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到中年,讀懂這3點,以後的人生才可能越來越順

2020-12-06 廣東經視綜藝匯

中年其實是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時候人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有些人會感覺做很多事都力不從心,這時候心態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態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而且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所謂的好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凡事都有方法,人到中年,想要人生更加順利,我們可以從無數人的「生命之書」——《道德經》中尋找答案。《道德經》只有五千餘字,內容卻包含諸多方面,有人稱此書為「萬經之王」。讀懂這3點,福氣自然來,人生越來越順。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句話用現代話講就是:把自己放在眾人後面,反而能受到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自私的人很難獲得長久的成功,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必須突破自我,放大自己的格局。這個時代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你必須學會合作,學會共贏,無論是面對領導,或者客戶,都必須做到一點:儘可能多地滿足對方的利益,儘可能地讓自己的利益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保持一致。

你能實實在在的為別人牟利,為別人提供便利,讓他們省錢省心,他們也自然願意和你合作,久而久之,你的業務越來越多,人緣越來越好,事業越來越順,想不成功都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知道滿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一個人總被欲望牽引,就是沒有自知,不知道心靈的貪婪和心靈的陷進,知而不能知足知止,便是不自勝,沒有戰勝欲望。很多人都曾經為自己的貪婪或軟弱或強勢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後悔過。

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論武功和軍事才能,天下無人能與他匹敵,奈何項羽最大的弱點是不懂得用人,聽不進謀士範增的忠言,範曾一氣之下離他而去,最終項羽兵敗垓下,其實並非敗給劉邦,而是輸給了自己,戰勝對手值得稱讚,但一定要明白,最難戰勝的敵人是自己。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人因為升職加薪而沾沾自喜,又有多少人因為事業遭遇瓶頸而苦悶不堪?這些都是人性的脆弱,煩惱的根源。

得也好,失也,富也好,禍也罷,既然註定不能躲過,那麼何苦整日擔驚受怕,反倒不如一笑而過,不埋怨,不抱怨,不自暴自棄。做到了心淡如水和虛懷若谷,自然也就沒了喜怒哀樂的糾結。所以,何不保持一種淡然的心態,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觀天邊雲捲雲舒

《道德經》「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短短五千字,卻包羅萬象。書中說理透徹,比喻生動,讀懂了這些,對我們處世、修身都有借鑑意義

