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很動人的一首抒情詩,只是最後10字,便令後人慨嘆!

2020-12-06 慶餘說詩詞

抒情詩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流,從《詩經》、《楚辭》到李白、杜甫等人的絕大多數詩歌都是抒情詩。而在抒情詩中,望月思鄉絕對是詩人最常用的題材和最普遍的感情。無論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不令後人慨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宵月下有懷》,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很動人的一首抒情詩。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以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為主。這首詩便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主要描寫了他在異鄉中秋之夜望月所引發的思鄉懷親之情。

古典詩歌中望月思鄉的抒情詩浩如煙海,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則是其中的一篇佳作。它被世人傳詠至今的原因,不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般直白和熱情,也不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般狂放和豪邁,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動人心弦。尤其最後10字,最為後人所慨嘆。

《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首聯「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孟浩然以他詩歌慣有的特色,極為平淡的文筆勾勒了一幅孤清明月圖。只見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上,寂靜的將自己的光彩照到晶瑩的露水上。這種淡如水的關懷,既凸顯了明月的孤高而清淨,也寄寓了此時月光下孟浩然孤清的心境。

頷聯「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意思是說,在孤清的月光下,寒鵲不知道該到哪裡棲息,而螢火蟲則隨著捲起的門帘飛進了房間。寒鵲的彷徨,與飛螢的堅定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孟浩然正如這裡所形容的寒鵲一樣,在他人歡聚的夜晚裡,卻始終不知何去何從,只得彷徨徘徊。

頸聯「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則是對孤清意境的加深,即在孟浩然的庭院裡,只剩下枝丫的槐樹落在月光下的影子,而鄰居那邊卻傳來清晰急促的夜杵聲。「杵」,舂米、搗衣用的棒槌,這裡用作動詞,指搗衣。同樣是對比手法的運用,我們可以看到孟浩然的形單影隻,以及他內心的孤寂。

尾聯「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意思是說,在這樣一個中秋合家歡聚的日子裡,我與家鄉相隔遙遠,又如何去約定相聚的日子?我只能惆悵地望著與家鄉同樣的月亮,久久站立,望了又望。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孟浩然寫得平淡,但是含蓄深遠。試問中秋之夜,與他一樣孤單隻影遠望的人又有多少呢?

