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公密出其祖隱居先生之書相示。軾聞之,蔡君謨先生之書,如三公被袞冕立玉墀之上。軾亦以為學先生之書,如馬文淵所謂學龍伯高之為人也。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東坡題跋 跋陳隱居書
(請手機橫屏欣賞)
關於論書
《論書》摘自《東坡集》,包括蘇軾《論書》、《論古人書》、《自論書》等論述書法的材料。蘇東坡書法自出新意,不囿於成法,不迷信權威,他指出「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強調執筆應該是適宜而無一定的規則,在實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揮灑自如,為自己所用。「書初無意於佳乃佳」更是提出了書法創作中大象無形的最高境界,這是直指靈性的高層次的闡發。他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尚意書風思想對後世影響較大。
《論書》由「論書」、「論古人書」和「自論書」等三部分組成。
「論書」篇,開章立旨,提出了書法藝術的必備要素,「書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氣韻、骨力、肥瘦、濃淡,五者缺一則不成為書法。」作者認為「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正書是基礎,行草是升華。「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揭示了學書之道由正至行草的必然規律。更以「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之比喻,提出「書有二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等獨特觀點。又如「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等,分析書體真、草、大、小之所難,實為書法品評之創見。並論述書法的「用筆」云:「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餘, 著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方其運筆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敲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揭示了定法與非法、虛與實等辯證關係,為古今執筆論中的一大創見。
「論古人書」所論古人習書與品書,亦多陳己見。描述學書經歷均十分精闢。
「自論書」則以為:「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歐陽叔弼云:「子書大似李北海」而「予亦覺其如此,世或以為似徐書者,非也」。又以為:「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皆概述自己作書心得,且揭示了東坡書法「不踐古人」而「自出新意」的一大特色,對後世習書者頗多教益。
朱 非
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
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
紹興書畫社顧問
朱非,1945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自幼學書,臨池不輟。楷書學歐,行書學二王、趙、董。擅行楷。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收藏委員會副會長,紹興市墨趣會名譽會長,紹興書畫社顧問。
朱非書法流連傳統,不隨時風;運筆老辣、乾淨。分別在紹興、宣城、無錫、北京、哈爾濱、蕭山、浦江、福州、常熟、溫州、通渭、日本等地舉辦書法展覽,並多次為重要景點書寫碑文、楹聯,頗得行家好評。
已印行的文史作品有《鬥門史說》、《鬥門之謎》;書法作品有《朱非行書兩種》、《春夜宴桃李園序》、《古越龍山碑》、《春山朱墨》、《夢逐晉唐》、《畫眉深淺》、《西安都城隍廟碑》、《我寫我體》、《蘭亭十三跋》、《翰墨書香----朱非、蘇士澍金石書法求教展》、《朱非楷書「百年辨志」碑記》、《硯餘集》等。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蘇軾書臨皋亭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沈尹默聯句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朱曜奎·名副其實的大美術家
有個叫朱非的書法家您知道嗎?他的書法寫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