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蘇軾論書與録自阮籍詠懷詩一首

2020-11-28 藝惠藏

書法內容:

阮籍《詠懷》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託,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作五言詩的人,其《詠懷詩》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龐大的組詩,並塑造了一個悲憤詩人的藝術形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舉,一個顯著的成就,在五言詩的發展史上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後世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晉左思、張載、陶潛(《飲酒》),南北朝劉宋的鮑照,北周的庾信,唐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等人詩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廣泛涉及現實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內容的五言長詩,無不是對阮籍《詠懷詩》的繼承和發展。

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鬱的哀傷情調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幽思」的人生啟悟。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創造了抒情組詩的阮籍的《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美學情調出現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後,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後人給予其「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詠懷詩》開後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書法內容:

詩至杜子美,

文至韓退之,

畫至吳道子,

書至顏魯公,

古今之變,

天下之能事盡矣。

釋義:詩歌到了杜甫,散文到了韓愈,書畫到了吳道子,書法到了顏真卿,那麼可以說,古往今來藝術上的變通都已經窮盡了。

《論書》由「論書」、「論古人書」和「自論書」等三部分組成。

「論書」篇,開章立旨,提出了書法藝術的必備要素,「有神、氣、骨、肉、血」等,若「五者缺一」,則「不為成書也」。作者認為「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正書是基礎,行草是升華。「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揭示了學書之道由正至行草的必然規律。更以「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之比喻,提出「書有二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等獨特觀點。又如「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等,分析書體真、草、大、小之所難,實為書法品評之創見。並論述書法的「用筆」云:「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餘, 著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筆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敲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揭示了定法與非法、虛與實等辯證關係,為古今執筆論中的一大創見。

「論古人書」所論古人習書與品書,亦多陳己見。描述學書經歷均十分精闢。

「自論書」則以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歐陽叔弼云:「子書大似李北海」而「予亦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非也」。又以為:「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皆概述自己作書心得,且揭示了東坡書法「不踐古人」而「自出新意」的一大特色,對後世習書者頗多教益。

《論書》見諸《東坡集》,歷代翻刻本甚多,較為珍貴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繆荃蓀有殘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書畫出版社的《歷代書法論文選》選錄本傳世。

此後,其弟子黃庭堅亦有《論書》一卷問世。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以校書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兼擅行、草書,用筆以側險取勢,縱橫奇倔,風韻妍媚,自成格調,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的《論書》於正草各體均有闡述,以為:「學書端正,則窘於法度;側筆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楷法欲如快馬人陣,草法欲左規右矩,此古人妙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 「『然學久乃當知之。墨池筆冢,非傳者妄也」。這些無不富有獨到之見。在論及古蹟借鑑時說:「《蘭亭》雖真行書之宗,然不必一筆一畫為準……不善學者,即聖人之 筆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

」在論及書法之品格時說:「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也。」「學書需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既深人分析了書法的巧拙關係,又提出了學書之大忌。關於執筆,作者以為:「凡學書,欲先學用筆」,而「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意,但能用筆耳」。揭示了用筆在學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手相應在用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朱非先生生於書香門第,受家庭薰陶,幼時即隨祖、父研習書法,楷書學歐、趙等名家諸體。作品端莊舒朗,涵蘊豐富,功底深厚,技藝超群。行書以二王為宗。其小字清秀飄逸,大字剛勁有力。先生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實力派老年書法家。#藝惠藏#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楊萬裡題曾無逸百與蘇軾跋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詩中有畫 春江花

