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還不見起色?牢記這3句道德經真言,好運自然會來

2020-12-06 遼寧臺娛樂團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中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是告訴大家,福和禍並不是絕對的,他們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不知道下一個是幸福還是災難。

邪的可以轉正,惡的可以轉為善,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當我們人生遇到不順時,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將「禍事變成福氣」,早日走出困境?其中的關鍵就是心態的調整和改變!《道德經》裡說過:人到中年事業還沒有起色,牢記這3句話,好運自然回來 。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一般來說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就是:跟別人的說話溝通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在傾聽,從不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始終遵循沉默是金的人生準則。

因為你在大家都還不了解,不熟悉的情況下,貿然把自己的想法公之於眾,就很有可能給自己招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會對自己以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就是說,累積滿盈,不如及時停止;銳氣如果太盛,就不能長久保持;家裡的金山銀山,沒有人能夠守得住;有財富又驕傲,就會為自己埋下禍根;功成身退,才合乎天道。

世間萬物,都逃不過這個定律,如果你想守得住財富,就會出現富不過三代的情況;如果你想保住權力,其實新生一代早就等不及了。《道德經》提醒我們要虛,虛才能容納一切,不至於給自己招來仇怨。

3、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雖然實踐證明「大力出奇蹟」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如果一直使用這種方式,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後果。其實有力者和強者之間的距離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其實就是說,如果你以自己為目標,不斷提升自己,你怎麼倒退?你的人生不就成了活得越久,你就越強?

人生低谷不是別人決定的,他認為的低谷,你可以認為不是,但是這個時候有更大的上升空間。一個人有光的時候,最好不要炫耀,有光就是時候自己充滿力量。

讀《道德經》讓我們發現,看似柔弱實則有巨大生命力。希望大家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找到合適的伴侶。讀《道德經》,感悟中華文明的情感教化,男女彼此理解尊重方是人間大道。

