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鳥展翅飛——走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系統

2020-12-19 國際在線

  「校飛047,修正海壓1028,地面020風2米,可以落地,跑道19。」11月3日10時10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塔臺管制員發出指令後,一架賽斯納「獎狀」560校飛飛機平穩降落,在西一跑道上留下一道長長的「吻跡」,正式拉開了校飛帷幕。

  12月5日15時55分,經歷33天校飛,這架校飛飛機順利完成所有空管設備、助航設施等校飛科目使命,平穩降落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經過校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所有校飛科目均合格,為下一步開展試飛工作奠下了基礎。按照計劃,12月底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拉開試飛帷幕。

  這一切的臺前幕後,有著一群默默付出的建設者或許不為人們所熟知,他們堅守在空管崗位上,被稱為「神鳥」護翼者,全力保障著每一架飛機的安全起飛和平穩降落。

  空管項目是一座機場的關鍵性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我國最大民用航空樞紐項目,總體定位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在試飛前夕,本報記者走進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系統,探訪了其亮點以及這些亮點將給今後趕飛機帶來的新體驗和新變化。

  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臺

  首「印」天府載夢啟航:

  眾多部門協同全力保障「神鳥」飛起來

  有機場工作人員曾作統計,一架民用客機起飛和降落的幕後至少有30多個環節協同保障,大家比較熟悉的往往是值機、安檢、登機等窗口服務,其實還有很多崗位身居幕後保障著旅客安全出行,某一個環節若銜接不暢都會影響到航班正點起飛。

  新機場的校飛過程,也是一樣的。「安全是飛行中的頭等大事,剛剛結束的校飛工作中匯聚了很多臺前幕後的各個部門共同努力,僅空管系統就涉及建設指揮部、管制中心、技保中心、氣象中心、監控中心、網絡中心、飛服中心、運管中心、維修中心……可以說是一群人的『戰鬥』。」在天府國際機場空管設備監控大廳,校飛總協調人、民航西南空管局建設指揮部工藝二部主任吳航掰著手指數了一遍,他說僅空管系統就涉及10餘個部門,另外還有機場地面服務及成都市無線電委員會、公安機關等其他相關部門一起協同保障。據悉,校飛期間,除空管外,僅天府國際機場就有9個部門400餘人參與保障工作。

  校飛是一座新機場開航的先決條件,只有空管設施設備全部校驗合格,才能確保航班安全起降。11月3日開始,天府國際機場持續進行了為期33天的校飛工作,在57場次、合計148小時38分鐘的飛行中,共完成了機場4套儀表著陸系統、對空甚高頻(VHF)共用系統、備用自動化/集成塔臺系統、46條進離場飛行程序、五鳳溪導航臺的投產飛行校驗、34條新增涉臺徑向線特殊校驗,共計百餘項校驗科目的飛行。

  12月5日下午,隨著一架「獎狀」560的校飛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標誌著天府國際機場空管設備、助航設施等校飛科目全部完成。經過校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所有校飛科目全部合格。順利完成校飛工作,這意味著天府國際機場從「建起來」向「飛起來」階段邁出了關鍵一步,為天府國際機場開展試飛以及如期開航奠下了基礎。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在首次校飛時,校飛飛機進行了三次低空通場飛行,而一般情況下只需要一兩次低空通場飛行,之所以飛行了三次,就是為了更加準確校驗設施設備,做到萬無一失。」民航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臺管制室副主任景文超稱,三次低空通場飛行後才降落,飛機輪胎與地面摩擦,在天府國際機場西一跑道上留下了一道長長的「吻跡」,「這是『首印天府,載夢啟航』的時代『吻跡』。」

  民航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臺管制室副主任景文超接受採訪

  盲降系統等級最高:

  今後坐飛機航班更加安全準點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西一跑道和東一跑道主降方向都建設有世界上在用等級最高的Ⅲ類盲降系統。在低能見度等苛刻條件下,該系統仍可以輔助飛機安全降落。

