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駐守在革命搖籃,讓井岡山精神薪火相傳

2020-12-09 中國軍網

八百裡井岡蒼莽如海,革命的火種代代傳承。在武警江西總隊井岡山中隊榮譽室,一面錦旗陳列正中,旗面上「井岡山愛民模範中隊」9個金色大字格外奪目。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武警江西總隊井岡山中隊運用紅色資源堅定官兵信念——

讓井岡山精神薪火相傳

■何宗卯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周勇敢

八百裡井岡蒼莽如海,革命的火種代代傳承。在武警江西總隊井岡山中隊榮譽室,一面錦旗陳列正中,旗面上「井岡山愛民模範中隊」9個金色大字格外奪目。

「這面錦旗是200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我們的,是中隊引以為豪的傳家寶。」中隊指導員鄭浩說,他們駐守在革命搖籃井岡山,這裡的一山一水,都沐浴著真理之光,指引著他們培育新時代傳人,建設過硬中隊。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在這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時,只有一個團,共700多人。那時,有的人擔心這個革命的火種燃不了太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自此得以燎原。」國慶節假期,中隊代理排長鄧文濤如往常一樣,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擔任義務講解員。這一次,他為遊客講的是「一根燈芯」的故事——

「由於根據地地處深山,各類物資極度匱乏。因此,毛澤東晚上辦公時堅持只用一根燈芯。一次,警衛員給毛澤東添了兩根燈芯,毛澤東發現後還是挑開了。賀子珍埋怨他說,只點一根燈芯,太昏暗了,眼睛會受到損害。毛澤東則解釋道,在物資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作為領導更要帶頭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使有限的物資用的時間更長一些。」鄧文濤娓娓道來。

「就是在這微弱的燈光下,毛澤東揮筆寫就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等重要著作,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自此帶領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鄧文濤的精彩解說贏得陣陣掌聲,不少遊客紛紛稱讚「這名士兵講解員講得好」!

講得好是因為信得真——

近年來,該中隊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在視察井岡山時重要講話精神,廣泛開展「立足新起點,幹出新業績」群眾性大討論。曾獲評武警部隊「優秀教練員」、總隊「百名優秀士官」的一班班長肖勝,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時說:「雖然我也經歷過考學受挫、比武失利,但每每想到革命前輩在腳下這片熱土上艱苦創業的場景,便感到動力十足。我深信,只要我們信念堅定,就一定能夠通過奮鬥,取得成功!」

信得真是因為愛得深——

在反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歷史的實景劇《井岡山》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女紅軍為了革命不得不離開根據地。臨行前,她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鄉親,鄉親們則將這個孩子視如己出,撫養成人。

這個故事發生在1928年,井岡山某企業退休職工石金龍就是劇中孩子的原型。作為紅軍後代,石金龍曾多次受邀來到中隊宣講井岡山精神,他說:「軍愛民、民擁軍,魚水深情歷久彌新。」

「『身在深山有近親』,這是駐地群眾對我們的評價。」井岡山中隊所在支隊政委賀志堅介紹說,他們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民扶貧活動,僅今年,他們已對3所敬老院、數十戶軍烈遺屬和孤寡老人進行幫扶慰問。

前不久,該中隊組織官兵走訪駐地紅軍家屬,開展「訪紅軍後代,尋紅軍故事」主題團日活動。再次聽到紅軍前輩堅定執著追求理想、艱苦奮鬥攻克難關的革命故事,上等兵李興文內心泛起漣漪。他在筆記本上寫下感悟:「駐守在革命搖籃,就要把井岡山精神融進血脈、化為行動,將精神之炬不斷延續下去。」

