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饅頭」、喝擂茶、蛔魚肉是全家團聚的三大好菜之一

2021-01-13 綜藝播放局

「開花饅頭」是各地飲食店出售的傳統麵食品種之一。其特點:色白、鬆軟、香甜,老少成宜。各地製作開花饅頭,發酵成形方法各有不同,製做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色形亦更加類觀。

製作開花饅頭的關鍵是發酵,必須把面發足。麵粉的比例是二比一,一般的是兩次發酵。先用少量的麵粉加肥和水揉成麵團,發足後再摻入少量的麵粉揉勻,繼續發酵,發足後揣鹼水去掉酸味,加白糖,揉搓光潤;

從中分出少量的酵面對上少量的食色水,揉成紅色面;稍飼後,將紅食色面搓成長條,把白色面按成長片,將紅條包入其中成為中間有紅心的條,然後快速批劑,揪下後劑口朝上直接擺入屜內,鍋開後用急火蒸15分鐘即熱。這樣才能使成品鬆軟開花,外形美觀。

還有一種方法:把已經發足對好鹼的酵面分成三塊,用共中兩塊分別揉紅黃兩種食色水成紅黃白三色面,都並成面片,疊起,捲成條狀,下50克一個的劑子,把劑子團成侵頭形,在饅頭的頂部用快刀交又切三刀,要切深成六舞,製成生坯,上居用急火蒸熟。蒸後,紅黃白三色花瓣齊開,成蓮花狀,故稱蓮花慢頭。

如您在全家團聚,喜慶佳節的家宴上增加一盤鬆軟甜香、色彩豔麗的開花慢頭,定會為您的餐桌增色添彩。

一千四百多年前,東晉詩人陶淵明寫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記》,使桃花源(即現在湖南省桃源縣桃花源)成了「古今遊人忙煞」的遊覽勝地。喝擂茶,是桃花源一帶的傳統風俗。無論是類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這裡的百姓一般不吃中午飯,而是擺一來插茶。家裡來了貴賓,也要擺一桌擂茶。

擂茶是用生薑、生梗術、生茶葉三種原料,按照等同的比例加工製成,故又名「三生湯」。做插茶的時候,先將三種原料(米必須泡脹)放在「描缽」中用木棒搗製成糊狀,稱「擂茶腳子」。這木棒,非山楂木不可。用山楂木播搗,可以在擂茶中留下淡淡的持久的香味,也可使「腳子」日久不腐。

淨蛔魚肉500克,切成3.5釐米見方的塊,洗淨瀝乾。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100克,燒至八成熟,將魚塊下鍋,加入紹酒15克,稍煸後,持鍋顛動幾下,注入清水500克,姜塊(拍松)15克、蔥結15克,蓋鍋煮五分鐘後,加入排骨湯250克煮七分鐘,再加入排骨湯250克繼續煮八分鐘,待魚肉鬆軟、湯汁呈乳白色時,下精鹽2.5克、味精2.5克,起鍋,盛入湯碗,撒上胡椒粉1克,淋入熟雞油5克即成。

