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場在鼓浪嶼

2020-12-08 廈門網

   《瞧!150年前廈門長這樣》後續>>

  鼓浪嶼番仔球埔是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場之一。

  圖為鼓浪嶼正道院,損毀後原貌重建,原址上是現在的馬約翰紀念館、鼓浪嶼藝術展廳。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昨日,本報《瞧!150年前廈門長這樣》報導見報後,引發市民關注,100多年前的廈門地標性建築、歷史風貌,通過一張張蛋白老照片呈現在大家眼前,這些老照片留下哪些歷史信息?本報記者聯繫了本土文史專家盧志明,文史愛好者、研究者李世偉,請他們介紹幾張老照片背後的歷史故事。

  【鼓浪嶼番仔球埔】

  147歲「高齡」仍在使用

  微皺發黃的蛋白老照片上,呈現出一幅棕褐暖色調的畫面,寬闊的空地中央,人們三五成群聚集著,依稀可辨穿著制服的外國人。

  「Recreation Ground(公共娛樂場),」看著照片下方的英文備註,李世偉告訴記者,1872年,美國領事李仙得租下通往鼓浪嶼田尾、港仔後、日光巖三岔口的一片土地,圍起矮牆,闢成球場,專供外國人使用,照片中正是這個球場。

  「那時廈門人把外國人叫番仔(閩南話),整個場地也因此被稱為番仔球埔(閩南話)。」李世偉介紹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各國水兵到訪,這裡又增設了足球、棒球、橄欖球等團體競技項目,還有不少外國人時常在這裡舉行家庭迎新運動會。

  1898年,廈門二中的前身英華書院成立後,足球也走進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李世偉查閱到,作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早開展足球運動的學校之一,英華書院足球隊還曾在番仔球埔與外國水兵舉行過足球比賽,這也進一步證實,番仔球埔是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場之一,廈門鼓浪嶼也是中國現代足球的發源地之一。

  「後來,曾經建立的主席臺還被當作僑辦中學的校舍。」李世偉介紹,新中國成立後,番仔球埔改名為「人民體育場」,從運動場所逐漸轉型成集會場所;1956年,體育場修建完工,從此真正成為群眾性運動場所;2011年,這個體育場又被改名為「馬約翰體育場」……直到如今,這個體育場仍在使用,經常舉行各項體育活動與賽事。

  【廈門港】

  國內外知名軍艦在此停泊訓練

  國內外知名軍艦曾在廈門港停泊、訓練。

  老照片裡,19世紀70年代的廈門海岸邊,虎頭山光禿禿的,沿岸都是些低矮的平房,畫面中的海面上停泊著一艘大船,吃水頗深。在照片下方,一行清晰的小字標註著「Dock-Amoy」——廈門港,右上角還有一行模糊不清的英文小字,依稀可以分辨「from(來自)」「pacific(有時指太平洋)」等單詞。

  盧志明認為,從照片中的虎頭山及水面礁石角度來看,拍攝者可能位於鼓浪嶼或某條船舶上,向廈門本島拍去。據他介紹,當時的廈門港集漁港、軍港、商港、旅遊港、造船港於一體,可以說是「五港合一」。明末清初,鄭成功在日光巖水操臺操練水師時,正前方應該就是虎頭山下的位置,與照片中的角度如出一轍。李世偉也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天然軍港,國內外一些知名軍艦也曾在廈門港停泊、訓練。

  在一本《福建海防史》中,李世偉翻閱到,北洋艦隊曾在廈門港訓練過兩個多月。書中說,根據《海軍大事記》(未刊本),北洋艦隊曾向英、德兩國訂購了「致遠」「靖遠」「經遠」「來遠」4艘巡洋艦,1887年11月在鄧世昌等人的駕駛下自歐抵閩,在廈門操練了兩個多月後北航歸建,當時,還有不少福建官兵參加迎送,配合操練。

