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毛主席為何選她當兒媳?

2021-03-03 澤東思想網

▲點擊上方的/藍字/方可關注我們

有一種精神,穿越時代的雲煙

日久彌新

有一種懷念,歷經時代的風雨

更臻醇厚

已有1117545位紅友愛國者加入

由於平臺經常受到反毛份子的惡意舉報導致封號

為防止失聯,大家可長按二維碼,加入傳播毛澤東思想的隊伍,天下紅友一家親!

長按上方二維碼

致敬偉人之魂


2008年6月24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邵華因病醫治無效去世。這位執掌中國攝影界「帥印」的「巾幗英雄」,在美麗的攝影作品的陪伴下,走向了另一個世界……邵華,女,湖南石門縣人。1938年10月出生於延安,1979年6月入黨。1939年她一家人由組織安排隨同父親陳振亞去蘇聯治病途經迪化時,慘遭軍閥盛世才迫害監禁。1946年6月在毛主席、周恩來的親自營救下回到延安,從此跟隨革命隊伍轉戰南北。建國後就讀於北京中直育英小學、師大女附中和北大中文系。1960年同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次子毛岸青結為夫妻。其父陳振亞,湖南石門人,是1927年參加平江起義的老紅軍,抗日戰爭時期,在新疆烏魯木齊被反動軍閥盛世才殺害。其母張文秋,湖北京山縣人。是位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巾幗英雄,是京山縣黨的創建人之一。1960年9月,大連市委市政府領導祝賀毛岸青、邵華喜結良緣。愛人毛岸青,是毛主席和楊開慧烈士的次子。他們1960年結婚,婚後生有一子毛新宇。邵華從小酷愛文學,1954年,她創作的詩歌《黃繼光》、散文《節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藝》上發表。參加工作後相繼發表了《劉謙初傳》、《陳振亞傳》等傳記作品。迄今為止,邵華已單獨創作和與人合作編纂、出版採拍了畫冊、文學作品及各類叢書、電影、電視劇數十部、套、集。邵華喜歡寫抒情散文,與毛岸青合寫的《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曾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1984年,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邵華作品邵華興趣十分廣泛,除了文學創作之外,她尤其熱愛攝影,其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家》、《錦繡中華》、《解放軍畫報》、《舞蹈》等報刊上發表,並多次在重大攝影展播活動中獲獎。1998年12月,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05周年,偉大的祖國成立50周年,首展與出版了《我的祖國》攝影集。邵華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1939年她隨父母赴蘇聯在途經迪化時被反動軍閥扣留,在監獄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1946年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營救下,才回到延安。1949年,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與邵華的姐姐劉思齊結婚,邵華可以跟隨姐姐、姐夫來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而毛岸青也成為邵華家的常客,那時,邵華與毛岸青經常通信,關係非常密切。1960年,邵華因病休學去大連療養,毛岸青也在那裡療養。在此之前,他們已經熱戀了。消息傳到毛主席耳朵裡,主席關切地給岸青寫信說:「聽說你同邵華通了不少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談一談。」誰家沒有一本難念的經呢?毛主席家也不例外。而毛岸青和邵華的婚後生活自然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再加上岸青的精神不能經受一點刺激,小夫妻之間自然而然就不可避免地發一些小脾氣。對這一切,毛主席十分理解邵華。毛主席於1962年5月2日離京南下,7月6日才回到北京。在接到毛岸青和邵華兩人要分別給他寫信的消息後,匆匆行程中的毛主席在6月3日上午7時給邵華回了一封信:你好!有信。拿來,想看。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餘不盡。令人奇怪的是,這封家書毛主席沒有寫抬頭,這也是毛主席家書中惟一沒有抬頭的信件。家書中,毛主席首先勸慰兒媳邵華「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而且「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希望邵華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學習上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要有一股不服輸、不怕苦和戰勝困難的精神,要有「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氣,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做一番事業」,這是毛主席所「企予望之」的。「《上邪》一篇,要多讀。」七個字,筆力千鈞,意味深長。2007年八一建軍節,邵華與兒子毛新宇、兒媳劉濱、孫子毛東東在一起。1949年以來,共有4人正式嫁入毛家,成為毛家媳婦。邵華無疑是毛家媳婦中最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在一些人眼中,她是50年來毛家家族最大的功臣。她給了這個家族驚喜——唯一的男性繼承人,一位嫡孫。她以少將身份退休,兒子成了一位少將。她為他安排得力的秘書,照顧他的生活,並為他挑選一位可靠的妻子,並把自己做媳婦的經驗傳授給她。在她去世之後,這位兒媳迅速成長成這個昔日顯赫家族的新主婦,負擔起組織家庭資源和維護社會關係的重任。在離開毛主席的日子裡,兩代「毛家媳婦」成為這個家庭最堅強的主心骨。這個標籤意味著忠誠、服從、犧牲和堅韌。邵華昔日受到公公毛主席的提點,要多讀《上邪》,要多一點男兒氣概,要廣交朋友。作為毛家媳婦,她們必須能主內也能主外,才能輔佐不善交際的丈夫,保住這個家族的地位,贏得其他家族和同儕的尊重。她們對外過好地展示了光鮮的一面,甜苦則只有自己知道。毛主席對子女婚姻的要求是,不要跟高幹子女結婚。而在毛家媳婦看來,毛主席推薦的《上邪》是綱領性文件,忠誠和服從大局,忍耐犧牲是一個毛家媳婦的基本素質。

