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天同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今年浦東新區文化藝術節於9月30日正式拉開帷幕,持續時間將近兩個月。浦東文化藝術節是浦東新區打造了9年的一個文化品牌。同樣歷經了9年時間打磨,由上海歌劇院創排的音樂劇《國之當歌》作為浦東文化藝術節參演劇目,在舉國同慶的日子裡,10月4-5日即將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為舉辦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的盛典、人民的節日」,確保浦東市民都有機會參與到藝術節中,本次藝術節將以全部線下實名制的方式購票。持有效浦東居民身份證明(身份證、戶口本等)或本人在浦東工作的有效證明(相關工作證件等)即可在東方藝術中心購票,上海歌劇院原創音樂劇《國之當歌》以全場80元的票價售出,每人每場演出限購2張。
走過20座城市150餘場演出激發觀眾愛國情懷
由上海歌劇院創排,李瑞祥作曲,李瑞祥、石俊擔任編劇,信洪海、石俊擔任導演,在著名指揮家林友聲的執棒下,以李新宇、吳軼群、馬穎、陳朝賓領銜的上海歌劇院青年歌唱家們,與歌劇院合唱團、舞劇團、交響樂團一起,《國之當歌》以全新面貌,回到上海觀眾的面前。
歷經九年不斷修改打磨的音樂劇《國之當歌》,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和左翼戲劇家田漢相識相知、共同譜寫《義勇軍進行曲》振奮中華的故事,頌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和「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大無畏精神。
在2011年建黨90周年之際,該劇便以《血肉長城》之名在上海大寧劇院試演。自2011年首演以來,《國之當歌》追求「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高度統一,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美譽,贏得了觀眾與市場的熱情歡迎。2012年,劇名被更改為《國之當歌》,並於2013年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式上首演,令業界內外眼前一亮。此後,該劇走過國內外近20座城市,演出150餘場。收穫掌聲的同時,劇組也悉心聆聽觀眾心聲,邊演邊改、不斷打磨作品。
「演了九年,改了九年」只為真正走進觀眾心裡
上海歌劇院副院長、《國之當歌》作曲、編劇李瑞祥感慨:「不知不覺,《國之當歌》演了九年、改了九年。為了『真正走進觀眾的心裡、真正讓人民大眾喜愛』的目標,不斷前行。」 該劇的上演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國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激發國人對國歌的由衷熱愛與敬重。誠如《國之當歌》聶耳的扮演者李新宇所說,「我們一定以最飽滿的精神面貌,最精湛的藝術水準,完成好每一場演出,以我們的演出成果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獻禮!」
浦東新區文化藝術節在「精品、惠民、節儉、可持續」的辦節原則下,通過政府主導、區域聯動、專業導入、社會參與、市場互動、全民共享的方式,積極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深度整合國內外優質文化藝術資源,充分彰顯時代特徵、年度特點和區域文化特色,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
此外,今年東藝上調了紅色題材演出劇目的佔比,除《國之當歌》外,國慶期間還將上演票價親民的東方市民音樂會《我的祖國——上海歌舞團「紀念建國70周年」》聲樂專場(已售罄)、2019《我為你驕傲》經典名曲交響音樂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