  根據記載,1908年10月30日,來自美國的大白艦隊也曾到訪廈門港,這是美國海軍進行環球「海軍外交」的最後一站,清政府十分重視,不但修整街道、搭建彩棚、興修碼頭迎接,還特地從天津港用輪船運來發電機,在迎賓會場點亮了5000盞電燈,「據說這是廈門歷史上第一次點亮電燈。」李世偉說。

  【廈門老船塢】

  通過控制塢內水位修理船舶

  圖為19世紀廈門老船塢場景。

  船塢,是指修造船用的塢式建築物,灌水後可容船舶進出,排水後能在幹底上修造船舶。這幾張蛋白老照片中,就有3張展現了十九世紀廈門老船塢的場景。照片中可以看到,老船塢三面接陸,一面臨水,塢口的擋水塢門阻攔住外面的海水,一艘大船被牢牢固定在塢室裡。

  看著照片背景中露出的島嶼一角,盧志明從島上建築外觀判斷,這片水中陸地應該是鼓浪嶼,由此可以推斷,照片中的船塢疑似來自當年廈禾路附近的廈門船塢有限公司,位於現在的第一碼頭附近原廈門造船廠舊址內,不過,應該已經在城市建設中被改變了模樣。

  李世偉介紹,據資料稱,這種船塢叫幹船塢,當船舶需要修理時,先向塢內充水,然後將船舶慢速牽入塢內,之後關上擋水塢門,抽乾塢室中的水,使船舶坐落於龍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塢時,也要先向塢內灌水,當塢門內外水位齊平時,再打開塢門,牽船出塢。

  1908年全英文版的《二十世紀香港、上海及其他中國商埠志》中提到,「一個海港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效能和船塢提供的容量,在這方面,廈門是得天獨厚的。」李世偉告訴記者,廈門文博研究員何丙仲曾經就此做過深入研究,了解到廈門曾有一個頗為知名的新廈門船塢有限公司,它的前身就是和記洋行屬下的「廈門船塢有限公司」,早在1858年就已存在。

  【廈門賽馬場】

  賽馬運動曾在廈門盛極一時

  賽馬大會上,一群外國人在合影。

  在4張賽馬場主題的蛋白老照片裡,一張照片中呈現的是俯拍視角下的賽道,賽道兩旁聚集著上百名觀眾,賽道中央依稀可見有幾人騎著馬匹奔跑,或許是因為動作太快,身影在照片中變成一道虛影。另一張照片裡,數十名外國人作正裝打扮,戴禮帽穿長裙在合影。前一張照片下方標註著「Race Course-Amoy(廈門賽馬場)」,後一張照片下方標註著「Race Meeting(賽馬大會)」,由此可見,這是一場賽馬的盛會。

  「一百多年前,賽馬運動在廈門曾盛極一時。」李世偉告訴記者,1840年,廈門成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大量外國人湧入廈門,西方風靡一時的賽馬運動也逐漸在廈門興起。據說當時每次賽馬比賽時還設有賭馬,被稱為「馬票」,吸引了不少商人、官員參加。李世偉介紹,1983年版的《中國賽馬》中有記載,外國人在鼓浪嶼修建了賽馬場,1842年秋舉行首次賽馬。後來,賽馬場從鼓浪嶼改到廈門島的海後灘,然後又遷移到如今廈門大學的演武體育場舊址。不過,也有人認為,現在廈門大學的上弦足球場才是廈門賽馬場的舊址。

  除了賽馬場的具體位置之外,廈門賽馬為何而止也同樣是一個謎團。盧志明告訴記者,在《廈門市志》上只記載了「光緒34年(1908年),停止跑馬。」據說,文史專家洪卜仁先生曾根據考證,認為隨著廈門茶港地位的下降,茶葉貿易大量流失,導致舉辦賽馬比賽的洋人們缺錢,最終被迫中止了賽馬比賽。也有史料記載在1910年7月24日至25日,在廈門還舉辦了一場賽馬比賽,在這之後,就沒有洋人在廈門舉辦賽馬比賽的消息了。

  【徵集令】

  照片裡的老廈門,您認識嗎?

