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2020-12-09 華夏經緯網藝術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

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更難得邀請到了黃俊雄老師、陳錫煌老師為大家帶來經典的表演,兩位臺灣藝術大師也世紀同框,象徵著臺灣布袋戲文化的延續與傳承。如同金掌獎的精神,傳揚臺灣的布袋戲文化,也將榮耀回歸於精彩演藝的藝師們,讓更多優秀藝師被看見。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

雲林縣政府自1999年開辦雲林國際偶戲節已邁入17個年頭,今年國際偶戲節除了有各項精彩節目之外,更舉辦多項競賽,共有金掌獎、青年競演大車拼、小金掌等競賽,在各項競賽與演出中,展現全臺灣各偶戲團隊的精彩技藝,給予各年齡層投入布袋戲藝術者表演舞臺。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布袋戲不只是雲林的文化資產,也是臺灣文化傳承重要的文化藝術資源。今年第13屆偶戲金掌獎集結來自全臺灣各地的優秀藝師,是布袋戲界的奧斯卡獎,更是全臺布袋戲藝師爭相投入競爭的重要獎項。布袋戲包含精湛的口白、視覺藝術、操偶技術、後場音樂,以及重要的編劇,最後則是團隊默契與技藝共同成就一出精彩戲劇。另外為了鼓舞布袋戲的文化傳承,今年特別增加40歲以下的青年競演,扶植更多新世代人才,讓掌中乾坤的藝術與時俱進,持續發酵這最接地氣、最具國際的軟實力!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

雲林縣文化處長陳璧君表示,金鐘、金曲、金馬合稱三金,而最能代表臺灣表演藝術原創性的第四金——金掌獎就在雲林!今年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跳脫制式化頒獎形式,將榮耀回歸於所有表演者、參與者。黃俊雄大師、陳錫煌大師、藝人唐從聖、荒山亮、李千那、金掌獎、青年競演大車拼、小金掌等競賽入選團體及受邀演出的國際團隊日本、韓國、俄羅斯等眾星輪番走紅毯為典禮炒熱氣氛,讓大家目不轉睛。

第13屆金掌獎頒獎典禮完整得獎名單

小金掌獎:雲林縣立西螺國民中學、雲林縣立東仁國民中學、麥寮鄉麥寮國民小學、虎尾鎮平和國民小學、鬥六市石榴國民小學、西螺鎮廣興國民小學、大埤鄉舊莊國民小學、二侖鄉義賢國民小學、二侖鄉來惠國民小學、雲林縣莿桐鄉蒜鄉麻園小區營造協會

青年競演團隊最佳主演獎:臺北木偶劇團

青年競演團隊最佳創意獎:泰興樂掌中藝術團

最佳操偶技術獎: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曾民光、何佳煜、趙金統、蘇俊穎(夢.斷.情河)

最佳配樂音效獎:西田社傳統劇場林金泉(滬尾阿火旦)

最佳劇本創作獎:金宇園掌中劇團趙金統(任意門)

最佳視覺藝術獎: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 劉敬恩、邱士哲、劉芯語(戲說打狗)

最佳口白藝術獎:五隆園掌中劇團李紂賢(虎尾阿嬤)

最佳表演團隊獎:昇平五洲園(寶蓮燈前傳-母子緣)