  「『盲降』是指飛行員在肉眼難以看清跑道的情況下,通過儀表著陸系統和助航設備輔助操控飛機降落。」景文超稱,盲降的作用在天氣惡劣、能見度低的情況下能夠保障飛機安全降落,擁有盲降資質的航空公司運用這項技術可以使航班正點率大幅提高,讓旅客能夠更加安全、快捷地到達目的地。

  目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建設有Ⅱ類盲降系統,擁有Ⅲ類盲降系統的國內機場並不多。根據國際民航組織規定,盲降系統分為I類、Ⅱ類、Ⅲ類三個級別依次遞增的等級,Ⅲ類盲降系統是目前世界上等級最高的。通過盲降系統,可以在飛行員目視難以發現跑道或標誌時,給飛機提供一個可靠的進近著陸通道,以便讓飛行員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從而安全著陸。

  根據系統的精密度,盲降給飛機提供的進近著陸標準不一樣。按照現行標準,Ⅰ類盲降可以在能見度不低於800米的條件下輔助引導飛機安全著陸,Ⅱ類盲降為能見度不低於400米,而Ⅲ類盲降是什麼概念?Ⅲ類盲降系統又分為a、b、c三類設施,其中a類設施要求能見度條件不小於200米,b類設施為50米,而最高等級的c類設施則是在目視看不見任何東西條件下,完全依靠儀器自動導航實現飛機起降。

  盲降測試是校飛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為期33天的校飛中,11月28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盲降系統順利通過了「考試」。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校驗飛行員王子豪表示,盲降系統是由下滑臺和跑道末端航向臺組成的,通守向空中發射引導飛機著陸信號,讓飛機能夠在能見度低的惡劣天氣下安全著陸,而天府國際機場「首先跑道很長,落地時很安心,飛行員不擔心因為跑道太短而要考慮很多東西,其次是跑道道面感覺是領先國際各種機場的水平,質量非常好」。

  「盲降系統可以解放飛行員的雙眼,他們只需要盯著飛機儀錶盤,根據信號指示就可以實現安全平穩降落。」民航西南空管局維修中心運行維護部副經理勾旺說。

  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臺,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地忙碌

  國產設備創新實踐:

  「神鳥」空管集成塔臺系統為「成都造」

  據景文超介紹,空管工程是天府國際機場的關鍵性工程建設項目,於2018年6月啟動建設,包括航管小區、1號塔臺、2號塔臺、終端管制中心以及配套設施設備建設。11月底,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工程已通過自驗收,為下一步通過竣工驗收和行業驗收,保障新機場如期順利開航打好了堅實基礎。

  採訪中,記者乘坐電梯先到達16層,然後爬步梯到達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區域最高建築物——空管1號塔臺的頂端,這裡也是天府國際機場的「神經中樞」。站在視野遼闊的控制大廳,透過四面環繞的玻璃幕牆,整個機場的跑道、機坪、航站樓盡收眼底,「神鳥」正展翅欲飛。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有兩座空管塔臺,99.9米是空管1號塔臺的「身高」,為機場區域內的最高建築,外形酷似太陽神鳥盤旋上升,其主要承擔兩條平行跑道的管制指揮工作,併兼顧指揮另一條交叉跑道。空管2號塔臺毗鄰天府國際機場航管小區航管樓南側,「身高」69米,設計靈感取自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十節玉琮」,其擔負著垂直跑道的空管指揮功能。在塔臺內,「埋藏」著一個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智慧空管系統」,更令人頗為自豪的是該系統還是「成都造」。

  前期通過驗收的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集成塔臺系統,由位於成都的民航二所與民航西南空管局相關專家組成項目組,在系統設計、軟體研發、現場調試和信號引接等方面攻克多個難關,最終完成了建設工作,突破了空管運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實現國產設備創新實踐,也是推進空管設備國產化的重要成果。