謝謝讚賞!相濡以沫,共護華邦!

  謝謝您的讚賞支持,3年來,一直把「感恩偉人,傳播紅色文化」作為己任,為全國數十萬紅友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宣傳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在網上呼籲傳播毛主席思想需要消耗大量時間與成本,早已入不敷出,由於經濟上的困難。公眾號經常面臨斷更。如果能夠得到您的支持,將使我們才能走的更遠。感謝。

↓請點擊↓

 讚賞 

       

       

相關焦點

  • 那年今日 憶邵華:毛澤東為何選她當兒媳?
    邵華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1939年她隨父母赴蘇聯在途經迪化時被反動軍閥扣留,在監獄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1946年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營救下,才回到延安。1949年,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與邵華的姐姐劉思齊結婚,邵華可以跟隨姐姐、姐夫來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而毛岸青也成為邵華家的常客,那時,邵華與毛岸青經常通信,關係非常密切。
  • 毛主席為何勸兒媳多讀漢樂府歌辭《上邪》
    毛主席曾把《上邪》這首感人至深的詩作,推薦給二兒媳邵華讀。這其中是有原因的。1960年,毛主席的次子37歲的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毛主席家也不例外。而毛岸青和邵華的婚後生活自然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再加上岸青的精神不能經受一點刺激,小夫妻之間自然而然就不可避免地發一些小誤會、小矛盾。對這一切,毛主席十分理解邵華。
  • 邵華已逝,韶華猶存!
    她偉大,在於她為毛主席生下了唯一的嫡孫毛新宇,讓偉大的毛主席有後人傳承!她偉大,在於她像毛主席一樣心繫人民。說到這裡,我都忍不住流下眼淚,邵華的偉大,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剛開始,我不能理解為何她的輓聯上要說她是一個「平凡的妻子」?
  • 邵華與毛岸青鬧矛盾 毛澤東寫信勸慰兒媳(圖)
    1937年冬天,陳振亞和張文秋結婚,當時張文秋帶著一個小女兒,她就是劉思齊。1938年秋,張文秋生下一個女孩,陳振亞給女兒取乳名「安安」,學名隨母姓叫張少華(即邵華)。後來在迪化(烏魯木齊)陳振亞和毛澤民等革命者一起被盛世才殘害。不久,張文秋生下了遺腹子第三個女兒少林。 新中國成立不久,姐姐劉思齊和毛岸英結婚了,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中南海看望父親毛澤東。
  • 邵華:我和姐姐劉 思 齊做毛 主 席兒媳的日子!
    年輕時的邵華(左)與劉思齊(右)採訪時間 2004年4月採訪地點 北 京採訪對象 邵 華 毛澤東的二兒媳、毛岸青的夫人採訪記者 董雅麗邵華,毛澤東的二兒媳,少年時便常常伴在毛澤東的左右。2001年,她出版了散文集《毛澤東之路——追尋父親的足跡》,60篇文字記述著她對父親的回憶和懷念。2004年4月,邵華接受了我們的採訪。毛澤東,當他在中國革命中艱難前行時,他的家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6個小兒女或夭折或失散,6位至親的人獻出了生命。邵華講述著關於這個偉人家庭的風雨往事,帶我們走入毛澤東的情感世界。
  • 劉繼興:毛主席力勸兒媳再婚,她生了4個子女,並以長子名字紀念毛岸英
