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閩南語話可以考級 各地採取措施保護方言

2020-12-01 福州新聞網

  晉江溪邊小學學生在學閩南童謠。(資料圖片)

  聽說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但你知道閩南語也可以考級了嗎?沒錯!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作為地方方言,閩南話為何會被納入官方考試?考官選拔如何進行?

  據了解,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考官選拔目前已在進行,報名者達240餘人,主要來自教育、文化、廣電系統。完成培訓後,他們要先進行等級測試,成績90分及以上者才有資格成為考官。有關負責人表示,240多人中未來能成為考官的不足百人,淘汰率將超過五成。

  網友:閩南話推廣很迫切

  對於閩南話考級,很多網友給予了強烈關注,提前參加各個自媒體發起的「模擬考」。但也有部分網友表示,雖然身為閩南人,卻會聽不會說,感覺很難及格。網友「來自海滄的Skrillex」更是詢問會否開發線上測試。還有網友上傳了一條黑人講閩南話的視頻引來圍觀,不少網友表示,自己的閩南話還不如非洲朋友講得標準,閩南話是該推廣了。

  閩南師範大學教育系退休教授楊秀明表示,閩南語是南音、歌仔戲、皮影戲等閩南文化的載體,是閩南文化傳承的橋梁,也是聯繫臺灣同胞與海外華僑的重要橋梁,對文化認同、民族認同以及祖國統一大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近二十年來,會說閩南話的人數不斷減少,直接影響到了閩南文化的傳承。她鼓勵相關窗口行業的工作人員,如播音員、導遊、機場人員等,可以參與測試考證。

  各地採取措施保護方言

  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報告指出,我國方言現狀不容樂觀,面臨著不斷減少甚至消失的局面。

  這些年,各地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保護地方方言。2006年3月,上海率先出臺《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提出建立上海方言庫,保護上海話,2012年9月,首部小學滬語教材《小學生學說上海話》進入課堂;2008年,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小學首創每周一天「廣州話日」;2010年3月,廈門市進行閩南話教學試點,發放閩南話教材,對學生進行有關閩南話的教育;2016年7月,由閩江學院開發的福州話APP「福州話在線字典」正式上線……

  已經86歲的福建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方炳桂一直致力於福州話的保護與傳承,他陸續出版過《福州熟語》《福州老街》等福州民俗文化叢書20餘本。每個節日,他都會到社區去給孩子們唱福州民間歌謠,講民間故事。他還組織了一支閩都文化志願者福州話推廣小分隊,每周都會到林則徐小學、銅盤小學進行義務教學,免費發放他們編撰的《福州話拼音讀本》,教授孩子們福州話韻母發音等。他說,他所做的都是個人自發行為。他也很希望,方言的保護能夠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參與。

  方炳桂表示,方言就像一艘大船,承載著很多優秀的地方文化。然而,這艘船正在下沉,如果船徹底沉下去,它所承載的文化也都將沉入海底。

  (記者 張立慶 實習生 顧國頂)

