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內容:夫聖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審治亂之機,知去就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
(注釋:聖賢君子能夠明了國家強盛與衰落的根源,能夠通曉國家成功與失敗的端倪,能夠審察國家治理與混亂的機微,能夠把握進與退的分寸。雖然在舊朝不得志,也不會在自己的國家滅亡之後去新朝任職。)
黃石公(約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漢時隱士,別稱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後被道教納入神譜。《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於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予《太公兵法》,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
」張良後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並於十三年後,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後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黃石公雖然隱居,但內心一直憂國憂民,就把一生的知識與理想傾注在筆墨上。按現代人的說法,他既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神學和天文地理知識也相當豐富。
《黃石公三略》,亦稱《三略》,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軍事著作,屬於道家兵書,相傳作者為漢初道家隱士黃石公。最早提及此書的是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張良刺殺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隱姓埋名藏匿於下邳(今江蘇邳縣),在這裡遇見一自稱 谷城山下黃石即我 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說是《黃石公三略》),其後此公便不見於史載。張良的書,潛心研究,後幫助劉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政權。但據考證,《黃石公三略》的成書當不早於西漢中期,它是後人在吸收先秦優秀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總結秦漢初政治統治和治軍用兵的經驗,假託前人名義編纂而成,其中有許多獨到之處。
朱 非
朱非 1945年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六十年來臨池不輟。楷書以唐楷為基礎,對歐陽詢著力甚多;行書以二王為宗,取法趙董,擅行楷。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左右。六十歲後,逐漸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蕭山、浦江、福州、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
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硯餘集》等。#藝惠藏#
德藝雙磬的書法家朱非可謂是一個人書俱老楷、行、草皆善的書法家
看朱非正大氣象書法作品——解析書壇為何醜書不斷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春風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李庚—「李家山水」第二代嫡系傳承人,國畫巨匠李可染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