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牙刷」不讀「牙沙」,要念「牙雪」;
「和諧」不讀「和藹」或「和該」,應該念「和孩」……
每天都在講的閩南話,你會念錯嗎?生活裡的俗語土話,你知道是哪個字嗎?查一下閩南語字典《彚音妙悟》就好了。安溪83歲的退休老師廖木能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對以前在泉州等閩南地區十分流行的閩南語字典《彚音妙悟》重新進行校訂、增補,並於2010年9月出版了《校增彚音妙悟》。
從教40年手不釋卷
「《彚音妙悟》是我第一本啟蒙教材。」廖木能說,自己9歲時就開始讀私塾。當時,爺爺就教他使用《彚音妙悟》來讀書識字。後來,爺爺去世了,廖木能也進入新式學校讀書。長大後,廖木能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而在從教的40年裡,對於《彚音妙悟》,他也經常手不釋卷,時時翻閱。
除了可以用泉州方言來找字,《彚音妙悟》平仄準確,也是學習古詩聯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此外,有很多常用的字詞用閩南話表達時,不少人都會念錯。廖木能說,像「牙刷」,很多人會讀成「牙沙」,其實應該念「牙雪」;像「和諧」的「諧」字,很多人會念成「藹」或「該」,其實應該念「孩」。
花十年校增閩南活字典
經過多年的研讀,廖木能發現,舊版《彚音妙悟》書中的錯字、別字、音譯錯誤、排版錯誤非常多。
2000年,已經從學校退休10年的廖木能決定,要對《彚音妙悟》重新進行校訂、增補。他開始走訪相關專家、學者,四處請教,藉助《康熙字典》《辭源》等有關工具書,查閱大量資料,對《彚音妙悟》錯別字及音義或同音字排列不清,進行歸類改正。為了校增工作,已經70高齡的廖木能起早摸黑,廢寢忘食,甚至曾一度重病入院。
2 010年9月,廖木能出版了《校增彚音妙悟》。共改正八音歸類1200多處,修改錯別字、音義錯誤及排版錯誤2200多處,又增補同音字2000多字。
如今,廖木能不僅經常義務為一些閩南語研究愛好者傳授《彚音妙悟》的拼讀、查字方法,還繼續對《彚音妙悟》進行校訂、增補。
為搶救方言
奔走呼籲
記者了解到,在全面推廣普通話的今天,閩南語方言的保護前景堪憂,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避免「地瓜腔」,甚至放棄學習閩南話,使不少孩子不會說閩南話,甚至聽不懂閩南話。對此,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泉州方言研究會理事長王建設認為:如果閩南語消失,對地方文化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因此,搶救閩南語,保存它的生存空間形勢緊迫且意義重大。
廖木能則認為,《校增彚音妙悟》的出版,是一次閩南方言保護的搶救性措施。為此,他曾上下奔走,多次呼籲。今年暑期,在廖木能的倡議下,安溪縣將在教師進修學校舉辦《彚音妙悟》培訓班,使該書能在廣大教育工作者中傳承。
相關連結
《彚音妙悟》由泉州先賢黃思遜於清朝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纂輯,在此基礎上,1919年,上海蔣春記書局再次進行校對增補,印行《彚音妙悟》。《彚音妙悟》是研究學習閩南語的字典,是閩南文化的瑰寶。該書約有8萬字,以五十字母為經,十五音為緯,以八音為梳櫛,俗字土音皆載其中。內容豐富,是「文人學者執筆為詩有所補益,即農、工、商賈閱之於俗語俗字所不經見者變出其中,則是書之為用,實韻學之指南」。(本網記者 莊奕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