武警井岡山中隊官兵參觀黃洋界哨口工事,重溫黃洋界保衛戰的故事。 周勇敢

相關焦點

  • 「革命搖籃」井岡山開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新華社南昌7月20日電(記者 韓梁、塗超華)素有「革命搖籃」之稱的井岡山即將成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經過立項、選址、勘察、設計、方案招標等前期工作,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0日正式開工。
  • 「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
    「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 — 深圳市羅崗社區青少年中秋慰問退伍老兵活動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偉大的為國奉獻,愛國精神,同時藉由中秋節馬上來臨,羅崗社區開展以「薪火相傳,追憶革命精神」為主題的中秋走訪慰問革命老兵老黨員活動
  • 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大家一致表示,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陝西傳媒網訊 (記者 郭妍 秦華)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在全省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對於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期望,讓廣大幹部群眾深感溫暖和鼓舞。
  •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2020-05-05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紅色往事》重走長徵路溯源公益放映 走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近日,電影《紅色往事》重走長徵路溯源公益放映組委會(以下簡稱「組委會」)走進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在井岡山市旅遊中專和井岡山市中心敬老院和周邊企業等單位進行了公益放映,受到全校師生和老人們的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放映效果。組委會在公益放映期間,還在井岡山市和周邊的紅色景區進行了參觀學習。
  • 革命搖籃——井岡山風景名勝區詳細介紹
    革命搖籃——井岡山風景名勝區詳細介紹我們在上一篇文章就對我們的井岡山風景名勝區進行了一個普通的介紹,我們這次是就我們這裡的小景點介紹一下,我們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有很多小景點,所以小編想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些小景點。
  • 演繹革命先烈的忠誠與信仰 弘揚薪火相傳的紅色精神
    (原標題:演繹革命先烈的忠誠與信仰 弘揚薪火相傳的紅色精神)
  • 太行精神 薪火相傳
    在這些遊客當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組遊客,他們身穿職業裝,手拿筆和本,一邊參觀一邊記錄。這樣認真而又專注地遊園,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經過採訪我們知道,這支由八位中年大叔組成的隊伍,來自長治市潞安集團。該集團的黨委副書記,是這次紅色革命學習之旅的負責人,他說:「我們都是單位裡的老黨員,這次活動是單位黨支部組織的,旨在學習和發揚我們太行山兒女的太行山精神。
  • 井岡山歸來話黨性
    不久前,我終於踏上了神往已久的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在黃洋界,在毛澤東舊居裡,在朱毛挑糧小道上,在革命烈士墓前,如火的信念、如山的責任、如虹的使命,始終不停敲打、撞擊著我的心扉,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雖然革命時代的炮火硝煙已經散盡,但繼承發揚井岡山精神、讓革命傳統薪火相傳始終是一個永恆的課題。
  • 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③ | 在中國革命的搖籃感悟共產黨人的...
    10支小分隊正分赴省內外,從紅船起航地嘉興出發,尋找紅色足跡,感悟精神偉力,展現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的奮鬥,展示浙江作為「三地一窗口」的政治擔當。今日,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系列報導的第三篇《在中國革命的搖籃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井岡山精神別樣紅》。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由中國科協主辦,科技日報社承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
  • 井岡山行
    群眾用紅米飯、南瓜湯哺育著革命,革命者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信仰、解救蒼生,從那時到現在,處處軍民一家親,滿目盡收魚水情。二是與歷史人物的對話。紅色搖籃裡有紅軍的足跡,有詩篇和豪情,有王佐、袁文才的傳說,特別是與袁文才的後人袁建芳教授面對面交流並與他握手,能感到一種歷史真實感的噴發。個人如水滴,匯入大海,浪淘盡方顯英雄本色。三是與紅軍戰士的對話。
  • 「紅色搖籃」主題郵局井岡山開業
    本報井岡山訊 (江西日報記者李歆 通訊員吳桂生)12月11日,全國首家以紅色文化為背景、提供紅色文化郵政服務的郵局——「紅色搖籃」郵局在井岡山市茨坪風景區正式營業。  「紅色搖籃」郵局的前身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赤色郵局。在保持革命老區主基調的基礎上,「紅色搖籃」郵局通過開放體驗式經營模式,將產品及服務展現給客戶。
  • 千裡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革命後代重上井岡山 (3)
    6月9日至11日,代表團來到井岡山。  雨中的井岡山顯得更加恢弘壯麗。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到黃洋界,從紅軍造幣廠到五指峰,革命後代們感受到了當年井岡山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的力量源泉。  在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革命後代向烈士們敬獻花圈。大家的腳步放得輕些、輕些、再輕些,生怕驚擾了先烈的英魂。
  • 井岡山革命後代:應把紅色文化作為一門課程
    (裴平 攝) 人民網井岡山9月19日電(記者 周鵬 陸加傑 萬能 田曉麗)近日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主辦的「群眾路線革命聖地行」活動來到第三站——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當地幾位革命先烈後代與人民網記者一起暢談了和祖輩的生活過往,以及他們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
  • [特別策劃]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講解詞
    總述為紀念偉大的井岡山鬥爭,緬懷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精神,讓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1985年,中共井岡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在茨坪北山興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 正定縣北早現聯校:讓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傳
    本網訊(通訊員 戎志斌) 為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日前,正定縣北早現聯校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活動。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召開主題班會等活動,介紹革命傳統、講述英雄事跡、分享個人感受,讓孩子們銘記歷史,不忘先烈,珍惜現在美好和平的生活,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努力學習,儘早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通過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陶冶了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了大家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 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
    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李桂強題字鐵軍精神薪火相傳紅色血脈生生不息----鐵軍小學校外輔導員張義生伉儷為百年校慶贈送紀念品2020年10月27日,一份特別的禮物被送到鐵軍小學。祝福鐵軍小學越辦越好,讓鐵軍精神永放光芒!張義生伯伯是最早入朝、最後一批從朝鮮歸來的志願軍戰士,今年10月23日榮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張義生夫人趙玉嶸,是新中國第一代童星、早期電視劇開拓者之一、演員、編導。張義生伯伯和趙玉嶸阿姨一直關注、支持鐵軍小學發展,牽掛著鐵軍小學的孩子們,每年都會捐資獎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 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丨井岡山精神別樣紅
    在距離建黨百年還有365天之際,「從起航地出發——迎接建黨百年大型融媒體報導」報導團來到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今日推出《在中國革命的搖籃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井岡山精神別樣紅》。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與深刻內涵
    江西井岡山茨坪。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開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推進黨的建設、人民軍隊建設和土地革命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它傳承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刻蘊含和昭示著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和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