相關焦點

  • 雲林2019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 邀戲迷一起看戲
    雲林2019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 邀戲迷一起看戲雲林縣政府自1999年開辦雲林國際偶戲節已邁入17個年頭,今年國際偶戲節除了有各項精彩節目之外,更舉辦多項競賽,共有金掌獎、青年競演大車拼 、小金掌、cosplay等競賽,在各項競賽與演出中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臺灣寫真:八旬布袋戲大師鍾任壁的掌中情
    中新社雲林10月9日電 題:八旬布袋戲大師鍾任壁的掌中情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正在「布袋戲原鄉」雲林縣舉行的臺灣2012雲林國際偶戲節上,戲內戲外,可見一位耄耋老者為布袋戲的精彩呈現和傳承而奔忙的身影。他就是臺灣著名布袋戲藝術家、「閣」派第5代掌門人鍾任壁。
  • 布袋戲在臺灣
    耄耋之年,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只要有人肯學,他就願教,並且毫無保留。在以陳錫煌為主角的紀錄片《紅盒子》裡,他催促導演以影像留存自己的操偶技藝,「我可以一直重來,沒有關係」。  記者不久前在臺灣戲曲藝術節發布會上見到了陳錫煌,同行的還有他最年輕的藝生徒弟、不懂閩南話卻熱愛布袋戲的日本人金川量。
  • 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中華技藝 薪傳火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陳錫煌(左一)與臺灣弟子陳冠霖(右一)、日本弟子金川量(右二)合影。「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耄耋之年,臺灣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創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只要有人肯學,他就願教,並且毫無保留。
  • 臺灣布袋戲亮相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
    隨著套在手上的「孫悟空」和「紅孩兒」在鑼鼓聲中不斷跳躍,由陝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與臺灣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臺灣亦宛然掌中劇團等攜手舉辦的「偶戲西遊記——李天祿布袋戲精品展」日前在大唐西市博物館開展。
  • 雲林布袋戲日 掌藝薪傳活動傳承布袋戲文化
    華夏經緯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雲林縣為表彰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在傳統文化傳承的貢獻,2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2021雲林布袋戲日,掌藝薪傳」系列活動,除邀黃海岱家人與徒弟與會,布袋戲植根學校虎尾中學也在現場演出,象徵新舊傳承、生生不息。
  • 臺灣偶戲劇種:布袋戲
    一、布袋戲的起源  掌中戲又稱布袋戲,根據考證與藝人傳說,布袋戲約產生於十七世紀。其來源說法不一,文獻上記載,可能從傀儡戲演化而來,「耍傀儡子:一人挑擔鳴鑼,前囊後籠,耍時以扁杖支起前囊,上有木雕小臺閣,下垂其籃布圍,人籠皆在其中。」另有人據此認為布袋戲之原始形式,可能源自大江南北流浪的「肩擔戲」。
  • 臺灣男子痴迷布袋戲自創木偶 欲在廈打造兩岸偶迷交流平臺
    自創木偶:從傳統文化取材  「我從有意識以來就喜歡布袋戲了。」方志銘告訴導報記者,他是個「超級布袋戲迷」,從小就愛跟爸爸看布袋戲,甚至在幼兒園時就去租金光、霹靂的電視布袋戲來看。  因為喜歡,方志銘開始買布袋戲木偶,從在夜市買偶,到向名家收購。
  • 面向青年、創新不斷——臺灣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雲林12月25日電 題: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接觸過臺灣霹靂布袋戲的人,一聽這幾句「詩號」,就知道首席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了。
  • 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雲林12月25日電 題:臺灣寫真:面向青年、創新不斷——霹靂布袋戲的變遷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接觸過臺灣霹靂布袋戲的人,一聽這幾句「詩號」,就知道首席男主角素還真出場了。
  • 「霹靂」來襲 臺灣布袋戲落戶閔行
    昨天,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落戶閔行,旗下的名偶(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揭牌。哇,霹靂到底是什麼?霹靂四代演繹布袋戲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掌中戲等,始於17世紀,主要流傳於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是一種通過操控布偶並配上口白為表演形式的漢族地方戲劇劇種。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從傳統形態的布袋戲到豐富多元的文創事業,霹靂布袋戲走了多遠的路,又如何能在兩岸乃至國際上打響名號?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臺灣雲林縣的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總部。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的福建泉州,屬於中國傳統偶戲中的傀儡戲,在閩南和潮汕地區廣為流傳,後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布袋戲在臺灣步入全盛期,全臺同時存在六七百個劇團演出。操偶師父將戲偶擬人化演出,融合風俗民情、歷史章回故事、俠義柔情,一度讓民眾為之著迷。
  • 讓傳統的成為流行的——訪臺灣雲林布袋戲傳人黃強華
    那一年,他26歲,剛開始做布袋戲編劇。  生於1955年的黃強華是臺灣雲林布袋戲家族的第四代傳人,也是霹靂國際多媒體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在過去30多年時間裡,製作發行了逾2600小時的霹靂系列布袋戲劇集,成為布袋戲領域佼佼者,不僅將這一原本小眾的戲劇藝術推向大眾,更讓這一古老劇種走進年輕世代心中。
  • 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賦予木偶生命
    臺灣臺北--(美國商業資訊)--臺灣和日本觀眾所熟知的紀錄片《紅盒子》講述了臺灣著名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和父親——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之間的關係。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該公司的「臺灣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影像保存」收到了臺灣「文化部」臺灣文化記憶庫項目的補助,該項目旨在保存和重建臺灣的集體記憶。 作為臺灣唯一獲「文化部」傳統布袋戲類保存者和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頭銜的藝師,陳錫煌傾其一生弘揚傳統布袋戲。他的表演造詣賦予木偶豐富而又生動的動作,讓它們變得栩栩如生。
  • 臺灣布袋戲:臺灣年味裡最傳統的流行元素
    像是春節來臨,臺灣霹靂布袋戲經典人偶及模仿者走進臺北士林夜市玩快閃,瞬間引爆現場人氣。黃強華臺灣雲林布袋戲家族第四代傳人像我們家族就是做布袋戲起家在年夜飯的那個晚上>作為中華傳統偶戲中傀儡戲的一種,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的福建泉州,後來傳入臺灣地區,並衍生出濃厚在地特色。
  • 臺灣霹靂布袋戲特展首登新北 真人版素還真現身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霹靂布袋戲經典三大男主角素還真、葉小釵、一頁書降臨臺灣新北市!(新北市文化局提供/吳亮賢新北傳真)當地文化部門負責人蔡佳芬表示,首次邀請霹靂來到新北市展出,新莊是傳統布袋戲的發源地,作為首展地點最適合不過了,今年度新北市文化貢獻獎得主小西園劇團許王及去年度的獲獎者真快樂掌中劇團江賜美女演師,就是來自新莊的名家!蔡佳芬說,藉由霹靂的發展與時俱進,帶起市民朋友們對布袋戲的興趣與重視。
  • 臺灣金光布袋戲南安獻藝 五代木偶同臺(圖)
    唱、念、做、打、射、噴……在臺灣操偶師的手裡,小小木偶一個個都變得「全能」,或笑或怒,或喜或悲,偶人們栩栩如生的表情讓臺下觀眾不時鼓掌歡呼。同時,操偶師還不時到觀眾中進行表演,小朋友紛紛奔上前去觀看。  聽說人民會堂有來自臺灣的金光布袋戲演出,溪美彭美社區84歲的林大爺早早就來佔位,「現在的布袋戲跟小時候看的不太一樣,現場音效更好,木偶又奇特,表演得很精彩啊」。
  • 民間戲曲藝術 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布袋戲,是在明末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和廣東傳入的,在民間流傳十分廣泛,深受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