學習道德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領導力,任何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一以貫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領導者。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的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才恍然大悟!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讀會道德經能讓你更好地掌控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題,字字珠璣。讀道德經的時候,是你跟自己和解,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人到中年不見起色,記住這3句真言,助你事業有成
    有智慧的人不隨便吐露真言,隨便亂說話的人不一定有真材實料。人到中年,要學會沉默,多想多幹,不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說一百句話不如幹一件實事。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人到中年,本應該是如日中天的,卻在這時還沒有站上頂峰,反倒是不斷下降,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反而會變得越來越迷茫。在這關鍵的時候,我們還不能迷茫太久,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需要依靠自己,不能輕易放棄。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3句道德經真言,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老子的《道德經》裡面有一句:「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告訴我們: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的!人到中年,本應該是如日中天的,卻在這時還沒有站上頂峰,反倒是不斷下降,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反而會變得越來越迷茫。在這關鍵的時刻應該如何做到將自己的』「禍」轉化為「福」呢?
  • 道德經:人到中年不見起色,記住這3句話,助你迎來轉機
    孔子曰: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以說,道德經就是一盞指路明燈,人到中年,當你迷茫困惑的時候,不妨讀一讀道德經,你的心會瞬間沉靜下來,很多困擾已久的難題都有了清晰的答案。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3條,希望能夠給您帶來一些感悟。
  • 《道德經》:人到中年,讀懂這3點,福氣自然來,人生越來越順
    都說人到中年很可憐,上有老下有小,更是一刻都不敢停歇,但人總是在經歷些什麼之後,才知道生命中什麼人什麼事才是最重要的。雖然艱難,但是我們總得面對,生活總要積極面對,不能總是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遇事只會唉聲嘆氣,不會尋找轉機,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牢記3句至理名言,定會時來運轉!
    有的人在這裡打了勝仗,建立了一個高起點;還有很多人卻沒那麼好運。他們沒車,沒房,未戀,未婚,甚至不敢戀愛,不敢結婚,面對網上的提問:「30歲的男人應該有多少存款?」他們只有選擇尷尬的沉默。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很累,但是無路可退。
  • 去寺院拜菩薩,牢記這兩個字,好運自然來
    ,在人生進入低谷時,都會想到去寺院拜一拜佛菩薩,如果你也經常去燒香拜佛,一定要牢記這兩個字。  是這兩個字影響了我們一生的運勢,一個人的福禍吉兇,都跟這兩個字有關,我在拜菩薩時,心中牢記這兩個字,好運自然來。  這兩個字就是佛家常說的「因果」二字,雖然佛家常說因果,但因果並不是佛教創立的,我們中國古人也相信因果,也經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每天的經歷,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由無數個因果組成的,我們工作、吃飯、睡覺、學習,都是因果。
  • 王陽明:人到中年事業沒起色?修煉「六字真言」,人生會迎來轉機
    人到中年事業還沒有任何起色?很多人歸結於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能夠欣賞自己的伯樂,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內功」不足,首先自己強了,人脈資源就都來了。他有句名言叫「心外無物」,所謂「境由心生」,我心即是外境,外境即是我心,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是你的行動指南,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當然也決定了你的事業高度。二、「誠」字訣誠,對他人要真誠,對事業要真誠,同時對自己也要真誠。
  • 鬼谷子識人術:人生過了中年還沒起色,請牢記這2條「天規」
    人生最害怕接近中年,尤其是當下的社會,房價的高昂讓很多人的努力看起來都是渺小且無力的,如果中年已經到了需要豐收的時候,那麼應該會有人覺得自己絕對是屬於「歉收」的那一波。沒有起色的人生會讓很多人到中年的人緊鎖眉頭,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中年不過是一種年齡段的提醒,並不是意味著人生的前途已經是失去了希望,縱然是眼前的昏暗,那也不能夠停緩下自己的腳步去追逐未來的光明。
  • 鬼谷子識人術:人生過了中年還沒起色,請牢記這2條「天規」
    人生最害怕接近中年,尤其是當下的社會,房價的高昂讓很多人的努力看起來都是渺小且無力的,如果中年已經到了需要豐收的時候,那麼應該會有人覺得自己絕對是屬於「歉收」的那一波。沒有起色的人生會讓很多人到中年的人緊鎖眉頭
  • 人到中年依舊一事無成?牢記鬼谷子的這3句忠告,時來運轉不會遠
    人到了中年,髪鬢開始泛白,歲月蒙上眼帘,開始訴說起哀傷。按理說,走過了三四十年的歲月,我們想要的,追求的,都已經塵埃落定。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部分的人輾轉半生,卻是蹉跎了半生。以至於人到中年依舊一事無成。如此境況,當作何解?牢記鬼谷子的這3句忠告,哪怕已至中年,時來運轉亦不遠矣!
  • 佛教:拜菩薩時,牢記這三句話,好運自然來!
    多數人求什麼就說什麼,求財就直接開口要錢,求福就直接求菩薩賜福,這樣去求不如換另外一種方法去求,更容易求有所應。我們在拜菩薩時,要牢記三句話,也可以在心中默念這三句話。第一句話:我相信佛。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
  • 人走背運時,牢記這2句話,好運自然來!
    按照佛家的說法:「當你走背運時,牢記這2句話,好運自然來。」如果你都做到了,運氣就會變好。第一句話:要學會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佛家說:一切萬法,唯心所造。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你的心所造的鏡像,真正覺得它是好是壞的其實是你的心。
  • 人生,牢記這五字真言,可以無悔!
    人生有太多遺憾和後悔,比如我們在該努力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人到中年悔之晚矣;比如我們當初不夠勇敢,錯過了向心愛女孩表白的機會;比如我們睡懶覺,錯過了一趟火車等等。連一代梟雄曹操感嘆道:「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由此可見,再偉大的人也會犯下很多錯誤、後悔很多事情。那麼,我們該如果做人做事,才能避免後悔,避免犯錯誤呢?
  • 農村戶口,人到中年的70後,不想過苦日子,這3句話就要牢記在心
    直到現在,農村變好了,農民變富了,可有一點卻沒變,那便是70後身上的壓力依然是最大的,人到中年的70後在家庭中扮演著所有重要的角色,上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等著他們照料,下邊有二三十歲的子女需要他們出錢交首付,而勞累半生,有些70後自身的狀況也比較糟糕,可能還需要經常吃藥,所以不管是經濟壓力還是心理壓力都把70後壓得夠嗆,沒有一點喘息的時間,但我想跟70後們說的是:農村戶口,人到中年的70
  • 《老子》:人到中年,如日中天,這3種心態的人,自帶貴氣
    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到達生命的頂峰,是人生得意須盡歡,還是人到中年多不堪?讀《道德經》,老子的智慧告訴我們:人到中年,這3種心態的人,才能保持貴氣。這句話引申出來,是說一個人不可長期持有尖銳鋒利的態度,要保持謙遜,不自滿,不驕傲,才能延續巔峰狀態,持有貴氣。
  • 「入世讀孔孟,出世讀佛老」,人到中年,建議讀讀道德經這3句話
    想要入世的人,讀仁、愛、禮,讀讀孔孟皆可,而已入世卻迷茫想出世的人,不妨讀讀老子的《道德經》,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困擾已久,積怨已久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道德經》這三個觀點,尤其是人到中年,若是懂得這三個規則,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所缺,前途自然會更光明。
  • 《道德經》人到中年,讀懂這3點,以後的人生才可能越來越順
    中年其實是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時候人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有些人會感覺做很多事都力不從心,這時候心態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態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而且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所謂的好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 孫子兵法:人到三十歲還未見起色,牢記這一條天規,定有翻身之日
    哪怕是我們的人生暫時有些窘迫,到了三十歲還未見起色,但是只要牢記《孫子兵法》中的這一條天規,那麼定然會迎來翻身之日。《孫子兵法》開篇第一句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實這是全書中最重要的「天規」,不僅僅針對軍事領域,對於人生中的絕大多數事情來講都是成立的。
  • 道德經:牢記這2句天規,便可一眼得知,誰是君子誰是小人
    道德經:牢記這2句天規,便可一眼得知,誰是君子誰是小人《道德經》,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的。老子當時生在傳球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位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老子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道德經》當中的兩句天規,牢記這2句天規,便可一眼得知,誰是君子誰是小人1.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