特點:湯白汁濃味鮮,魚質細膩肥嫩。

相關焦點

  • 贛南非遺:一杯好茶,客家擂茶,你喝過嗎?
    我們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飲品,其中,茶佔據了大部分,許多飲料都是以茶為主,綠茶、紅茶、奶茶、油茶,茶的品類這麼多,你喝過客家擂茶嗎聶瑞偉攝舊時,人們在耕田勞作休息的間隙,喝上一碗擂茶擂茶也是客家人社交的一種方式,在客家有「東家擂茶東家吃,西家擂茶西家吃」的傳統習俗,因此,擂茶可以說是促進了鄰裡之間的相互來往與和睦相處。
  • 在桃花源裡喝擂茶,享受一天的好時光
    喝擂茶便是體驗當地古樸民風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當地人交朋結友的重要儀式。在桃花源裡有一句民謠是這樣唱的「走東家,跑西家,喝擂茶,打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正如《桃花源記》裡面所說在這個地方友鄰和諧,民風淳樸,很少有宵小之徒。小二走進桃花源的桃花村,50多歲的宋先生和他的姑姑正在村口迎接小二。宋先生說,每次有外來的客人,他總會準備一桌擂茶,迎接來自遠方的客人。
  • 冬天,少吃雞鴨魚肉多吃它,簡單一煮,湯鮮味美,全家喝不夠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道家庭版牛肉粉絲湯,這道牛肉粉絲湯喝起來湯汁十分鮮美,而且牛肉鮮嫩,給家人吃起來營養又健康,入冬後,遇到此湯要多喝,葷素搭配,湯鮮味美,家人都愛喝! 冬天,少吃雞鴨魚肉多吃它,簡單一煮,湯鮮味美,全家喝不夠!
  • 擂茶飄香,喝出苗條-美麗-健康!
    擂茶配料粳米,芝麻,黃豆,花生,綠豆,茶葉,生薑,山胡椒,薄荷葉,食鹽等為原料(配料可根據喝擂茶者的喜好添加)1,擂茶糊的製作方法:作擂茶時,製作人坐凳子上,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把擂茶配料放入缽內,手握擂棍,頻頻舂搗、旋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 傳承客家記憶的擂茶製作工具——擂缽和擂茶棍
    擂茶棍是客家人用來擂制一種特色美食——擂茶的工具之一,配上擂缽,就是一套完整的擂茶工具。當然它們不僅可以用來擂茶也可用來擂辣椒膏、豆粉、芝麻粉等,客家菜擂缽蕻菜和擂缽茄子就是用這一工具製作的。擂茶棍是長二尺左右,用來擂茶那頭大一些,製作成半球形,尾段略小的柱狀物。用陶瓷製作的擂缽,缽內刻有豎直的細槽,細槽有利於擂制物品時產生更大的摩擦。
  • 桃花江擂茶,擂茶裡有家的味道
    當然,一碗好喝的擂茶還是有很多「講究」,好的工具必須搭配新鮮、適量的芝麻和花生等食材、更要有高超的手藝。我對擂茶也有別樣的感情,我奶奶是一位遠近聞名的擂茶好手。很小的時候,我一聽見奶奶說打擂茶了,就搬好小凳子圍在擂缽旁邊。
  • 家鄉的擂茶
    後來他乾脆在家門口支上爐灶,每天燒上一大鍋開水,放入茶葉以及一些祛風散熱消暑的中藥,讓行人隨便喝,既解渴又防病,很受人歡迎。他為了減少草藥的苦味,讓茶好喝,又進行改進,加入炒好的大米、豆、花生、芝麻等一起用土缽木棒擂細成泥,既好喝又有療效,人一喝全身都輕鬆了,也精神多了。一些病重的人,他就對症加入中草藥,病人多喝幾次病就好了。於是許多人仿製,這茶就慢慢流傳開來。
  • 客家擂茶
    研擂好的茶漿,約衝泡1500cc開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適量糖,如要鹹食則可加入適量鹽,但正統擂茶則以鹹食為主。如此一鍋又香又濃又保健的擂茶茶湯已大功告成了。    擂茶拌飯    以半碗飯,加入各種青菜配料,再用勺舀茶湯混合食用,如此吃得飽又吃得好。    特色擂茶    將樂擂茶    此為將樂傳統飲料。
  • 擂茶:九曲迴腸,心曠神怡
    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藥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擂茶可分為湖南桃江擂茶、客家擂茶、武陵擂茶和陸河擂茶等。擂者,研磨也。
  • 益陽:喝一碗洞庭印象館的手磨擂茶/甘小甜美食有約
    要問美人為何美,愛打擂茶愛唱歌。」桃花江在益陽,擂茶是益陽特色飲料,具有美容養胃潤膚的功效,還能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 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和曹操交戰,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劉備的軍隊喝了當地人打的擂茶後,治好了疫病,打了勝仗。
  • 擂茶是什麼茶?擂茶茶藝表演的介紹
    擂茶發源於中國內陸,又名三生湯,是一種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益陽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於漢、盛於明清。  擂者,研磨也。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研磨後衝開水喝的養生茶飲。  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