  12張蛋白老照片,照映出一條條船舶、一棟棟建築、一片片場地。棕褐暖色調的清晰影像,仿佛讓人穿梭回150年前的廈門,領略那些陌生又熟悉的時代風貌。

  照片裡的廈門,您熟悉嗎?您是否知道它們在哪,發生過什麼?儘管物是人非,舊地卻仍有可能重逢於今,找到這些地點,能否從相同角度再拍一張照片,跨越150年光陰對照古今?

  《廈門日報》向廣大讀者徵集:若您了解這些老照片裡的故事或者知道其他線索,歡迎撥打本報熱線968820或通過廈門日報微信公眾號、「潮前智媒」App聯繫我們。

  曬曬您手中的老照片

  歲月長河漫漫,輕按快門,將珍貴瞬間化為永恆。您家中是否存有廈門老照片?是否有可以反映廈門時代特性或廈門特色風貌、具有地標性質的歷史影像?如果您有這些老照片,歡迎與廣大讀者分享!

  您可以選擇掃描或翻拍手中的老照片,然後發送至郵箱xmrbsh@163.com,標明拍攝的具體時間與地點,並簡要介紹照片內容,記得留下您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本版文/本報記者柯笛本版圖/本報記者林銘鴻翻拍

  掃掃二維碼,看更多蛋白老照片。

相關焦點

  • 廈門二中:鼓浪嶼百年足球傳承!
    廈門二中:鼓浪嶼百年足球傳承!
  • 中國最早幼兒園出現在廈門鼓浪嶼 當時稱為懷德幼稚園
    熱心讀者白樺先生給我們提供了一組有關中國最早幼兒園的老照片,專家何丙仲解讀確認中國最早幼兒園出現在鼓浪嶼,當時稱為懷德幼稚園。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英國基督教長老公會牧師韋玉振到鼓浪嶼傳教時,他的夫人韋愛莉隨同前來,於1898年2月在鼓浪嶼鼓新路35號牧師樓創辦家庭式幼稚班——「憐兒班」,同年改為幼稚園,這便是後來的懷德幼稚園,因此這個幼稚園有「中華第一園」的美譽。
  • 探尋原始的足球面貌:中國現代足球發源地之一鼓浪嶼的番仔球埔
    曾經有一句話,來廈門的遊客一般都有聽說過:沒到鼓浪嶼等於沒來廈門。廈門島本身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大島,島的對面還有一個叫鼓浪嶼的小島,很多遊客登上鼓浪嶼,深街窄巷四處探尋,卻不知道鼓浪嶼有一個百年足球場,它還有個別名叫「洋人球埔」。現在叫馬約翰體育場。
  • 音樂之島曾是繁忙工業島 鼓浪嶼是廈門最早工業發源地之一
    城跡70年  大型新聞採訪  寫作活動  鷺江兩岸  謝平貴(右一)拿出記錄鼓浪嶼上霓虹燈廣告牌的老照片(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看城跡  廈門燈泡廠  1958年在鼓浪嶼成立,成為廈門較早的一批工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廈門燈泡廠生產的「紅旗」牌燈泡成為華東地區的名優產品,「白鷺」牌燈泡遠銷美國、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
  • 最早的廈門全景照:攝於1936年 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
    近日,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一幅從日光巖拍攝的360度廈門全景照片,拍攝時間是1936年。他介紹,在傳統膠片時代,要拍攝360度全景照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此前看到的從日光巖拍攝的廈門老照片通常都是局部的,這張全景照片極為罕見,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廈門全景照,記錄了廈門昔日的繁華景象。
  • 永州李鼎榮海洋書法在廈門鼓浪嶼交流展示