  「這是空管的集成塔臺系統,實現了多項升級創新。」景文超指著一排環繞玻璃幕牆而設的設備介紹說,塔臺進行管控指揮時需要的系統特別多,比如電子進程單、航班排序、地面運營情況等,以前是一個系統一塊顯示屏,管制員面前擺滿了顯示屏,甚至頭頂上也掛著一排。天府國際機場將採用集成塔臺系統,整合數據後通過集合信息系統功能,把所有信息呈現在一張態勢圖上,管制員現在所需要關注的屏幕數量大大減少,能夠使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高效、精準地獲取各類信息。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集成塔臺系統是根據機場塔臺工作特點和環境而定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塔臺管制指揮系統,具有安全性高、集成度高、數據交互能力強等特點,系統集成各種監視數據、融合各類運行信息,提升了系統安全防護水平。

  不僅如此,校飛還對天府國際機場的7個甚高頻通信臺站、3部場監雷達和2部航管雷達完成了校驗。據民航西南空管局技術保障中心技術業務室副主任左童林介紹,其中的甚高頻系統中有相當一部分設備為成都一家企業所生產,屬於「成都造」。通信系統中的甚高頻系統是地空通話的主要系統,負責天府國際機場及周邊空域內地面與飛機的通訊聯繫,在飛機飛行所有階段都離不開甚高頻系統與地面保持聯繫。

  最新進展

  6家航司6架不同機型飛機

  月底將和「神鳥」親密接觸

  順利完成校飛工作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緊接著就將進入試飛階段,也將迎來首架民用客機降落。據景文超介紹,按照目前的試飛工作計劃安排,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於12月25日至31日期間展開試飛工作,試飛首日將有6家航空公司派出不同機型參與試飛。

  據了解,由於天府國際機場特殊的交叉跑道構型,以及周邊還分布著距離較近的雙流、綿陽等機場,民航西南空管局通盤考慮整個區域,設計合理的飛行程序,加快區域內航班安全高效運行,成都地區空域結構將優化為「八進八出」,極大提高運行保障能力,合理規劃航路結構,將進一步加速空中航班流量。

  昨日,記者了解到最新信息,參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的6家航空公司分別為國航、東航、川航、南航、成都航空和祥鵬航空,屆時天府國際機場將迎來包括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世界上最大的雙層客機A380在內的客機。

  據悉,國航的波音B747-800、川航空客A330-300「大運號」、東航波音B777-300ER「進博號」、南航空客A380-800、成都航空ARJ21、祥鵬航空波音B737-800,6架不同品牌不同機型的客機,將悉數亮相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參與試飛的各航空公司正在積極籌備試飛工作,將派出「高規格」機組人員參與試飛,確保試飛任務圓滿完成。按照目前初擬的試飛計劃方案,試飛客機將從雙流國際機場起飛,大約每隔5分鐘起飛一架,空中飛行大約半個小時將抵達並降落至天府國際機場。飛抵天府國際機場後,國航和東航的客機當天就將投入到後續試飛工作中。

  明年7月之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正式建成投用,「神鳥」展翅騰飛連通世界,開啟四川乃至我國西部地區的新門戶。

  記者手記

  「神鳥」已展翅

  「育先機、開新局」正當時

  2016年5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建。如今,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我國最大民用航空樞紐的機場項目即將全面建成,馱日飛翔的「神鳥」栩栩如生,展翅欲飛躍然成都的東方,以昂首自信的姿態眺望遠方。

  開放是成都「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最大變量。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神鳥」將騰空而起,開啟暢連世界的新門戶,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十四五」發展高位開局。

  一座機場,一座城。自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開建以來,我一直在持續關注成都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見證了一座國家級國際樞紐機場項目在荒野中拔地而起,也見證了成都的國際門戶樞紐之城加快崛起,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地位日益凸顯。

  邁入雙機場時代,憑藉雙流、天府國際機場這對騰飛的「翅膀」,以及亞蓉歐國際班列所支撐的成都國際鐵路樞紐等開放載體和平臺,成都的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神鳥」騰飛對成都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暢通「雙循環」,唱響「雙城記」等,都具有重大意義,也將為促進成都乃至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入動能源泉。

  正因如此,成都日報自12月上旬開始推出的《發展新格局 「蓉」耀新門戶——我和我們的「神鳥」》深度觀察報導,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神鳥」已展翅,「育先機、開新局」正當時。成都日報也將持續關注「神鳥」,講述「我和我們的『神鳥』」故事,記錄一座機遇之城的發展變遷。敬請持續關注。

