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60年前曾是軍事秘密

2020-12-21 黨史頻道

背景音樂用了三十年

1984年,《天氣預報》欄目開始由氣象部門獨立製作。1975年被分配到中央氣象局的計算機工程師葉阿慶,是欄目組最初的技術製作人員。

國家氣象中心在辦公大樓5層靠洗手間的地方擠出一間辦公室,打報告給中央電視臺支持了一臺電視機。這間40平方米的辦公室是欄目組最初的機房。他們從建材市場買來石棉瓦,在房間角落搭建了一個一平方米見方的播音間。播音間內壁貼上隔音材料,裡面放上桌子、檯燈和話筒,這麼簡易的隔音間,現在看起來多少有點山寨。每次錄製節目,外面的人會自覺保持安靜。一次有人不小心打了個噴嚏,大家都擔心這遍白錄了,可聽的時候竟發現一點雜音都沒有,播音間隔音效果竟出奇的好。

葉阿慶等人從中央氣象臺借來購自日本的小1/2攝像機,拍攝黑白雲圖,再用家用錄像機編輯成動畫,示意雲圖走向,這在當時的國內十分新鮮。1986年7月超強颱風登陸廣東,動畫衛星雲圖突然出現在電視上,生動預報了災害天氣。

一切就緒後,一個難題出現了。欄目背景音樂遲遲選不出來,工作人員裡沒有音樂愛好者,收音機裡流行的也都是些紅色歌曲,完全不合適。不久,曲聲浦拿出了一首電子琴版的《漁舟唱晚》,這首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表現江南傍晚漁家晚歸的樂曲,最後被一致通過。誰也沒想到,《漁舟唱晚》一唱就是三十年,成了《天氣預報》的標誌,曲聲浦後來說,當初選它只是覺得這首曲子「歡快而不鬧騰」。

1986年10月1日,新版《天氣預報》登場,動態衛星雲圖披上了顏色,還多了太陽公公、雲彩和雨點這些讓普通觀眾一目了然的符號。一位85歲的老婆婆寫信來說:「過去,電視上的天氣預報全憑聽,可我耳朵聾聽不清,這下可好了,一看電視上的太陽、雲彩就知道是啥天氣了。」

