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何勸兒媳多讀漢樂府歌辭《上邪》

2020-10-26 盧志丹

《古詩源》裡另有一首漢樂府歌辭《上邪》,這是一首以女性身份表達堅貞愛情的詩。全詩寫道: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毛主席讀《古詩源》時,在這首詩的標題前,連畫了三個圈。標題旁,畫有著重線。開頭和結尾的幾句旁畫著曲線。全詩每句都加了圈。在「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句的旁邊,分別標著「1、2、3、4、5」的數字,明確標示詩人是用了五種違反自然的現象,來表達自己對愛情生死不渝的決心。這些圈圈畫畫和標示,表明毛主席對此讀得非常認真仔細,並且感觸頗深。

清代王先謙說:「五者皆必無之事,則我之不能絕君明矣。」詩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內心,以不可能實現的五種自然現象反證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確實具有一種強烈的主觀色彩。詩短情長,撼人心魄。清代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五評此詩說:「首三,正說,意言已盡。後五,反面竭力申說。如此,然後敢絕,是終不可絕也。迭用五事,兩就地維說,兩就天時說,直說到天地混合,一氣趕落,不見堆垛,局奇筆橫。」明代詩論家胡應麟評價說:「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在毛主席傳世的書法作品中,有一幅硬筆書寫的《上邪》一詩,可能是憑記憶默寫「長命無絕衰」一句,毛主席寫成了「永世無衰歇」。

讓毛主席詠誦再三的這首《上邪》,屬於樂府詩。樂府本為音樂機構的名稱。後來把由這一機構收集編制的「歌詩」稱作「樂府詩」或「樂府歌辭」,也簡稱「樂府」,又稱其中來自民間的詩歌為「樂府民歌」。這樣「樂府」又成了詩體的名稱。

漢武帝時利用樂府機關大規模搜集民間歌辭,據記載當時從各地採集的民歌有138篇,在數字上已接近《詩經》的「國風」。而從思想意義上看,由於這些詩歌的作者大都是勞動人民或一些出身於下層社會的文人,故皆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的作品,很能深切地反映老百姓的思想感情。但很可惜這些作品並沒有全部保存下來。現在所能見到的大約40多首漢樂府民歌大多數是東漢時期的作品。在這些民歌中,與《詩經》民歌一樣,有的反映嚴重的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有的表現統治階級發動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也有反映男女愛情與被壓迫婦女的詩篇,及揭露統治階級荒淫、腐朽的作品。其中反映男女愛情及婦女地位的詩篇佔有很大比重。《上邪》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毛主席曾把《上邪》這首感人至深的詩作,推薦給二兒媳邵華讀。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1960年,毛主席的次子37歲的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毛主席家也不例外。而毛岸青和邵華的婚後生活自然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再加上岸青的精神不能經受一點刺激,小夫妻之間自然而然就不可避免地發一些小誤會、小矛盾。

對這一切,毛主席十分理解邵華。毛主席於1962年5月2日離京南下,7月6日才回到北京。在接到毛岸青和邵華兩人要分別給他寫信的消息後,匆匆行程中的毛主席在6月3日上午7時給邵華回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餘不盡。

父親

六月三日上午七時

這封家書沒有寫抬頭,這也是毛主席家書中唯一沒有抬頭的信件。家書中,毛主席首先勸慰兒媳邵華「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而且「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希望邵華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學習上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要有一股不服輸、不怕苦和戰勝困難的精神,要有「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氣,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做一番事業」,這是毛主席所「企予望之」的。「《上邪》一篇,要多讀。」七個字,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毛主席唯一的嫡孫毛新宇在《母親邵華》一書中也提到了毛主席要邵華多讀《上邪》一詩的往事。毛新宇寫道:

那時,母親和父親居住在東城一個小胡同的民居之中,母親成天重複著北大、中南海、家庭的三點一線。時間長了,家務、學業都成了壓力,兩人難免也鬧些小矛盾。母親一度情緒低落,也生病了。爺爺和外婆得知小兩口產生了誤解,紛紛使出自己的招數來勸和。

……

母親收到爺爺的信,覺得自己沒處理好夫妻關係,給爺爺添了亂,心裡一陣羞怯之後,按老人家說的要多讀《上邪》,於是翻開了《樂府詩集》: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邪者,耶也,語氣助詞。母親明白,這是一個女子對心上人的山盟海誓:蒼天作證!我要與你結為知音,我對你的忠貞永遠不會凋謝。除非高山夷平,江河乾涸,隆冬響雷,炎夏飄雪,天地毀滅,到那時我們的愛情才會終結!

古代女子如此痴情,如此堅貞,深深觸動了我母親的心。她明白這是爺爺對她的信任,爸爸的期盼,爺爺真誠地希望她一輩子唱好一首甜美的愛情之歌!

