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市,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寧波市代管,位於中國浙江省寧紹平原。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與寧波市江北區、海曙區相鄰,南枕四明山,與奉化、嵊州接壤,西連紹興市上虞區,北毗慈谿市,西北於錢塘江、杭州灣中心線與海鹽縣交界。
餘姚自古人傑地靈,是姚江學派的發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黃宗羲、蔣夢麟、餘秋雨、沈君山等人的故鄉。餘姚文化屬吳越文化,餘姚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餘姚河姆渡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餘姚得名,說法不一。一說,《風土記》載,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餘姚(「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餘姚」)。另一說,《越絕書》裁,夏少康封少於無餘於會稽,以奉禹記,姚乃其屆邑,故曰餘姚。《山海經》郭璞注,句餘山在會稽餘姚縣南,句章縣北,故此二縣因此為名雲,此為第三種說法。還有一說,「邑有句餘山,又南有姚江」,故名。
秦時置餘姚縣(一說漢建),屬會稽郡。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築縣城,為浙東古縣城之一。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唐初「餘姚之境東包明州,西轄上虞,為越州巨鎮」,一度升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為「望縣」,「東南最名邑」。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改為餘姚州。
餘姚屬浙東盆地山區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區,東西極距58.5 公裡,南北極距79 公裡。地勢南高北低,中間微陷。南部為四明山區,山巒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臺地和谷地,最高峰大長山青虎灣崗海拔979 米,中部為姚江衝積河谷平原,有弧山殘丘,點綴兩岸;北部為錢塘江、杭州灣衝積平原,全市耕地63.78 萬畝,園地9.33 萬畝,林地78.2 萬畝。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稱。
餘姚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溼潤,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徵:春季:暖氣流增強,氣溫曲折回升,時冷時熱,降水明顯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氣。夏季初夏:天氣悶熱,陰雨連綿,時有大雨、暴雨,為梅雨季節;盛夏天氣炎熱乾燥,形成伏旱,有時受颱風或熱帶風暴影響,炎熱、乾旱有所緩解。
秋季:冷空氣逐漸南下,有時秋雨連綿,暖氣流偏強時,出現秋老虎天氣,間有颱風或熱帶風暴。冬季天氣晴冷乾燥,有時降雪,遇到春寒暴發,帶來嚴寒。餘姚北部全境為杭州灣主流隱蔽區,潮汛屬不規則半日潮,歷年平均潮位2.1米,歷史最高潮位5.33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變幅大,杭州灣為中國潮差最大的海灣,灣頂潮差9.8米,餘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黃家埠2.5米、小曹娥3米。
餘姚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3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12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庫塘蓄水2.2億立方米,其餘為地下水。境內主要溪流18條,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萬千瓦,1993年餘姚市水電站75座。裝機用量1.52萬千瓦,年發電量2900多萬千瓦時。
1950年代開始修建的陸埠水庫腳下有個幹溪村,對於當地百姓來說,水庫大壩就是生命線。大壩很雄偉,這座僅次於四明湖水庫的餘姚市第二大水庫,造壩的土方是驚人的。走在狹窄的小路上,幽靜而且自在,有意外收穫大自然的驚奇,也有寧靜如桃花源的心平氣和。木舟蕩漾,竹海飄漾,走過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廟,看過門神關公戰秦瓊的畫像,彎過一個小彎,鄭家村到了。
