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其實是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時候人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有些人會感覺做很多事都力不從心,這時候心態就成了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態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而且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而所謂的好的心態到底是什麼呢?
凡事都有方法,人到中年,想要人生更加順利,我們可以從無數人的「生命之書」——《道德經》中尋找答案。《道德經》只有五千餘字,內容卻包含諸多方面,有人稱此書為「萬經之王」。讀懂這3點,福氣自然來,人生越來越順。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句話用現代話講就是:把自己放在眾人後面,反而能受到愛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自私的人很難獲得長久的成功,如果想要有所作為,必須突破自我,放大自己的格局。這個時代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你必須學會合作,學會共贏,無論是面對領導,或者客戶,都必須做到一點:儘可能多地滿足對方的利益,儘可能地讓自己的利益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保持一致。
你能實實在在的為別人牟利,為別人提供便利,讓他們省錢省心,他們也自然願意和你合作,久而久之,你的業務越來越多,人緣越來越好,事業越來越順,想不成功都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知道滿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一個人總被欲望牽引,就是沒有自知,不知道心靈的貪婪和心靈的陷進,知而不能知足知止,便是不自勝,沒有戰勝欲望。很多人都曾經為自己的貪婪或軟弱或強勢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後悔過。
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論武功和軍事才能,天下無人能與他匹敵,奈何項羽最大的弱點是不懂得用人,聽不進謀士範增的忠言,範曾一氣之下離他而去,最終項羽兵敗垓下,其實並非敗給劉邦,而是輸給了自己,戰勝對手值得稱讚,但一定要明白,最難戰勝的敵人是自己。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在現實生活中,多少人因為升職加薪而沾沾自喜,又有多少人因為事業遭遇瓶頸而苦悶不堪?這些都是人性的脆弱,煩惱的根源。
得也好,失也罷,富也好,禍也罷,既然註定不能躲過,那麼何苦整日擔驚受怕,反倒不如一笑而過,不埋怨,不抱怨,不自暴自棄。做到了心淡如水和虛懷若谷,自然也就沒了喜怒哀樂的糾結。所以,何不保持一種淡然的心態,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觀天邊雲捲雲舒
《道德經》「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短短五千字,卻包羅萬象。書中說理透徹,比喻生動,讀懂了這些,對我們處世、修身都有借鑑意義
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圖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閒時靜下心來,品一杯香茗,讀一本好書,沉澱自己的心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