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內容:
阮籍《詠懷》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託,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作五言詩的人,其《詠懷詩》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龐大的組詩,並塑造了一個悲憤詩人的藝術形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舉,一個顯著的成就,在五言詩的發展史上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後世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晉左思、張載、陶潛(《飲酒》),南北朝劉宋的鮑照,北周的庾信,唐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等人詩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廣泛涉及現實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內容的五言長詩,無不是對阮籍《詠懷詩》的繼承和發展。
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鬱的哀傷情調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幽思」的人生啟悟。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創造了抒情組詩的阮籍的《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情調出現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後,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後人給予其「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詠懷詩》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書法內容:
詩至杜子美,
文至韓退之,
畫至吳道子,
書至顏魯公,
古今之變,
天下之能事盡矣。
釋義:詩歌到了杜甫,散文到了韓愈,書畫到了吳道子,書法到了顏真卿,那麼可以說,古往今來藝術上的變通都已經窮盡了。
《論書》由「論書」、「論古人書」和「自論書」等三部分組成。
「論書」篇,開章立旨,提出了書法藝術的必備要素,「有神、氣、骨、肉、血」等,若「五者缺一」,則「不為成書也」。作者認為「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正書是基礎,行草是升華。「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揭示了學書之道由正至行草的必然規律。更以「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之比喻,提出「書有二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等獨特觀點。又如「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等,分析書體真、草、大、小之所難,實為書法品評之創見。並論述書法的「用筆」云:「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餘, 著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筆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敲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揭示了定法與非法、虛與實等辯證關係,為古今執筆論中的一大創見。
「論古人書」所論古人習書與品書,亦多陳己見。描述學書經歷均十分精闢。
「自論書」則以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歐陽叔弼云:「子書大似李北海」而「予亦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非也」。又以為:「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皆概述自己作書心得,且揭示了東坡書法「不踐古人」而「自出新意」的一大特色,對後世習書者頗多教益。
《論書》見諸《東坡集》,歷代翻刻本甚多,較為珍貴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繆荃蓀有殘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歷代書法論文選》選錄本傳世。
此後,其弟子黃庭堅亦有《論書》一卷問世。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以校書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兼擅行、草書,用筆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風韻妍媚,自成格調,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的《論書》於正草各體均有闡述,以為:「學書端正,則窘於法度;側筆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楷法欲如快馬人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 「『然學久乃當知之。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這些無不富有獨到之見。在論及古蹟借鑑時說:「《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不善學者,即聖人之 筆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
」在論及書法之品格時說:「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也。」「學書需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既深人分析了書法的巧拙關係,又提出了學書之大忌。關於執筆,作者以為:「凡學書,欲先學用筆」,而「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意,但能用筆耳」。揭示了用筆在學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手相應在用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藝惠藏#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楊萬裡題曾無逸百與蘇軾跋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詩中有畫 春江花
殷江林筆墨傳情,為抗「疫」的民族英雄,真正的國家脊梁賦詩讚之
畫家吳文健獨具風格的錦鯉系列與荷塘情系列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