毛主席以其淵博的學識巧妙地告訴兒媳一個做人處世的道理,鼓勵並希望邵華堅強些,既要以事業為重,又要堅信美好的愛情可以成為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家庭中的糾葛和煩惱的武器。毛主席兒媳「要多讀」《上邪》可謂用心良苦。邵華理解了父親這封家書的含蓄不盡之意。此後,邵華的性格慢慢地變得開朗了、豁達了、從容了,對岸青也更加關心和體貼了。「與君相知」的她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企予望之」,與毛岸青患難與共,白頭偕老,恩恩愛愛地度過了一生一世。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為何寫信勸兒媳多讀情詩《上邪》
    11歲的邵華總是吵著要一起去見毛主席。 1959年,邵華考進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博覽群書的毛澤東非常關心她的讀書情況,和她在文學上成了「論友」。在談到曹操父子時,毛澤東說:「我喜歡曹操的詩。曹操的詩詞,直抒胸臆,豁達灑脫,應當學習。比如他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篇章,更是膾炙人口。」 毛澤東非常推崇李白,認為李白的詩「文採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風。」
  • 邵華:毛主席為何選她當兒媳?
    《上邪》一篇,要多讀。餘不盡。令人奇怪的是,這封家書毛主席沒有寫抬頭,這也是毛主席家書中惟一沒有抬頭的信件。家書中,毛主席首先勸慰兒媳邵華「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而且「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希望邵華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學習上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要有一股不服輸、不怕苦和戰勝困難的精神,要有「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氣,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做一番事業」,這是毛主席所「企予望之」的。「《上邪》一篇,要多讀。」七個字,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 漢樂府民歌上邪原文是什麼?小曲兒的上邪歌詞是什麼
    《上邪》出自於漢樂府民歌。《上邪》是一首情歌,漢樂府民歌《上邪》原文是什麼?小曲兒的《上邪》歌詞是什麼?  《上邪》出自於漢樂府民歌。《上邪》是一首情歌,它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女主人公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漢樂府民歌《上邪》原文是什麼?小曲兒的《上邪》歌詞是什麼?
  • 漢樂府《上邪》
    上邪!
  •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書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的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
  • 樂府詩中最美的愛情,藏在《上邪》
    正如胡應麟所說:「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對這個她所深愛的男子說出了這首《上邪》。男子是何感想呢?詩裡沒有說,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我願意相信,男子啊,一定是笑得格外寵溺地摸了摸女子的頭,說:傻瓜,告白的話,怎麼能讓你先說呢?天地合,我便與卿同歸。《上邪》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 漢樂府詩歌《上邪》,史上最經典的歌頌愛情的誓言
    樂府是秦朝時期設立的用來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漢朝初期,由於雅樂缺乏,漢武帝專門設立樂府用以收集民間各地的音樂歌詞、並進行改編和創作樂譜等。後來「樂府」逐漸脫離這個含義,發展成一種詩歌文體,即作為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 詩經《擊鼓》與樂府《上邪》的詩意說
    它與《樂府詩集》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一樣,都寫出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以及對愛的忠貞不渝和生死相知之情深。從藝術形式上看,《上邪》的抒情更富有浪漫主義情調,《擊鼓》則更具現實主義情懷。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19:漢樂府民歌《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上邪漢樂府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上邪賞析:《上邪》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貞愛情的自誓之詞。此詩自「山無陵」一句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情,充滿了磐石般堅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熾熱的激情。
  • 漢樂府民歌,是漢樂府的精華,代表了漢代詩歌的最高成就