相關焦點

  • 閩南話將可考級 你準備好了嗎?考官選拔咋進行?
    (資料圖片)    聽說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普通話等級考試,但你知道閩南語也可以考級了嗎?沒錯!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作為地方方言,閩南話為何會被納入官方考試?考官選拔如何進行?  據了解,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考官選拔目前已在進行,報名者達240餘人,主要來自教育、文化、廣電系統。完成培訓後,他們要先進行等級測試,成績90分及以上者才有資格成為考官。
  • 閩南語水平測試明年廈門率先開考 全部為說話題
    《辦法》主要對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生態重點區域、閩南文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規定。  其中,離市民最貼近的莫過於閩南文化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辦法》要求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開展「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活動,幼兒園、小學、初中應當將閩南文化列入教學課程。  同時,《辦法》要求推廣閩南語。
  • 安溪八旬老人成方言大師 潛心批校閩南語字典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牙刷」不讀「牙沙」,要念「牙雪」;  「和諧」不讀「和藹」或「和該」,應該念「和孩」……  每天都在講的閩南話,你會念錯嗎?生活裡的俗語土話,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 閩南語:不能割捨的濃濃鄉音 保護亟待重視
    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木偶戲等眾多閩南文化種類,使用的都是閩南語詞彙。如果沒有閩南語,這些文化種類也就無從談起。南音發源於泉州,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南音歷來用地道的泉腔閩南話演唱,以泉州府治的中心地帶的語音為準。比如曲詞「三哥聽說」,「說」字必須讀「雪」字音而不能唱「講(廣)」字。
  • 國內口音最重的六種方言:重慶話上榜,閩南語僅第二,第一是這裡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各民族交融的國度,儘管很早以前國家就統一了以普通話為標準的官方語言,但是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區都是習慣用自己方言來互相交流。這些方言的存在成為了我們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區別的同時也阻礙了我們與外界順利的交流,一些口音極重的方言更加是聽都聽不懂。那麼在全國範圍內口音最重的六種方言又分別是什麼呢?
  • 閩南語方言誰才是最「正宗」?
    但閩南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目前關於方言地位的爭論中,閩南話不抑反揚。隨著央視、福建省和廈門、泉州地方臺的閩南語頻道 播放 的開播,「閩南話時間」越來越多,話語也越來越有生命力了。木樑說:「閩商是世界華商中勢力最強大的一支。」而在世界閩商中,唱主角的是閩南籍閩商,特別是泉州籍閩商。
  • 「各地方言」原來廣東有這麼多種方言啊
    潮州方言潮州話亦稱為潮汕話、潮語,分布於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潮州、揭陽、汕頭)及海外以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汕方言是閩南話的一個支系,使用人數約1000萬人左右,加上華僑和港澳同胞,目前全球使用潮語人數約2000萬-3000萬左右。作為閩南語之分支,潮汕話以至整個閩南語都可看作是獨立的語言,因此它們與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 汝方言講真讚 訊飛輸入法新增閩南語
    9月16日,訊飛輸入法v5.0.1646新版方言識別功力猛增,全新加入閩南語語音識別。至此,訊飛輸入法已具備11種方言語音識別能力,覆蓋我國近1/3國土面積。此次新增閩南語不僅涵蓋福建南方(大泉州區、廈門、漳州)地區,還漂洋過海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地區,此後臺胞們也能夠對著訊飛輸入法說家鄉話。
  • 保護上海方言,我們可以做什麼
    今天的上海小囡中,還有多少人能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上海話是否需要好好保護了呢?保護和傳承上海方言,十分重要。小而言之,上海話是上海城市、上海文化、上海歷史和上海人的顯著特色與重要標誌;大而言之,上海話同全國各地的幾千種方言一起,構成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之一。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伴著先民漂洋過海的腳步,閩南語開始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語言之一。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 有語言則有文化,有文化則有歷史,憑藉歷史上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地位,自古以來泉州方言不斷影響著周邊各地的方言土語,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傳播交流,不斷充實自己的同時也造就了泉州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 閩南語簡介
    閩南語在臺灣的傳播與河洛話的形成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海外(包括臺灣),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閩南語。
  • 宿命是遷徙:閩南語的「山海經」
    隨著開拓者的腳步,閩南話擴散到了世界各地並在與不同地區語言文化的接觸中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個影響範圍遠超閩南本土的閩南語世界。如果翻開中國地圖,廈門、漳州、泉州所在的閩南地區實在說不上是多大的片土地。但是如果翻開中國語言地圖,就會發現閩南語的分布並不局限在福建南部的小小角落裡,北到浙江的舟山群島,南到廣東、廣西海岸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有說閩南話的地方。
  • 廣東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系一支,是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這種比較難被聽懂的方言就是雷州話。由於廣東的城市歷史發展比較悠久,在古代也深受許多其它地域語言的綜合影響,所以從很多方面說,這種方言其實也有自己的發展特色,從語言的演變下看,每一種方言的語音和語調等都有很多的區別,而這也是令當地人感到很有歸屬感的地方,畢竟鄉音的改變是非常難的。
  • 你還會說家鄉話嗎?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莉寧是廣西南寧人,是一名80後。自小在學校乃至和父母交談的場合中,她都更傾向於說一口並不算標準、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只有在社區和小夥伴玩耍時,她才會考慮說和廣州話接近,被稱為「南寧白話」的當地粵方言。這樣的現象在各地蔓延和延續。
  • 你還會說家鄉話嗎?代際傳承斷裂,方言瀕危
    因此,上海地區的權威方言可謂「三易其主」。錢乃榮說,1843年後,湧入上海的外來人口超過80%,其中包括不少江浙一帶的移民。此後,蘇州話、寧波話等各地方言中的獨到表達充實到滬語中。比如說,蘇州話的「標緻」「一隻頂(一級棒)」,蘇北話中的「乖乖隆地冬(非常了不起、了不得)」進入了上海話,如今在上海話中最具標誌性,代替了「我伲」的「阿拉(我們)」則來自寧波話。
  • 臺灣閩南語與廈門話之比較
    臺灣由於交通、學校制度、電視、廣播事業發達,工商業、徵兵、就業、就學所帶來人口的流動量和交流量遠超過福建,以致於臺灣閩南語的內部差異微小,互相通話毫無阻礙。廈門話雖然素有「閩南話的標準話」之威信,範圍卻只限於廈門市和它的近郊,不論是人口或地域,都不如內部差異微小的臺灣閩南語。
  • 閩南語的前世今生
    閩南方言的源頭來源於中原語,在漢語七大方言分化樹形圖中可以看出,閩南語屬於歷史發展的第三層次,閩南語系閩方言的次方言。史籍記載古代中原廣泛流行河洛話(即閩南腔),隋唐時期甚至成為官方用語。據考證,閩南語至今保留了隋代以前的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中原古風南移,北人五次遷徙入閩,竟使河洛話牢牢紮根福建,並在福建南部傳播,形成影響廣泛的閩南話。而源頭地的河洛話卻逐漸萎縮,今為普通話所覆蓋,僅在河南河北部分地區才可聽聞部分的閩南腔!
  • 「蒼南童謠」閩南語、甌語、畲語、蠻話、金鄉話、蒲城話六種方言...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童謠這一項極具影響力的方言原生態歷史文化產物,提高蒼南文化軟實力,蒼南縣文聯組織拍攝閩南語、蠻話、甌語、金鄉話、畲語、蒲城話六種方言的童謠視頻,並製作成《六言謠》MV,點擊上方視頻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空砍氣」是啥意思 翻譯閩南語難倒新泉州人
    不少網友就此事討論起了閩南語的保護與推廣。在@日月之約 看來,推廣閩南語肯定大夥都贊成,作為教材選擇這樣的題目,出發點肯定是好的,「如果在選擇詞語上更文雅一點就更好了,例如泉州、開元寺、老師等,也更能表達泉州文化之都的形象」。
  • 孩子你會說閩南語嗎? 專家呼籲保護閩南語傳承刻不容緩
    溪邊民族小學做的閩南語《等級證書》出路篇  據研究,閩南語在各種漢語方言中是歷史最悠久、變化最小的,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而泉州方言又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泉州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如南音、木偶、梨園為代表的古典音樂戲劇和民間音樂舞蹈等藝術,多以閩南方言為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