    日,毛主席在家裡為長子毛岸英、兒媳劉思齊舉行了婚禮。1938年春節,毛主席在延安觀看話劇《棄兒》。當他知悉扮演小主角的女孩便是劉謙初與張文秋的女兒時,立即將張文秋和她的丈夫陳振亞叫來,鄭重其事地交代說:「思齊是烈士的後代,我們都有責任好好培養她。」1938年10月,張文秋與陳振亞生下了女兒張少華(隨母姓,後改名邵華,1961年初與毛主席的第二個兒子毛岸青結婚了。)當毛主席再次見到劉思齊時,已是1946年了,劉思齊已經16歲了。
  • 邵華:毛澤東是我第一個攝影模特,曾對我約法三章
    提醒:點擊上面藍字  即可免費訂閱一九六二年春,毛主席與兒媳邵華在中南海    張文秋和陳振亞結婚那年,毛澤東和這對新人打趣
  • 聆聽思凡 | 毛岸青 邵華《父親》
    意志如鐵壯志不言愁堅定信仰百折不回頭無論走多遠啊無論走多久身後總有你陪我默默一起走,啊,陪我一起走陪我一起走······毛岸青之子毛新宇一家在父親毛岸青追悼會上  毛岸青和邵華是毛主席的次子和兒媳在主席的推薦下,邵華進了中央直屬機關的育英小學,中學畢業後又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於是,毛主席又多了一位「論友」。一次,邵華和毛主席侃侃談起小說《簡?愛》,她對書中的主人公大加讚賞,毛主席沒看過這本書,當時只是微笑著聽著,沒有發表什麼見解。幾天後,邵華發現毛主席的案頭翻扣著一本《簡?愛》,已經差不多看完了。邵華為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空讀書的速度而驚訝,又為他的認真態度深深感動。
  • 毛澤東為何寫信勸兒媳多讀情詩《上邪》
    11歲的邵華總是吵著要一起去見毛主席。 1959年,邵華考進了北京大學中文系。博覽群書的毛澤東非常關心她的讀書情況,和她在文學上成了「論友」。在談到曹操父子時,毛澤東說:「我喜歡曹操的詩。曹操的詩詞,直抒胸臆,豁達灑脫,應當學習。比如他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篇章,更是膾炙人口。」 毛澤東非常推崇李白,認為李白的詩「文採奇異,氣勢磅礴,有脫俗之風。」
  • 邵華將軍遺體告別儀式7月2日在八寶山舉行(圖)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邵華女士抱著她可愛的小孫子參觀在北戴河舉辦的紀念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創作五十周年大型攝影展影展。  由於邵華將軍去世得太突然,沉浸於悲痛之中的家人和親友忙得不可開交,她的兒子毛新宇和兒媳劉濱親手布置的位於北京西山的靈堂,於今日向社會開放。遺體告別儀式將於7月2日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楊開慧的保姆陳玉英之女孫燕深情回憶  她對家鄉感情深  記者卜勁文實習生楊剛  「她是一位重情重義的好姐姐。」
  • 中國唯一被毛主席稱為知己的詩人是誰?將其詞贈兒媳,與魯迅同鄉
    毛主席對陸遊詩詞非常喜愛。陸遊作品慷慨悲壯,豪情滿懷,毛主席深深地引為同調。據賀子珍回憶,在井岡山鬥爭的艱苦生活中,讀書是毛主席最大的樂趣。其中,陸遊的詩詞,毛主席不但熟讀,還喜歡逐篇進行評價。手書陸遊詞贈兒媳對陸遊慷慨豪放的愛國詩篇,毛主席最為推崇,情有獨鍾
  • 毛主席催促兒媳劉思齊改嫁:下定決心結婚吧!
    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是一位資深的革命老人,她早在1927年的時候就認識了毛主席、楊開慧夫婦。同一年,張文秋和革命家劉謙初結合。1931年,劉謙初被捕後,韓復渠下令將其處死,也是同一年,他們的女兒劉思齊出生了。6年後,張文秋與陳振亞結合,第二年生下了二女兒邵華。
  • 王鐵成:兩遇邵華