    從記載的情況來看,漢代採集民歌的地域是相當廣闊的,除了中原地區外,還有吳、楚、南郡、燕、代、雲中、隴西等包括黃河、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比周代採詩的地域要廣泛得多。據《漢書·藝文志》著錄的資料看,西漢樂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這個數字已經接近《詩經》的「國風」,而東漢樂府還不包括在內。可惜,這些民歌已經大部分散佚,現存的也不過四十首左右,而且多數是東漢民歌。
  • 一個糙漢將軍與一代才女的愛情故事,共譜樂府詩《上邪》
    《上邪》大家可學過?一首寫愛情故事的樂府詩,相傳毛蘋是樂府詩《上邪》的作者。今天逗哥就給大家講一講《上邪》背後的故事。毛蘋是《上邪》的女主角,而男主角是誰呢?他就是漢朝初期的長沙王吳芮。毛蘋,歷史上對她的記載不多,只是相傳她可能是《上邪》的作者。但是逗哥認為通過《上邪》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很美好。在毛蘋年少時,被父母約束在家。而吳芮當時在讀軍書,訓練軍隊,兩人壓根沒見過面。他們倆的結合也是傳統的父母之命。在結婚之前沒有見過,互相不知道對方喜好,只知道名字。但在他們結婚後,興趣異常的一致,久而久之夫妻倆的感情好得令人羨慕。
  • 2013年高考語文知識點:漢代樂府詩
    ,漢公的音樂機構大規模收集民間歌辭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後代把這些民間歌辭自然數為漢樂府民歌。   2、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是收羅樂府詩最完備的一部總集。它把唐五代以前的樂府詩分為十二類加以著錄,其中保存漢樂府民歌的主要有「相和歌辭」,以及「雜曲歌辭」三類,另外,「雜歌謠辭」中也有一些漢代民謠。   3、漢樂府保存下來的作品只有四十多篇,而且大多是東漢的作品。
  • 《上邪》漢樂府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這是唐詩宋詞品鑑的第169篇詩詞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注釋解說:(1)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語氣助詞,表示感嘆。(2)相知:結為知己。(3)命:古與「令」字通,使。衰:衰減、斷絕。(4)陵(líng):山峰、山頭。
  • 「樂府」緣何成詩體
    班固《漢書·禮樂志》與《藝文志》不僅給「樂府」安排了一個有序的歷史邏輯,還通過一系列書寫策略,把「樂府」建構成符合儒家禮樂觀念的理想化樂署,引發後世文人對「樂府」的青睞與追捧。雖自哀帝罷樂府後,歷代未見以「樂府」為名的樂署,但都不乏文人或史家習慣性地以「樂府」泛稱樂署或樂官。且隨文人擬古樂府的發展,「樂府」逐漸有了詩體含義,成了入樂歌辭、樂府機關收錄作品、文人樂府古題與新樂府等的通稱。
  • 淺談:文人儀式音樂歌辭演唱及其功能
    簡言之,儀式音樂歌辭是指在國家重大儀式活動中配合儀式音樂演奏的歌辭。這些歌辭最主要的文化功能是其儀式內容,而且,多由國家元勳和重臣擬寫,內容典重莊嚴,主要有郊廟祭祀活動的郊廟歇辭,朝會活動的燕射歌辭,鼓吹曲辭等三類。
  • 中國古代文學史(十)兩漢樂府民歌(上)
    前言:兩漢時期,除了賦體、古詩十九首及其它五言詩外,更有一些樂府民歌,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依然受寵,如《上邪》、《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等。樂府民歌的由來:樂府,本義是指掌管音樂的行政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整理和採集的貴族、文人創造的詩歌,及民間的口耳相傳的民歌,統稱為樂府詩,也叫樂府,形成一種新的詩體,創作者名字未知。樂府民歌由於是樂府廣泛搜集改編而成,因而內容十分豐富,題材豐盈,展現了當時社會風貌與現實狀況。
  • 高考語文必知考點:之【漢代樂府詩】
    ,漢公的音樂機構大規模收集民間歌辭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後代把這些民間歌辭自然數為漢樂府民歌。   2.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是收羅樂府詩最完備的一部總集。它把唐五代以前的樂府詩分為十二類加以著錄,其中保存漢樂府民歌的主要有相和歌辭,以及雜曲歌辭三類,另外,雜歌謠辭中也有一些漢代民謠。   3.漢樂府保存下來的作品只有四十多篇,而且大多是東漢的作品。
  • 學習古詩詞,了解樂府詩的特點
    學習古詩詞,了解樂府詩的特點文/@成長新視點樂府詩,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它不同于格律詩,特點總體來說就是五大自由,分別是用韻自由、格律自由、字數自由、篇幅自由和內容自由。在文學史上,樂府詩既指由樂府機關收錄的作品,也指魏晉以後歷代作家仿製的作品。一、用韻自由。樂府詩的用韻,可以一詩多韻,沒有特定的規律變化和嚴格要求。押韻也很靈活:有句句押韻,有隔句押韻,也有隔兩句、三句押韻的。在唐代律、絕盛行時期,寫樂府詩也有人使用律、絕體裁的。
  • 那年今日 憶邵華:毛澤東為何選她當兒媳?
    1946年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營救下,才回到延安。1949年,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與邵華的姐姐劉思齊結婚,邵華可以跟隨姐姐、姐夫來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而毛岸青也成為邵華家的常客,那時,邵華與毛岸青經常通信,關係非常密切。
  • 五千年最撩人的詩《漢樂府,上邪》
    剛查了一下百度,此詩出自漢代樂府民歌詩集,是一個痴情女子對她男人的情誓,哦,原來在二千年前我們的祖人相戀時是女人追男人的。那個時代的男人好幸福呀。現我把此詩翻譯成現代語式,與君共享。原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