  本報首席記者 楊富 攝影 張青青

  原標題:神鳥展翅飛

相關焦點

  • 「成都造」賦能,「神鳥」裝上國際先進空管集成塔臺系統
    天府機場1號塔臺,工作人員正在有序的忙碌乘坐電梯先到達16層,然後再爬步梯,小錦來到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區域最高建築物——空管1號塔臺的頂端,這裡也是天府國際機場的「神經中樞」。站在視野遼闊的控制大廳,透過四面環繞的玻璃幕牆,整個機場的跑道、機坪、航站樓盡收眼底,「神鳥」正展翅欲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有兩座空管塔臺,99.9米是空管1號塔臺的「身高」,為機場區域內的最高建築,外形酷似太陽神鳥盤旋上升,其主要承擔兩條平行跑道的管制指揮工作,併兼顧指揮另一條交叉跑道。
  • 生於十三五|「神鳥」將展翅,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迎來首次...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展翅飛翔。
  • 神鳥將展翅!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振翅高飛。作為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天府國際機場預計在月底迎來首次民航班機試飛。待明年建成投用後,成都的民航運輸將正式邁入「一市兩場」協同運營的格局,成為我國內地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座同時運營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看點1 登機便捷 值機櫃檯橫式排列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的主樞紐,共規劃有6條跑道、4座航站樓。
  • 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者代表:「神鳥」築巢記
    從2016年5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一片山丘和田野逐漸演變成為「國際領先、國際一流」的機場,一個個幕後感人故事匯聚成了現在振翅欲飛的「神鳥」,他們奮戰在各自崗位上,默默無聞,一堅守就是數載。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一個個地挖掘天府國際機場建設者背後的故事。
  • 神鳥將展翅!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振翅高飛。作為我國「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天府國際機場預計在月底迎來首次民航班機試飛。待明年建成投用後,成都的民航運輸將正式邁入「一市兩場」協同運營的格局,成為我國內地繼北京、上海後第三座同時運營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1號塔臺封頂
    ·1號塔臺高度99.9米,是天府機場最高建築  ·兩個塔臺順利封頂,為後期的試飛和按時投用奠定堅實基礎  5月18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1號塔臺正式封頂——1號塔臺外形酷似太陽神鳥盤旋上升,與航站樓太陽神鳥立意設計相呼應,為天府機場標誌性建築。  塔臺是機場運行的神經中樞,天府機場空管2號塔臺已於去年底封頂。
  • 鳳凰展翅 神鳥待飛
    鳳凰展翅,逐夢藍天。10月27日,在民航換季首日,多家國內國外航空公司轉場或入場至北京大興機場運營。一座國際一流的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以世界級航空樞紐形象,向全球展示了中國開放、包容、和平、合作的博大胸懷。 神鳥待飛,追夢揚帆。
  • 天府國際機場:「神鳥」新機遇
    ▶「未來在天府國際機場,通過線上APP購票,人臉識別自助值機、安檢、入場貴賓室休息,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通過微信小程序對行李全程跟蹤系統,整個乘機旅途,只需要『刷臉』即可,無需其他手續,真正實現『一張臉走遍天下』。」從2016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到如今拔地而起昂首東方,「神鳥」振翅欲飛。
  • 「神鳥」新機遇——專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運營者代表
    ,開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與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行新徵程,助力成都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未來在天府國際機場,通過線上APP購票,人臉識別自助值機、安檢、入場貴賓室休息,利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通過微信小程序對行李全程跟蹤系統,整個乘機旅途,只需要『刷臉』即可,無需其他手續,真正實現『一張臉走遍天下』。」從2016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到如今拔地而起昂首東方,「神鳥」振翅欲飛。
  • 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通過自驗收
    宋健 陳禹作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11月30日,記者從民航西南空管局獲悉,經過近百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為期兩天的檢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通過自驗收。  空管工程是天府國際機場的關鍵性工程建設項目,於2018年6月啟動建設,工程預計總投資26.7億,包括航管小區、2號塔臺、1號塔臺、終端管制中心以及配套設施設備。
  • 「神鳥」栩栩如生羽翼漸豐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入精裝修階段