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圖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閒時靜下心來,品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沉澱自己的心靈,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人到中年,讀懂這3點,福氣自然來,人生越來越順
    都說人到中年很可憐,上有老下有小,更是一刻都不敢停歇,但人總是在經歷些什麼之後,才知道生命中什麼人什麼事才是最重要的。雖然艱難,但是我們總得面對,生活總要積極面對,不能總是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遇事只會唉聲嘆氣,不會尋找轉機,是解決不了任何事情的。
  • 真正做到這3點的人,才算讀懂了《道德經》,領悟到老子的教化
    前段時間,有人提問:「讀了《老子》以後,與世無爭,沒有奮鬥的動力,嚴重影響到學習,怎麼辦?」我當時簡單回答:「如果,你真的想悟到《道德經》的精髓,先學習老子年輕的時候,把整個國家收藏的圖書,都通讀一遍,然後才悟道,絕學無憂。」
  • 真正做到這3點的人,才算讀懂了《道德經》,領悟到老子的教化
    前段時間,有人提問:「讀了《老子》以後,與世無爭,沒有奮鬥的動力,嚴重影響到學習,怎麼辦?」我當時簡單回答:「如果,你真的想悟到《道德經》的精髓,先學習老子年輕的時候,把整個國家收藏的圖書,都通讀一遍,然後才悟道,絕學無憂。」今天有時間,我靜下來寫一篇文章,詳盡回答這個問題。
  • 鬼谷子:人到中年不得志,請牢記這3點天機,讓你翻盤越來越順
    小可愛們大家好,歡迎各位小可愛們的到來,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鬼谷子:人到中年不得志,請牢記這3點天機,讓你翻盤越來越順。喜歡本文的可以點點關注和收藏哦!
  • 「入世讀孔孟,出世讀佛老」,人到中年,建議讀讀道德經這3句話
    想要入世的人,讀仁、愛、禮,讀讀孔孟皆可,而已入世卻迷茫想出世的人,不妨讀讀老子的《道德經》,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困擾已久,積怨已久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道德經》這三個觀點,尤其是人到中年,若是懂得這三個規則,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所缺,前途自然會更光明。
  • 人到中年,若能讀懂魯迅的這3句話,說明你是個有故事的人
    人到中年,若能讀懂魯迅的這3句話,說明你是個有故事的人人生就是這樣的,年輕無知的時候,不知道悲傷的滋味,不時地呻吟著沒有生病,為賦生詞堅強的悲傷。但到了一定的年齡,經歷了人生的真正起伏,充滿了人類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知道滋味的悲哀",變得沉默寡言。成熟是什麼?那就是眼淚在眼睛裡轉,但臉總是在微笑。
  • 人到中年,若能讀懂魯迅的這3句話,說明你是個有故事的人
    真正成熟且內心強大的人,具有智慧看透人生的真相,又有勇氣去面對,還能繼續熱愛生活。人生,本是有好有壞,起起伏伏,變化無常。中年人,有所有經歷和閱歷,更加能夠讀懂生活的真味;人到中年,若能讀懂魯迅的這3句話,說明你是個有故事的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道德經》:一個人,一旦領悟這3句話,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道德經》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貴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禍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僅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也是照亮我們前進道路,指引我們人生的大智慧在科技發展迅速、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今社會,外國人也在追尋心靈歸處。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道德經這3句話,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人到中年,本應該是如日中天的,卻在這時還沒有站上頂峰,反倒是不斷下降,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反而會變得越來越迷茫。在這關鍵的時候,我們還不能迷茫太久,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需要依靠自己,不能輕易放棄。
  • 人到中年還不見起色?牢記這3句道德經真言,好運自然會來
    當我們人生遇到不順時,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將「禍事變成福氣」,早日走出困境?其中的關鍵就是心態的調整和改變!《道德經》裡說過:人到中年事業還沒有起色,牢記這3句話,好運自然回來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溝通的重要性。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了這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
  • 人到中年,越來越難,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人到中年,你會漸漸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人到中年,你會慢慢地體會到人生的不易,人到中年,你會覺得有些事我們或許真的無法左右,人到中年,你會覺得有些人我們或許真的無法挽留。人到中年,越來越難,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了什麼?
  • 道德經:人到中年不見起色,記住這3句話,助你迎來轉機
    《道德經》,老子在出函谷關時所著,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影響,其書不過寥寥五千言,卻蘊含著人生的至理。孔子曰: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以說,道德經就是一盞指路明燈,人到中年,當你迷茫困惑的時候,不妨讀一讀道德經,你的心會瞬間沉靜下來,很多困擾已久的難題都有了清晰的答案。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3條,希望能夠給您帶來一些感悟。
  • 道德經:人到中年不見起色,記住這3句真言,助你事業有成
    有智慧的人不隨便吐露真言,隨便亂說話的人不一定有真材實料。人到中年,要學會沉默,多想多幹,不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說一百句話不如幹一件實事。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 人到中年不見起色,默念3句道德經真言,助你度過難關,迎來福報
    老子的《道德經》裡面有一句:「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告訴我們: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轉化的!人到中年,本應該是如日中天的,卻在這時還沒有站上頂峰,反倒是不斷下降,無法找到正確的道路,反而會變得越來越迷茫。在這關鍵的時刻應該如何做到將自己的』「禍」轉化為「福」呢?
  • 易經提醒你: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人生在世,世事難料!
  • 南懷瑾的勸世良方:悟懂這3點,人生越來越順,早晚出人頭地
    南懷瑾先生給我們留下的話,可以說是在人微言輕的時候的一劑良方,每一句都可作為是人生的至理格言。南懷瑾的勸世良方:悟懂這3點,人生越來越順,早晚出人頭地先要自知,然後才能知人老子曾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智。」這意味著認識他人是一種智慧,認識自己是神聖的。南懷瑾也非常同意這一說法。
  • 老祖宗告誡我們,讀懂這兩句經典古訓,後半生越來越順
    有一些古訓不僅能適用古代社會,在現代社會依舊能讓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因為老祖宗總結的是幾千年的事件規律和人性特點。來看看這兩句經典古訓,讀懂後人生會越來越順。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
  • 《道德經》中的精華所在,讀懂這3種思維,你會越來越成功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它,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它也逐漸被傳播的世界各地,所以到了今天,《道德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代表著東方智慧,偉大的東方哲學。道德經之中,最為精彩的卻是3種思維,而這3種思維,當你讀完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變化。1、挑戰自我思維老子還認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而能夠認識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充滿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