四明湖位於四明山北部餘姚市梁弄鎮,距市區10餘公裡,景色秀麗,碧波蕩漾,湖水湖山交相輝映,湖面面積近20平方公裡。 四明湖匯集溪流、泉水、瀑布,容積約1.2億立方米,灌溉著餘姚西北30萬畝良田,湖中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吸引了大批飛禽。湖中有八字橋、野貓灣、丁山等,形成5個湖心島,好似鑲嵌在明鏡中的翡翠,更增添了四明湖的魅力。
抗清鬥爭失敗後,梨洲先生於晚年建龍虎山草堂於化安山,從事讀書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l688年)冬,先生79年歲時,就在此自覓墓地,營建了極其簡樸的生壙墳墓。洲先生還作《梨洲末命》《葬制或問》篇告誡兒孫,他死後就用平時穿的衣服入殮,「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槨,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覡、銘旌,一概不用」。
通濟橋由於它是姚江上最長最高的橋,故被稱為「浙東第一橋」。通濟橋全長90米,高大雄偉,橋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題道:「海舶過而風帆不解」八個字。北宋時王安石任鄞縣縣令時旅行至此,更是情不自禁地讚嘆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喚取仙人來此住,莫教辛苦上層城。」現存的橋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1731年)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約4萬,全長約90米,共106級。
《曹娥廟》是宋代詩人王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英哉神女此江幹,德與餘姚舜一般。碧草悽悽埋玉冷,清風凜凜矗天寒。求生古患為仁害,處死今知得所難。我自裴徊不忍去,非幹潮小故盤桓。
浙江四明山地質公園景區內保存了大量完整的古夷平面,同時也是欣賞浙江高位臺地及溼地、突巖及石蛋、瀑布、泉水等地質景觀的絕佳場所。浙江四明山地質公園景區--羅成山核心景區有四明懷古、長城雄風、鵓鴣飛天、神鷹破壁、松林尋芳、碧湖流雲、平崗餐秀、綠野仙蹤等八大景觀,總面積約300畝。
四明湖水杉溼地位於寧靜的四明湖畔,這裡生長著大片的水杉樹木,樹幹筆直挺拔,拔地而起。它們整齊地排列著,靜靜地立在水中或岸邊。每年到了秋季的時候,樹葉變成金黃色或橘紅色,遠遠看去非常漂亮,也是賞秋的好去處,更有江浙滬「小新疆」之稱。
丹山赤水風景名勝區位於寧波餘姚市大嵐鎮柿林村,距餘姚市區45公裡。景區面積6.05平方公裡,為餘姚市第一個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地處四明山腹地,氣候宜人,是一處以峽谷景觀為依託,以道教文化、浙東古山村風情為文化內涵,以絕壁、奇巖、古橋、流溪、飛瀑為特色的風景名勝區,道家尊之為第九洞天。
天下玉苑位於餘姚大隱鎮,是頗受當地人歡迎的人造景點。整個玉苑內幾乎處處都能找到玉石的痕跡,同時這裡也是個挺大的公園,裡面的湖光山色配合著人工打造的寺院、塔樓,也算的上秀色可餐。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秀湖的水面,中間的小島上立著一塊黃色的玉,據說價值連城,是玉中之王。這塊玉也是景區的標誌,適合拍到此一遊的紀念照。
四明山又名句(音gou)餘山,分布在寧波市西部的餘姚、鄞縣西南和奉化西北部,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景區內山水秀美,景色瑰麗,風景名勝眾多,人文景觀厚積,如梁弄"浙東區黨委舊址"、四明湖、白水衝瀑布、丹山赤水、四明山心摩巖石刻等。但最引人入勝的當數四明山森林公園。
浙東小九寨地處四明山北麓,位於餘姚大隱鎮芝林村,由寧波華東城集團投資開發。境內山巒連綿,山岙彎彎,竹豐林茂,溪流縱橫,幽谷、溪流、古樹、竹林,景色誘人,故有「浙東小九寨」之美稱。景區內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極高,有「天然氧吧」之稱。徒步古道,親近自然,置身於山清水秀的綠色世界,不僅能領略自然山水的生態美景,更能暢享品山、觀竹、憩水、賞石的無限情趣。
餘姚其他主要景點還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王陽明故居,餘姚博物館,白水衝瀑布,龍山公園,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梁弄古鎮,仰天湖風景區,靈巖禪寺,勝歸石窟,南雷雁湖,姚江源頭,浦東公園,童子拜觀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