綜觀孟浩然的這首詩,他以「明月」、「驚鵲」、「寒影」等一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獨特的孤清月夜圖。正是這種獨特意境的構造,讓這首詩極具藝術感染力,仿佛身臨其境,能夠聽到他的嘆息。總的來說,孟浩然在中秋之夜寫下的這首很動人的抒情詩,即使過去了千年之久,也依然能令世人慨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孟浩然絕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便被譽為唐人寫景典範!
    自東晉謝靈運把自然景色寫進詩中,開創山水詩以來。自然中的山水美景便成了詩歌中獨立的審美對象,也成為詩歌創作必不可少的題材之一。到了唐代,山水詩在孟浩然、王維、李白等大詩人的筆下大放異彩,誕生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經典詩篇。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便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宿建德江》。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第一句便令世人叫絕,驚豔了千年!
    小編今天便通過孟浩然的一首經典詩作《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來和大家一起看看錢塘潮的壯觀景色。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詩大部分都是五言短篇,以寫山水田園和隱居逸興以及羈旅心情為主。《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便是孟浩然與錢塘縣令顏氏同觀錢塘潮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
  • 孟浩然早期的一首詩,僅憑開頭10字就驚豔了歷史,堪為千古絕唱
    也許是他想通了作為一個孝子,應該盡到一點自己的責任;也許是厭倦了這種悠然的生活,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刺激精彩,但不論什麼原因,孟浩然「出山」了。但是,幾十年的隱居使他被時代遠遠拋在了後面,他想做官的想法終究還是想法,兩次科舉不中,令孟浩然心內鬱悶無比。甚至在一次與皇帝面對面的機會,也沒有使得幸運女神眷顧到他。
  • 孟浩然早期的一首詩,僅憑開頭的10字就驚豔了歷史,堪為千古絕唱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討厭做官而隱居在鹿門山。悠然的40年,難到極致的仕途就這樣悠哉悠哉地度過了大半生,40歲的一天他突然想出來做官了。也許是他想通了作為一個孝子,應該盡到一點自己的責任;也許是厭倦了這種悠然的生活,想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刺激精彩,但不論什麼原因,孟浩然「出山」了。但是,幾十年的隱居使他被時代遠遠拋在了後面,他想做官的想法終究還是想法,兩次科舉不中,令孟浩然心內鬱悶無比。甚至在一次與皇帝面對面的機會,也沒有使得幸運女神眷顧到他。
  • 孟浩然的一首詠懷經典,只是開篇10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
    對孟浩然而言,就是放棄隱居,出來求仕了。結果呢?孟浩然隱士沒做成,官兒也沒當成,晚年窮困潦倒,最後因舊瘡復發而亡。這首詩是孟浩然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寫得非常好,只是開篇10個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當時,詩人尚在襄陽老家歸隱讀書、整日寫詩自娛。
  • 孟浩然的一首詠懷經典,只是開篇10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
    對孟浩然而言,就是放棄隱居,出來求仕了。結果呢?孟浩然隱士沒做成,官兒也沒當成,晚年窮困潦倒,最後因舊瘡復發而亡。可以說,孟浩然是在仕隱兩方面都很複雜的一個詩人,這種複雜性反映在他的詩作中,就是瀰漫著一股深深的失落的悲哀和迷茫。
  • 孟浩然的一首20字的小詩,內涵原來如此豐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膾炙人口,在那時是家喻戶曉的。孟詩人有一首詩叫《春曉》,大家讀了多少年,有的是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可是隨著時光飛逝,我們才會發現他詩中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內涵在裡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造詣非凡。他出生於襄陽的書香之家,少年時便顯露出過人的文學才華,詩文俱佳,名氣也越來越大,此時的孟浩然對仕途並不感興趣,而是選擇與好友張子容隱居於鹿門山。儒家講究」學而優則仕「,四十歲時,孟浩然或許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暫,他已不再年輕,卻沒有建立一番功業,甚至感到一事無成。孟浩然的一生創作了很多佳作,這首《早寒江上有懷》是他最經典的一首詩,亦入選《唐詩三百首》,整首詩渾然天成,最後兩句更是妙絕古今,堪稱千古名句。
  • 孟浩然一首絕美小詩,短短20字便驚豔千年,被後世譽為「神品」
    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壇,孟浩然並不是身份地位最高的,也不是才華最出眾的,更不是作品最好最多的,然而他卻是最令世人尊敬的。和唐代很多詩人一樣,孟浩然也非常喜愛漫遊。他曾經東至大海,西至巴蜀,南至吳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四處遊歷的過程中,孟浩然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其中不乏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 孟浩然失意苦悶,寫下一首小詩,短短20字,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
    今日,分享一首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這首小詩是孟浩然失意苦悶時寫下的,雖然只有短短20字,卻句句驚豔,成了難以超越的經典。在唐代詩壇,孟浩然的詩名極盛。然而,他的人生遭遇卻與詩名相悖,失意苦悶,隱居一生。其中的原因很多,性格的、時代的、命運的……儘管如此,孟浩然卻憑藉滿身才華,寫下了許多經典詩作,成為唐代詩壇一顆耀眼的明星,被後人永遠銘記。
  • 白居易寫給初戀情人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0字,便令人斷腸