殷江林筆墨傳情,為抗「疫」的民族英雄,真正的國家脊梁賦詩讚之

畫家吳文健獨具風格的錦鯉系列與荷塘情系列作品賞析

相關焦點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阮籍詠懷詩一首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詩詞鑑賞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阮禹之子。曾任步兵校尉等職,故世稱阮步兵。他本有濟世志,但生活在魏晉易代之際,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
  • 朱非書法欣賞——現在日常生活哪種書法最受歡迎?
    朱非的書法寫的「不激不厲,風規自遠」,韻味悠然,寓剛於柔中,方顯高手之揮毫。朱非先生不媚俗,不隨流,專注中國文化,完美地堅守著傳統,創作的書法作品講究結構美與形式美的和諧統一,盡力向觀者展示書法藝術的中國風骨和魅力。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蘇軾書臨皋亭
    詩文鑑賞《書臨皋亭》是蘇軾的小品文。這篇短文體現了蘇軾小品文的特點:信手拈來、漫筆寫成、富於情理見識,體現了作者經歷磨難而放曠豁達的人生態度及富有生活情趣的心靈。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齊名,並稱為「宋四大家」。擅長行、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並上溯晉宋之名家,而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卓然自成一家。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東坡題跋 跋陳隱居書
    東坡題跋 跋陳隱居書(請手機橫屏欣賞)關於論書《論書》摘自《東坡集》,包括蘇軾《論書》、《論古人書》、《自論書》等論述書法的材料。《論書》由「論書」、「論古人書」和「自論書」等三部分組成。「論書」篇,開章立旨,提出了書法藝術的必備要素,「書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氣韻、骨力、肥瘦、濃淡,五者缺一則不成為書法。」作者認為「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正書是基礎,行草是升華。
  • 朱非書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句》
    蘇軾在詩、文、詞、書、畫等方面,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作品賞析《前赤壁賦》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因後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後赤壁賦》。
  • 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學習書法先學趙楷是不是最好?
    然後再看看漢隸吧,在楷書都沒生出娘胎的時候,《曹全碑》、《張∵碑》、《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這些作品已經夠得上偉大了,這些碑的書寫者,不管是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書法家,但他們寫出偉大的隸書名作,跟楷書有個毛線關係啊。接著,你看看張芝吧。人家從脫胎於隸書,帶有隸意的章草開始,直接創立了一筆書的大草,並且直接成聖。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朱非楷書「百年辨志」碑記》、《硯餘集》等。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論語·學而第一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朱非楷書「百年辨志」碑記》、《硯餘集》等。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東坡《跋石氏畫苑》
    ——錄自《東坡題跋》東 坡 題 跋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內丹家[1] ,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蘇軾跋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請橫屏觀看)中華文化《送李願歸盤谷序》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寫給友人李願的一篇贈序。文章最後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濃鬱的抒情筆調,詠嘆、讚美、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韓愈的贈序非常有名,這篇尤為歷代稱道。蘇軾《跋退之送李願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楊萬裡題曾無逸百與蘇軾跋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
    書法內容:蘇軾《跋退之送李願序》:「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黃石公《三略》句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左右。六十歲後,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蕭山、浦江、福州、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硯餘集》等。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張岱《陶庵夢憶·天鏡園》句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三不朽圖贊》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陶庵夢憶》該書共八卷,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
  • 【展 訊】古今詠懷——龍開勝書饒宗頤和阮籍詠懷詩作品展1月8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古  今  詠  懷——龍開勝書饒宗頤和阮籍詠懷詩作品展作品選刊  曾獲得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金獎,第二屆、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二等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一等獎,「羲之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首屆大字展一等獎,全國第四屆正書展最高獎,第三、四屆全軍書法大賽一等獎等大獎十餘次;出版《龍開勝書法字帖五種》、《楷書千字文》、《行書千字文》、《行書三字經》、《第二屆名家提名書法展作品集——龍開勝卷》等。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張岱句》可謂人書俱老,德藝雙磬
    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三不朽圖贊》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前漢書司馬遷《報任安書》
    ,抒發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慨;「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悲切鬱悶,溢於言表;「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如泣如訴,悲痛欲絕……富於抒情性的語言,將作者內心久積的痛苦與怨憤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火山爆發,如江濤滾滾。大量的鋪排,增強了感情抒發的磅礴氣勢。
  • 阮籍《詠懷詩》的生命思考
    而阮籍詩中不僅多有諸如「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其四)、「生命無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的人生短暫無常之悲,也常常表達對生命的玄學沉思。既有俯瞰歷史的生命感懷,「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其十五),也有洞察自然與天道的生命體悟,「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其三十二)、「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其四十)。
  • 德藝雙磬藝術家朱非書法作品《世說新語》賞析
    文化書法可以倡導其作品書法之境與內容之境的一致性、人格提升和精神超越的和諧性以及書法風格與詩意品格的同一性。朱非,1945 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浙江省紹興市課外書法教師(中國教育學會)。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漫將一硯梨花雨 潑溼幾段黃山雲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硯餘集》等。
  • 朱非——名人名家眼中的朱非書法藝術
    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朱非楷書「百年辨志」碑記》、《硯餘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