海濱風情旅遊小鎮,鼓勵無居民海島開發,海洋旅遊可望成為廣東龍頭旅遊產品。

其次,營造休閒環境。《綱要》提出在「構築休閒灣區」的同時,打造人文灣區、美麗灣區,工作重點是優化旅遊交通、培育生態環境、確保治安安全。隨著大灣區的交通設施日益優化,一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城市趨於同城化,經濟聯繫密切,《綱要》提出優化珠三角地區「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在遊艇、郵輪的交通便捷化、發展海上遊線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可以實現區內互為市場,共同開拓區外市場。生態環境方面,《綱要》提出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著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使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在城鄉環境方面,全域旅遊是重要抓手,大灣區的7個內地市中,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目前只有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惠州市(創建國家級)、肇慶市(創建省級)以及番禺、臺山、開平等部分縣(市、區),《綱要》明確要支持珠三角城市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可望形成「7市共創」的局面,將促進珠三角旅遊大環境進一步提升。

再次,優化休閒服務。在香港和澳門的示範下,珠三角城市的服務水平總體較高,但在鄉村旅遊等領域仍存在薄弱環節。提升休閒服務水準,可以借鑑香港的「優質旅遊服務」計劃,獲得認證的旅遊企業必須通過每年嚴謹的評審,確保產品和服務做到明碼實價、資料清晰、優質服務,打造高質量旅遊體驗。

最後,整合營銷推廣。大灣區包括三地九市,這樣的一體化旅遊區建設,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中央層面已經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粵港工作聯席會議、粵澳工作聯席會議等年度協商機制已經運行多年。《綱要》提出在澳門成立大灣區城市旅遊合作聯盟,這將進一步強化旅遊一體化營銷協調機制。

休閒經濟時代以追求人生價值最大化為核心,它不同於長期以來以追求財富最大化為目的的勞動型經濟,重在體驗、創新和感受。休閒經濟是一種體驗經濟,也是一種創意經濟。追求快樂和享受是人類生活的終極目標之一,休閒產業就是製造快樂和享受的產業。休閒產業是一個相互配套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各個部門和階層。除了加強供給、培養和引導需求以外,還需要整個社會條件支持系統的配套,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設、社會保障、貨幣流通結算方式、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觀念更新等。此外,溫泉休閒、海濱休閒、體育休閒等休閒文化培育也是重要的工作任務。

休閒產業是集資金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性於一體的產業,其發展有助於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提升生活品質。休閒經濟應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旅遊業將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來,一個逐步轉型升級、走向國際化和現代化、富有魅力和特色的大灣區將成為宜居宜遊宜業的樂土。