  • 桃江擂茶 濃鬱飄香
    湖南的益陽桃江流傳著一首《擂茶謠》:月光仔、月嬤嬤,喊你下來食擂茶……擂茶,是當地的日常食品,也是招待來客的必備佳品。擂茶的主要製作工具是擂缽和擂棍。製作時,先把主料:炒熟的大米、花生、芝麻、茶葉等放進擂缽,再加入新鮮的艾葉、薄荷葉等配料。
  • 蛔字的四種寫法
    研究一下真正肚子裡的貨,比如蛔字的四種寫法,才是墜吼的。蛔字的四種寫法有八種,這是常識直接上圖蛔/蛔蟲蚘/蚘蟲蛕(蟲廻)痐食蟲人龍長蟲123917332351019(圖表註:(蟲廻)是一個單字,我打不出來)如圖表所示,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看出
  • 擂茶解暑又解困,三伏天早晨來一碗,冰冰爽爽一整天
    哈哈,莫著急,故鄉就有這麼句諺語: 「擂茶柱一響,死人能打港(說話)。」你看,傳說中的桃花江手工擂茶的誘惑力真是法力無邊,居然還能讓人起死回生呢,至於一點點睏乏,那又算得了什麼。在我的故鄉桃花江,一年四季都有喝手工擂茶的風俗習慣,尤其以夏天最為盛行。冬天喝熱擂茶,驅寒保暖;夏天喝冰擂茶,祛暑解困。
  • 尋找贛南客家文化—擂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擂茶的製作 贛南客家擂茶的製作技藝很是獨特。製作時,先將所配置好的材料,按比例放置擂缽內,用擂杵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頻頻舂搗、旋轉磨成茶泥。
  • 一碗擂茶映初心
    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你們要畫好山水畫,紮實抓好山地開發,做好山水田文章。」常口村村民將習近平的囑託總結成72字的村規民約,刻在碑上,立在村口。三明市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發言說:「總書記,1997年4月10日上午,您來到我們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大家一起喝擂茶、拉家常……」這喚起了習近平與常口村村民的一段專屬記憶:「那是我第一次喝擂茶,裡面有米吧?還有芝麻、茶葉、橘皮……」習近平還細緻詢問了常口村環境衛生整治得如何、廁所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等情況。
  •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鄉愁,擂茶文化知多少?
    糊塗君帶你們了解一下陸河的擂茶文化吧!趙樸初有言,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喝茶,是偷得浮生半日閒時消遣時光的好辦法。傳說在神農時代就知道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葉生產就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民間飲茶逐漸普及。世界上第一部《茶經》就是唐代陸羽寫成的。飲茶有利於健康,已為世人所共知。
  • 常德擂茶
    「擂茶」出產在那一帶,算是帶著神秘的文學色彩了。「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與世隔絕的居民們保存了上古遺風,這在因中原動亂遷居到南方的一些「客家人」當中也有殘存,有些客家人也吃「擂茶」。    中國許多風物、小吃都喜歡扯上名人。例如對於擂茶,民間傳說認為是張飛進軍武陵,當時部隊得了瘟疫,本地一老人送上了祖傳秘方——擂茶。張飛的士兵喝了以後,這病就好了。
  • 茗粥遺意——擂茶
    擂茶在中國華南的廣東、江西、福建、廣西、臺灣、湖南等六省區都有分布。擂茶流派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廣東的清遠、英德、陸河、揭西、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內壁有紋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後,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後旋轉研搗,再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衝泡而成,因製作時常加些香料進去,故而大致上可歸於香料擂茶一類。
  • 蒸開花饅頭,冷水上鍋還是開水上鍋?教你正確做法,蒸好個個開花
    導語:蒸開花饅頭,冷水上鍋還是開水上鍋?教你正確做法,蒸好個個開花開花饅頭,你吃過嗎?作為一名北方人,各種饅頭都吃過,開花饅頭最有特點,每次蒸好,打開蓋子的那一刻,心情變得特別美好,饅頭開花了,而且揉面的時候加了紅糖,口味香甜,顏色也讓人心情大好。每年到了冬季,我家經常蒸饅頭,時不時會做一次開花饅頭,天真的孩子對我說:「開花饅頭比麵包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