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七十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一個主題: 祖國母親!」詩句出自詩人王平英的詩作《祖國萬歲》,表達了一位遊子歸來後對祖國母親的深情禮讚。這首詩來自歷時半年的「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原創詩歌徵集活動,活動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原創詩歌超過11萬首。廣大詩人和普通群眾紛紛用手中的筆,抒發濃濃愛國之情,將心中最美的詩意獻禮新中國70周年華誕。
自今年3月下旬開始,一首首飽含深情的詩作翩然而至,至8月1日截止時,應徵詩稿總數突破11萬首,比去年兩個平臺徵集總量增加1萬首。應徵詩稿主要來自上海,來搞踴躍的地區包括北京、四川、湖南、安徽、山西、內蒙古等。
圖說:「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原創詩歌徵集活動 官方圖
一些單位、學校、詩社組織詩歌愛好者和學生集體創作詩歌,表達為祖國慶賀的喜悅之情。上海市女科學家聯誼會就組織各系統的科技女性響應徵集,創作了逾百首詩。上海顧村詩社、書院詩社、北外灘詩社等大力支持社員創作應徵,還舉辦了詩歌講座,邀請詩人對社員進行專題創作輔導。上海「海上市民詩歌館」針對徵集主題,舉辦了多場「詩歌講壇」「詩歌朗誦分享會」。同時,徵集活動在滬上各大校園裡引起熱烈反響。復旦詩社、華師大夏雨詩社、上海師大藍潮詩社、華東政法大學太陽雨詩社、市北中學海上星輝詩社、大同中學點石文學社等都積極參與詩歌節的各項活動。
在此次徵集到的原創詩歌中,一些歌頌偉大祖國、感念美好家園的作品湧現出來,如《祖國萬歲》《佇立在國歌紀念館》《生我是這塊土地》等等。由池沫樹所作的《一滴水喊著故鄉》也從眾多投稿作品中脫穎而出。這篇作品源於作者站在東方明珠之前油然而生的對於祖國的自豪感,作者在附信中寫到:「我將長江的主要支流寫到詩裡,將贛西故鄉的小河也寫到詩裡,將上海的現代建築與故鄉的文化古蹟也寫到詩裡。詩中看似寫一滴水與河流,實則將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相連,如同一滴水與河流的關係。反映一個遊子不管走到哪裡都離不開家,離不開祖國的懷抱。」
本次活動評委、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趙麗宏表示:「這些詩歌的共同特點,是發自內心的對祖國的讚美,是對生活的熱愛,不是空泛的讚歌,而是真誠的心聲。」
在當下,上海市民詩歌活動的活躍度、影響力,恐怕還沒有哪座城市可以相比,據統計,散落在文化館、街道、社區、高校、寫字樓、白領公寓的各種詩社、文學協會多達200家,生機勃勃的創作熱情,無論是對發展上海文化品牌,還是對豐富市民生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禮讚新中國,謳歌新時代——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原創詩歌徵集活動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市作協、市學習促進辦公室、市語委辦公室、市振興中華讀書委辦公室、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群眾藝術館和中國詩歌網聯合主辦,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等單位承辦。活動主辦方已評出優秀作品43篇,10月下旬,主辦方將舉辦專題朗誦會,公布各獎項獲獎情況。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