相關焦點

  • 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
    本報訊(記者吳麗蓉)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規劃》設置11個專欄36個項目,通過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程,開展青少年交流重點項目、重點藝術交流活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重點項目、文化產業園區和展會項目、文化協同發展平臺,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特色旅遊項目,推進濱海旅遊重點建設項目,完善旅遊資源推介平臺,深化旅遊人才培養等,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在「十四五」期間構建和完善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粵澳經貿深度合作助力企業融入灣區發展
    「廣東和澳門山海相依,合作交往一直十分密切。」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範新林說,接下來廣東貿促會將促進兩地工商界對接互動,開展線上經貿交流活動。通過中國—葡語國家企業家聯合會中方委員會廣東聯絡辦公室等平臺,共同做好經貿合作大文章。此外,加強兩地商事法律、認證合作,攜手發展外貿新業態等,進一步深化與澳門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 朔州市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外資)招商專場推介會在深圳召開
    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12月10日,朔州市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外資)招商專場推介會在深圳召開,副市長武躍飛出席會議並致辭,省政府駐廣州辦事處副主任(山西省珠三角招商局副局長)王紅健出席會議並講話。
  • 跨界協同打造灣區樣本 「一個光大」賦能灣區建設
    通過一系列密集活動,表達光大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積極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務實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興業,以實際行動支持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對光大集團來說,澳門布局只是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藍圖中布下的一子,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光大在香港也有著全方位、綜合性的戰略布局,「陸港兩地」也是這家集團的特色優勢之一。
  • 多元化模式激發產業活力 雅居樂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在彭澎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將需要更多的創新力量,從房地產方面來講,港澳同胞進入內地工作生活,會產生更多休閒度假需求,需要更多附加服務滿足更高的居住需求。《綱要》中提及要構築休閒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為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打造世界級文化產業中心 粵港澳可向其他灣區學什麼
    兩場重要的文化活動同一天開幕,這或許是一個巧合,也恰恰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事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中提到大灣區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專家建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的蛋糕越做越大,未來大灣區應該打造世界級文化產業中心。
  • 珠澳聯手撬動「灣區設計力」
    前沿設計理念及產品的展示,一大批設計領域合作項目的籤約落地,彰顯著珠港澳三地在設計領域產學研方面的進一步深度融合,「設計力」正為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澎湃新動能。華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澳設計中心這個載體的存在,讓珠海國際設計周「朋友圈」裡的企業有了很好的安身之處,設計周吸引到的海內外高端製造設計要素和創新資源,能在此及時落地生根為產業賦能,從而有效促進粵港澳設計產業不斷升級。
  • 粵港澳大灣區應「去三化」\陸劍寶
    去邊界化  目前一般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範圍包括傳統的珠三角七市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但是,灣區作為一種開放型的經濟模式,不應以嚴格的行政邊界作為範圍的劃分依據。像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等世界著名灣區,儘管範圍劃分以與港灣相鄰的地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但並沒有嚴格的屬地限制。
  • 央行等多部門:推動人民幣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擴大...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統一實施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簡化結匯和支付管理方式,完善操作流程,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允許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符合條件的非銀行債務人直接在銀行辦理外債註銷登記,取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企業辦理外債註銷登記時間限制。
  • 香港特區政府:構築面向全球的宜遊灣區
    記者近日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方網站獲悉,香港特區政府對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廣東省政府聯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表示歡迎,並表示,特區政府將按照《規劃》的指導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與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及粵港澳大灣區各市的文化和旅遊部門攜手合作,共建世界級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
  • 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以「產業+會展」模式帶動大灣區創新轉型
    粵港澳(佛山)國際會展產業高峰論壇暨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兩周年推廣活動11月29日在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主題為「以產業為引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會展融合創新發展」。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受邀主持本次論壇。
  • 百年中行歷久彌新 立足灣區銳意前行——幾代廣東中行人口述灣區...
    廣東中行成立以來,僑匯業務就成了該行的特色業務。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廣東中行借改革開放先風,解放思想、銳意創新,認真履行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的職能,成為中國南大門的國際金融窗口和促進廣東經濟騰飛的中堅力量,鑄就了國際結算業務的「金字招牌」。隨著對外貿易需求迅速發展,廣東中行提出了「力爭哪裡有業務需要,哪裡就有辦理國際結算的業務機構」的發展思路。
  • 灣區對話-深港澳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就業研討會舉行 大咖縱論雲上經濟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8月20日,由灣區青年發展研究院、敦煌網、深圳國際 IP授權產業博覽會組委會、大灣區青年家園 -深圳南山聯合主辦的「灣區對話——深港澳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就業研討會」(以下簡稱「灣區對話」)在深圳會展中心7號館舉辦。
  • 上海金山: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上海12月14日訊(記者 李治國) 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 「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隔著一道牆 兩地一家親 珠海打造「灣區特色...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的「窗口」和「一國兩制」的交匯點,拱北街道秉持「立足拱北、服務香洲、放眼港澳」理念,積極對接港澳優質資源,創新治理方式,形成了一套獨具「灣區特色」的社區治理體系。除了以音樂會、粵曲分享會等活動為契機加強三地文化交流,藝術中心還會開展青年說辯論、灣區青年說勵志演說大賽、「畫意青春」珠港澳青年書畫攝影藝術展等活動,激發港澳青年為灣區發聲,促進珠港澳地區青年的思想和文化交流碰撞。
  • 粵港澳大灣區50餘家媒體聚焦河源巴伐利亞,原來是為了……
    在當前復工復產大洪流中,河源巴伐利亞莊園,作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國旅居養老示範基地、廣東省養老服務示範基地、省勞模療休養定點接待單位,創新旅居度假新業態,自3月19日復工開園以來,傾力打造「教育新城·康旅莊園」,推出「無處不運動,無處不康養」六大康旅休假體驗,興建的廣大附中·巴伐利亞莊園學校將於今年9月開學。
  • 順德兩會|杏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重鎮
    「我們的目標是要將杏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重鎮。「在6月29日召開的佛山市順德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杏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譚燦榮接受記者採訪表示,2020年,杏壇要完成2640畝村級工業園改造任務,將圍繞抓方向、抓規劃、抓招商、抓建設、抓進度等5大內容做好村改工作,「杏壇要藉助村改,使產業、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杏壇還將大力建設杏韻水鄉,推動城鄉協調和融合發展。
  • 榜樣力量齊聚廣州 共謀灣區科創新局
    大賽以「科技+資本,尋覓創新價值」為主題,超過25000家粵港澳科創企業和精英歷經4個月激烈競逐,最終53家科創企業和20位科創人才脫穎而出、分獲殊榮。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城市建設、基礎設施配套、教育科研中心與高新區等聚集,提供了經濟升級發展的優厚條件,在國內引領前沿、創新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在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創新發展上,遲福林尤其看重對外貿易特別是服務貿易的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第二屆橫欄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照明燈飾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享有「中國照明燈飾製造基地」美譽的中山市橫欄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位置,肩負著打造及振興粵港澳大灣區照明燈飾產業集群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