    再後來,經過幼馬老師的介紹,也使我對邵華主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邵華,原名張少華,1938年10月出生在延安,是革命烈士陳振亞、老幹部張文秋的女兒,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好兒媳。她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優秀的共產黨員,在風雨飄搖的1967年參加工作。她以非凡的毅力和勤奮、刻苦、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執筆如耕、嘔心瀝血為人民寫春秋,為領袖譜家史,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克己奉公。
  • 看完邵華書法,網友:筆法雍容古雅,筆勢雄健活潑,寫的太好了
    今天,小編帶大家欣賞邵華的書法。在欣賞邵華的書法之前,大家先了解一下邵華的基本情況。邵華是毛主席與楊開慧的兒子毛岸青的夫人。1938年出生在革命聖地延安的邵華,曾被軍閥盛世才關在了監獄,後來在黨中央毛主席、周總理的親自營救下,回到了延安。從此跟隨革命隊伍轉戰南北。
  • 邵華:我與毛岸青的47年
    邵華:我們兩個人主編的,在主編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就更進一步了解到他的這份感情和他的這份毅力,因為當時我們到各地,走遍了全國十幾個省市,到了韶山,到了井岡山,到了瑞金,後來還到了比方說廣州、湖北,這都是父親曾經辦過農民講習所的地方,一直到遵義,後來又到了延安,到了西柏坡,到了上海,甚至到了遼寧,很多地方我們去搜集資料,出毛主席叢書,看得出來岸青同志對父親的那種情感。
  • 他是毛主席的曾孫,與毛主席同一天生日,從小愛唱東方紅
    他是毛主席的曾孫,與毛主席同一天生日,從小愛唱東方紅文|無名歷史(本文由筆者原創文章,嚴禁抄襲轉載)毛主席是我國偉大領袖,在他的領導下,如今咱們中國繁榮昌盛,對於毛主席的後人,可能很多筆者都不是很了解,
  • 毛主席為何不肯見自己唯一的孫子毛新宇?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不信任江青
    毛主席的兒媳婦邵華去世,突然想起一位朋友、女作家柳明是她中學時代的同學,柳明是原《家庭》雜誌總編,她曾講過她與邵華的交往,當時她透露了一個消息:
  • 張文秋倆女兒嫁毛主席倆兒子,毛岸英一聲「媽媽」成為她一生之痛
    1938年秋天,張文秋和陳振亞共同生育了一個女兒,隨張文秋姓,取名張少華,後來取諧音叫邵華。婚禮後,毛主席將一件隨著他轉戰大江南北的大衣送給了小夫妻,當做了新婚禮物。次女嫁給毛岸青,成了毛主席的「雙親家」張文秋沒有忘記毛岸英臨行前託她照顧弟弟毛岸青的請求,在岸英犧牲後,經常邀請岸青到家裡吃飯,每次不但好飯招待他,而且還給他零花錢。在多次交往中,自己的女兒邵華與毛岸青戀愛了。
  • 毛澤東晚來得孫 6年從未見過毛新宇竟是因為她
    毛新宇的母親邵華不敢也不能將兒子送進中南海,因為江青對邵華曾有段不近人情的口誅筆伐。特裡爾在《江青全傳》裡披露說——  「她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兒媳婦!」周圍的樹也都驚訝得搖晃起來。她到這所高等學府來,就是要與毛澤東的第二個兒媳婦、毛岸青的妻子邵華辯論的,她一直是江青在家中最恨的人物。「她媽是政治騙子!」
  • 毛主席的孫媳婦:曾在青藏高原當兵,兒子毛東東與毛主席生日相同
    毛主席的家庭也沒能成為例外,為新中國犧牲了6位親人:1929年,毛主席的妹妹毛澤建犧牲,時年24歲;1930年,毛主席的夫人兼戰友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9歲;1935年,毛主席的胞弟毛澤覃犧牲,時年30歲;1943年,毛主席的胞弟毛澤民犧牲,時年47歲;毛主席的1946年,侄子毛楚雄犧牲,時年19歲;1950年,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犧牲,時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