    李鼎榮海洋書法在廈門鼓浪嶼交流展示東南形勝,詩畫廈門。2020年5月20日,策劃家、詩人、書法家李鼎榮攜家人抵達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登臨鼓浪嶼,了解海洋文化,交流展示海洋書法。鼓浪嶼管委會二級調研員翁星春先生向李鼎榮介紹了鼓浪嶼深厚的歷史文化,陪同參觀了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展覽館、亞洲最大的手風琴博物館、中國最早的足球場馬約翰體育場、鄭成功紀念館、日光巖等歷史建築和景點,並就如何開展內地城市與海濱城市的文化交流、促進海洋文明傳播進行了探討。
  • 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中國組委會昨日成立 揭秘廈門比賽場館
    鼓浪嶼上番仔球埔是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場之一。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劉宇瀚) 10月22日,2023年亞足聯亞洲杯中國組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組委會主席、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出席會議並講話。組委會成立秘書處,設在中國足協,承擔日常工作,各承辦城市組建相應的工作機構。  亞足聯主席薩爾曼通過視頻對中國組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期待中國舉辦史上最精彩的一屆亞洲杯:「十個城市都將新建專業足球場,創造一流的足球觀賽體驗,中國組織和承辦國際頂級賽事的能力將受到世界矚目。我們堅信中國將在2023年向世界呈現空前成功的一屆亞洲杯。」
  • 廈門淪陷期間 鼓浪嶼淘化大同罐頭廠主動為難民煮粥
    一件件的史實,一個個的故事,回放了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廈門犯下的滔天罪行,回顧廈門軍民英勇抗敵可歌可泣的義舉。近日,記者深入廈門輕工集團旗下廈門古龍食品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淘化大同罐頭廠),一起回顧那段烽火歲月。  【一張老照片】兩家罐頭廠煮粥供應難民  廈門島淪陷後,十幾萬難民逃亡到鼓浪嶼。「鼓浪嶼國際救濟委員會」迅速成立。
  • 老照片記錄150年前廈門影像 廈門收藏愛好者從國外網站高價買下
    19世紀70年代的廈門船塢。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柯笛) 買下12張廈門老照片,竟花費近13萬元!近日,廈門收藏愛好者陳亞元從國外網站高價買下12張蛋白老照片。據介紹,這些照片拍攝於19世紀70年代,記錄了當時廈門的賽馬場、停泊著船舶的廈門港、鼓浪嶼番仔球埔等場景。  這些照片有什麼特殊價值?為什麼要買下它們?陳亞元說,作為一個鼓浪嶼人,收藏與廈門有關的老物件非常有意思,而且他希望能通過這些事物,研究更多關於廈門和鼓浪嶼的歷史。
  • 這份廈門的旅遊攻略,值得你收藏!你get到了麼?鼓浪嶼 廈門
    ,由專業人士品評,互相比拼,體驗鬥茶比賽的樂趣【最網紅】打卡新晉網紅地海誓山盟石,遙對金門島,聆聽曾經發生在金門與廈門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景點豐富】南普陀寺、鼓浪嶼、廈門大學外景、環島路、曾厝垵、集美學村經典景點一網打儘自駕遊行程參考:
  • 鼓浪嶼上的這所中學,走出了一支制霸全國的足球隊
    稍微了解全國中學生三大足球賽事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廈門二中這所全國聞名的足球傳統特色學校。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坐落於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小島上(2008年高中部位從鼓浪嶼搬至廈門五緣灣畔五緣學村,初中部目前依舊在鼓浪嶼)。
  • 2023年亞洲杯,廈門等你!能看海的白鷺體育場,最新揭秘