    走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已全面完成,屋面、機電安裝、行李系統、幕牆等工作均進入收尾階段,精裝修工作正全面展開。T1航站樓今後將承擔國際及地區航班的擺渡,預計本月底將整體建成。並且,還有地鐵、換乘中心、飛行區站坪、APM捷運系統等工程交叉影響,這成為項目建設中的一塊「硬骨頭」。不僅如此,天府機場航站樓造型十分具有設計感,有大量的異形結構,普通的施工技術很難滿足設計要求,對項目技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探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神鳥之翼」內部構造
    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 張鼎 攝鳥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A指廊一側。 張鼎 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人員進行L2層到達廊GRG面層無機塗料施工。 張鼎 攝施工人員正在A指廊4層為超大天花吊頂燈帶安裝防火膜。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校飛幕後:校飛是一群人的「戰鬥」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自觀氣象觀測系統。 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一號塔臺,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臺管制室副主任景文超回憶不久前的校飛場景時如是說道。位於塔臺17層的控制室視野遼闊,透過四面環繞的落地玻璃窗,機場跑道、航站樓盡收眼底。近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順利完成為期33天的校飛,並將在今年年底迎來首次民航航班試飛。
  • 天府國際機場迎首飛 探秘「神鳥之翼」
    2021年1月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入試飛倒計時階段。機場T1航站樓A指廊區域位於航站樓南側,高空俯瞰,恰似「神鳥」伸展的翅膀。由中建裝飾集團華鼎裝飾承接裝飾團隊工人縫製了23000平方米「羽翼」,助力神鳥騰飛。
  • 視頻|6家航司不同機型「高規格」造訪天府國際機場
    按照目前的試飛工作計劃安排,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首日將有6家航空公司調派6架不同機型造訪「神鳥」。據小錦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參與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的6家航空公司,分別為國航、東航、川航、南航、成都航空和祥鵬航空,屆時天府國際機場將迎來包括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世界上最大的雙層客機
  • 天府國際機場預計月底首次民航班機試飛 記者提前「探路」
    2017年5月,第一根樁基開鑽;2018年4月,從做地下基礎轉到地上樓層;2019年5月,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內,一張張俯瞰的形象進度圖向人們述說著「神鳥」如何在東方一點點展翅,期待著有朝一日振翅高飛。
  • 33天百餘項科目 成都天府機場完成校飛工作
    12月5日15時55分,隨著註冊號B-10VC的「獎狀」560飛機平穩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標誌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設備、助航設施等校飛科目全部完成。
  • 天府機場新徵程,有我~
    為強化「三基」建設,錘鍊專業技術能手,結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重慶空管分局技術保障部設備保障室青年技術骨幹唐梟、謝佳伲赴成都天府機場配合安裝調試工作。唐梟,重慶空管分局技術保障部塔臺設備崗機務員,2020年11月16日至25日赴成都參與天府機場場面監視雷達及多點定位系統調試驗收工作。初到天府機場,建設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著,雖不了解前期的工作進度,但在現場同事的幫助下,我也很快進入了狀態。因為有校飛任務,所以內場管控十分嚴格,進出協調工作也較為繁瑣。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完成全部校飛項目 預計2020年12月底試飛
    【解說】12月5日,在持續校飛33天後,四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管設備、助航設施等校飛科目全部完成,所有校飛項目均合格。  【解說】據悉,校飛是指為保證飛行安全,使用校驗飛機,按照飛行校驗的有關規範,檢查和評估各種空管設施設備的空間信號質量及其容限,並依據檢查和評估結果出具飛行校驗報告的過程。
  •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新動態:2018年完成航站樓基礎和地下工程
    封面新聞記者 李媛莉「近一些,再近一些,再再近一些」,無數人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那天的期盼,又有了最新的好消息。2018年,天府國際機場將完成航站樓基礎和地下工程等重大節點項目。2月1日,封面新聞從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獲悉,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2018年工作推進方案》(下稱方案)的通知已經印發,即將經官網公布。為了實現「確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運營」的目標,方案明確了2018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任務共24項重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