相關焦點

  • 央視《天氣預報》 最早主持從氣象臺中產生(組圖)
    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每天的播出時間只有5分鐘,卻穩居收視率的前幾位,即使現在人們有那麼多渠道了解天氣信息,即使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天氣預報越來越不準」,但每晚七點半之後的這5分鐘,還是有無數人守候在電視機前。  30多年前,《天氣預報》正式創辦。這一收視率極高的欄目是怎麼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多元的?
  • 央視國防軍事頻道開播 天氣預報節目同步亮相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娟 通訊員衛曉莉 劉亞玲 劉亞楠報導8月1日,第92個八一建軍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7國防軍事頻道正式開播,《天氣預報》節目同步上線亮相。秉持「讓生命更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服務理念,節目片頭設計體現了自然、生態、天氣、氣候的關係,在城市預報環節動態展示城市景觀,傳播美好生態;預報信息在常規天氣預報的基礎上,加入天氣指數產品。根據調研,軍事類電視節目的觀眾以45歲至54歲男性為主體。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明天的天氣是個秘密現在的人也許無法想像,在60年前,明天是啥天氣這件事,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還是個被嚴格管制的軍事秘密。
  • 誰發明了天氣預報?
    150年前,聲蠻一時的英國海軍上將、英國氣象辦公室創始人羅伯特·菲茨羅伊(1805-1865)去世了,一份報紙用「震驚世人的災變」形容他的死亡。說起菲茨羅伊,人們記得的是他曾是達爾文19世紀30年代航海之旅中,那位在小獵犬號上的沉默寡言的船長。但是菲茨羅伊的聲明更是來自他超越時代的氣象預測,他稱此為「天氣預報」。
  • 他們預報天氣,咋能那麼準?!
    咱們平時看天氣預報主要是為了參考決定衣服穿多穿少,出行怎麼規劃而在國防軍事領域這份預報可能關係到航天任務成敗,飛彈發射能否進行如何做到精準預測呢?今天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一起去了解那些預測秘訣看到最後,絕對讓你大開眼界
  • 「天氣預報」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天氣預報常用天氣符號天氣預報是根據對衛星雲圖和天氣圖的分析,結合有關氣象資料、地形和季節特點、群眾經驗等綜合研究後作出的。如中國中央氣象臺的衛星雲圖,就是中國製造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攝取的。利用衛星雲圖照片進行分析,能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天氣預報常用符號從史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對天氣進行預測來相應地安排其工作與生活(比如農業生產、軍事行動等等)。
  • 老外「怎樣解說天氣預報」
    根據天氣報告,今天美國俄岡州沿海地區有150英裡/小時的西北風。這股風不善,給美國西部大部分地區帶來了降雪,這是由於一些天氣系統造成的。這兒您可看到科羅拉多州丹佛下雪的場面。來自丹佛的報告說降雪深度為7至13英寸不等,這是與上述天氣系統有關的降雪天氣。有些地區降雪厚度高達35英寸。今天早晨發布了針對科羅拉多地區的大雪警報。
  • 天氣預報將更準!我國天氣預報實現全面「中國芯」
    事實上,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預報領域上,我國也曾一度受制於外國。在上個世紀,我國一度還需要使用美國、日本等多國衛星提供的各類監測數據,而來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數值預報模式還一度是我國預報員進行天氣預報的主要依據。在如今,數值預報已經成為了天氣預報的核心之一。而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攻堅,如今,我國已經擁有了全面自主的天氣預報系統。
  • 國外天氣預報
    澳大利亞高溫天氣持續歐洲北美多雨雪天氣一、全球天氣實況1、南歐局地出現較強降水過去24小時(北京時間12月3日08時至12月4日08時),克羅埃西亞、義大利等地出現60毫米以上降水,局地超過120毫米。二、未來重點天氣預報1、澳大利亞高溫天氣持續未來三天,澳大利亞中北部地區高溫天氣持續。其中,西澳大利亞州北部、南澳大利亞州中北部、昆士蘭州西部和南部、新南威爾斯州中北部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42℃。2、歐洲北美多雨雪天氣未來三天,歐洲西部、北美西北部和東部有大範圍雨雪天氣。
  • 天氣預報背後的高科技
    下面,就來聽聽專家介紹那些助力天氣預報準確率提升的「高科技」吧,正是它們在極端天氣到來前,為公眾通風報信,保駕護航。颱風是夏季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現象,它雖能緩解高溫伏旱,補充淡水資源,但與之相伴的巨大風力、猛烈暴雨以及風暴潮,也給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災難。近幾年,藉助集合天氣預報模式及衛星觀測等技術的進步,我國颱風預測路徑誤差正在不斷縮小。
  • 國慶閱兵要求精細化天氣預報 已做人工消雨準備
    王永光表示,在國慶60周年閱兵環節中,對氣象條件要求比較高的是空軍列隊的飛行表演。雖然空軍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但低能見度(如陰天、降雨或霧霾天氣)會影響地面觀禮效果。另外如遇冷空氣活動,颳風天氣對地面儀仗隊行進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 德州天氣預報背後的秘密,鏡頭記錄預報員的一天(圖)
    德州天氣預報的背後,有這麼一個群體:氣象預報員。他們的日常——盯著雷達回波,跟著衛星雲圖,研判天氣變化,發布預報結論。他們的狀態——地球不重啟,他們不休息,宇宙不爆炸,他們不放假。一起來看>>8月14日10:00參加全省天氣會商8月14日14:30研判天氣形勢,準備發布重要天氣預報
  • 重慶未來9天天氣預報
    1日—6日,累計雨量中西部地區25~60毫米,東部地區60~80毫米,局地120毫米以上。中心城區、萬州及黔江未來天氣預報國慶中秋期間中心城區天氣預報國慶中秋期間渝東北(萬州)天氣預報國慶中秋期間渝東南(黔江)天氣預報
  • 央視天氣預報新主持人揭秘 藍一當年曾北漂(圖)
    2008年6月25日和7月1日,30歲的美麗女主持人王藍一和25歲的「氣象先生」馮殊亮相《天氣預報》,受到網友極大關注。(視頻截圖)  央視《天氣預報》新主持人起底   《天氣預報》自1981年7月1日開播以來已有27年的歷史,主持人方面,自1997年4月以來,就固定了宋英傑、趙紅豔、裴新華、楊丹和瑞豔的五人組合,維持了11年不變的風格。
  • 央視《天氣預報》主播PK另類氣象主播
    1988年開始電視天氣預報播音工作,工作經驗豐富。趙紅豔是老大姐型的天氣主播,外表樸實,大方得體,整體風格穩健,聽她播報天氣預報,就覺得可信度很高啊!天氣預報欄目的資深主持,中國第一個出鏡主持的天氣預報員。在三女一男的《天氣預報》原主持陣容中,宋英傑佔有頂梁柱般舉足輕重的地位,堪稱節目的元老級人物。他的主持風格是大方自信,頗有大將之風。
  • 【江州天氣】江州今天天氣預報,今天,今天天氣,7天,15天天氣預報...
    16-40天預報屬於客觀預報產品,反映的是未來天氣變化趨勢、請隨時關注最新預報..... 16-40天預報數據來源於國家氣候中心,是根據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客觀預報系統加工而成,未經預報員主觀訂正,反應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變化趨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供公眾參考,欲知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需隨時關注短期天氣預報和最新預報信息更新。
  • 【天氣預報】2020年清水河縣春節期間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2020年清水河縣春節期間天氣預報 2020-01-22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天氣】3月25日滄州天氣預報
    (預警信息來源: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因獲取「24小時天氣數據」失敗,暫不提供「滄州24小時天氣預報」)滄州空氣品質:良,AQI 60,pm2.5(細顆粒物)42, 空氣品質本省排名第1,全國排名第190。
  • 天氣預報中時間用語和預報時效
    大家每次看天氣預報時,都會聽到主持人說「白天」「下午」「夜間」天氣如何,那麼小夥伴們都知道「白天」是指哪段時間麼?是傳說中的太陽下山之前都叫白天麼?小夥伴們,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天氣預報服務的時間用語:白天:08--20時(北京時,下同);夜間:當日20時--次日08時凌晨:03--05時早晨:05--08時;上午:08--11時;中午:11--13時;下午:13--17時;傍晚:17--20時;前半夜:20--次日02時;後半夜:次日02--08時大家對時間術語應該了解了吧,不知道你們是否對公眾天氣預報時效也很好奇
  • 漲知識|穿越100年,天氣預報竟是這樣
    追蹤過去100年裡天氣預報的進步及其背後的科學問題,這種進步被劃分為4個長度為20-30年的時代。每個時代裡,預報科學和實踐都經歷了重大改變。在美國,1942年NWS在華盛頓建立了中部分析中心,該中心可以生成這類地面和高空天氣圖,並通過傳真發布,為民用和軍事飛行提供天氣信息。這一時期,飛機也成為實時天氣數據的重要來源。最開始,飛行員用語言報告,並通過無線電設備傳到地面。後來,可攜帶儀器的飛機成了關鍵研究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