    為此,亞足聯對申辦城市提出明確要求,必須有專業足球場,而且足球場不能有田徑跑道,看臺必須直抵足球場邊。可是,從廈門新體育中心效果圖看白鷺體育場內有一條跑道似乎並不符合專業足球場的要求為什麼會這樣?翻開中國近代足球運動史廈門足球佔據著濃墨重彩的一頁這裡也是中國現代足球發源地之一●中國最早的專業足球場在鼓浪嶼1872 年,美國領事李仙得租下通往鼓浪嶼田尾、港仔後、日光巖三岔口的一片土地,圍起矮牆,闢成球場
  • 240名歷史人物講述鼓浪嶼故事 還原琴島歷史
    該書選擇鼓浪嶼從古到今240多位歷史人物,以學術研究和藝術方式兼容的創意,力圖完成一部鼓浪嶼歷史名人的人物誌長卷。昨日,記者專訪了其作者市政協常委、文史學宣委副主任周旻,聽他講述《鼓浪嶼歷史名人畫傳》背後的故事。
  • 1870年最完整清晰一張鼓浪嶼全景圖首次在廈亮相
    但這張,是至今最完整清晰的一張鼓浪嶼全景圖,攝於1870年代,首次在廈門亮相。昨天上午,「西洋文化與鼓浪嶼」古蛋白照片精選展在鼓浪嶼原荷蘭領事館一樓(中華路5號)正式開展,精選了56張經現代技術衝印而成、1900年之前西方攝影師對鼓浪嶼和廈門所攝製的原版蛋白照片。展覽共分為六個部分:夢幻島嶼、近看鼓浪嶼、近看廈門島、外僑生活、本地居民及漁歌唱晚。
  • 誰是鼓浪嶼的最早開發者
    黃高生的房屋也成為了鼓浪嶼歷史上最早、佔地面積最大(14400多平方米)、開間最多的古式建築物,號稱「九十九間」,堪稱當時島上最宏偉的景觀。1899年,年已77歲的黃高生重金聘娶妙齡少女洪卻(1876-1965)為第三夫人,陪伴其度過晚年。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黃高生逝世,享年80虛歲,子孫散居於海內外。
  • 廈門白鷺體育場將成為國內首個足球&田徑功能轉換的專業足球場
    直播吧10月30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記者從廈門市體育局獲悉,廈門白鷺體育場是國內首個可以實現足球與田徑功能轉換的專業足球場。廈門是2023年亞洲杯的10座舉辦城市之一,正在建設的廈門白鷺體育場位於翔安區南部新店鎮。
  • 鼓浪嶼上空定格「臺灣故事」
    廈門網訊 據新華網廈門電(劉默涵)「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  廈門鼓浪嶼和臺灣島遙遙相望,一水相隔,兩岸的骨肉情、思鄉愁在「鼓浪嶼之波」的傳唱中一覽無遺。這是一座富有臺灣故事的小島,在靜謐中等待發現。  5月的南國,一掃連月雨霽,只見碧空如洗。
  • 廈門外國語學校又保送117人,其實還是鼓浪嶼的底子
    解放前夕的1949年7月,從鼓浪嶼走出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先生在鼓浪嶼創辦私立廈大校友中學,1951年私立廈大校友中學改為公立,並更名為廈門第二中學。1952年,鼓浪嶼的英華書院(1898年創辦)、毓德女中(1870年創辦)、懷仁女中(1877年創辦)又併入,至此形成完整的廈門第二中學。
  • 重興鼓浪嶼三和宮記:一段傳奇背後的文化碰撞
    每一處深深的刻印都是和歷史最近距離的接觸,巍峨石壁上的猩紅字跡沐浴天風水汽,有些甚至暗淡了顏色,但這反而給其背後的歷史增添了幾多厚重,這是時光的撫摸給予一份藝術品的獨特格調。  談及鼓浪嶼,我們更多的是驚嘆於其萬國繽紛的多樣情調,華洋相融樓臺庭院的獨特風貌,雅音悠悠的藝術氛圍等。然而,鼓浪嶼的獨特性並非僅僅於此。
  • 《廈門之旅》鼓浪嶼古建群,萬國建築博覽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正式通過世界遺產大會的終審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鼓浪嶼風景優美,自古以來就是各界文人雅士選址居住之地,並因此得美名「萬國建築博覽館」。無論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還是西方歐陸建築風格,在鼓浪嶼上都能技到其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