    每當聽著河圖的這首《燼》,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白居易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夜雨》,是他在一個雨夜裡,寫給遠方的初戀情人,只是開頭10字,便令人斷腸。白居易寫這首詩時是公元的811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他的母親在看花時不慎跌入井中,意外身亡。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可以說,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專注於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專注,讓他成為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他的《春曉》、《夜歸鹿門歌》、《過故人莊》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他在秋日所寫,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這首詩名為《秋登蘭山寄張五》。
  • 孟浩然在秋日寫的一首詩,無一高級字,卻被後世評價:超然入神
    而孟浩然一生未仕,曾有過多年隱居生活,也曾漫遊天下,他的詩歌題材還是比較單一的,或描寫山水田園的美景,或抒發隱居生活的閒適。 可以說,孟浩然是唐朝第一個專注於寫山水田園詩的詩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專注,讓他成為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第一人。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宿建德江》,便是一首描寫愁緒的名篇。它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顧名思義,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也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記行詩。所謂記行詩,即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詞的形式反映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以及抒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 據史書記載,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在長安參加科舉未能及第,便回到了家鄉襄陽。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便開始漫遊吳越。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它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是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顧名思義,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也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記行詩。所謂記行詩,即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詞的形式反映客居他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以及抒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
  • 李白一首著名詩作,三四十字寫盡孟浩然的一生,讓人無限感慨
    在古詩之中,常有是人之間互相贈詩的情況,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贈汪倫》,就是李白送給好友汪倫的詩,以表達對好友的感謝;還有《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就是韓愈送給張冀的一首詩。李白這一首《贈孟浩然》。孟浩然瀟灑風流品格的讚賞和推崇,詩人用一種抒情暢嘆的語調表達了心中對孟夫子的敬慕。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不過雖然只是詠月,劉禹錫這首詩也是一首名作。除了詩最後富於的哲理性內涵發人深思外,詩開篇的氣勢亦令人眼前一亮,可謂氣吞山河,響徹古今。明末清初馮舒更是在《瀛奎律髓匯評》中評價此詩:「首二句壓倒一世」。首先,詩的開篇兩句「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劉禹錫便緊扣中秋月,著重描繪了中秋月光如水這一特性。即老天用今夜如水的月色,只消一遍就清洗了整個天上、人間。不難想像,劉禹錫筆下描繪的是一幅極其明澈和壯闊的美麗景象。而這幅景象所展現的,便是中秋月朗照天下、輝映寰宇的境界。其氣勢之磅礴可吞山河,響徹古今。
  • 劉禹錫很有氣勢的一首詩,只是開篇10字,便氣吞山河,響徹古今!
    不過雖然只是詠月,劉禹錫這首詩也是一首名作。除了詩最後富於的哲理性內涵發人深思外,詩開篇的氣勢亦令人眼前一亮,可謂氣吞山河,響徹古今。明末清初馮舒更是在《瀛奎律髓匯評》中評價此詩:「首二句壓倒一世」。 首先,詩的開篇兩句「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劉禹錫便緊扣中秋月,著重描繪了中秋月光如水這一特性。即老天用今夜如水的月色,只消一遍就清洗了整個天上、人間。不難想像,劉禹錫筆下描繪的是一幅極其明澈和壯闊的美麗景象。而這幅景象所展現的,便是中秋月朗照天下、輝映寰宇的境界。其氣勢之磅礴可吞山河,響徹古今。
  • 王維很美的一首田園詩,只是開頭10字,便美得令人心馳神往
    眾所周知,在古代詩歌史上,是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一新的詩體,也是他第一個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田園詩。但陶淵明所開創的田園詩,在南北朝卻幾乎沒有影響,即使到了隋末唐初有了王績的活躍,詩壇上吟詠田園風光的詩篇也是寥寥無幾,直到盛唐出現了王維、孟浩然等名家,田園詩才蔚為大宗,並取得了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就。
  • 孟浩然最出名的一首詩,初讀平平無奇,再讀回味無窮
    孟浩然早年也曾汲汲於功名利祿,寫過幹謁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也曾奔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然而都不盡如人意。尤其更是後來因為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得罪了最高統治者唐玄宗,斷絕了仕途。孟浩然在20歲的時候,便曾和友人隱居在此,10多年後,他回歸故裡,仍然選擇了鹿門山作為最後的棲息地,足見對於他對鹿門山有多喜愛。故而他才會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首婦孺皆知的《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