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是一首沉重的詩,曲折蜿蜒、綿延幽長,是古代貿易的商隊用汗水甚至血滴在浙江的山水和叢林之間「開拓」而出。古代民族的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故事流散在這些古道上,等著後人前往傾聽。讓我們踏上林間小路,伴隨風中漂浮已久的馬鈴聲,追尋浙江文化歷史上一條條神秘的古道。
1、 徽杭古道
【方位】:績溪縣魚川村→臨安浙基田村
【風光典故】:徽杭古道風景優美,地勢平緩,是一條適合初級徒步愛好者的路線,也是最早普及的戶外徒步穿越線路。全長15千米,是古時聯繫徽州與杭州的重要紐帶。春秋兩季的古道色彩最豐富。3月下旬可以看油菜花,4月中下旬能看到滿山的映山紅,秋天能看到色彩繽紛的樹林,都是很美的風景。
【徒步路線】:古道飯店—江南第一關—黃茅培—下雪堂—上雪堂—藍天凹—永來村—浙基田
2、吳越古道
【方位】:臨安昌化→萬家集鎮雲山村大塔
【風光典故】:吳越古道全長約12公裡,順吳越古道石板路臺階而上,一路溪流陪伴,瀑布奏鳴,曲徑通幽,跌宕起伏,天地人合一,似在畫中遊。約2—3個小時到達千傾關,千頃關為兩塊巨大而光滑的花崗巖構成,像門一樣擋在眼前,其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登上石門,拔開石牆上面的雜枝,蔓延起伏的兩翼石牆,是古城牆防守工事。
【徒步路線】:浙西天池—萬家鄉大塔村
3、黃南古道
【方位】:天台南萍鄉前楊村→臨海黃檀嶺腳村
【風光典故】:黃南古道是古時黃檀與南萍的通商要道,總長約12公裡。雖然沒有徽杭古道那樣出名,但其秋天之景色絢爛,仿佛油畫一般。現在兩邊有很多部分已經通水泥馬路可以通車,只有在臨海大泛村跟天台前楊村之間尚保存有相對完好的古道。
【徒步路線】:前楊村—大亭—山頂小廟—大泛村—大亭—前楊村
4、仙霞古道
【方位】:廿八都→保安鄉
【風光典故】:仙霞古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一路林木森森、篁竹蔽天,古道石級縫中冒出青草,有濃濃的蒼涼感,從江山市的仙霞關至楓嶺關,道道險關扼守著這條從唐朝到近代浙、閩間唯一的商旅要道。古道起點仙霞關是「浙江諸山之祖」,仙霞嶺海拔1413米,是浙江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黃巢起義遺址,素稱「東南鎖鑰,八閩咽喉」。
【徒步路線】:廿八都—仙霞嶺—仙霞關
5、文成紅楓古道
【方位】:溫州文成縣
【風光典故】:「紅楓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稱佳景。」紅楓古道之名源於浙江文成。文成紅楓古道多、長、奇、麗,均修建於元明時代,經歷代積累和不斷的修復,遍布文成,連通文成的大鎮小鄉。文成境內現今保存較為完好的紅楓古道尚有七十餘條,共計古楓3000多棵,幾乎鄉鄉有紅楓古道,其中縣城大嶨鎮周邊即分布著十來條,最為著名的是大會嶺、龍川嶺(五十二嶺)、松龍嶺、巖庵嶺。
【徒步路線】:龍泉—文成縣—五十二嶺—天頂湖—大會嶺—文成縣城—龍泉
6、棲霞坑古道(又名唐詩古道)
【方位】:寧波餘姚四明山鎮唐田村→寧波奉化溪口鎮棲霞坑村
【風光典故】:棲霞坑古道,位於奉化溪口境內,是新昌、餘姚通往奉化以及寧海的唐詩之路。其名來源是因為這是一條唐代詩人往來比較頻繁,對唐詩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古代風景旅遊線。踩著卵石,順著一條小溪向西邊的深山峽谷前行便到棲霞坑。進村口有一幢晚清風格的古建築——王氏祠堂。古道中的桃花坑是現在的王羲之後裔的聚居地。這裡處處遍布了這位東晉著名大書法家的蹤跡。
【徒步路線】:棲霞坑村—唐田村—茶培村—嶺腳村—棲霞坑村
7、徽開古道
【方位】:徽州府城→開化縣
【風光典故】:「徽開古道」,即安徽徽州——浙江開化的大通道,東起淳安縣中洲鎮泰夏村,北至本縣榆村鄉嶺腳村,全裡程25公裡。其制高點「白際嶺」高峰海拔1208米,是白際的交通要道,是古時徽商、浙商經商的必經之路,因海拔高,裡程長而著名。
【徒步路線】:嶺腳村—愉村鄉嶺下村—五裡亭—冷水縫—二善亭—嶺頂亭—十裡亭—白際回龍潭—百丈衝瀑布—龍潭—油煎豆腐瀑布—石壁山—大溪口—古洞門—浙江泰夏村
8、公盂古道
【方位】:公盂縣前坑村→林坑村
【風光典故】:仙居公盂山,人們將之稱為「浙江香格裡拉」。整個公盂巍峨鼎立,山崖連著山崖,橫亙無際,各峰離立,自為一體,石林崖壁,各有風採。地圖上對公盂山又叫做公盂村,四面奇峰環繞,公盂山峰頂最高海拔在1150米,整個小村莊就被公盂山峰圍成了一個小小的盆地。攀登上公盂村南邊的公盂巖背,整個公盂山美景便盡收眼底。
【徒步路線】:前坑村—公盂村—公盂背—林坑村
9、天龍古道
【方位】:安吉龍王山→西天目
【風光典故】:天龍古道,這是一條古老而神秘的古道,龍王山、天目山兩座位於浙江與安徽交界的大山,曾經是多少徽州人步入「天堂」的捷徑。它不光連通了天目山和安吉龍王山的,也串起了臨安和安吉,屬於浙江海拔較高的古道之一,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
【徒步路線】:長潭村—桐杭崗—千畝田—龍王山—天龍古道—仙人頂—西天目
10、徐霞客古道
【方位】:寧波寧海城關西門→寧海岔路鎮
【風光典故】:徐霞客古道,位於寧海岔路鎮、桑洲鎮、黃壇鎮、躍龍街道。為紀念徐霞客曾到寧海兩次,按《徐霞客遊記》中所述之行徑路線,故名徐霞客古道。古道約建於唐代,現存古道保持原貌的大約有數十公裡,兩側多名勝古蹟。
【徒步路線】:西門—梁皇驛—岔路口—水母溪—松門嶺—王愛山—百觀山—彌陀庵—仰天湖—石樑飛瀑—華頂杜鵑