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學員在孔廟聽取儒家思想講解。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濟南8月17日電(記者孫曉輝)「這幅《戒貪圖》中,貌似麒麟但生性貪婪的『貪』獸,已經佔有八仙寶物,還妄圖將太陽吞入腹中,最終落得葬身大海的下場,寓意貪念之害。」在山東曲阜孔府內宅門口照壁的《戒貪圖》前,濟寧政德幹部教育學院現場教員種淑嫻正在進行講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政者一定要拋棄貪利之心。唯有不貪者方能服眾,唯有不貪者方能得民心,唯有不貪者方能致太平。」種淑嫻說。
在濟寧,目前已經有近30處像《戒貪圖》這樣的文化遺存成為官員重溫為官之道的教學點,以教育他們以古鑑今,自我反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山東濟寧是儒家文化發祥地。2015年以來,當地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樹立正確政績觀結合,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設立了獨具特色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創新打造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等「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據濟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姜永偉介紹,在課堂教學方面,他們圍繞系統講述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及當代價值,打造了「政德為何有力量」等20餘堂特色專題課程;在體驗教學方面,優化提升了10餘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驗村居」;在禮樂教學方面,拍攝了專題教學片《政德的力量》,創作了禮樂教學劇目《儒風雅韻》。
現場教學是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基地最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他們採取全程導學與現場講解相結合的形式,連點成線,用一系列小故事講述大道理,讓學員入情入境、直觀感受,真正「聽得進去」。
在曲阜孔廟萬仞宮牆下聆聽孔子及儒家思想概述,在孔府《戒貪圖》旁聆聽儒家廉政思想,在孟廟仁廉公勤「官箴碑」前聆聽古代為官之道,在孟府大堂「七篇貽矩」匾額下聆聽儒家規矩之道,在嘉祥武氏祠近距離觀賞漢畫像石、聆聽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歷史淵源……從現場教學點一路走來,學員們往往深受教育和啟發。
「孔孟思想中的『為政以德』思想,對我們當今的黨員幹部工作很有借鑑意義。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民為貴』的執政理念。」一位專程從北京到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參加培訓的學員說。
「綿延五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含為民擔當、修身齊家等寶貴思想,對提高幹部執政能力和政德修養很有教益。」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院長李敬學說,將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轉化應用於幹部培訓,有助於幹部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形成道德準則,更自覺地講規矩、守紀律。
培訓班學員在武氏祠漢畫像石博物館聽取講解。受訪者供圖
經過5年多的探索實踐,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工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從山東走向全國。基地已承接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全國組織幹部學院等國家級培訓機構及30個省份的各類班次1400多期,培訓學員7.8萬餘人,成為輻射全國的重要幹部教育培訓平臺。
「開展幹部政德教育,對領導幹部帶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政德修養、示範引領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風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姜永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